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研究近代日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调查的重要意义和重大价值

2024-06-01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地区满铁整理

石 嘉

(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西南昌 330022)

202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日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调查资料整理与研究(1895-1945)"(22&ZD237)获准立项后,课题组根据研究任务进行合理分工,积极搜集档案资料,开展专题研究.按照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的要求组织开题报告,本次开题报告会报告内容主要分为选题缘起与研究基础、研究现状与选题价值、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预期目标和已开展的工作、研究感想与工作展望等五个部分(1)本文系作者在主持的202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日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调查资料整理与研究(1895-1945)"(22&ZD237)开题时所作的报告,发表时略有改动..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基础

选取整理研究日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调查资料(1895-1945),主要基于两点原因:一是前期学术积累和准备比较充分;二是课题本身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一)前期学术积累

我从大学本科阶段开始关注民国时期农村教育问题,硕士研究生阶段注意到近代中日文化交流问题,博士研究生阶段重点关注日本侵华历史问题,博士后及工作阶段着眼于日本侵华史、抗日战争史、中日关系史研究,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已有十余年,特别是在博士及博士后学习阶段,我的学术思维和研究能力得到有效提升.2012年9月,我考取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师从元青教授,2015年12月毕业,获中国史博士学位.这期间于2013年9月,赴日本爱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森久男教授,2017年3月毕业,获中国研究博士学位.2017年6月,进入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在职博士后研究,师从张艳国教授.

博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我主要围绕日本对华文化侵略、日本对华调查问题收集、整理大批日本第一手调查报告和原始档案,尤其在日本爱知大学留学期间,从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国立公文书馆、防卫省防卫研究所、国立国会图书馆等多家馆藏机构,收集、整理大批日本原始档案资料,回国后又在国家图书馆、第二历史档案馆等馆藏机构广泛搜集日本遗留的调查资料.其后,我利用这批档案资料,完成南开大学博士论文《渗透与同化:抗战前后日本对华"文化事业"研究》和日本爱知大学博士论文《近代日本在江西省社会经济调查研究》,获得南开大学、日本爱知大学双博士学位.

博士后学习阶段,我重点收集、整理、翻译近代日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调查资料,连续获批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抗战时期日本兴亚院在华调查研究""抗战时期日本兴亚院在华调查资料整理与研究",2项江西省博士后科学基金"近代日本在江西省的社会经济调查研究""近代日本在江西省调查资料整理与研究",完成博士后出站报告《抗战时期日本在华中沦陷区调查活动研究》.此外,我在系统整理近代日本在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发表了《抗战时期日本在华北的文化侵略——以北京近代科学图书馆为例》《抗战时期日本对华北农业资源的掠夺——以华北产业科学研究所为例》等数十篇与本课题有关的学术论文(2)代表性文章有:《抗战时期日本在华北的文化侵略——以北京近代科学图书馆为例》(《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抗战时期日本对华北农业资源的掠夺——以华北产业科学研究所为例》(《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2018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2018年第10期全文转载)、《近代日本在华调查机构的"江西调查"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19年第11期)、《日本对清末东北大鼠疫的观察与应对措施》(《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6期全文转载)等.,为课题申报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在江西师范大学工作期间,我结合自身学缘、地缘情况,系统整理研究近代日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调查资料.近五年,连续主持完成"抗战时期日本'对支文化事业'研究""抗战时期日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调查资料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日本驻九江领事报告整理与研究(1885-1937)""日本东亚同文会在江西调查资料整理与研究(1900-1945)"等省部级课题多项,并作为核心成员参与4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而本人设计的选题——"日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调查资料整理与研究(1895-1945)"成功入选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发布的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招标选题第234号选题,为本课题顺利立项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社会现实意义

"牢记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不忘战争,是为了维护和平."[1]本课题主要研究日本侵华历史问题,系统整理研究日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调查资料,全面揭露日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侵略罪行,意在保护和抢救长江流域抗战历史文化遗存,有效开发利用长江流域抗战历史文化资源:一是为正确历史观教育提供重要素材,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充分认清日本法西斯侵略者所犯下的罪行,充分汲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深刻教训,坚决反对一切否认、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的错误言行,形成尊重历史、珍爱和平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重要素材,通过全面揭露日本军方、官方、企业乃至民间社团各种侵华势力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侵略罪行,可以更好地牢记中华民族抵御侵略、奋勇抗争的历史以及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和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进而增强文化自觉和历史自觉,大力培育和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二、研究现状和选题价值

