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文化空间的场景更新与对策研究
2024-05-30罗泓何苗
罗泓 何苗
摘 要: 历史街区是蕴含着丰富文化意蕴的文化空间,也是重要的城市场景。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有助于推进文化空间的发展,助力城市文化建设。从场景理论出发,以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结合问卷调查分析清河坊历史街区的文化空间发展现状,进而提出场景更新策略,以期为历史街区文化空间的场景更新与文化传播研究提供新思路。研究认为:清河坊历史街区文化空间目前通过建筑、活动、空间的打造,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其场景发展,但存在建筑符号缺乏深入挖掘、节庆活动社会影响较小、体验空间亲民传播有待加强的问题;其场景更新策略要从真实性、戏剧性、合法性三方面着手,包括植根区域化特色、提升数智融合体验、注重场景化营销。
关键词:场景理论;历史街区;宋韵文化;文化空间;清河坊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3851 (2024) 04-0166-07
Research on scene renewal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ultural space in Hangzhou Qinghefang Historical District
LUO Hong, HE Miao
(Shi Liangcai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Historical districts are cultural spaces with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important urban scenes. In-depth excavation of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values behind them can help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spaces and contribute to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c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eory of scenes, Hangzhou Qinghefang Historical District i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ultural space development in Qinghefang Historical District is analyzed wit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then the scenario updating strategy is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study of scene renewal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the cultural spaces of historical districts. It is found that the cultural space of Qinghefang Historical District has promoted its scene development to some extent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buildings, activities and spaces, but 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the lack of in-depth excavation of architectural symbols, the low social impact of festive activities, and th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pro-people communication of the experience space. The strategies for updating Qinghefang Historical District scenes should be explored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authenticity, theatricality, and legitimacy, which means rooting in the regionalized characteristics, enhancing the experience of digital intelligence integration, and focusing on the scene marketing.
