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公务员内生动力的激发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分析

2024-05-30翟年祥徐鑫

关键词:内生公务员动机

翟年祥,徐鑫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一、问题的提出及理论概述

(一)问题的提出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6 年的相关统计显示,截至2016 年,我国公务员群体中接近六成是基层公务员[1]。由此可见,基层公务员是一个庞大的队伍,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在我国当前的基层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基层公务员肩负着乡村振兴的历史重任,基层公务员队伍的能力和素质关乎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进度,这也引起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做好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动员基层组织的力量,发挥基层公务员在乡村振兴中的促进作用。人民群众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基层公务员也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2]。要想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层公务员是关键,要从基层公务员自身出发,激发基层公务员主动作为,然而,当前我国公务员队伍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倦怠感较强的问题较为普遍。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蓝皮书指出,在中国公务员群体中,处于中高等焦虑状态的公务员占比为35.2%,处于抑郁状态下的公务员比例为33.2%,而感到有压力的公务员比例超过一半,高达52.2%。由此可见,我国公务员群体的整体焦虑水平较高,而这些焦虑大多来自对目前生活的不满和自己的职位提升预期不满,这种情况在经济条件不发达、晋升空间较小的基层尤为突出。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的郑建君博士对我国基层公务员的心理状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79.89%的基层公务员对工作有轻微倦怠心理,有6.4%的基层公务员对自己的工作有高度倦怠感。整体来说,我国基层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自我效能感较低。作为政策的一线落实者和推进者,基层公务员的这种懈怠心理将会直接影响政策落实的效果。尤其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基层公务员作为乡村振兴的实践者、参与者、助力者,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因此,国家必须要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觉悟过高的专业化基层公务员队伍。而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不仅仅要从外部的政策和激励机制入手,更要注重基层公务员内生动力的激发,这样才能永葆基层公务员的活力,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添砖加瓦。因此,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激发基层公务员的内生动力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理论概述

1.自我决定理论

为了从理论出发探索出一条激发公务员内生动力的路径,本文选取注重人的内在动机对人的影响的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决定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德西和瑞安提出的一种认知理论,关注人的内在动机对行为的影响,同时也注重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人的影响,该理论认为人的内部动机和外部环境的有机整合才能从根本上激发个体的能动性。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当人的自主感、胜任感、归属感得到满足时,就会激发人的内在自主性和幸福感以及外部动机的内化整合,提高人的自主付出意愿和动力[3]。自主感指的是个人在进行某项活动时所拥有的自主选择权,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作出决定;胜任感是个体具备的完成某项任务或者工作的能力;归属感是指个体与所在组织的情感联系,具体表现为个体的价值能在组织中得到充分肯定,并且组织对个体有强烈的需要感。当个体的这三种心理需求都得到满足时,个体的外部动机就会内化整合成内在动机,个体内部就会产生巨大的内在驱动力,而且这种驱动力对个体的影响是持久的、稳定的[4]。

2.基层公务员内生动力的构成

内生动力与外生动力是相对的,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内部驱动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5]。区别在于内生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核心力量,对事物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决定着事物未来发展动力的强弱,而外生动力在事物发展演变过程中起着一定的辅助作用,影响着事物未来的发展方向[6]。只有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共同作用,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事物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事物发展的核心力量的内部动力需要外部动力的加持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我国基层公务员队伍的建设,既离不开以公务员自身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支撑的内部驱动力,也需要外部环境的加持。对于基层公务员的内生动力的激发应基于特定的乡村振兴背景以及基层公务员自身的价值选择,由此对于基层公务员内生动力的激发应理解为:基层公务员在履行自己的公共服务职能时,要坚定自己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要将乡村振兴理念践行到自己的实践中;与此同时,也需要适当的外部条件加持来帮助基层公务员突破认知障碍、能力障碍和情感障碍,以此来满足基层公务员的三大心理需求,促进外在动机的内化整合,增强基层公务员内生动力的可持续性,在内部动力驱动和外在环境的整合作用下促使基层公务员的公共服务能力最大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1)内部动机。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公务员的内部动机主要来自带领乡村振兴和人民致富的坚定信念以及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基层公务员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不断体验到为人民服务的乐趣,这种获得感和成就感不断增强基层公务员的公共服务动机,从而在公务员内部形成强大的内在驱动力,使得基层公务员自发地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中做出“利他性”选择。