(一)研究状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开展抗日战争研究,"必须坚持正确历史观、加强规划和力量整合、加强史料收集和整理、加强舆论宣传工作,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2].近代日本在华调查资料是抗战历史资料整理研究的重要内容,相关资料整理对于深入抗日战争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日本侵华蓄谋已久,早在甲午战争以前,日本就曾以"研究中国问题"为名,组建各种调查机构团体深入中国开展调查、搜集情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最富庶区域,也是日本最觊觎的地区之一,侵占该区域既可巩固日本在东北、华北的利益,还可南下进犯华南乃至东南亚,因此成为重点"关注"对象.日本军方、外务省、兴亚院、满铁、东亚同文会等调查机构团体曾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展各种实地调查,涉及军政情势、财政经济、交通运输、农矿资源、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此种调查本身就是一种典型的侵略行为,其根本目的是为侵华战争服务,在侵华战争期间起到"重要作用".以下是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

1.国内研究现状

(1)日本对华调查资料相关整理.20世纪80、90年代,国内学者开展相关资料整理工作,尤以满铁资料为代表.季羡林、李新、戴逸、任继愈等人呼吁整理满铁文献资料,成立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满铁资料研究分会,完成"两库一书"整理工作,其成果得到葛剑雄、陈春声、曹树基等专家力荐.其后,各地研究机构、学者竞相开展相关整理工作.历史学家沈云龙主编的《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收录了满铁对东北产业贸易的统计资料(《满铁问题》1987年),吉林省图书馆、北京科图技术开发公司以缩微胶卷形式摄制了大批满铁机关志、调查报告及其他相关文献资料(1991-1993年),辽宁省图书馆整理了满铁与日军往来文件(《日本侵华罪行档案新辑》1999年),辽宁省档案馆整理了满铁有关移民、劳工的资料及满铁机关档案(《满铁与劳工》2003年,《满铁机构》2004年),解学诗、苏崇民等人整理满铁遗存文献资料、中国交通史料、内密文书(《满铁档案资料汇编》2011年),魏宏运、三谷孝等中日学者在整理满铁资料的基础上开展华北农村调查研究(《二十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2012年),内蒙古大学整理出版数卷满铁调制的《满蒙全书》(2015年),黑龙江、辽宁省档案馆共整理8辑200册满铁调查报告(2005-2016年),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计划出版100卷满铁农村调查资料.

(2)日本对华调查相关研究.20世纪70、80年代,国内学者开始重视日本对华调查机构研究.台湾学者王树槐指出日本利用庚子赔款在华成立情报机构(《庚子赔款》1974年),黄福庆认为东亚同文会接受日本政府补助培养"经略"中国的人才(《近代日本在华文化及社会事业之研究》1982年).大陆学者苏崇民、解学诗、张祖国、高乐才主要考察满铁在华侵略活动(3)参见《历史研究》1982年第5期、《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第4期、《历史研究》1986年第6期相关文章..90年代以后,国内学者逐渐重视日本对华调查活动研究.曹幸穗、祁建民、张利民等人关注满铁调查机构及其活动(4)参见《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年第4期、《历史教学》1992年第8期、《历史教学》1996年第9期相关文章..苏智良、房建昌、李少军分别从东亚同文书院学生旅行调查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兴亚院在沦陷区的各种秘密调查、日本政府利用驻华领事馆搜集中国情报等方面展开研究(5)参见《档案春秋》1995年第5期、《档案与史学》1997年第6期、《人文论丛》1999年第1期相关文章..此外,1995年张海鹏主编的《第二届近百年中日关系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关注日本银行、满铁、兴亚院在华活动情况.

