APP下载

学术共同体视角下高校学术期刊学术育人探蠡

2024-06-01任屹立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学术交流学术期刊共同体

任屹立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新疆石河子 832003)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赋予了学术期刊特殊的文化使命.2021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指出,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传播者、建设者、服务者与创新者的学术期刊,理应明确自身肩负的文化使命,努力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高校学术期刊作为学术共同体构建的天然桥梁,是高校学术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且学术育人也是高校学术期刊重要社会功能之一.学术育人既包括对学生的学术能力的培养,也包括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因此,高校学术期刊在学术育人中的作用不可忽视.然而,当前高校学术期刊在学术育人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学术共同体形象建构中的缺位、学术伦理教育的缺失、学术交流的不足和学术合作机制的不完善等.本文从学术共同体视角出发,探讨高校学术期刊在学术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实现高校学术期刊在潜移默化中育人育才功能,促进学生自觉维护和发扬良好的学术风气,努力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栋梁之才.

一、学术共同体视角下高校学术期刊学术育人的重要作用

有学者认为,学术共同体区别于一般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学术共同体的成员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价值取向、文化生活、内在精神,并拥有特殊的专业技能[1].进入新时代学术共同体可以说被赋予新的内涵和特征,学术共同体是一个由学者专家、研究机构和学术期刊等组成的具有协作创新、联合攻关的社会群体和组织.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有共同目标,学术共同体的成员们都追求共同的学术目标,例如推动学术研究的进展、促进知识的创新和传播等;二是有学术交流,学术共同体成员之间进行频繁的学术交流,包括学术会议、研讨会、学术讲座等.这种交流有助于促进学术思想的碰撞和合作;三是有合作研究,学术共同体的成员通常会进行合作创新,共同研究攻关复杂的学术问题.这种合作有助于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效果;四是有学术评价,学术共同体中的成员会对彼此的学术成果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有助于提高学术研究的质量和影响力.

高校学术期刊连接学者和学术、学生和同行评议专家、理论研究和社会传播、科研成果和学术成果指标评价体系等多方面因素,天然成为学术共同体构建的桥梁和纽带,是学术共同体建构的重要环节.首先,高校学术期刊是学术共同体中学者们发表研究成果、分享学术思想的重要渠道.它们通过出版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等,将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传播给学术界和社会大众.这种知识传播有助于促进学术研究的交流和合作,推动学术进步;其次,高校学术期刊在学术共同体中起到学术评价的作用.学者们通过在高质量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水平.再次,高校学术期刊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合作的平台.学者们可以通过阅读他人在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进展,从中获得灵感和启发.同时,学者们也可以通过在期刊上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其他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学术问题,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最后,高校学术期刊对学术育人起到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进行学术研究时,可以通过阅读和参与学术期刊的发表流程,了解学术论文的撰写规范、学术伦理和学术评价标准等.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能力,培养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高校学术期刊无论从其学术属性、教育属性、文化属性来看[2],其在学术共同体建构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学术育人.高校学术期刊依托多学科学术共同体共同办刊的优势,推动学生群体融入学术共同体,期刊编辑部以目标任务为导向开展的一轮又一轮的联合策划、组稿、选稿和改稿过程中,驱动学生不断学习并与多学科教师、科研人员交流互动、学术争鸣,不断推进学术研究的发展,而这就是一个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学术期刊促使学生切实提升批判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及解决重大复杂性问题必备的沟通和合作能力,并且在遵守学术道德规范的过程中,提升研究的人文素养,实现高校学术期刊育人育才的功能.其学术育人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水平

高校学术期刊是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和创新的重要平台.首先,学术期刊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分享研究成果的平台.学生可以通过投稿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学术期刊上,与期刊编辑和同行评议专家进行交流和讨论,可以深入了解学术界的要求和标准.这种交流和分享的过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学术研究的反馈和建议,还能够拓宽他们的学术视野,了解所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通过与其他同行的交流和讨论,提高自己的学术写作能力和研究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的学术成长、职业发展、提升学术素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次,高校学术期刊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学术研究的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学术期刊的编辑工作,了解学术出版的流程和标准,学习如何进行学术写作和研究.通过参与学术期刊的编辑工作,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学术写作能力,遵守学术规范,这些能力对于学生的学术素养水平的提升非常重要.最后,学术期刊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术评价和认可的平台,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学术共同体.学生的论文被学术期刊接受和发表,不仅可以为他们的学术研究提供认可和肯定,还能够为他们的学术发展和职业发展打下基础.高校学术期刊的审稿制度和标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培养严谨的学术态度.通过高校学术期刊的认可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拓展自己的学术网络和资源,更好地融入学术共同体.

