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会监督视角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优化策略探讨

2024-05-30吴晓光

中国经贸 2024年12期
关键词:财务监督财会事业单位

吴晓光

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与财会监督工作,不仅能够帮助事业单位在日常运营中预防财务风险、提高经营效率、保障资产安全,并且可以进一步推动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然而部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中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内控管理制度体系有待完善、财务监督管理不到位、人员内控意识不高,参与性较弱、信息化建设水平相对不足等。因此,事业单位要基于财会监督视角优化内控建设,一是建立健全的内控管理制度体系,强化单位内部监督;二是要加强监督管理,加快业财融合进程;三是要提升人员内控意识,加强单位人才队伍建设;四是要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实际工作效率。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单位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最有效的方式即为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体系。事业单位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控制建设尤为重要,从财会监督视角探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优化策略,有助于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内部控制的作用和重要性,也有助于事业单位更有效地解决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财会监督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财会监督与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的运营和管理中存在密切关系。财会监督是依法依规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的财政、财务、会计活动实施的监督,旨在确保财务活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内部控制则是单位为了实现既定目标,通过制定制度、程序和方法,对单位内部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控制和监督,以确保单位的经济活动和业务流程符合法律法规和内部规定,保障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财会监督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内部控制是财会监督的重要基础。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直接影响到财会监督的效果。只有建立起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财会监督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第二,财会监督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需要借助财会监督的工具和方法,对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评估、监督和指导。通过加强财会监督,可以发现和纠正单位内部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和质量。

第三,内部控制与财会监督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单位的经济活动和业务流程规范化、合法化和科学化。加强内部控制,确保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符合法律法规和内部规定,提高财务管理的合规性和透明度;同时,通过加强财会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财务管理中的问题,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执行力。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概况

自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印发以来,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现状呈现出复杂多元的特点。一些事业单位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还有部分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相对落后,主要体现在内控制度的完善程度不高,财务监督力度不足,内控人员素质和意识需要提升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对事业单位的运营和发展构成了潜在风险,亟待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来进行解决和优化。

目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体系有待完善 部分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制度设计不够科学,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例如,有些制度过于笼统,没有针对具体业务环节制定详细的管理规定,导致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执行;一些制度则过于复杂,操作起来繁琐且效率低下,增加了管理成本和错误率。与此同时,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事业单位的业务流程和管理要求也在不断调整。如果内控制度没有及时跟上这些变化,就会导致制度的落后和失效。

财务监督管理不到位 由于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和监督方面的责任和敏感性,其财务监督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单位运营的稳健性和公共利益的维护。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管理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和不足。首先,一些事业单位在财务监督管理的制度建设上存在明显的缺陷,包括财务制度的制定、执行和监督等环节。具体来说,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导致一些不规范或不合法的财务活动没有得到及时的发现和纠正,不仅给单位带来财务风险,也导致了资源的浪费或舞弊行为的出现。其次,一些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管理人员可能由于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不足,无法准确地评估和防范财务风险,也没有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管理中的问题。最后,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管理缺乏独立性和公正性,导致财务监督管理被少数人或利益相关方操控和影响,失去应有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不仅可能影响财务监督管理的效果,也会损害其公共利益的维护。

人员内控意识不高,参与性较弱 人员内控意识不高、参与性较弱是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一问题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部分事业单位中,领导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深入的理解,没有将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导致内部控制建设进展缓慢,甚至出现停滞。第二,许多职工对内部控制的概念、作用和意义并不清楚,认为内部控制是领导和管理层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因此缺乏主动参与和执行的积极性。第三,事业单位的职工参与内部控制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必要的责任感。即使有些职工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作用,往往也会认为自己不是主要责任人,从而不愿意主动参与和执行内部控制。

信息化建设水平相对不足 部分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的信息管理体系,导致信息传递不畅通,数据不兼容等问题。与此同时,尽管有些事业单位已经建立了一定的信息化应用系统,也只是简单地将一些业务流程进行自動化处理,而没有将信息化应用于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导致信息化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足。除此之外,由于事业单位的性质和传统管理方式等原因,一些事业单位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和人才储备不足,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和信息技术管理经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进程。

