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向度

2024-05-30田海舰

关键词:着力培育价值观

田海舰

(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2023 年10 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会议最重要的成果, 就是首次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 对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的包括“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在内的“七个着力”①“七个着力”,即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重大要求进行了战略部署。 对此,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执行。 下面,本文就“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深刻认识其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其功能定位、 不断开拓其路径方法三个向度进行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深刻认识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一)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表明我们党的理论自觉、历史自觉、价值自觉达到了新高度。

从学理层面来看,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基石,是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的灵魂,是人们观察世界、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任何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都是对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反映并且以统治阶级的思想为理论基础,所谓“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2]550。 如果没有核心价值观这个“芯片”和“灵魂”的支撑,国家、社会都将迷失前进方向、失去精神根基,人们将魂无定所、行无依归。 有美国学者指出:“没有价值观体系的状态就是一种心理病态。人类需要一种生活哲学、宗教或一种价值体系,就像他们需要阳光、钙和爱情一样。 ”[3]103也正如马克思所言:“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 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 ”[4]539

从历史层面来看,培育核心价值观,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基本经验。 翻开人类历史, 不难发现,当一个国家强盛的时候,往往都会有一种统一而坚定的核心价值观来维系,相反,当价值观走向分裂的时候,国家也会分崩离析、动乱不止。 有些民族之所以能历尽苦难而不衰,历经坎坷而不倒,始终具有凝聚力和强大活力, 与他们保持着一种坚定、稳定的价值观直接相关。而那些没有形成积极稳定的核心价值观, 或者在价值观上缺乏深层思考和积淀的民族, 始终未能创造出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从中国历史来看, 魏晋南北朝时期、鸦片战争之后,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缺乏核心价值观的主导是重要原因。苏联解体,除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外,忽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育和建设,放弃和背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内和群众对社会主义信念、 对执政党的合法性等重大价值观念发生极度混乱, 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历史表明,只有建立共同的价值目标,一个国家和民族才会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 才会有统一的意志和行动, 才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从现实层面来看, 加强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治国理政基本方式。 发展主流意识形态,整合社会意识,自觉培塑核心价值观,是各国的普遍做法。 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党纲都强调国家安全、经济繁荣、家庭健康、社会和谐等价值观。 新加坡提出“亚洲价值观”①“亚洲价值观”,即“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1991 年新加坡议会讨论批准了新加坡国家价值观的《共同价值观白皮书》。 白皮书规定的新加坡新的价值观包括:(1)国家先于社会和社会先于个人;(2)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3)尊重个人和社会支持个人;(4)以意见一致取代争论不休;(5)种族和睦与宗教和谐。。 越南的“五项基本原则”②越南的“五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和志明思想,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 (李慎明:《低谷且听新潮声:21 世纪的世界社会主义前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年版,第684 页。 )、老挝的“六项基本原则”③老挝“六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 (李慎明:《低谷且听新潮声:21 世纪的世界社会主义前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年版,第684 页。 )、古巴的“三不放弃原则”④古巴的“三不放弃原则”,即不放弃革命原则,不放弃人民政权,不放弃为民造福。 (李慎明:《低谷且听新潮声:21 世纪的世界社会主义前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年版,第548 页。 ),都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其国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建设的基本内容; 都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 都注意与时代特征相结合,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主义改革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创新; 都高度重视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从实践层面来看, 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价值观建设。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开始形成并倡导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突出集体主义基本原则、以“五爱”⑤“五爱”,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基本要求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改革开放以来,价值观建设增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包括“四项基本原则”“三个有利于”“三个面向”“四有新人”等新的时代内涵。 进入21 世纪,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建设社会主义价值观提供了正确方向和思想指导。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命题,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其基本内容,要把它“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学术概念和范畴,而是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升华,是时代呼唤的产物,其自身也经历了一个提出、完善和确立的演化进程。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切实“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积极探索“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6]639-640。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把它“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7]11-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方位,明确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 友善,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638这是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 是我们党思想理论整合的一次具有重要时代意义的飞跃, 不仅有其理论依据,而且具备实践和现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构筑中国精神、 中国价值、中国力量”[9]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重申:“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36。并从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阐释。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和论述, 是对人类社会价值观建设历史经验和我们党领导价值观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概括和理论总结,坚持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贯通、国内与国际的统一,指明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和价值所在,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前瞻性、实践性和指导性,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自觉、 价值自觉和强烈的主动精神, 也彰显出这一问题已然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以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