(二)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

人文素养体现了高校学术期刊的"精神内核","每所高校学术期刊承载着学校师生重要研究成果,集中展示着学校学术精神、学术风气、学术文化和学术水平.特别是网络时代,高校学术期刊学术内容传播更加快捷、更加广泛,深度影响师生价值观念、精神追求、文化品味、形象气质"[2].实质上,高校学术期刊是在"以人为本"办刊理念指导下,强调对作者、读者、专家、学术组织等"学人"的尊重,在办刊过程中不断提升人的素养与精神境界,逐渐起到帮助"学人"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的促进作用.首先,高校学术期刊强调人文价值观,注重人文价值观的传播和弘扬,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人文问题,在发表学术论文的同时鼓励他们关注社会发展、文化传承、伦理道德等人文领域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学术期刊的研究和讨论,深入思考和探索这些问题,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其次,高校学术期刊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需要对已有研究进行批判性分析和创新性思考.学生通过参与学术期刊的研究和发表论文,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人文素养.最后,高校学术期刊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思想.学生通过参与学术期刊的研究和交流,能够接触到来自不同文化和思想的观点和研究成果,从而增强自己的跨文化理解和尊重.

二、高校学术期刊在学术育人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术共同体形象建构的缺位与不足

如前所述,高校学术期刊是学术共同体构建的桥梁和纽带,在学术共同体建构的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高校学术期刊,它与大学、学生、学者、专家、科研机构的等学术共同体的组成成员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在学术共同体形象建构的实际过程中,高校学术期刊有一定的缺位与不足.首先,高校学术期刊应该追求真理和知识的传播,但现实中一些学术期刊存在着偏见和利益驱动的问题.期刊可能会偏向某种学派或观点,忽视其他学派或观点的发表,这样的偏见会导致学术共同体的形象受损.其次,一些高校学术期刊评审流程的有失完善性和公允性.学术期刊的评审过程应该是公正、透明和有规则可循的,但是目前高校学术期刊大多采取同行评议或者"双向盲评"的专家评审制度,不可避免的是在评审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存在主观评价、决策评审结果,比如评审中偏向某些学术研究方向等.一定程度上,此类评审会导致高校学术期刊的信誉下降,也会影响学术共同体的形象.此外,一些高校学术期刊可能存在追求影响因子等评价指标的利益驱动问题.这种倾向会导致学术期刊追求高引用率和高影响因子,而忽视学术质量和学术创新进而会损坏学术共同体的形象.最后,一些高校学术期刊存在作者选择性的缺位.一些高校学术期刊可能会对来自知名高校或著名研究机构的作者期待度和采纳度更高,而对来自较为低知名或低学历的作者持有偏见.这种选择性的缺位也会导致学术共同体的形象受损.

(二)学术伦理教育的缺失与不足

高校学术期刊在学术伦理教育方面存在的缺失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对学术伦理的重视.学术伦理是研究人员在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过程中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然而,许多高校期刊在文章的编审过程中往往忽视了伦理问题,导致一些违背学术伦理道德的行为发生,例如变相地抄袭、篡改研究数据、隐性的重复发表等现象出现.二是缺乏对作者和审稿人的伦理教育.学术伦理教育应该包括对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培养,忽视了对伦理意识和伦理行为的指导,使作者和审稿人缺乏正确理解和遵守学术伦理准则.然而,高校学术期刊往往在与审稿专家和作者的沟通交流过程中往往更注重学术能力的培养和文章质量的提升,而忽视了对伦理意识和伦理行为的培养,以致一些作者和审稿人缺乏对学术伦理的正确认识和遵守.三是缺乏对学术伦理的监督和惩罚机制.学术伦理的遵守需要有相应的监督和惩罚机制来保证其有效性.然而,不少高校学术期刊在面对违反学术伦理的行为时往往采取姑息和纵容的态度,没有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和惩罚,导致一些不道德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这一定程度上影响学术共同体对于学术伦理的遵守和学术研究质量的整体提升.