Key words:the theory of scenes; historical district; Song Yun Culture; cultural space; Qinghefang
2021年8月31日,浙江省委文化工作會议提出要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强调要让千年宋韵“流动”起来、“传承”下去。清河坊历史街区位于杭州繁华地段,它既是杭城历史悠久、颇具南宋韵味的商贸街区,又是极具代表性的宋韵文化空间。2021年,清河坊历史街区推出了宋韵文化传承展示五大工程,包括宋韵研学游工程、宋韵文创汇工程、宋韵微展厅工程、宋韵文艺精品工程和宋韵品牌传播工程[1]。在此背景下,如何利用好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促进历史街区文化空间的场景更新,并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亟待通过新的理论视角加以探讨。在场景理论视域下,场景是一个由消费、符号、体验、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等多种文化意涵有机组合而成的文化空间,它既是城市创新发展的活力源泉,又体现了城市的文化魅力[2]。这为研究清河坊历史街区的宋韵文化传播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也为探讨激发城市活力提供了现实工具。
近年来,有关场景理论的研究一方面是围绕该理论本身的完善与补充。例如,徐晓林等[3]深入阐述了基于场景的区域发展模式,认为以文化形态存在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祁述裕[4]探讨了场景理论对研究和培育城市发展内生动力的价值,指出借鉴场景理论需要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另一方面是基于该理论的实证研究,研究对象包括但不限于历史街区、农村文化空间、文化创意社区等。例如,桂慕梅[5]对天津古文化街的传统节日文化场景的特点和意义展开分析,指出文化场景所凝聚的文化认同是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强大内驱力;陈波等[6]分析并评价我国农村居民文化参与情况,提出加强文化场景保护、优化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推动文化治理机制形成等提升农村居民文化参与的路径。
目前,将场景理论应用于历史街区建设方面的研究主要来自城市规划、旅游学、建筑学等领域,大多聚焦于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策略,较少涉及历史街区文化空间的文化传播。然而,场景理论强调城市文化推动城市发展的理念,重视文化在城市经济创新和发展中的先导作用,因而该理论对城市历史街区的文化传播研究具有一定的适用性。本研究基于场景理论,通过个案分析与问卷调查,分析清河坊历史街区文化空间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其场景更新策略,以期为历史街区文化空间的场景更新与文化传播研究提供借鉴。
一、场景理论:历史街区文化空间的一种理论框架
1947年,美国心理学家巴克和赖特提出了行为场景理论,研究了真实行为场景对人类行为模式的影响。随后,美国新芝加哥学派学者 Silver等[7]将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从自然与社会属性层面延伸至文化消费实践层面,提出了场景理论。该理论认为,由城市中各种消费娱乐设施组成的特定场景能够反映不同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内涵,吸引不同人群进行游览、入驻等社会活动,从而助力区域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
文化空间概念的出现源于社会对空间的逐渐重视。法国城市社会学家Lefebvre[8]认为,空间是经由人类主体有意识的活动而产生的;他在《空间的生产》中列举空间类型时提到作为空间生产的文化空间,但并未就此作详细阐释[9]。在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条例》中,文化空间被具体定义为“一个集中了民间和传统文化活动的地点”[10]。由此,国内外学者对文化空间展开了不同视角的研究。不同于文化遗产学领域对文化空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形态的强调,人类学学者认为,文化空间指的是人的特定活动方式的空间和共同的文化氛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时间性和文化性[11]。坐落于城市中的历史街区文化空间,将人、文化、环境联系起来,是生产某种精神价值、承载一定历史文化的物质空间。这一特定环境或区域与历史传统文化相融合,在为人类提供开展文化活动场所的同时,能够传播并延续蕴藏于深处的精神意义。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12]历史街区既是一个蕴含着丰富文化意蕴的文化空间,又是重要的城市场景。对城市的文化传播而言,场景有助于营造文化氛围,带动城市文化消费,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依托城市文化底蕴,历史街区通过对传统文化、现代艺术等与商业的融合,让城市文化基因得以延续。正如北京的國子监街、黄山的屯溪老街、福州的三坊七巷等,它们作为城市记忆的载体,近年来都基于本土文化进行了场景更新。清河坊历史街区作为杭州独具韵味的城市空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与资源,近年来该历史街区深入挖掘本土的宋韵文化底蕴,推出宋韵文化传承展示五大工程,呈现出深层次、多元化的历史街区宋韵文化传播体系。杭州通过对清河坊历史街区这一文化场景的打造,进一步构建起立体生动的城市形象,加强市民和游客们的文化认同感,从而促进杭城的经济发展和宋韵文化传播。