新世纪以后,相关研究进一步深化、拓展.满铁在中国调查活动及调查报告得以深入研究,朱庆葆、朱荫贵、岳谦厚、武向平等人论述均有所涉及(6)参见《民国档案》2000年第3期、《安徽史学》2010年第1期、《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8期、《社会科学战线》2019年第8期等相关文章..桑兵、戴海斌、周建波等人对东亚同文会及相关资料,特别是对东亚同文书院学生旅行调查有所论述(7)参见《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21年第4期)相关文章..王力、曹大臣、赵国壮等人注重研究日本领事制度及领事报告(8)参见《历史档案》2008年第1期、《历史研究》2009年第4期、《中国经济史研究》2011年第1期相关文章..此外,臧运祜、彭鹏关注兴亚院调查活动,郭双林、许金生、武向平关注陆军省兵要地志调查,指出兵要地志资料是指导日军侵华战争的绝密文件(9)参见《日本学刊》2006年第2期、《抗日战争研究》2021年第4期、《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5年第1期、《军事历史研究》2017年第2期、《军事历史》2019年第3期相关文章..

2.日本研究现状

(1)日本对华调查资料相关整理.日本占据档案资料优势,相关整理工作较为系统,而且多以出版社名义整理发行.

整理出版满铁机关志、调查报告及其他相关文献资料:日本雄松堂《满铁经济年报》(1968)、三一书房《中国抗战力调查报告》(1970)、原书房《满铁事变与满铁》(1974)、龙溪书舍《满铁附属地经营沿革全史》(1978)、开明书院《满铁调查月报》(1978)、御茶之水书房《满洲旧惯调查报告书》(1985)、不二出版社《满铁调查月报》(1985)、《满铁调查时报》(1987)、柏书房《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社报》(1994)、クレス出版社《满洲经济年报》(2014).

整理出版东亚同文会相关资料、东亚同文书院学生旅行日志及调查报告:原书房《对华回顾录》(1968)、天一出版社《中国年鉴》(1975)、雄松堂《中国调查旅行报告书》(1996)、龙溪书舍《中国经济报告书》1996年、日本图书中心《中国年鉴》(1999)、《新篇中国年鉴:昭和2年》(2004)、爱知大学《东亚同文书院大旅行志》(2006)、ゆまに书房《东亚同文会报告》(2010).

整理发行大批日本领事报告:雄松堂《领事报告资料》(1983)、不二出版社《通商汇编》(1988)、《通商公报》(1997)、《日刊海外商报》(2005),目前仅剩昭和战前时期领事报告尚待整理.

整理出版部分兴亚院调查资料:芳文阁《新四军相关实体调查报告书》(1984)、龙溪书舍《南洋华侨》(2002)、《中国要人留学日本名录》(2014)、クレス出版社《华中民间信仰实情》(2002)、日本图书中心《华北农村教育调查报告》(2005)、不二出版社《情报》(2010),其余大部分仍收藏在东洋文库和各大学图书馆.

(2)日本对华调查相关研究.20世纪60、70年代,日本学者开始研究满铁机构、发展历程及经营事业,安藤彦太郎(《满铁: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国》1965年)、伊藤武雄(《满铁》1966年)、竹森一男(《满铁兴亡史》1970年)、丸泽常哉(《新中国建设与满铁中央试验所》1979年)等为代表.其后,草柳大藏(《实录满铁调查部》1983年)、杉田望(《满铁中央试验所》1990年)、松村高夫(《满铁的调查与研究》2008年)、村上美代治(《满铁图书馆史》2010年)等人分别转向满铁调查部及其活动、中央试验所、图书馆研究.爱知大学是研究东亚同文会之中心,汇集大批专家,如藤田佳久集中考察东亚同文书院的"大旅行调查"(《东亚同文书院中国调查旅行研究》2000年),武井义和论述孙中山与东亚同文会的关系(《支持孙文的日本人》2011年),马场毅关注东亚同文会创始人提出的亚洲主义(《近代日中关系之中的亚洲主义》2017年),三好章认为东亚同文书院曾是中国学研究中心(《东亚同文书院的中国研究》2018年).角山荣率先提出要重视日本驻外领事报告的整理工作(《日本领事报告研究》1986年),其后片山邦雄(《近代日本海运与亚洲》1995年)、四方田雅史(《日中比较产业史》2016年)、铃木祥(《明治前期在外日本人保护问题》2022年)利用日本领事报告开展专题研究.日本学界对兴亚院研究,马场明首先从兴亚院设置问题开始(《日中关系与外政机构研究》1983年),之后长谷川恒雄关注其日语教育问题(《兴亚院日语教育调查研究》2003年),本庄比佐子等人关注其情报活动(《兴亚院与战时中国调查》2002年).

