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句子解题策略及演练
2024-05-30刘国兰
刘国兰
技法指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第四学段(7-9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试题,注重考查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基本用法、特殊句式和特殊用法句子的释义,重点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与概括能力。这类题能够较好地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知识的掌握和积累程度,因此各省市中考题中文言文句子的翻译也成为必考题型之一。
例题解析
1.(2023年辽宁大连卷)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1)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癸亥,大军至白团卫村①下营。人马俱渴,营中掘井,及水辄坏,兵士取其泥绞汁而饮,敌众围绕,渐束其营。是日,东北风猛,扬尘折树。契丹主坐车中谓众曰:“汉军尽来只有此耳今日并可生擒然后平定天下。”令下马拔鹿角②,飞矢雨集。军士大呼曰:“招讨使③何不用军,而令士卒虚④死!”诸将咸请击之,杜威曰:“俟风势稍慢,观其进退。”守贞曰:“此风助我也,彼众我寡,黑风之内,莫测多少,若俟风止,我辈无噍类⑤矣。”即呼诸军齐力击贼,张彦泽、符彦卿、皇甫遇等率骑奋击,风势尤猛,沙尘如夜,敌遂大败。时步骑齐进,追袭二十余里。至阳城东,贼军稍稍成列,(2)我骑复击之,乃渡河而去。
(节选自《旧五代史》)
〔注〕①白团卫村:契丹主带兵攻打后晋,杜威等迎战于白团卫村。②鹿角:指树障。③招讨使:官职名。④虚:白白地。⑤噍(jiào)类:这里指活着的人。
用现代汉语翻译两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重点词语的掌握情况,比如实词“克”“故”“去”,虚词“既”“之”等。
【答案】(1)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曹刿)取胜的原因。
(2)我军骑兵又攻击他们,(敌军)就渡过黄河离开了。
2.(2023年湖南长沙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试题。
苏武牧羊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①。武谓惠②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③,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④武,置大客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⑤。羝乳乃得归⑥。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⑦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选自《汉书》,有删减)
〔注〕①受辞:听取供词。②惠:人名,指常惠。③煴火:微火。④幽:囚禁。⑤羝:公羊。⑥羝乳乃得归: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归汉朝。⑦廪食:配给的粮食。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语句的大意。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答: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中反问句的运用。文言文中反问句式较为常见的包括“不……乎”“不亦……乎”“何以……为”等。本句中使用“虽……”翻译为“即使……”强调了苏武面对单于的招降时不为所动的高尚气节。
【答案】丧失气节、有辱使命,即使活着,又有什么脸面回归汉家朝廷呢?
3.(2023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卷)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①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②。王举正③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④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⑤参知政事。会王伦寇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仲淹曰:“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專责守臣死事可乎?”守令皆得不诛。
(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注〕①羌:中国古代西部游牧民族泛称。下文“元昊”,为党项族,西夏开国皇帝。②枢密副使:官职名。③王举正:北宋人,时任参知政事。同句“举正”亦指此人。④固:坚持,执意。⑤除:拜官受职。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
(2)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
答:
【解析】本题不仅考查文言文重点字词,还考查特殊句式的识别与运用,如“不以……不以……”是“不因为……,不因为……”的意思,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积累。
【答案】(1)不因外物和自身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2)因此西夏军队也不敢轻易侵犯他所统辖的地区。
4.(2023年江西卷)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景公问晏子曰“:君子常行曷若①?”晏子对曰:“衣冠不中②,不敢以入朝;所言不义,不敢以要③君;身行不顺,治事不公,不敢以莅众④。衣冠无不中,故朝无奇僻之服;所言无不义,故下无伪上之报;身行顺,治事公,故国无阿党之义⑤。三者,君子之常行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
晏平仲婴者,莱⑥之夷维⑦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⑧,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⑨;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⑩。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①曷若:何如。②中:适当。③要(yāo):要挟。这里意为强谏,迫使对方听从。④莅众:统治、管理百姓。⑤阿(ē)党之义:这里指偏私结党的私情私义。⑥莱:古国名。⑦夷维:地名。⑧相齐:任齐国相。⑨危言:慎言。⑩衡命:违背命令。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者,君子之常行也。
答:
(2)国有道,即顺命。
答: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注意实词虚词的翻译及用法,比如实词“即”,虚词“之”等。
【答案】(1)这三个方面,就是君子的日常行为。(2)国家有道义,就顺从命令(行事)。
试题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翻译画线句子。
时汉方事①匈奴,式上书,愿输②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
(选自《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有删改)
庆历初,元昊围麟州二十七日。知州募吏民有能通信求援于外者。王吉应募。知州问:“须几人从行?”吉曰:“今虏骑百重,无所用众。”请秃发,衣胡服,为胡人。夜缒而出,遇虏问,则为胡语答之。两昼夜,走诣府州告急。府州遣将兵救之,城中皆呼万岁。
(选自《涑水记闻》,有删改)
〔注〕①事:这里指抵抗。②输:交纳。
(1)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
答:
(2)今虏骑百重,无所用众。
答:
(参考答案见下期中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