(2)外部动机。基层公务员外部动机主要是来自组织的物质、精神双重激励以及职位上的晋升。一方面,适度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会对基层公务员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比如说给予分红和奖金的方式予以激励或者在公开场合进行口头表扬,凡是这种外部激励都属于外部动机范畴;另一方面,了解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发展规划并根据业绩适当的对其进行提拔,满足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发展追求,这也是外部动机的一种。

(3)外部动机内化整合的条件。在自我决定理论视角下,通过外部激励满足基层公务员的“自主、胜任、情感归属”这三大心理需求可以促进基层公务员外部动机的内化。在乡村振兴的特定背景下,需要强化基层公务员的公共服务动机、通过定期培训提高基层公务员的能力、加强组织对基层公务员的认同,以此来促进基层公务员外部动机的内化整合。

二、乡村振兴中基层公务员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的原因

基层公务员内生动力的主要来源有两个,一个是由内部自主性动机促使的自我选择和主观意愿产生的直接内在动力;另一个是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外部动机的内化带来的内在动力。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影响基层公务员外部动机内化的关键在于基层公务员的“自主、胜任、关系”这三大心理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在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基层公务员内生动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认知障碍、能力障碍、情感障碍这三个,具体分析如下:

(一)认知障碍:乡村振兴中基层公务员的个性发展与职位背离

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过程中岗位匹配机制的不健全是影响基层公务员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因素,而自主意愿是激发基层公务员内生发展动力的关键,这种内在的驱动力可以为个体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当前我国基层公务员岗位设置存在“人岗不匹配”问题,职位分配机制不够灵活和完善,这严重阻碍了基层公务员的个性化发展。究其原因,一共有两点:一是受个体主观选择的影响,在当前“考公热”的背景下,报考公务员的时候更多的是考虑岗位的报考难度,而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次之,大多是“考上什么岗位就去什么岗位”,专业特长和岗位不对口现象屡见不鲜,这就会导致基层公务员上岗之后出现“懒政、怠政”的现象。二是受客观因素的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给基层公务员的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战线较长、难度较高,由于现有资源的不足和公务员自身职业目标的模糊,基层公务员的基层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为了避免出错和担责,大多是根据领导和上级政府的安排机械化地工作,没有自己的选择和判断,这种被动的工作方式限制了基层公务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降低了工作带来的自我满足感。

(二)能力障碍:乡村振兴中基层公务员“疲于胜任”现象较为普遍

影响基层公务员内生发展动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对当下工作难度胜任感的感知,当前我国基层公务员“疲于胜任”的现象较为普遍,岗位要求与个人能力不匹配,导致基层公务员队伍内部结构失衡。“疲于胜任”就是说当前的工作难度高于个体所能承受的水平,这会给基层公务员带来深深的挫败感,甚至出现怀疑自我、消极怠工的行为。尤其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基层公务员肩负着乡村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基层治理、带领人民走向富裕的重担,要处理的事情“多、杂、乱”,这往往让基层公务员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尤其是刚刚上任的基层公务员,由于缺乏基层工作经验,难以适应基层的工作强度,长期下去甚至产生了离职的想法。