(三)学术交流的不足和学术合作机制的不完善

学术交流是高校学术期刊的重要功能之一,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高校学术期刊缺乏学术交流,存在学术孤岛和学术闭塞等问题.一是,高校学术期刊在学术交流中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其内容的局限性和学术交流的单向性.高校学术期刊的内容往往局限于特定学科领域,对于一些跨学科和综合性的研究成果关注少.这使得学生在学术交流中难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和视野.此外,其交流方式往往是单向的,即学者们通过发表论文的方式向读者传递知识,而读者很少有机会与学者进行深入的交流.这种单向的学术交流模式一定程度限制了学生们的学术成长和思维发展,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术热情.二是,学术合作机制的不完善也是高校学术期刊学术交流不足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术合作机制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学术期刊对于学生参与学术交流的支持不足以及学术合作的机会有限.高校学术期刊往往更加重视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而对正处于学术成长中的学生的研究成果给予的关注和支持相对较少.这使得学生们缺乏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机会,限制了他们的学术成长和发展.此外,学术合作的机会也相对有限,由高校学术期刊组织主办的学术研讨会、学术论坛等,学生的参与度较低,很少有机会与其他学校期刊或学者进行深入的交流、讨论、合作研究,这使得他们在学术交流中缺乏广泛的合作平台和机会,难以形成良性的促进专家学者们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机制.

三、高校学术期刊在全过程学术育人中的解决方案及实现路径

(一)加强高校学术期刊在学术共同体形象建构中的学术育人作用

第一,高校学术期刊要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主体性是指高校学术期刊具有自主权和独立性,能够自主制定年度专题策划、出版计划和刊发标准,确定常规栏目的重点研究方向和内容等.高校学术期刊应该坚持学术独立性,少受当前市场化的学术考核机制、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等功利化的因素干扰,促进高校学术期刊的生态化发展,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为学术界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和创新思想,树立良好的学术共同体形象,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编辑作为高校学术期刊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在组织、策划、审校、编辑文稿的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文稿有无问题意识,文稿的学术性、创新性等进行判断,对学生作者群体的学术成果进行优化和再创造,坚持高校学术期刊的学术品味和学术引领功能,起到形象建构中良好的学术育人作用.编辑在"编审校"过程中充分尊重作者劳动成果,多与作者沟通交流,收到投稿后尽快回复,对于不符合期刊要求的文章客观地说明原因尽快退稿,以便学生能根据情况转投其他期刊,对于符合期刊初审要求的文章要加快审稿的进度,编辑将专家意见分析归纳后,将客观而中肯的建设性审稿意见尽快返给学生修改,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引导,敦促学生不断锤炼和提高自身的学术研究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体现高校学术期刊的育人作用.

第二,高校学术期刊要建构良好的学术共同体形象.学术共同体是具有共同研究兴趣和目标的学者群体,高校学术期刊应与学生群体保持良好的互动和沟通,提升学术共同体的形象.高校学术期刊可以在以下三方面有所作为:一是积极创设体现学术共同体价值取向的学术交流机会,高校学术期刊可以利用传统平台和网络平台定期公布期刊出版发行的要求、规律、趋势,并结合期刊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需要,融合新媒体的发展技术,加强数字化平台、移动手机端的传播,积极疏通并扩展高校学术期刊的传播渠道,以确保学术共同体的价值取向能快速、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群体.二是努力营造对学生相对公平、公正的学术环境.高校学术期刊应为学生提供公平、公正的平台,使学生在学术阶梯式螺旋上升过程中通过学术交流与互动获得期刊学术文章中所承载的价值取向,获取学术共同体内最新、最前沿、最能引起学术争鸣、最值得学生去花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和研究的学术问题,从而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学术成长,在学生心中存有学术共同体成员的归属感、认同感.三是积极建立有效的学术交流平台、努力提升高校学术期刊学术交流平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学术交流平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提升势必就能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学术作品,就能吸引更多更广的学术受众,也能使学术共同体这一群体不断壮大,自然而然地推动学术研究向前发展,树立更好的学术共同体形象.