二、清河坊历史街区文化空间的场景发展现状
清河坊的历史可追溯至南宋时期,得名于当时居住在此的清河郡王张俊。南宋时期,清河坊店铺林立,是杭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历经多年,这一带依然是杭州的繁华地段,拥有着丰富的历史遗产和浓厚的文化底蕴,许多百年老店都集中在此,例如张小泉、王星记、胡庆余堂等。1998年,河坊街启动保护性改造建设,修缮了一大批林立在街巷周边的文保建筑,确立了街区展现杭州老底子市井风貌的特色定位。2009年,南宋御街正式开街,并与河坊街一同作为清河坊历史街区的两条主街,逐渐注重对南宋文化的挖掘。2020年,清河坊历史街区被列入首批省级高品质步行街建设试点,以宋韵文化为锚点,对街区的景观建筑、文化场馆、商业业态等进行了转型升级,大力推动宋韵文化的品牌培育、系统构建与融合发展[13]。
在二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清河坊历史街区不断进行升级改造,将南宋延续至今的市井生活尽可能地保留下来,打造了多个宋韵人文景观和文化体验空间,最大程度地还原宋韵风情,延续城市文脉。虽然清河坊的南宋韵味越来越浓厚,但其在进行宋韵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存在场景更新不足的问题。
本研究基于场景理论,选取在2020年清河坊历史街区转型升级后去过此地的访客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制作问卷后在清河坊历史街区内以及微博超话、微信、QQ等平台发放。数据采集时间段为2022年12月3日—12月11日,共发放问卷207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最终取得有效样本数166份,有效样本回收率为80.2%。在166份有效样本中,女性受访者居多,占样本总量80.7%;游客居多,占83.1%。65.7%的受访者知道清河坊历史街区代表的特色文化是宋韵文化,但只有12.0%的受访者参加过清河坊历史街区开展的相关宋韵文化活动。52.4%的受访者认为清河坊历史街区的地方特色不够鲜明;78.9%的受访者认为如果“创新活动形式,推出更多接地气的活动”会提高自身的参与意愿。通过多次实地考察与问卷调查,本研究剖析了清河坊在文化空间场景更新方面的问题,并将其归纳为建筑符号、节庆活动、社区氛围三个方面。
(一)建筑符号承载南宋意蕴,但有待深入挖掘
从传播媒介的角度看,除了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介,街道、雕塑、建筑物等空间媒介同样是城市文化的传播载体。历史建筑是城市记忆的见证者,延续着城市的历史文脉和传统风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78.3%的人表示去清河坊历史街区的目的是参观历史建筑。在清河坊历史街区中,南宋书房、德寿宫等都是颇具南宋韵味的建筑,通过开展各类主题活动使得宋韵文化逐渐变得可感可触。
南宋书房是浙江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之一,位于清河坊历史街区的尽头,是皇城根下宋韵文化与现代风格的结合。2020年,南宋书房进行了全新的改造,宋式斗拱积木模型、宋代历史书籍、南宋文创产品等都是南宋书房在宋韵文化的传承展示方面做出的创新。南宋书房借助建筑装饰符号,让市民和游客们在历史与现代并存的空间中感受历史的延伸。
被誉为古代建筑美学之首的宋代建筑,精巧细致、雅致隽永,而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正是这座美学高峰的缩影。德寿宫曾是宋高宗、宋孝宗两任太上皇的住处,也是南宋政治与文化生活的物质载体。作为宋韵文化传承展示的重要载体,德寿宫是杭州首个规模性展示南宋历史文化的建筑空间,在外观设计上最大限度地复原了南宋时期的面貌。该博物馆内部通过动态数字投影、AR虚拟现实等科技手段,增强了遗址的观赏性、互动性和趣味性,让游客们在历史遗迹和虚拟场景中来回穿梭,感受南宋的社会风貌与文化生活,获得身临其境的参观体验。
无论是南宋书房还是德寿宫,这些建筑都是杭州作为南宋古都的重要地标,是清河坊历史街区宋韵文化传承展示工程中的重要一环。然而,对于这些承载着宋韵文化的建筑符号缺乏深入挖掘。传播宋韵文化,要将视角从建筑之美转向文化之美,避免表面化现象,通过盘活已有资源来丰富精神体验。除了在场景营造、建筑风格上下功夫,还需要对文化内涵进行充分挖掘,把宋韵文化的元素从建筑、文物等实体中抽取出来,以新的形式注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打造富有区域特色的宋韵文化精品,建立起宋韵文化资源与人们美好生活的联系。