(三)情感障碍:乡村振兴中基层公务员情怀需求与现实不符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层次需求。在付出努力时,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这会给个体带来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这是一种自身价值得到实现的体现。由于基层公务员是与底层人民群众联系最为密切的群体,需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问题,而基层的社会环境比较复杂,人民的诉求比较多,事情也比较杂,往往不能兼顾周全。加之基层人民群众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对国家乡村振兴政策关注度低,不能很好地理解国家政策的真正内涵,人民群众对政策的理解与基层公务员的实际实践存在偏差,这时就会对基层公务员产生误解,甚至责怪心理,基层公务员“好心办坏事”的现象经常出现。这使得基层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挫伤,产生了与人民群众脱离的感觉,没有感受到对组织的归属感,久而久之,就会做出非利他性的决定,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相背离。

三、乡村振兴中激发基层公务员内生动力的有效路径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满足个体的“自主、胜任、归属”这三大心理需求有利于激发个体外在动机的内化[7]。因此激发基层公务员的内生动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认知重塑、能力重塑、关系重塑。通过满足基层公务员的这三种基本心理需求增强基层公务员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在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共同作用下,激发基层公务员的内生发展动力,精准高效地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一)认知重塑

首先,在开展基层乡村振兴工作时给予基层公务员一定的自主选择权,由他们自己决定完成任务的方式,把握任务的进度,尊重他们根据客观事实所做的判断,锻炼他们将理论运用到实际的能力,做到有的放矢。与此同时,拥有自主选择权的同时也要有一定的权利,深化“简政放权”理念,坚持权利下放到基层,让基层公务员拥有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减少传统的“一把手”“一刀切”的极端思想带来的负面效应。

其次,加强工作责任感和理想信念的培育,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对工作负责的态度对基层公务员保持持久稳定的积极性至关重要。要想培育基层公务员的工作责任心和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就要做好以下两点:一是建立科学的权责分工机制,完善组织内部任务分工,细化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行工作,将任务具体到个人,由个人落实并对结果负责,以此来增强基层公务员对工作的责任心;二是加强对基层公务员的思想教育,比如说举办乡村振兴专题讲座或以思想教育为核心的主题活动,及时将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新思想、新观念引入基层组织,在组织内部形成新气象,不断更新基层公务员的思想观念,强化基层公务员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做好“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

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动机测评机制,作为国家公职人员,基层公务员必须要设身处地为公众利益考虑,以公共服务为导向。因此,将公共服务动机与绩效考核挂钩可以从价值引导上增强基层公务员在乡村振兴中的公共服务动机,提高基层公务员在基层工作中的奉献意愿。

(二)能力重塑

1.通过培训提高基层公务员的公共服务能力

培训是提高个人能力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式。基层公务员面临着较为复杂的政策环境以及社会环境,更加需要通过培训来不断提升自己的公共服务能力。在对基层公务员培训时,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注重培训内容多元化,根据基层公务员能力和职业追求的不同,安排不同内容的培训,促进基层公务员工作能力的全面提升,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比如说按照基层公务员所处的职级进行针对性的培训,针对级别较高的基层公务员应给予更加专业化、更有难度的培训,因为他们扎根基层多年,已经具备足够的实践经验;反之,针对级别较低、初入职场的基层公务员,应注重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把重心放在“稳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培训提高初级者的工作解决能力,避免出现无所适从、“疲于胜任”的现象。第二,要定期对基层公务员进行培训。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国家的政策在与时俱进地更新,国家的治理理念也在不断变化,要通过定期培训更新基层公务员的理念,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基层公务员在面对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的新问题时可以泰然处之,真正了解人民群众的真实诉求,带领农民、农村、农业走向振兴。

