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戏活动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策略

2024-05-31赖美连

天津教育·下 2024年4期
关键词:教具游戏幼儿

赖美连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幼儿时期是探索、发现和学习的黄金时期,而游戏活动正是切实贴近幼儿天性的一种教学手段。通过游戏,幼儿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各类活动,不仅提高了知识吸收效果,而且社交能力、情感认知等多个方面得到了有效发展。基于此,为了更好地应用游戏活动,教师要将“玩”与“教”进行巧妙融合,为幼儿创建多元化的游戏环境,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满足幼儿全面成长的需要。

一、游戏活动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优势

(一)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

游戏新奇、趣味的特点可以带给幼儿更丰富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幼儿在参与不同形式的游戏时,能够在身体、认识、情感和社交等多个方面得到全面锻炼,从而在具体的行为模式中掌握技能、明确规则。如角色扮演游戏可以激活幼儿的场景经验,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在激烈的竞技游戏中,幼儿可以发展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自身的运动技能和身体协调性,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

幼儿园教育的目的是基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需求,注重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发展幼儿智力,锻炼幼儿正确运用感官和进行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在实践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巧妙地融入相关知识,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学习。例如,教师可以组织趣味益智游戏,将数学、语言、科学等学科元素巧妙地嵌入其中。在数字游戏中,幼儿可以学习数数、比较大小等,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语言游戏中,幼儿可以通过歌谣、故事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使知识的学习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更便于幼儿吸收和掌握。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规则明确、富有趣味性的游戏可以让幼儿在参与过程中逐渐养成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分享资源的良好行为习惯。例如,在团队游戏中,幼儿需要相互协作、团结互助,培养集体荣誉感;轮流参与的游戏能够强化幼儿的等待和分享意识。这样的游戏体验可以丰富幼儿的社交经验,让幼儿掌握更多生活中的具体规则,从而实现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学习与生活。

二、游戏活动在幼儿园教学实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游戏教学的认识不足

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不仅是幼儿的学习方式,更是其认知、情感、社交等多方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幼儿园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一些教师对游戏存在错误认知,他们认为游戏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忽视了游戏作为学习媒介的重要引导作用。由于教师对游戏的认识不深入,在进行活动设计时往往比较随意,缺乏科学的教育指导,导致游戏活动效果并不理想,限制了幼儿的发展。这种对游戏教学的误解导致教师一味地认为游戏只是浪费时间,而非有效的教学手段,无法助力幼儿全面成长。

(二)游戏教学活动形式化严重

游戏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方式,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表达丰富幼儿的认知,增强幼儿的情感体验。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游戏活动形式被固定化,缺乏创意和多样性,教师在活动中会重复使用相同的游戏形式,这种单一的游戏模式限制了幼儿的视野和创造力。而且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使游戏活动失去了其应有的趣味性和针对性,甚至可能引起幼儿对游戏的厌倦,降低幼儿的参与度,无法真正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

(三)不同游戏难度匹配不当

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启蒙阶段,认知能力较差,对知识技能的掌握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一些教师在设计游戏活动时并没有考虑幼儿的接受程度,设置的游戏活动难度过大,超出了幼儿的认知能力范围。在过度强调“学有余力”的理念下,有的教师倾向于设置过于复杂或抽象的游戏任务,导致部分幼儿难以完成,这不仅会使幼儿产生挫败感,降低学习积极性,还可能导致部分幼儿在游戏中被边缘化,影响整体教学效果。还有的教师为了确保所有幼儿都能完成任务,设置的游戏内容过于简单,导致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感到无聊、缺乏动力,影响了幼儿内在潜能的发挥。

(四)游戏活动评估不足

游戏过程的有效引导可以助力幼儿掌握知识技能,而游戏活动评估可以进一步深化幼儿的认知,提高幼儿的理解效率。很多教师在进行游戏活动时缺乏明确的评估目标,过于注重游戏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而忽略了游戏活动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应该具备的教育性和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缺乏明确的评估目标导致教师对游戏效果产生主观判断,难以客观衡量幼儿在游戏中的实际收获。再加上教师对游戏活动的评估过于依赖表面观察,缺乏对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状态的深入了解,导致评估结果欠缺客观性,无法在全过程深度评估中助力幼儿个性化成长。

三、游戏活动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策略

(一)转变教师观念,树立教学游戏观

教师的思想和行为是决定整个教学活动实施效果的关键因素。只有教师拥有正确的教学观念,才能成功引领幼儿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得到发展。许多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将教育理解为专注于为幼儿传授实用的知识与技能,在教学中强调幼儿的被动接受,这种教学理念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没有注重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幼儿教育更突出以培养“人”为中心,注重从生活实际出发,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使他们成为有兴趣的学习者。基于此,教师需要转变自身观念,认识到游戏是幼儿主动探索的机会,是幼儿发展认知、语言、社交等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明确游戏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以游戏活动为引导,凸显幼儿的主动地位,让幼儿在更加宽松、自主的环境中实现自身潜能最大限度的发挥。