尽管国内外学界在相关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疏漏与不足:

一是资料收集、整理遗漏问题.以往学者更多关注满铁、东亚同文会调查资料,较少关注日本驻华领事馆、军方谍报机构、兴亚院等官方军方调查资料,收集资料还不够全面系统,中国重点区域、重要历史人物事件相关日本档案资料还要引起更广泛的关注.此外,目前整理的日本调查资料,大多以影印本或缩微胶卷发行,缺少系统翻译和深入研究,资料整理和专题研究未能有效衔接,较少利用日本档案资料、从日本的视角,研究中国近代史、中日关系史、抗日战争史、区域史等相关领域的重要问题.

二是研究重点不突出问题.以往学者习惯从整体上介绍、概述近代日本对华调查活动,未能充分利用日本档案资料、从日本的视角考察中国重要区域或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人物,研究重点不突出、不聚焦,特别是对近代日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调查活动缺少深入研究,尚未全面收集、充分利用近代日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调查资料,深入研究该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重要问题.

三是资料整理与研究成果融入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不够.以往中国近代史、中日关系史、抗日战争史、长江中下游地区区域史等领域的研究,鲜有涉及日本对华调查重大历史问题,尤其是部分日本学者对日本侵华历史问题认识不够彻底,未能全面、深入揭示日本对华调查和渗透行径,没有从源头上、从根本上认清其侵略本质,从而导致相关史学研究的质量、水平、层次难以得到提升.

(二)选题价值

一是为深入和拓展抗日战争史、中日关系史研究提供重要史料.本课题重视资料收集和整理这一基础性工作,全面整理1895-1945年间日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调查资料,为学界深入和拓展抗日战争史、中日关系史研究提供重要资料.以往学者尚未全面整理近代日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调查资料,较少利用日本调查资料研究相关问题,而本课题重点整理日本驻华领事馆、军方谍报机构、兴亚院、满铁、东亚同文会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调查资料,特别是首席专家在日本留学期间,搜集、整理大批第一手调查报告和档案,对于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同时为学界深入和拓展抗日战争史、中日关系史研究增添重要史料.

二是为深入和拓展抗日战争史、中日关系史研究推出重要成果.本课题注重连续性、长时段研究日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侵略和渗透行径,重视甲午战后、民国初期、抗战时期三个时段的研究,完整揭示日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侵略过程,贯通日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侵略历史研究.注重全方位、多维度揭露日本各种侵华势力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侵略行径,系统论述日本驻华领事馆、军方谍报机构、兴亚院、满铁等日本官方机构、民间团体等各方势力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调查活动,全面揭示日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侵略罪行.通过前述研究,为学界推出一批有创新意义、重要价值的学术成果.

三是有助于进一步深入和拓展长江中下游地区区域史研究.本课题重视运用日本第一手调查资料研究长江中下游地区具体历史问题.近代日本长期深入长江中下游各地搜集情报和信息,涉及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社会、文化、民俗等各方面,留下大量第一手调查报告和资料,客观上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区域史研究提供了大批珍贵资料.本课题注重利用日本调查资料,研究长江中下游地区具体历史问题,诸如财政经济、港口贸易、交通运输、工矿农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等问题,从日本的视角考察长江中下游地区近代化转型历程,为学界研究区域史和地方史增添重要史料和学术成果.

