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4-05-31刘敏

天津教育·下 2024年4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信息技术探究

刘敏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基础教育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和动力源泉,学科教育也逐渐呈现多元化和直观化,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单调与局限。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不仅能够丰富音乐教学的资源内容,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还能够有效推动小学音乐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增强音乐对学生的吸引力。本文从信息技术的具体内容和应用案例出发,结合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的具体内容,从有效创建微课视频、多元设计教学情境、引入课外音乐资源、创设课堂导学问题和搭建网络教学平台这五个角度,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进行深入研究,挖掘信息技术对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助力,让音乐课堂释放出前所未有的魅力,以建设现代化、信息化的音乐课堂,促进小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一、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一)关注教材,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人音版的音乐教材内容比较丰富,有少数民族歌曲,有国内外名家名曲,还有很多传承多年的古韵,这些内容非常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音乐探究,但是本质上并没有与学生的喜好有效结合。当前小学生每日接触的音乐是走在潮流一線的,是朗朗上口的,也是带着小学生的情绪表达的,可以是民族的、世界的,也可以是代表中华五千年文化传承的,但是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将二者进行关联的过程和行为,仅固守音乐教材中的乐曲进行教学,而忽略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喜好,造成的结果就是教学与实际生活割裂开来:音乐课堂上教唱的是一种内容,学生在课下哼唱、喜好的是另一种内容。这样的小学音乐教学并不成功,仅停留在课堂上的音乐无法走进学生内心,自然起不到情感上的共鸣、慰藉等作用。

(二)聚焦教师,教学主体定位不清

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指出了小学音乐教学新的发展方向,并着重强调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主体,是整个教学活动设计的主要依托。在设计小学音乐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深入研究所教班级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依托班级学生的实际学情和最近发展区布置音乐课时作业和阶段任务,将学生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实施主体,教师应该更多地扮演教学“监督者”和“辅助者”的角色,以多元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并在主动探究过程中完成音乐素养的培养。但是,在实际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估过于保守,认为小学生对音乐的认知程度不足,还不能离开教师的指导,于是在教学中过多地依赖自身对音乐的感悟,结合自己掌握的音乐知识,将其强行输出给学生。但是,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的教学活动势必与学生的成长所需出现认知偏差,导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并不能很好地匹配,最终影响了音乐教学活动实施成效。

(三)重视灌输,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一首乐曲除了表面可见的节奏、音符、乐器、歌词等,还包括多种情感的释放,每个人对同一首乐曲的感觉千差万别,这不仅是因为学生认知能力上的差别,还因为不同生活经历的差异。因此,小学音乐教学对不同的学生个体来说,是呈现不同状况的,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也应该是主观的、多变的、个性的。基于此,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实践探究时,应该更多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音乐课堂的教学氛围是自主的、自由的,使学生在音乐中不断触摸旋律、体味情感的主动探究过程。但是,在实际的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往往采用常规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即通过讲解音乐内容、教唱音乐旋律,将这首音乐灌输给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很容易出现对音乐学习的抵触心理,并因为单一的教学方法而丧失对音乐探究的兴趣。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有助于将音乐的抽象部分形象化

音乐是艺术作品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对日常生活和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手段,这种艺术形式的作品在表现过程中往往比较抽象,不容易展开教学实践。这时,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够利用特定的音乐类型程序,将原本抽象的、隐藏的音乐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化,如将节拍的理解进行数量化展示、将音色的差异进行多途径对比展示、将同首歌曲进行不同音调的展示等,这些技术手段能够将音乐课堂变成拥有具象的展示平台,既贴近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够增加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使学生在多元教学方法的引导下,掌握节拍、旋律、音色、音调等理论知识,以完成后续音乐学习的有效铺垫,领会音乐基础知识的重要价值。

(二)有助于将学生的被动状态主动化

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天性爱玩好动,且对音乐中的情绪非常敏感,这是他们学习音乐独有的条件。在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通过单一的教唱形式来进行歌曲内容的输出,学生过多地被硬性灌输一些乐理知识和音乐内容,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对音乐学习的兴趣逐渐丧失,音乐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够理想。在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后,教师利用生动趣味的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形式来丰富整个小学音乐课堂,以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教学切入口,有助于调动学生对音乐教学内容的探究兴趣,由被动灌输式状态转变为主动探究式状态,使学生个体的需求都能够得以满足,让教学拥有了更多元的方法,使整个小学音乐课堂焕然一新。

(三)有助于将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化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认知不足,还不具备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所以无法直接理解音乐背后的情感信息和隐藏的音乐知识,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更科学的教学引导,以更适合的教学内容来帮助学生获得音乐方面的素养,掌握获取音乐信息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能够从海量的音乐教育素材中选择适合开展教学的具体案例、元素等信息,使之与课内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效融合,以重组的方式来丰富小学音乐教学的具体内容。这样的实践教学研究能够搭建课内外音乐教育资源的广阔平台,更加丰盈整个小学音乐课堂的承载内容,以小学生能够接受、愿意接受的方式实现音乐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从而以丰富的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美育的发展。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有效创建微课视频,优化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活动是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的伊始环节,也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有效途径。但是,因为学生年龄较小,只是让他们针对教材内容进行课前预习活动,并不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探究活动并不能达到预期成效,学生容易分心,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这一教学手段来创建微课视频,以生动的形式有效展示具体的教学内容,给予学生最直观的引导,以提高课前预习活动实施质量。

