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建引领政产学协同育人的逻辑与实践路径

2024-05-30罗超群杨运姣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党建引领协同育人

罗超群 杨运姣

摘 要: 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在政产学协同育人中有三重优势:以政治优势引领育人价值协同;以组织优势引领育人组织协同;以治理优势引领育人工作协同。将党建引领的三重优势与传统三螺旋理论结合,构建了党建引领政产学协同育人模型,该模型在三个协同维度上突出了党组织在协同育人中的引领地位和基于政治、组织和治理优势。以“一个党建共建体系、一组工作清单、一组工作机制、一个闭环流程”為内容的运行模式有利于模型的运转。K学院基于党的优势,建立了党建引领政产学协同育人的赋能平台、运行机制、任务清单和工作闭环,取得了较好的协同育人实践效果。在党建引领政产学协同育人的过程中,要通过高质量党建、高位推进、组织重塑和项目化管理等途径,强化党的政治优势,进一步激发党的组织优势和治理优势。

关键词:党建引领;政产学;协同育人;三螺旋理论;治理优势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3851 (2024) 04-0188-07

The logic and practical path of Party building leading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f government-industry-academia

LUO Chaoqun1, YANG Yunjiao2

(1.Keyi College,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Shaoxing 312369, China; 2.Jiyang College,

Zhejiang

A&F University, Shaoxing 311800, China)

Abstract:Strengthening the Party′s leadership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for running a good socialist universit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Party′s leadership has triple advantages in government-industry-academia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leading the value synergy of educating people with political advantages; leading the organizational synergy of educating people with organizational advantages; and leading the work synergy of educating people with governance advantages.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triple advantages and the traditional triple helix theory, a model of Party building leading government-industry-academia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is built, highlighting the leading position of the Party organization in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and the three synergistic dimensions based on political, organizational and goverance advantages. The working mode of "one Party co-building system, one set of working list, one set of working mechanism and one closed-loop process" is conducive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model. Based on the Party′s advantages, K College has established an enabling platform, operating mechanism, task list and closed-loop of Party building to lead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in politics, industry and academia and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in the practice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he Party building leading government-industry-academia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increase the Party′s political advantages and further stimulate its organizational and governance advantages through high-quality party building, high level promotion, organizational reshaping and project management.

Key words:Party building leading; government-industry-academia;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triple helix theory; governance advantage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近年来,我国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政产学协同育人的文件和政策,但在實施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协调机制不够健全,加上主观意愿和目标追求的差异,容易导致协同困难。此外,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也对德育的协同提出了更高要求。

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埃茨科威兹[1提出了三螺旋理论,用于分析政府、产业和大学之间的关系动态,并解释了知识经济时代政府、产业和大学之间的关系。陈桂香[2认为,三螺旋理论为构建政产学协同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协同育人机制使各育人主体的功能和资源聚集而产生协同效应。王建梁等3运用三螺旋理论分析了新加坡人工智能教育政产学育人生态,指出三方在协作互动中的作用。陈延良等4构建了“创新型政府+创造型企业+创业型大学”的螺旋上升协同育人模式。曾雨荪等[5提出,政府建强行政链,企业建通生产链,高校建稳科学链,三方优势互补、融合驱动、交叉创新,协同构建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新生态。现有研究进一步表明,政产学互动合作是协同育人的关键,也从不同层面揭示了政产学三方螺旋协同育人的机理,然而仅有少量研究探讨党的领导在政产学协同育人中的作用[6。本文将党的领导融入三螺旋理论,提出党建引领政产学协同育人的三螺旋模型和工作模式,依据这一逻辑框架展开案例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路径,以期为党建引领政产学协同育人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一、党的领导在政产学研协同

育人中的三重优势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高校的光荣传统,是高校办学的“根”和“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学的独特优势。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7,而协同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政治底色和治理规律之一,是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的重要体现8

(一)以政治优势引领育人价值协同

党的领导是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不断前进的最大政治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9只有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才能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党处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以党建引领政产学协同育人,能够促进价值协同优势的构建,推动立德树人目标的有效实现,巩固强化各方育人意识。高校推进政产学协同育人工作,最根本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府和产业内部的党组织也必须执行党的政策方针。在党的教育方针及配套政策的指导下,加强党建引领可以协同政产学各方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上达成一致,凝聚各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思想共识,更加坚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目标,从而把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和德育的要求贯彻好、落实好,进而形成协同育人的良性循环。