(二)节庆活动建构文化认同,但社会影响较小
历史街区文化空间是当地进行传统节庆仪式和集会等活动最集中的地区,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活动能够增强人们对历史街区的文化体验感和认同感,从而助推文化空间的场景更新与发展。从2015年首届南宋文化节到2022年的宋韵文化节,宋韵文化愈发受到重视,主题活动不断推陈出新,清河坊历史街区在充满文化氛围的场景中赋予了传统文化以现代化表达。
2021年的宋韵文化节以宋韵今辉为主题,推出了一系列配套活动。其中,“2021宋韵时尚 等你来秀”活动,由38位素人在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工字殿广场上演了一场宋朝服饰大秀,将宋代建筑中的藤叶花纹等元素融入妆发和服装,在此场景中传递出极具风雅的宋韵文化美学。素人们带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身着华服在德寿宫内走秀,促使此场景成为了清河坊历史街区文化空间中有着较高文化认同感与凝聚力的场景之一。此外,南宋斗茶会和茶消费日等活动也引来了众多茶爱好者的参与,游客们一同焚香听琴、品茶书法,体验宋人的生活情趣,在场景中营造出了具有高度参与感的文化氛围。
创意市集在当下备受年轻人的追捧,2022年宋韵文化节也推出了“宋风来·宋韵文创市集”的活动,开设的展位涉及非遗文创、原创手作等产品,为清河坊街区渲染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但其中不乏与宋韵文化无关的、迎合年輕人喜好的现代创意美食或时尚饰品等,偏离了宋韵文化节的主题,影响了场景之中文化氛围的营造与文化认同的驱动,因而无法有效助推清河坊历史街区文化空间的场景更新与发展。
围绕宋韵文化展开的节庆活动虽然主题多样,但总体来看,存在活动定位不明确、宣传力度小、叙事角度宏观等问题,进而导致社会影响力不足,影响场景更新速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2%的人参加过清河坊历史街区开展的相关宋韵文化活动。目前,清河坊历史街区策划的大型节庆系列活动尚未将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较好地有机融合,因此会出现偏离活动主题的情况。同时,其节庆活动的品牌宣传力度和策划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宋韵文化节庆品牌的独特性和显著性稍弱,尚未形成品牌传播的拳头产品,并且在宣传形式上侧重宏大叙事,难以吸引更多受众并增强文化认同感,也难以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长此以往,清河坊历史街区文化空间的场景更新速度将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三)体验空间增添街区活力,但关注民生不够
场景模式为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传播提供了一个要聚焦于场景和文化价值相融合的新视角,把人们的新鲜体验感和艺术活动、文化熏陶、消费娱乐结合起来,搭建起一个集艺术、文化和价值理念为一体的场域。清河坊历史街区致力于打造具有鲜明文化特色和综合互动的南宋文化体验园,推出了多个文化体验点和快闪活动,为市民和游客们营造起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和沉浸式体验,助推传统经典与时尚元素的碰撞,在公共文化空间中产生人与情感的流动。
宋憶美学藏馆围绕宋韵文化,经常开展香品鉴赏、宋制服饰、主题沙龙等文化交流体验活动,注重中华传统香文化的推广和传统工艺的创新发展。宋人的四般闲事为插花、挂画、斗茶和焚香。主理人在宋憶美学藏馆内通过香文化研学课堂的开设,复原传统技艺,传达以香养德、以德悟道的生活态度。凭借精致的宋风雅室空间,结合香文化,能够让游客深入感受古时文人墨客的风雅生活,领略现代杭式宋韵之风,助推宋韵文化焕发时代活力。
宋韵大秀场文艺演出将清河坊历史街区变为一个开放的秀场,充分利用历史街区作为城市文化空间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出其中优秀的文明元素、内在精神以及可传承至今的文化价值。通过一场场快闪活动,用剧情演绎等表现方式来讲述宋代名人的故事,再现南宋生活,弘扬精神爱国、诗意匠心、开放包容等宋韵文化精神,在集生动性、趣味性和互动性于一体的表演中传播宋韵文化的魅力和杭州的本土特色。
场景理论认为,社区是在特定时间内人与地方联结的共同体[14]。为一个场景营造起“社区氛围”能够使人们沉浸在特定的生活方式中,从而对该区域的文化产生认同,加深亲切感。清河坊历史街区为市民和游客们打造了多个文化体验空间,既能“活化”宋韵文化,又能拉动街区消费,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社区氛围”的营造。清河坊应进一步关注民生、把握民意,不能仅聚焦于宋韵文化的外在传播形式,而且要注重更接地气的亲民传播,提取出更加贴近当代民众生活、反映时代精神的鲜活样本,让宋韵文化更富有烟火气,融入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引发情感共鸣,使宋韵文化与居民现代生活美美与共[15]。
三、清河坊历史街区文化空间的场景更新策略