以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的课前预习活动为例,这是一首经典的、传唱度较高的童谣,是祖国花朵们对幸福生活的欢唱。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这首歌曲的深刻情感和红色文化,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制作微课视频:首先,以回忆方式引出当时的历史背景,并结合当时的生活状态来完成歌曲写作背景的铺垫;其次,以MV的形式直观展示歌曲内容,祖国花朵们放学后来到北海公园划船嬉戏,点出小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更将音乐旋律、歌词内容和画面进行有机融合,凸显整首歌曲的優美和欢快。这样的视频内容更直观地讲解了整首歌曲的来龙去脉,为新知教学完成情绪和认知的铺垫。

(二)多元设计教学情境,完善课堂导入

教学导入环节的设计能够让学生快速收回精力,投入到音乐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完成课堂教学认知和情绪的铺垫,有助于提升整个课堂教学效率。但是传统的单刀直入、平铺直叙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够很快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不能够聚焦于教学活动,从而影响后续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设计更多元的教学情境,以丰富的资源、多变的形式、贴合的内容,有效触发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的意向,从而更好地以情境来驱动学生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探究,实现课堂教学活动的导入。

以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上册《乒乓变奏曲》的教学活动为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乒乓这项运动的激情,更真实地感受乐曲中节奏和旋律所呈现的动力,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创设教学情境,更直观地给予学生情绪上的引导:从当下有名的乒乓球员中选择几个对象,如孙颖莎、王楚钦、马龙等,作为本次教学活动的引导成员,选择其比较特殊的球赛片段来设计教学视频内容,以不同的节奏搭配不同的比赛过程,以不同乐曲主题的变换完成比赛场景的转变。这样的教学情境能够为学生营造比较真实的乒乓球赛场的教学氛围,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的比赛场景来体会音乐中不同的主题和旋律,这样的情境创设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为后面的乐曲探究完成情绪上的铺垫,从而实现教学活动导入的预期目的。

(三)引入课外音乐资源,拓展课堂内容

在当下小学音乐课堂上,绝大部分教师都是从教材内容出发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和实践。但是,这种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成长环境之间存在较大偏差,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现匹配差异,导致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不佳。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利用信息技术引入课外音乐教育资源,用来补充音乐课堂教育内容,拉近学生与音乐课堂之间的距离,真正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愉悦和自信。

以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渔舟唱晚》的教学活动为例,这是一首非常具有古典风格的古筝名曲,乐曲主要描绘了一抹夕阳映照碧波、渔民悠然自得的美丽景色,是在古曲《归去来兮》的基础上进行编创而成的。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让学生聆听《渔舟唱晚》,可能无法唤醒学生对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这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比较热门的综艺节目,像《国乐大典》《中国潮音》等,以国乐大师的演奏视频来调动学生的观赏兴趣,然后再引入同类型的《渔舟唱晚》乐曲,自然能够收获更多的文化素养,增加对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探究兴趣和认知积累。

(四)创设课堂导学问题,引发学生自学

新课标提倡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育信息化发展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匹配了科学的技术手段和丰富信息。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创设丰富的课堂问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主线和思路,帮助学生紧紧围绕教学核心展开学科思维的拓展,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以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外婆的澎湖湾》的教学活动为例,为了让学生更清楚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向和探究内容,抓住深度学习的核心主线,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设计以下导学问题:“这首歌曲的作词、作曲、演唱者都有哪些故事?”“这首歌曲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赋予了歌曲什么样的情感?”“这首歌曲当时的创作背景是什么样的?”“你最喜欢歌曲中的哪一句或哪一段?请充满感情地演唱一下,并说一说打动你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以非常有趣的形式逐步呈现,让学生在完成一个问题后产生对下一个问题的期待,自然能够达到学生自学的预期目标。

(五)搭建网络教学平台,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音乐课堂无法做到每名学生都能与教师互动,而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摆脱这种教育的局限性,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变得更活跃、更个性化。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搭建网络化的教学平台,以通过高效的师生互动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以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教学活动为例,为了更好地感知这首红色歌曲的教育意义,学生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歌曲进行分角色创编,并将录制的情景剧视频上传到班级学习平台,教师针对每组表演视频和每个参与人员进行教学点评,以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既能够帮助教师灵活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实现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又能够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实现个性化学习的深度探究。作为一名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成长规律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应用信息技术的资源和手段,让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更灵活、生动、有趣,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模式,让学生在自由、自主的音乐课堂教学氛围中慢慢体会音乐的艺术气息,感受音乐中蕴含的情感,理解旋律中浸润的独特魅力,以获得美育方面的成长,实现音乐教学的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信息技术探究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