(二)以组织优势引领育人组织协同

“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10中国共产党拥有科学严密的组织体系和丰富的组织资源,展现出强大的组织动员力。政产学协同育人涉及校内外众多育人主体,校内需要协同党建、教务、学工、科研、后勤等不同业务部门,校外需要协同不同类型企业、不同层级地方部门及其下设相关单位和人员。政产学三方党组织更大程度地参与协同育人,可以凭借基层党组织的政治能力、组织能力来聚合育人力量,汇聚更加强大的育人合力。依托党建共建,党的组织可以通过共建形成的组织力打破不同类型组织间的壁垒,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组织间建立起资源共享渠道,实现校内校外育人资源的整合联动,从而形成政产学协同育人的机制和良好氛围。协同育人各方通过签订党建共建协议,构建共建共享共荣的融合发展平台;通过工作责任分解来深化育人工作,将工作落实到党委各职能部门和基层党组织。

(三)以治理优势引领育人工作协同

党的领导对于政产学协同育人的治理优势来自于“中国之治”。协同育人体系构建必须是具体的、实在的、可评估的。政产学协同育人的关键是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促进专业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进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和创新,通过优势互补,打破资源壁垒,整合校内校外资源,架起人才培养和社会行业发展的桥梁,促进协同育人阵地的形成。高校的党建工作、学生思政、人才培养隶属于不同部门;各方党建工作部门一般不直接负责业务,业务部门的部分工作人员对协同育人的关注度与重视度较低,认为只要完成组织部门安排的工作即可,导致许多工作流于形式,成效不大。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各部门未能达成育人共识并理顺各方的责权边界,未能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而党的基层治理呈现了从“动员”到“统合”的鲜明特征[11,党组织依托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和组织优势,能够发挥统筹、规划、监督和协调功能,整合各方的育人力量和资源,发挥出协同育人的治理优势。这些优势具体表现为:领导机制上,党组织统筹协调,汇聚各方力量,推进校内外各方协同合作、共建共享;执行机制上,可以促进协同育人工作指导机制的建立,增强协同育人治理的执行力;考核机制上,依托组织优势,党组织可以把协同育人工作情况纳入对下属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考核。

可见,党的领导对于政产学协同育人在政治、组织和治理层面上都具有独特的、强大的优势和影响力。政治优势使党具备总揽全局、协同各方的能力,为协同育人的价值统一、利益整合和目标实现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组织优势使党组织能够通过党建共建平台等整合协同主体各方的资源和力量,理顺协同育人组织的联动和配合方式,实现育人资源的高效配置。治理优势能够加强协同育人的机制建设,确保协同各环节有序运行,有效落实协同育人要求。

二、党建引领政产学协同育人的

三螺旋模型及其运行模式

党的领导的三重优势为政产学协同育人提供了新的协同维度和有力保障,使得党建引领与三螺旋理论相结合具有可行性。同时,为了提高理论的指导性,促进三重优势转化为协同育人的优势,本文提出相配套的运行模式。

(一)党建引领政产学协同育人的三螺旋模型

三螺旋理论旨在通过政府、产业、大学优质资源的汇聚整合,实现各要素的横纵协同对接和交叉融合,构造的混生组织或政产学研合作联盟成为三方自由交往的平台。其主要观点是:政府、产业、大学各有边界,承担独特角色,且互有交叉、互相融合,这三个机构每一方都表现出另外两个的某些能力,同时每一方都保持自己的独立身份,共同驱动协同创新要素螺旋上升,并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12-13。传统的三螺旋模型是三螺旋理论的具体实践框架。该模型将大学、产业和政府描绘为三个相互交织的螺旋,强调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直接形象地体现着政产学之间的螺旋关系。

首先把政产学组织中的党组织独立出来,再将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治理优势嵌入传统三螺旋模型,三类单位的党组织通过相互作用和组合激发党的领导三重优势,进而提高价值协同、平台协同和工作协同,优化形成了党建引领政产学协同育人三螺旋模型(见图1)。虽然政产学组织的追求各不相同,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政府以人民满意为使命责任,企业以营利为生存之道,但在三方党组织加入协同育人系统后,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成为三方协作的最高目标和最大公约数。相比于传统的三螺旋模型,新的模型突出了党组织的引领地位,符合党的领导这一中国情境;依托党的三重优势形成三个协同维度,促进了协同育人目标的实现和协同效率的提高。