财会监督视角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优化策略

建立健全内控管理制度体系,强化单位内部监督 在财会监督的视角下,建立健全的内控管理制度体系和强化单位内部监督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优化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完整的内控管理制度体系。内控管理制度体系应该覆盖单位的所有业务和操作,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采购管理等。每一项业务和操作都应该有明确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以确保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在制定这些规章制度时,单位应考虑到本身的实际情况和业务需求,确保制度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其次,事业单位需要建立严格的内部监督机制。内部监督是内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检查和纠正工作中的错误和问题。单位应设立专门的内部监督部门,负责对各项业务和操作进行定期的审查和评估。再次,事业单位需要建立明确的责任和权力分配制度。各级领导和员工的责任和权力应明确、公开,以防止权力的滥用和责任的推诿。各级领导应负责推进和监督内控制度的执行,员工应负责按照内控制度进行工作。对于违反内控制度的行为,应进行严肃的处罚,以示警戒。此外,事业单位还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是内控的重要内容,可以帮助单位预防和应对各种风险。单位应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发现和分析可能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最后,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内控制度持续改进的机制。内控制度并非一成不变,而应随着单位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和优化,单位应定期评估内控制度的效果,发现制度的不足和问题,再对其进行调整和改进。

加强监督管理,加快业财融合进程 在内部控制建设中,不仅要关注财务管理,还要关注业务流程,使得财务管理与业务流程能够更好地融合,从而实现全面有效的内部控制。首先,加强监督管理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基础。监督管理不仅能够帮助事业单位遵守财务法规,保障资产的安全与完整,还可以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了实现有效的监督管理,事业单位可以采取定期内部审计、财务检查等措施,确保各项财务活动的合规性和合法性。同时,应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建立信息公开和财务报表公开制度,接受社会公众和相关部门的监督和评估。其次,加快业财融合进程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关键。业财融合能够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业务发展的紧密结合,使财务数据更加精准地反映业务成果,为决策提供更为可靠的信息。为了实现业财融合,事业单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建立业财融合团队,将财务管理和业务发展相结合;二、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将预算编制、执行、分析与业务活动紧密结合;三、深化财务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业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四、强化资金管理,合理安排资金使用计划,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提升人员内控意识,加强单位人才队伍建设 在财会监督的视角下,提升人员的内控意识和加强单位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内部控制建设优化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事业单位应增强职工对内控的重视程度,使其深入理解内控的重要性。这需要领导层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展示对内控的重视,从而带动职工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内控的理念应被融入到单位的每一个角落,包括日常工作、会议讨论、决策制定等环节,使职工在实际行动中体验到内控的价值。其次,事业单位应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职工的内控能力。这需要单位从招聘和选拔过开始,就注重职工的专业能力和道德品质,选择具有良好内控理念和专业素质的职工,进入工作岗位后,加强对职工内控理念和意识的培训,提升员工的内控知识和技能。再者,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实施有效的奖惩机制,进一步增强职工的内控意识。对于表现优秀、积极参与内控工作的职工,单位应给予相应的奖励;对于违反内控规定的职工,应进行严肃的处罚,以示警戒。

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实际工作效率 在财会监督视角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优化还需要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以提高实际工作效率。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事业单位可以建立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实现对各项财务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信息化系统还可以簡化繁琐的手工操作,提高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经费报销、会计核算等环节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因人为失误而引发的财务风险。除此之外,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流,促进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例如,财务部门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与业务部门建立联系,了解各项业务进展情况,及时跟进经费使用情况,确保经费使用合理、合规。同时,信息化平台还可以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管理漏洞。

综上所述,在财会监督的视角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优化策略显得尤为重要。这对于事业单位实现财务活动的合规性、有效性和透明性,提高管理效率与经济效益,以及维护单位资产的安全性具有深远影响。从财会监督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出发,通过深入剖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各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然而,这些策略的实施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事业单位不断调整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只有这样,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才能真正实现其应有的功能,为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作者单位: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

猜你喜欢

财务监督财会事业单位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工作的探讨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浅谈新形势下加强学校财务监督措施
加强高校财务监督“八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