克拉克[16]将场景的基本框架分为真实性(authenticity)、戏剧性(theatricality)、合法性(legitimacy)三个主维度和十五个子维度(见表1),以便对场景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进行量化。真实性是指人们在场景中实现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戏剧性是指在真实性的基础上通过具有戏剧冲突的表达来传递文化内涵,合法性是指对场景文化本身的判断与认同。以上三个维度搭建起了场景所需的深层次结构,包括显著的实体建筑、地理学概念上的社区、特定的人群、特色活动,以及由此形成的文化价值。历史街区文化空间作为城市中承载着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的场景,为了使其焕发持久活力,就要在这个空间内开展具有真实性、戏剧性和合法性的活动。基于此,清河坊历史街区文化空间的场景更新策略便可从这三个角度入手。
(一)聚焦真实性:讲好杭城宋韵故事,植根区域化特色
场景理论强调实体建筑、社区、人群、特色活动与文化价值这五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与关系,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17]。如果忽视其中某个要素,便难以形成对场景的完整理解。并且,场景理论主张从消费者的视角出发思考问题,而人们在历史街区中的消费行为也是一种整体性的消费,包括体验消费、视觉消费、文化消费等全面且多元的消费。因此,在考虑历史街区的相关问题时,要树立起一个整体性观念,综合考虑街区应当具备的五个基本要素及其是否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多元消费需求。
同时,从历史街区的角度来说,真实性就是要通过打造自身独特的在地文化,借助实体建筑、文化设施等可视化符号或者娱乐体验活动将文化内涵呈现出来,从而形成独具当地特色的文化标识,引发并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目前,国内大多历史街区都只注重建筑风貌上的更新以及简单的商业开发,明显存在着“千街一面”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定位不够明确、整体性规划欠缺等原因。面对此困境,场景理论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即要用整体性的社区理念来进行规划,因为片面地考虑历史街区的个别构成要素不利于其自身的发展。将文化设施和历史建筑有机结合成不同的文化場景,借此来传递文化价值与内涵,并结合相关特色活动的开展,能够吸引有着多元兴趣爱好的人们,让人们在无形中形成与这种文化相契合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观,最终促使人们产生对历史街区在地文化真实性的认同[18]。
历史街区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应当是本地的、民族的、国家的。清河坊历史街区对宋韵文化的创新性传播除了要树立全局观,还要植根于区域特色,不能为了打造网红化而缺乏历史感、归属感等方面的考量。本研究问卷结果显示,有七成左右的人认为,通过讲好当地的历史文化故事、推出更多接地气的活动这两种方式来传播宋韵文化,能够提高他们的参与意愿。清河坊历史街区可以从生活化的场景更新入手,围绕杭州的市井风貌与宋韵文化故事,通过具有人情味、烟火味的活动打破传统文化给人的距离感,从而触发人们心中的乡土情怀,让人们从心理上增加对场景的接受度,从内容上体会到亲近感。为了盘活传统文化资源,激发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历史遗迹的兴趣,除了充满魅力的复原式场景搭建,历史街区还可以升级特色业态,通过多元的文化创意增添年轻化的生活氛围。
重庆贰厂文创街区在深入挖掘抗战时期工业厂区历史沿革等工业历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创新传承当地的工业文化资源,将文化创意注入百年工业遗产。作为民国时期西南地区的工业印刷中心,重庆贰厂文创街区打造了多个涵盖当地工业文化和工业遗迹等特色元素的景观装置和文化空间,集聚传统技艺展演、工业体验等特色业态,备受年轻游客的青睐。因此,历史街区在从全局性视角出发考察街区的场景搭建、彰显城市传统文化特质的同时,也需要利用现代化旅游要素的加持,提升历史街区在年轻游客心中的辨识度,进而加深对这座城市文化特质的认同。
(二)追求戏剧性:古今文化有机交融,提升数智融合体验
提升历史街区的娱乐性、故事性、科技性,有助于为市民和游客们提供戏剧化的场景体验,增添场景活力,并借助科技赋能,实现历史街区中传统文化体验的场景化升级,打造智慧旅游沉浸式新文化空间。
建筑符号能够营造文化氛围,人物符号能够唤醒历史记忆,二者相加能让进入历史街区文化空间的人们化身为文化共同体,感受街区所表征的传统文化。古色古香的街区建筑既具有视觉美感,又蕴含着代代相传的精神价值,让人忆古思古。同时,在融入了文化内涵的古风建筑下设置NPC(Non-Player Character,即非玩家角色),扮演成历史人物还原古时市井街区的景象,能够给市民和游客们较强的代入感。在2022年6月开展的宋韵大秀场活动中,有多位NPC扮演成历史人物进行剧情演绎,例如岳飞精忠报国、李清照把酒言欢、苏轼吟诗作对等,借助具有独特价值内涵的古代人物符号使人们自发地追忆传统文化和历史,但由于互动性和体验性不足,难以营造出强烈的氛围感和仪式感。