(二)党建引领政产学协同育人的“四个一”运行模式

“四个一”运行模式指“一个党建共建体系、一组工作清单、一组工作机制、一个闭环流程”的党建引领校地协同育人工作模式(见图2)。在这个模式中,一个党建共建体系是赋能平台,通过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发挥统筹协调和思想教育功能,赋能政产学协同育人;一组工作清单是工作内容和任务,服务清单提高高校服务主动性和政产学三方供需匹配度,与需求清单、项目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匹配组合后提高协同效率;一组机制包含党委推进机制、揭榜领办机制和共建机制三机制,内含供需對接、争先创优、闭环推进、跟踪督办、考核评价、政治监督等功能;根据功能将一组清单、三个机制与契约化流程的五个环节按效率标准进行匹配,分别嵌入“商约、签约、履约、督约、考约”契约化流程相应环节,形成党建引领政产学协同育人的“四个一”运行模式,分别从组织支撑、静态制度、动态流程等方面丰富治理创新实践的内涵,并在党建共建平台赋能下运作,引领协同育人取得实效。这一工作模式使得党建引领政产学协同育人模式的三个引领维度可操作化、具体化,以党的领导为构筑协同育人治理机制的根基,重点围绕政治引领、组织引领和治理创新三个关键点开展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党建引领政产学协同育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推进协同育人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党的领导作为构筑协同育人机制的根本保障,重点围绕政治引领、组织引领和治理优势三个维度开展和深化工作,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党领导的政治优势,着力打造党建引领的组织协同、治理协同的机制,统筹协调、内外联动、密切配合、交汇融合,整合政产学三方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进而以治理优势引领协同育人,将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协同力量和德育保障。

三、K学院党建引领政产学

协同育人的案例分析

K学院于2017年迁建浙江上虞办学,是一所以教学为主的应用型学院,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建有四十余个政产学党建共建平台,开展党建育人、产教育人和科教育人合作,政产学协同育人实践较为丰富。2022年10月学院与属地共同入选了浙江省高校党建“四个融合”(校地党建融合类)试点单位,其后以“虞理共进九联建”为行动内容,推进校地双向赋能、双向培养、双向合作和双向互动,打造校地命运共同体。因此,选择其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有一定的典型性。K学院党建引领政产学协同育人的主要做法和成效体现在以下四个层面。

(一)依托党总揽全局的政治优势,建立党建引领政产学协同育人的赋能平台

K学院和属地政府在党委层面达成合作后,共同组建了一个“双动力、三层级、立体式”的政产学党建共建体系。早期的党建共建以党建联盟、党建共同体为主要形式,主要开展易于组织的学生活动和党建活动,合作单位以二级学院与企业或村(社区)层面为主,呈现多、小、散的局面。为此,在前期商谈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学院和地方政府党委共同举办党建引领校地融合推进会,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以党委文件形式固化校地融合的任务和分工,属地党委副书记、组织部长及各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组织的意图得到了明确和强调,融合的责任和任务分解到双方基层单位。在校地党委的共同推动下,二级学院、学院职能部门与当地乡镇街道、地方部门等党组织开展共建,支部与村(社区)共建,覆盖三个行政层级。企业虽然没有参加校地文件的制订,但文件对产教融合做了部署,通过属地组织部的“两新”党组织管理动员企业党组织参与。文件为校企地三方打破行政级别和行业壁垒提供了依据,即合作不再要求共建单位的级别必须对等。学院部分支部与镇街党工委、企业、村支部都开展了共建,党建共建网络具有了立体性。共建组织架构呈现出双动力、三层级、立体式的特点,这一优势是自发对接难以形成的。合作内容也变得更加全面,三方开展组织联建共强、干部互派共培、优秀人才共育、产研合作共融、青春场景共建、区域文化共荣、校园安全共抓、校园稳定共管、信息资源共享九大行动。特别是通过引入区域特色文化、红色资源和开展科研合作、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支撑应用人才共育联动发展,学院和企业、政府开展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育人合作,相关工作得到了人民网、学习强国等国家级媒体报道三十余次。可见,通过政府、高校党组织的共同重视和努力以及产业党组织的引入,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得到发挥,协同育人上升为三方的重大任务。