四是有助于推进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本课题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大历史观考察日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侵略历史问题,不仅揭示甲午战争至九一八事变期间日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侵略渗透行径,而且注重揭露抗战时期日本在华中沦陷区的侵略罪行,从长时段、多角度论述日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种种侵略罪行,加强中国近代史、抗日战争史、中日关系史研究,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抗战史和区域史研究,努力推进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

三、总体研究框架和创新之处

(一)总体研究框架

课题总体研究框架,围绕选题日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调查资料整理与研究(1895-1945)进行宏观设计,根据日本调查机构团体特质和种类,选取代表日本政府、军方、外交、特殊会社及民间社团的五个调查机构团体——日本驻华领事馆、军方情报机构、兴亚院、满铁、东亚同文会,由此设计五个子课题开展研究,各子课题又分为资料整理和专题研究两大部分.因此,总体研究框架是遵循"从总体问题到具体问题""从一般抽象到历史具体"的逻辑思维进行架构.具体情况如下:

总课题:日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调查资料整理与研究(1895-1945).全面收集整理日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调查资料,按照日本调查机构和调查范围、调查内容、调查时段分类整理,形成资料汇编.梳理近代日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调查机构团体及其调查活动,分析日本重视长江中下游地区调查的重要原因和意图、重要调查内容、调查方法及特点、调查性质及影响.

子课题一:日本驻华领事馆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调查资料整理与研究(1895-1945).系统整理日本驻上海、苏州、南京、芜湖、汉口、杭州、九江、宜昌、沙市、长沙等领事馆领事报告资料;梳理日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开设领事馆及其领事群体情况,分析日本驻华领事馆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重要调查内容、调查根本性质和意图.

子课题二:日本军方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兵要地志调查资料整理与研究(1895-1945).系统整理日军参谋本部、海军省水路部和其他军方情报机构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军事情报和调查资料;梳理日本军方对华情报机构体系及其情报活动,重点研究日军参谋本部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兵要地志调查活动,分析其调查组织形式、调查重要内容、调查根本意图和性质.

子课题三:日本兴亚院在华中沦陷区调查资料整理与研究(1938-1942).系统整理兴亚院在华中沦陷区调查资料;梳理兴亚院殖民统治机构体系,尤其在华中沦陷区情报机构情况,重点研究兴亚院在华中沦陷区调查活动,分析其调查活动的根本性质和目的,揭露兴亚院在华中沦陷区侵略罪行.

子课题四:日本满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调查资料整理与研究(1906-1945).系统整理满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调查资料;梳理满铁对华情报和调查机构体系,重点研究满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调查活动,论述满铁调查组织形式及方法、调查特点及其重要影响,分析满铁与日本军政当局的特殊关系.

子课题五:日本东亚同文会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调查资料整理与研究(1898-1945).系统整理东亚同文会及其东亚同文书院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调查资料;梳理东亚同文会及其东亚同文书院学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旅行调查情况,重点分析调查组织形式、调查方法、调查路线及其根本性质,分析东亚同文会与日本政府的特殊关系.

(二)创新之处

以往学界在整理与研究日本档案资料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仍有创新或推进的空间.本课题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突破或创新:

1.问题选择的突破和创新.本课题全面整理1895-1945年间日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调查资料,在资料收集、整理上有所突破、创新,全面收集日本驻华领事馆、军方、兴亚院、满铁、东亚同文会等相关第一手调查报告和原始档案,以填补相关研究资料空白.重点研究1895-1945年间日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调查活动,以长时段、专题研究的形式,分别研究日本驻华领事馆、军方、兴亚院、满铁、东亚同文会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调查活动,深入分析日本调查的主要动机和意图、调查的组织形式及调查方法、调查的重要指向和具体内容、调查的根本性质,以期不断深化日本侵华史、抗日战争史、中日关系史研究.

2.学术观点的创新和推进.本课题主要提出以下学术观点:一是近代日本对华侵略蓄谋已久,日本对华情报和调查更是无孔不入.二是近代日本调查组织形式不同、本质相同,都是为日本侵华战争国策服务的.三是近代日本对华情报和调查活动是一种典型的文化侵略、渗透行为.四是近代日本极为"关注"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侵占该地做了大量准备.近代日本长期搜集、刺探长江中下游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情报,留下大批第一手调查资料,这不仅是日本侵华的铁证,客观上也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区域史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3.研究方法的创新和尝试.本课题在研究方法上也有创新: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抗战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注重中国历史的维度、世界历史的眼光、大历史观的方法,努力推动中国抗战史研究走向纵深、走向国际.二是重视跨学科多视角的研究方法,充分借鉴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军事学等专业的研究方法.三是注重定性与定量分析、宏观与微观研究方法,具体包括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田野调查法、数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四、已开展的工作及研究计划