把握数实融合发展的新趋势,从内容维度和参与维度上为市民和游客们提供高质量的沉浸体验,成为历史街区文化空间营造的新趋势。2023年初,福州三坊七巷历史街区推出以“全街区数实融合游览体验”为核心的元宇宙街区,依托AR、数智人、云采集建模等技术推出AR时空隧道、数智人导览等应用,结合当地特色文化与游览需求,从游览内容和参与方式两方面对游览体验进行数智化提升,以街区为单位助力渐进式城市更新。借鉴福州经验,清河坊可将优质的游览内容设为沉浸体验的核心。利用AR、AI等数字技术将以往设置在街区中的NPC融入AR实景导览中,打造专属数智人IP形象并将其作为AR实景导览中的引领者,通过不断触发不同地点下的NPC支线故事,带领市民和游客们走入一条讲述清河坊前世今生的时空长廊。同时,清河坊的数实设计要把多元的参与方式作为沉浸体验的重要手段。手持移动终端是目前开启数字导览的主要方式,但存在真实感的欠缺和单向输出的乏味感。清河坊可以拓宽市民和游客们沉浸体验的参与方式,例如使用AR眼镜设备增强他们触发场景的真实感与惊喜感,创新AR+场景的游览形态,或者通过裸眼3D大屏、立体灯光秀等,在光影之间通过视觉化的呈现和表达,让市民和游客们领略生动的文化意象、感受丰富的文化意蕴,促成他们与传统文化实现多维度的交流,进而引发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感知。
沉浸式文旅是当前发展迅速的新兴业态之一,清河坊历史街区要传播宋韵文化、发展文化空间,便可以随着数实融合进程的深入,搭乘沉浸式文旅的快车,积极推动数智化探索,重点关注游览体验的提升,以优质游览内容和多元参与方式为主要优化方向,打造高品质、高体验感的文化空间。结合数智人IP、虚拟场景构建、环境氛围渲染等形式,清河坊可以通过动态的文化传播给市民和游客们带去视觉上丰富的文化体验,利用与时俱进的新技术、新创意将古今文化有机融合,用新兴科技致敬传统文化。
(三)重视合法性:充分了解文化需求,注重场景化营销
对于历史街区而言,合法性正是通过合适的方式,使得人们更加认同并信服当地的文化得到了历史传统和现实社会的认可与支持[19]。在文化场景中,除了公共文化设施,更重要的是人,必须充分把握人们的精神需求与文化需求,满足其情感体验和自我表达的诉求。
网络媒介的出现,使得个体社会身份和物理场景之间的空间界限被打破,将其所处的物理场景转变为思维场景,使受众获得超时空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从而实现受众心理维度趋向同一时空的认同,构建起一个信息高度共享的场景[20]。城市中不同的文化设施以组合的形式打造出具有价值内涵的文化场景,实用性不再是人们消费的唯一目的,他们在场景中进行文化实践时期盼能满足自身的文化需求,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而场景化营销的关键就是把握好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因此,历史街区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上的场景化营销来塑造自身的媒介形象,并帮助人们达成互联网人设的维护和身份表达,使人们在物质消费的同时还能获得体验消费所带来的愉悦感。
在后工业时代下,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可以基于新的消费需求和娱乐需求来进行场景规划[21]。以西安著名的文旅景点大唐不夜城为例。它之所以能够吸引游客乐此不疲地前来打卡,正是因为把握住了消费者的需求和场景美学的精髓。通过打造一系列大型仿唐建筑,以及不倒翁小姐姐、李白对诗等街头文化互动节目,大唐不夜城使人们能在与文化要素互动的过程中收获独特的感官体验与情感体验。借助网络流量,随处可见的唐风元素和艺术演出不断提升大唐不夜城的曝光度,去过此地的消费者乐于在抖音等社交媒体中分享自己的游玩体验,吸引了大批有着相同需求的新文化消费群体,与他们达成消费共鸣和身份认同,从而助力该历史街区的热度持续攀升。
历史街区中文化氛围的营造需要考虑培育或激发人们的自我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其在社交媒体中的积极性。通过个体叙事来解读历史街区的形象,凭借个性化、接地气的叙事脚本唤醒集体记忆,能够让人们相信在场景中所感受到的文化是合理的、可传承的,从而增强人们对历史街区中文化价值的认同。因此,清河坊历史街区应当要对各区域进行清晰的功能划分,包括但不限于宋韵文化展示区、市井民俗特色区、休闲娱乐体验区等,并重视不同的功能区块在社交媒体中的场景化营销,利用线下文化空间中极致的氛围营造和场景体验使人们产生情感共振,引发在社交媒体进行内容分享的冲动。这将一方面实现有符号呈现的场景化表达和身份认同,另一方面对街区形象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有效传播。
四、结 语