(二)依托党协调各方的组织优势,建立党建引领政产学协同育人的运行机制

K学院建立的一组工作运行机制,与“一组机制”(共建机制、揭榜领办制和党委推进机制)内容相契合,并且以项目化推进。政产学三方党组织的领导和工作小组建立了定期协商制度,通过协商细化了工作任务和责任,研究制定了政产学党建共建和三方协同育人的规划和路线图,促进了三方协同育人。项目化推进主要是以党建为引领,分解工作后形成项目清单,定期督办。学院党委将党建共同体建设、校地融合等纳入“抓党建促发展”样板支部申报重点,鼓励揭榜领办,提高了清单对接和项目落地的效率。学院党委明确提出,党建引领政产学融合工作由学院党委书记直接负责,二级学院党组织书记为所在单位第一责任人,负责总体工作和重点工作推进;成立工作专班,分管副书记任专班组长,组织部负责人、校地合作部门负责人、各二级学院党组织书记、院长为成员,负责推进能力清单对接和项目落地。学院党委还将“四个融合”、党建共同体建设纳入目标考核指标,鼓励和引导二级单位和党员干部参与。通过这些工作机制的构建及其运行,较好地推进了党建引领政产学协同育人政策的执行和具体工作的落地实施。

(三)依托党组织的资源整合优势,实施党建引领政产学协同的“五张清单”

在校地党委发挥引领作用之前,K学院的二级单位和地方部门曾协商过一对一的服务清单或需求清单,但由于权威性不强,清单一直停留在纸质层面而未开展实质性对接。在党委发挥引领作用后,学院聚焦人才培养、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校地协同重点领域,提出了学院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清单。清单涉及158个服务项目,其内容覆盖度、人员参与度、服务针对性大幅度提高。在此基础上,学院和属地党委牵头进行党建共建洽谈,地方政府和企业提出了各自的需求清單,学院的服务能力清单与地方和企业的需求清单促进了快速匹配。三方建立协作关系后,进一步将共识具体化为任务清单,对照任务清单生成项目清单,聚焦重点任务和项目生成责任清单,从而形成服务、需求、任务、项目、责任“五张清单”。清单的生成和任务实施,提高了学院服务地方和企业的主动性,提高了政产学三方协同育人的针对性和匹配度,推动了学院与政府、企业三方协同与融合,从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社会实践等方面支撑人才共育,提高了政产学协同育人的效率和效果。

(四)依托党组织执行有力的优势,形成党建引领政产学协同育人的工作闭环

执行有力是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的体现。K学院与属地的合作方案明确要求,政产学合作要建立一个“五约”流程,以实现闭环管理。“五约”是以“商约、签约、履约、督约、考约”为内容的契约化工作流程。学院组织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商谈,按契约的内容、形式、途径、方法推进项目从商谈到实施。借鉴闭环流程中内含的从目标设置、工作推进、考核督查到评价提升的工作逻辑,将既有工作机制嵌入契约化流程对应环节,建成的工作闭环动静结合,贯通了从计划、实施到考核、奖惩的工作流程,形成联通上下层级的有力执行体系。建立的定期沟通会商机制在“五张清单”的配合下,提高了商谈频率和效率;揭榜领办、定期沟通会商机制分别从创先争优、充分协商的角度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意向达成;项目化推进机制、党委推进机制则把党建阵地建设成为协同育人的桥梁乃至政产学融合的引擎,使得协同更有力、融合更深入;党委工作推进机制则让督约和考约更加权威和有组织,为工作改进和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14

四、党建引领政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实施路径

K学院的实践成效表明,发挥党的领导在政产学研协同育人中的三重优势,构建党建引领政产学协同育人三螺旋模型及“四个一”运行模式,为协同育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是分析案例也发现,虽然党建引领的政治优势客观存在,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来整合组织资源,还需政治优势来激发,发挥治理优势来提高执行力还需要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来激发。为了取得更好的协同成效,还需要通过高质量党建、高位推进、组织重塑和项目管理等途径来保障党建引领政产学协同育人的有效实施。

(一)高质量党建:保障党建引领政产学协同育人优势的重要基础

党的建设与党的领导密不可分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与党的优势密切相关。党的建设能够保障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贯穿党的建设全过程和全领域。党作为领导核心,其自身建设不仅能够维持和强化了自身优势,更是以自身优势巩固了协同育人的基础。党组织的建设要紧密结合协同育人的实际需求,建立健全党建共建组织,确保党建全覆盖。政产学党组织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充满使命感、责任感的协同育人骨干队伍,为协同育人提供坚强的组织支持。政产学党组织要坚守红色根脉,传承红色基因,压实基层党建责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二)高位推进:保障党建引领政产学协同育人政治优势的关键力量

从上向下的高位推进,意味着政产学三方高层领导亲自牵头推动,使协同育人工作受到更多重视,甚至被纳入政产学各方的重点工作。这种高位推进不仅要在理念上深入融入,更需要在实际操作中体现。三方高层领导要为协同育人提供资源支持和政策保障,并协调解决协同育人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增强协同育人的统筹力和整体效能。政府党组织要发挥教育领导小组统筹全局的作用,政产学三方党组织成立的工作领导小组要发挥协调作用,以党建统领推进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协同增效,实现目标一致、认识统一、组织协同和资源统筹,实现“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地议事、有章理事”。