2.通过建立完备的晋升体系让基层公务员的能力得到认可

晋升压力过大是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要建立科学的晋升机制。首先,要完善晋升评估机制,完善的评估机制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评估内容的全面性,注重对基层公务员“德、智、体、美、劳”的全面考核,不仅仅局限于业绩等某一个方面的指标,注重基层公务员的全面发展。二是评估主体的多元化,我国现有的基层公务员评估结果大多是由上级领导决定,可以将同事、下级、同级的评价意见也考虑进去,同时基层公务员作为乡村振兴的一线工作者,直接服务对象是农民,可以让农民根据基层公务员的作为进行客观公正的打分,这种多维度、多主体的评价方式有利于考核结果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其次,建立公平公正的晋升体制,一是对个体的绩效、才华、综合素质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二是对评估结果要及时公开,保障基层公务员的知情权;最后,拓宽基层公务员的晋升机会,在纵向级别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横向的职位数量,给予基层公务员更多的晋升机会,满足基层公务员的职业理想和追求。

(三)关系重塑

1.注重对基层公务员的情感关怀

基层的人际关系较为复杂,因此很多基层公务员就算在基层工作多年还是会觉得“见外”。另外,受官僚主义作风和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很多人对基层公务员存在着误解,影响了基层公务员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基层公务员扎根基层,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最为密切,人民的支持和领导的肯定会直接增强基层公务员的归属感和幸福感。首先,要建立与工作能力挂钩的绩效评估机制,对于那些工作能力强、付出努力多的要给予充分肯定和奖励,让他们感受到组织需要他们,增强基层公务员的组织归属感;其次,要优化组织内部的工作作风,领导要做好带头作用,增加为基层人民服务的亲和力,尽心尽力为人民服务,树立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好干部形象,得到人民的认可;最后,在组织内部建立流畅的上下级沟通机制,基层公务员可以就乡村振兴中的难题向上级领导反馈,寻求领导的帮助,领导也可以及时了解基层公务员的工作状况,适时地对有困难的基层公务员进行情感上的关怀和帮助,在基层组织中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2.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加强组织对基层公务员的认可

要完善基层公务员队伍内部的奖励机制,建立与基层公务员实际需要相吻合、满足基层公务员自尊和荣誉感需要的奖励机制。一是在实施奖励时要考虑基层公务员的个体差异性。基层公务员因年龄、职位、兴趣爱好、个人职业规划的不同,当下的需求也会存在差异。根据克雷顿·阿尔德弗的ERG 理论,人的核心需求一共有三个:满足人的基本生活的生存需要,人际关系的交往需要,内在的成长需要。对于那些追求生活质量的基层公务员应更多地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对于人际交往需求较为强烈的应重点关注对他们情感上的慰藉,及时肯定他们的成绩;而对于那些有着内在成长需求的基层公务员应给予他们培训学习和晋升的机会。这样,外部激励与内部发展动力的预期一致,内部自主性动机和外部控制性动机产生耦合,有利于激发个体的行动积极性。二是更新奖励形式,更多采用较为人性化的“软性奖励”,如口头上的赞赏和肯定,以此满足基层公务员自尊、荣誉、成就等内在需要。尤其是在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胜利时,这种精神上的鼓励可以燃起基层公务员的信心和斗志,这在打好乡村振兴持久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8]。认知派激励理论认为,人的内在需要的满足对人的积极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基层公务员的“软性奖励”可以更好地激发基层公务员主观能动性。三是完善激励反馈机制,在对基层公务员实施奖励时要多听从激励主体的意见,应了解基层公务员的真实诉求,根据基层公务员的诉求给予相应的奖励,减少被动接受奖励的行为,更好地发挥奖励的鼓舞作用。

激发基层公务员的内生动力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想发挥基层公务员的奠基作用,就要解决基层公务员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我国基层公务员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涵盖认知障碍、能力障碍、情感障碍这三个因素。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激发基层公务员内生动力要注重基层公务员的认知重塑、能力重塑、关系重塑。认知重塑主要从强化基层公务员的公共服务动机入手;能力重塑包括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和晋升机制;关系重塑包括加强对基层公务员的情感关怀和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加强组织对基层公务员的认可。唯有这样,才能彻底激发基层公务员的内生动力,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与活力。

猜你喜欢

内生公务员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党建+”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授人以渔 激活脱贫内生动力
篮球公务员
动机不纯
公务员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