例如,在“认识图形”活动中,如果教师直接利用板书形式讲解,介绍各种几何形状的特征,幼儿不仅参与度低,而且记忆效果不佳。而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游戲教学意识,将几何形状的学习转换为“形状宝藏探险”游戏,则能够在教学之前就激发幼儿的参与欲望。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游戏规则:“我们的教室现在是一个巨大的藏宝库,里面藏着各种形状的‘宝藏,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下面小朋友们需要细心观察,结合图形特征找到今天的第一个‘宝藏——正方形。那么,哪位小朋友可以告诉老师,正方形宝藏有哪些特征呢?”这时,有的小朋友会回答:“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屏幕展示正方形图案,进一步明确幼儿对正方形的了解程度。接下来,幼儿寻找“宝藏”,并在游戏中分享彼此的发现。之后,教师开展长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寻找“宝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幼儿不仅加深了对各种形状的理解,而且培养了自主探索意识,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科学规划教学活动,创设游戏情境

科学规划教学活动是高效开展游戏活动的前提和保障,教师需要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立足于幼儿的认知、健康、语言等方面的成长需求合理创设游戏情境,以确保幼儿在适宜的游戏内容和活动形式下高效成长。教师要深刻认识到游戏活动不仅可以作为娱乐,还能成为学科知识的载体。在这一过程中,游戏情境的创设需要将游戏与学习内容有机结合,通过巧妙设计,将不同游戏活动串联起来,形成一系列有机衔接的教学流程,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逐步提升技能,在玩乐中学到知识,获得全面发展。

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室内创设美工区域,在这一区域内,教师可以张贴不同形式的撕贴作品,并为幼儿准备各种颜色的彩纸、胶棒等材料,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创作。为了明确撕贴活动主题,科学引导幼儿参与其中,教师可以以“谁的蝴蝶最漂亮”为游戏主题,开展撕贴活动,在游戏情境的驱使下,幼儿会产生一种沉浸式的情感体验,将自己带入“创作者”的角色,带着使命感去进行作品创作。在幼儿完成作品后,教师可以让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创作的灵感,阐述作品画面内涵,从而强化幼儿的表达能力,提升幼儿的审美体驗。

(三)利用趣味教具激发幼儿参与兴趣

趣味教具作为一种新颖独特的教学辅助工具,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能够让幼儿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幼儿正处于好奇心强烈的阶段,利用趣味性的教具开展教学,能够以其新颖的特征增添活动的乐趣,提升幼儿的学习关注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入富有创意的教具,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游戏的浓厚兴趣。趣味教具的运用应当贯穿整个游戏活动过程,利用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巧妙地将教具融入游戏情境,使其成为活动的一部分。通过这种方式,趣味教具不仅能够吸引幼儿的目光,更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中提升自身的认知能力。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洞洞板”设计“小小数学家”游戏。洞洞板可以与棋子等其他教学用具组合使用,洞洞板的正面是计数板,背面是数位板。棋子可以采用不同的颜色,包括幼儿喜欢的水果、动物、常见的物品形状以及1-10的数字符号,通过多种组合方式开展游戏活动,从而让幼儿在实践操作中掌握知识。在这一游戏中,教师可以采取故事引导的方式,让幼儿在洞洞板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符号放入其中,然后利用引导性的语言让幼儿描述自己放入的是什么水果、放了几个、一共有几个种类等,并让幼儿将数字放置在上面进行标注。洞洞板作为幼儿园常用的教具,能够实现全程操作和师幼的有效互动,注重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在感知中理解、在理解中思考,旨在让幼儿在寓教于乐中掌握必要的知识,提升认知能力。

(四)结合游戏内容,对幼儿开展多元化评价

评价是检测幼儿学习成果的有效手段。多元化评价是指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来衡量幼儿的表现、能力、态度以及行为等方面的情况,并根据这些信息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和措施,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为目的而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在游戏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游戏内容的理解程度、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观察并记录幼儿在游戏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其认知水平进行评价。多元化评价包括幼儿对游戏规则的理解、对任务的分析和执行能力等方面的观察,以全面把握他们在认知发展方面的表现。评价应该与游戏内容紧密结合,具有针对性。不同的游戏活动涵盖幼儿各个发展领域,包括认知、语言、社交、情感等。因此,教师对幼儿的评价需要根据具体的游戏内容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从而在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实现更高效的学习与成长。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超市情境角色扮演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有的幼儿扮演收银员,有的幼儿扮演售货员,有的幼儿扮演顾客。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幼儿需要根据自己的已有生活经验去进行角色诠释,利用语言和行为去表现超市购物的真实场景。教师则需要通过幼儿的语言和行为表现,分析幼儿是否能够正确理解所扮演的角色,对幼儿语言表达和情境理解能力进行评价,以了解幼儿的认知现状,从而有针对性地给予幼儿认知强化。教师还应该正确认识到,对幼儿游戏活动中的评价要更注重过程而非只关注结果,幼儿的学习过程同样重要,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思考过程、合作交流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这种过程性的评价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幼儿的优势和改进空间,从而为后续的进一步教学提供助力。

四、结语

游戏活动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是基于幼儿发展和教师专业素养要求来开展的,不仅能够满足幼儿认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意识等方面的培养需求,而且能够提升幼儿的心理品质以及情感体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科学规划教学活动,创设游戏情境,利用趣味教具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实现对幼儿学习技能的有效支持、指导与评价,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教具游戏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