本课题获准立项后,课题组立即召开讨论会,进一步明确各成员任务分工,着手整理相关档案资料,撰写并发表一批有影响力、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目前,课题组已开展的工作如下:

首先,掌握大批核心史料.课题组已收集大批相关调查资料和档案,特别是首席专家留学日本期间,搜集、整理大批日本第一手调查报告和原始档案,尤其比较全面地掌握了日本领事报告、满铁调查报告、东亚同文会调查报告等资料,为本课题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首席专家及课题组成员在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系列论文.课题组今后还将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再次,根据课题组成员研究专长和课题研究计划,我们还将进一步调整课题研究分工,明确各自研究任务.

根据课题研究计划,本课题拟在研究周期内完成以下研究任务:(1)撰写并发表系列论文.分阶段整理资料、发表20篇左右学术论文,其中若干论文在权威期刊上发表,或提交重要学术会议、在会议论文集上发表.(2)出版学术专著.由国家级出版社出版《日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调查活动研究(1895-1945)》,分上下卷,总计约60万字.(3)整理、出版资料汇编.系统整理近代日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调查资料,翻译部分代表性的调查报告,影印出版《日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调查资料汇编(1895-1945)》,共12册,总计约400万字.

五、研究感想与工作展望

本课题能够获准立项,不仅仅是我个人努力的结果,更是课题组成员大力支持、国内相关研究领域专家悉心指导的结果.特别要感谢我的博士后导师张艳国教授,他是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评审专家,科研经历丰富,经验很足,眼光独到,成就卓著.在张老师的指导之下,本课题顺利通过层层评审,最终顺利立项.张老师多次鼓励、支持我申报.在撰写申报书期间,张老师不仅评审申报书,还亲自参与修改、完善.

本次开题报告暨研讨会由南昌师范学院校长,江西师范大学中国社会转型研究省级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教授、博导,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张艳国教授担任主席.指导专家成员主要有:华中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资深教授、博导,国务院学科评议组中国史学科召集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马敏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博导,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虞和平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导,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夏春涛研究员;《新华文摘》原总编辑,二级编审张耀铭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博导,《清华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仲伟民教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导,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陈红民教授;南京大学教授、博导,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张生教授;武汉大学教授、博导,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李少军教授.

作为课题负责人,真诚感谢各位专家的指导和教诲,课题研究将会严格按照项目管理办法和专家指导意见,如期完成研究计划,并坚持如下研究原则:

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本课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抗战的重要论述为指导,着力研究1895-1945年间日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调查活动,全面揭露日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侵略罪行,论证日本对华情报活动是侵华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牢记历史、珍爱和平,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批驳一切歪曲历史、否认和美化侵略战争的错误言论.

二是增强历史自信、历史自觉、历史主动.本课题将进一步增强历史自信、历史自觉,体现历史主动性,提供有力的个案样本.[3]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要充分发挥史学的社会功能,发挥史学研究在涵养民族精神、弘扬时代精神的历史自信、历史自觉,充分发挥社会主体的历史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本课题加强中国近代史、抗日战争史、中日关系史、长江中下游地区区域史相关研究,形成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宝贵历史个案和经典样本,从中汲取重要历史经验.

三是将资料整理与专题研究紧密结合,努力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在资料整理方面,进一步加强与相关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参考、借鉴学术界既往研究成果及文献资料,注意规避重复性劳动,重点整理尚未公开的、学术界尚未关注的资料.在专题研究方面,有效整理和利用日本调查资料,不仅深入研究近代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史、乡村史、社会文化史、社会经济史、医疗卫生史,而且重视抗战时期华中沦陷区历史研究,如日伪军政、战争影响、统制经济、民众生存状态等方面的研究.

总之,要深入挖掘近代日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调查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对贯通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揭示中日关系史发展特质及其规律、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持续深化长江文明研究,以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组将围绕这些重大问题开展专题研究,为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长江中下游地区满铁整理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满铁研究述评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满铁研究中心
满铁对清代东北内务府官庄的调查
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异常年降水及大气热源分布特征
青藏高原春季土壤湿度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短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
长江中下游地区一次短时大暴雨天气的中尺度分析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归纳中渐次坚实
论青藏高原温度对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的影响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