(二)加强高校学术期刊在学生政治导向、学术规范方面的引导把关作用

第一,加强高校学术期刊对学生政治立场和政治导向教育.高校学术期刊是开展学术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和促进理论创新的重要力量,更是高校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因此高校学术期刊在办刊过程中要持续加强对学生政治立场和政治导向的教育.主要是在以下两方面有所作为:一是高校学术期刊要严把政治关,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和正确的舆论导向,重视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的责任意识,提高政治敏锐性,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要坚持学术研究的思想底线,维护学术安全,确保学术期刊在网络化和国际化中的主体性;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处理好坚持思想底线与传承学术创新的关系,培育科学精神,营造学术氛围[3].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增强学术话语权,坚定文化自信,引领学术传播.二是高校学术期刊应帮助学生正确做到"用学术讲政治"[4],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及时了解、充分理解和掌握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重视学习党中央国务院最新文件、精神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国内外重大事件、敏感问题、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引导学生进一步认同党和国家在重大问题上的科学判断和正确决策,并在此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加强高校学术期刊对学生遵守学术规范的宣传教育.遵循学术规范是学术期刊的重要使命,而高校学术期刊是严守学术规范、带动良好学风、推动形成学术规范的重要力量.学界对于学术规范的界定是多角度的.总结而言,学术规范是指在学术共同体内形成的基于长期从事学术活动而形成的基本规范,也可以理解为在有关学术活动中遵循学术发展规律而制定的基本准则和伦理道德红线[5].对高校学术期刊来说,建立和严守学术规范,不仅可以增强编辑工作的严谨性,而且可以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还能促进期刊和国际接轨、与国际对话.一方面,高校学术期刊要通过制定相关制度,对端正学术研究中的学风发挥引导和规范的作用.比如在投稿平台上刊登约稿启事,要求作者在撰稿时遵守期刊对文章题目、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等要素的要求,并对论文内容的标题层级、段落结构、参考文献、注释引用等有具体规定,使期刊成为学术规范的范本,进而倡导良好的学风,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术规范宣传教育.另一方面,高校学术期刊要以所刊发文章的质量和学风影响学生学术研究群体.由于高校学术期刊在学术传播和学术评价中的枢纽地位,期刊办刊的导向性、学术性、规范性、严谨性对学术界的风气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学术研究群体通过高校学术期刊所刊发的文章来认识期刊,刊发的选题方向、刊文风格不仅直接影响着读者对期刊的认识,也影响后续的投稿和研究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学术期刊对学生的学术研究发挥着指挥棒作用,因此高校学术期刊要在"编审校"的过程中是本着一以贯之对学术负责的态度,以文章的质量作为发表的唯一标准,坚持以学术为本、规范办刊,"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引导学生做学术要能静下心来,严格遵守学术规范.