从场景理论的视角看历史街区对宋韵文化的延续与传承,既能够以新的视角来看待历史街区的本体,又能够更加全面地审视当前历史街区在宋韵文化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历史街区文化空间的发展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与新思路。本研究对清河坊历史街区文化空间的宋韵文化传播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发现清河坊当前虽已打造多个宋韵文化体验空间,但建筑符号有待深入挖掘,节庆活动影响力较小,体验空间的亲民传播仍需加强。因而,本研究根据场景理论的三个维度对清河坊历史街区文化空间的场景更新作了探讨,认为其应当要深入挖掘宋韵文化的意蕴和价值,从植根区域化特色、提升数智融合体验、注重场景化营销三方面积极推进文化空间的场景更新与发展,进而在城市的文化建设中融入并强化地方文化的独特个性,形成鲜明的文化诉求与价值诉求,使杭式宋韵更有特色和气派,助力杭州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对于历史街区这一特殊文化空间而言,本研究仅选择清河坊历史街区作为研究对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需结合更多案例对历史街区文化空间的场景更新与文化传播进行比较分析,探索历史街区在地文化的资源转化以及当代呈现,进一步为城市更新提供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祝婷兰. 清河坊力推“五大工程”再现百味宋韵[EB/OL]. (2021-10-18)[2023-06-06]. http:∥www.hangzhou.gov.cn/art/2021/10/18/art_812262_59043089.html.
[2]鐘晟. 场景视域下城市创意街区的空间营造:理论维度与范式[J]. 理论月刊, 2022(9): 79-87.
[3]徐晓林, 赵铁, 克拉克. 场景理论: 区域发展文化动力的探索及启示[J]. 国外社会科学, 2012(3): 101-106.
[4]祁述裕. 建设文化场景 培育城市发展内生动力:以生活文化设施为视角[J]. 东岳论丛, 2017, 38(1): 25-34.
[5]桂慕梅. 场景、民俗及认同:天津古文化街年货市场研究[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32(3): 83-92.
[6]陈波, 丁程. 中国农村居民文化参与分析与评价:基于场景理论的方法[J]. 江汉论坛, 2018(7): 139-144.
[7]Silver D A, Clark T N. Scenescapes: How Qualities of Place Shape Social Life[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6.
[8]Lefebvre H. The Production of Space[M]. Oxford: Wiley-Blackwell, 1992.
[9]包亚明. 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51-57.
[10]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条例[EB/OL]. (2010-04-21)[2023-06-06]. https:∥www.ihchina.cn/zhengce_details/15719.
[11]陈虹. 试谈文化空间的概念与内涵[J]. 文物世界, 2006(1): 44-46.
[12]芒福德. 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与前景[M]. 宋俊岭, 宋一然, 译.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2018:531-533.
[13]张彧, 张梦月. 清河坊20岁了,它的“宋韵”故事带来什么启示?[EB/OL]. (2021-10-18)[2023-06-06].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395834686313
5745&wfr=spider&for=pc.
[14]孙九霞. 作为一种“社会形式”的旅游:“地方”视角[J]. 旅游学刊, 2017, 32(12): 12-14.
[15]查建国, 陈炼. 挖掘浙学文脉的宋韵底蕴[N].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2-07-04(2).
[16]克拉克. 场景:空间品质如何塑造社会生活[M]. 祁述裕, 吴军, 刘柯瑾, 等译.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 44-50.
[17]Woo B, Rennie J, Poyntz S R. Scene thinking[J]. Cultural Studies, 2015, 29(3): 285-297.
[18]李林, 李舒薇, 燕宜芳. 场景理论视阈下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J]. 上海城市管理, 2019, 28(1): 7-13.
[19]陳舒萍. 场景视域下文化旅游社区模式构建:以阿那亚文旅社区为例[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15(3): 102-110.
[20]刘忱. 社交媒体如何做好场景营销[J]. 传媒, 2018(14): 43-45.
[21]邵娟. 场景理论视域下实体书店的公共阅读空间建构[J]. 科技与出版, 2019(8): 31-35.
(责任编辑:陈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