(三)组织重塑:提高党建引领政产学协同育人力度的必要途径

高位推进协同育人最终要依靠组织体系去落实决策,高效率的协同必然建立在高效的组织体系上。为了确保协同育人目标的实施,需要对协同组织进行重塑,即从组织调整、职责划分、资源整合、流程优化、数字化变革等方面对现有组织进行重新构建、改造,以适应育人协同的需要。政产学三方党组织要打破行政、行业壁垒和地域限制,织密基层组织融合体系,通过党建共同体、功能型党组织等组织方式,建立“全层级、交叉式、多动力”的共建组织架构。全层级即从党委到总支、支部均建立党建联建关系,参与到协同育人中。交叉式即鼓励不同级别、不同行业的党组织建立共建关系,鼓励一个党组织与多个党组织建立共建关系,形成网状的立体组织结构;在全层级、交叉式的组织架构中,形成不同的众多共建节点,各节点在协同育人中发挥平台、桥梁和引擎作用,多动力推动协同育人。

(四)项目管理:保障党建引领政产学协同育人执行的重要抓手

协同育人涉及多个环节和参与者,也需要各种资源的支持,项目管理能够将协同育人分解为具体任务和阶段目标,通过强调执行和监控来保证工作按计划有序进行,不仅能够推进协同育人目标的实现,而且能够推动整个协同育人过程高效、有序进行,确保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利用,从而提高协同育人的效率和效果。政产学三方要建立项目生成机制,推进既有项目迭代生成新项目,滚动更新项目清单,项目化推进协同育人。三方要以项目来推进党建引领与“十大育人”体系的融合与耦合,细化引领工作领域,实现党建与育人目标的有机结合,以进一步提高党建引领政产学协同育人的效果。

五、结 语

本研究基于党的领导优势和三螺旋理论,分析了以党的优势协同政产学协同育人的机理和案例,提出了一个更为有效的党建引领政产学协同育人三螺旋模型和“四个一”工作模式。党组织利用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治理优势分别建立了自身独有的三个协同维度,从而推进大学、产业和地方政府交互形成的三个螺旋之间紧密联系、互动互促,提高了政产学协同育人的整体协同力和价值引领力。通过案例分析發现,在“四个一”工作模式下,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虽然客观存在,但组织优势和治理优势还需要通过政治优势、创新机制等来激发。因此,在党建引领政产学协同育人过程中,如何构建更加高效合理的工作模式来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治理优势,如何以政治优势来激发组织优势和治理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埃茨科威兹.三螺旋:大学·产业·政府三元一体的创新战略[M].周春彦,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1.

[2]陈桂香.高校、政府、企业联动耦合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分析:基于三螺旋理论视角[J].大学教育科学,2015(1):42-47.

[3]王建梁,刘天雨.三螺旋理论视角下新加坡人工智能教育战略研究[J].比较教育学报,2023(3):111-122.

[4]陈延良,李德丽.三螺旋理论视角下的政产学协同育人实践与模式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8):87-90.

[5]曾雨荪,王海刚.三螺旋理论视域下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进路[J].出版广角,2022(14):86-90.

[6]刘学茹,唐艺军,赵书颖.“三全育人”下高校思政教育资源协同育人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J].现代职业教育,2022(6):61-63.

[7]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001).

[8]曹海军,梁赛.理解“中国之治”的密钥:“协同优势”与“优势协同”[J].学术月刊,2021,53(4):81-91.

[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01).

[10]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01).

[11]李春根,罗家为.从动员到统合:中国共产党百年基层治理的回顾与前瞻[J].管理世界,2021,37(10):13-26.

[12]周春彦.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创新模式:亨利·埃茨科维兹《三螺旋》评介[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4):75-77.

[13]陶威,郭哲.双三螺旋型未来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建构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2(10):70-79.

[14]罗超群,熊杰.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创新“四个一”治理体系深化党建引领校企地协同育人[EB/OL].(2022-10-11)[2023-12-07].http://newapp.jyb.cn/app_pub/zhuanti/xxdjcxal/cxalgj/202210/t20221011_81281.html.

(责任编辑:陈丽琼)

猜你喜欢

党建引领协同育人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的探索与实践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豫园街道党建引领下非公企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
物联网工程专业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现代建筑技术协同育人基地的构建研究
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引领强村惠民工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