(三)加强学术期刊对学生坚守学术道德的教育

高校学术期刊不仅要加强期刊自律,恪守学术道德,还要利用自身的示范效应,加强对学生研究群体的学术道德教育.如在投稿环节,告诫学生不能一稿多投,认真核实论文作者署名,不随意变更署名作者或更改署名作者顺序等,确保署名的准确性、严谨性.此外,在指导学生修改论文的过程中,要告知和指导学生对引用他人观点的内容准确地标注,防止出现漏引、错引或故意不引等现象,引导作者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一是高校学术期刊应在学术道德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学术质量是学术期刊的生命,而学术道德是学术期刊的生存底线,丧失了学术道德,学术期刊便无质量可言,其生命也就不可能长久.高校学术期刊编辑应坚守职业操守,捍卫学术尊严,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树立学术期刊良好的信誉,使其在学术道德建设中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二是学术期刊应利用其示范效应做好学术道德建设的宣传教育.学术期刊一般都有着相对稳定的作者群和读者群,学术期刊的学术道德工作是否到位,体系是否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这批作者、读者,并最终影响整个学术界的道德风气.三是高校学术期刊作为学术守门人,应切实履行好学术道德建设的把关职责.高校学术期刊是学术道德建设的重要维护者,也是学术道德建设的把关者,在发挥这种审视与把关功能的过程中,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学术成果评鉴制度,在面对学术不端行为时应有责任、有能力进行鉴别及惩处,为教育学生遵守学术道德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必须对学术权力进行约束,将学术权力限制在规定的制度的笼子里.高校学术期刊要抵制学术腐败,筑起一道反腐倡廉、纯洁社会文化的坚固防线.首先,明确制定科学的学术评审规范,使稿件的审理有章可循,取舍有据;其次,制定严格的学术管理规范,严格编辑工作的程序,完善规章制度,认真坚持并落实科学的审稿制度,规范审稿程序,完善审稿意见,坚持稿子的质量面前人人平等;最后,积极借鉴同行评议审稿制度,加强审稿专家制度建设,即建立完善的审稿专家信息库制度和科学合理的审稿专家退出机制,努力规避稿件审理中的道德风险.

(四)加强高校学术期刊"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的育人育才功能

高校学术期刊与学术人才的培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稳定的学术作者研究队伍,特别是优秀的学术人才是高校学术期刊的重要支柱,甚至可以说高校学术期刊的"活水源头",而高校学术期刊则是学术人才沟通科研信息、展示科研成果和交流学术心得的窗口平台.因此,培育优秀学术人才既是高校学术期刊建设发展的本质所需,亦是社会赋予学术期刊编辑的社会使命.高校学术期刊"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的育人育才方面可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提供个性化的学术指导.高校学术期刊可以针对学生研究群体的研究方向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术指导.例如,可以定期组织专题研讨会,让有学术研究潜力的学生与资深学者进行深入交流,以了解学术前沿和最新研究成果.同时,期刊还可以邀请知名学者撰写学术论文或评论,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思想,为学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二是强化审稿过程中的人才发现,要有慧眼识英才的敏锐眼光,善于"识才"对学术人才的成长至关重要.在审稿过程中,期刊编辑不仅要关注论文的质量,还要注意发现和培养优秀学术人才.对于有潜力的稿件和作者,编辑可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例如提供针对性的修改建议、推荐知名专家进行深度审稿等,帮助作者提高论文质量,同时也可以让年轻学者得到更多的成长机会.三是搭建学术交流平台.高校学术期刊可以搭建多种学术交流平台,如线上论坛、研讨会等,促进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些平台可以邀请各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主题演讲和讨论,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思想,让学生能够了解不同领域的前沿动态,拓宽学术视野.四是高校学术期刊还可以为年轻学者提供实践机会.例如组织学术写作培训、编辑技能提升等实践活动,帮助他们提高论文撰写和编辑能力.五是高校学术期刊还可以设立实习岗位,让学生参与编辑、排版、校对等工作,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六是多关注人才培养计划.高校学术期刊可以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紧密结合,为优秀学术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持.例如,高校学术期刊可以与学校的科研部门合作,为有潜力的年轻学者提供科研项目支持,促进他们的学术发展,积极发挥其在优秀学术人才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这既有助于提高高校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和水平,也有利于推动学术界的繁荣发展.

此外,学术期刊编辑还要有精心培育人才的"泥土"精神.正如鲁迅在《未有天才之前》中所说:"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泥土和天才比,当然是不足齿数的,然而不是坚苦卓绝者,也怕不容易做,不过事在人为,比空等赋的天才有把握."正因为鲁迅先生怀着"泥土"的奉献精神,才为中国的思想界、文艺界和翻译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这正是高校学术期刊编辑在培育人才方面需要学习借鉴的.

猜你喜欢

学术交流学术期刊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学术交流及演出活动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学术交流活动
校近期学术交流活动及获奖与出版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我校近期学术交流活动及获奖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