(二)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表明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等多重作用。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文化建设纳入“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的重要地位。 2013 年8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1]153。2023 年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强调“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等在内的“七个着力”。 把“七个着力”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予以强调,立意高远,视野宏阔,蕴涵丰富;“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三个事关”等表述,充分彰显了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地位和重大意义, 把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价值观是社会文化体系的内核和灵魂, 决定着文化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 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11]16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念,不仅为建构一个合理社会提供了思想基础,而且为一个民族的团结一致提供了凝聚力。 ”[12]207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基础上提出来的,本质上既属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机环节, 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伟大工程和目标指向”[13],体现了我们党的内在价值理念与精神追求, 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保证, 意味着党的文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境界与新的阶段。 只有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更为强大的文化凝聚力, 才能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三)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为做好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从理论逻辑来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十四个坚持”,确定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方向一致,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 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引领”[14]。 正如《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所指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其“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其“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对它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15]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 “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 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 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习近平文化思想,在理论逻辑上也就内在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 这无疑是党的十九大、 党的二十大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会议在理论上的重大创新, 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从实践逻辑来看,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体现了当代中国发展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的客观要求, 反映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背景下应对复杂国际局势的必然选择。从国内情况来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 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这就迫切需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 从国际局势来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 西方国家进行文化和价值观渗透, 对我国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严峻挑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与新时代新要求同频共振,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必将极大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更大贡献。从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角,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的科学解答,更深刻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更深刻地理解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 教育人民的重大意义,从而更加自觉地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准确把握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定位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定位更加科学高远

如何定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性质功能和地位作用,直接决定着对其认同程度和践行效果。事实上,我们党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思想认识定位上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拓展和提升的过程。

首先, 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而言,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视角,将其定位为“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5]。党的十七大从意识形态的视角,把它提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6]639的战略高度。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它是“兴国之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7]11-12,从事关国家兴盛的高度对其地位和功能予以强调, 同“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 一起, 成为我们党的基本治国理念。 党的十八大对“兴国之魂”的定位又再次予以重申。党的十九大则把它确立为“基本方略”之一,纳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成为其主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从“和谐文化的根本”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从“兴国之魂”到“基本方略”,体现了我们党着眼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以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总体安全为战略考量,从更高站位、更深层次鲜明回答了在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和时代背景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从思想体系、 实践运动、社会制度“三位一体”的传统维度进行理解之后,开始从价值维度加以审视和思考,从而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其次,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而言,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非常有必要对其进行科学凝练,进一步提炼出老百姓易记易懂、便于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2 年11 月,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 从“体系”到“观”,在表述上从宽泛走向具体,指导理念从理论迈向实践。 浓缩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精练、易于普通百姓理解、易于转化为行动。2014 年2 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把核心价值观视为“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 强基固本的 “基础工程”[11]163。2014 年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提出, 核心价值观是“最持久、 最深层的力量”, 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 “价值标准”,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11]168。 2017 年10 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从坚定文化自信、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战略高度,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9]33的集中体现, 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2019 年10 月,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和总目标的维度作了新规定, 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上升到国体政体、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的战略高度。 2022 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 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10]36。 2023 年10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从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战略高度,从我们党、国家、民族三个维度,用“三个事关”“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的话语表述,阐释了包括“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可见,自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我们党对其性质、功能、地位、作用的判断和定位愈加明晰、精准、科学、深刻、高远,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弘扬和培育践行。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内涵更为充实丰盈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怎样提炼其基本内容,是我们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范畴, 特别是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范畴之后, 社会各界特别是理论界、学术界广泛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设性的主张和观点。这种探讨和论证深化了对两大范畴科学内涵以及辩证关系的认识, 客观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 在十八大报告中,从字面来看,三个“倡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两者是并列关系,相互独立;从内在逻辑来看,这两者似乎具有一定的因果联系,即只要做到了“三个倡导”,就是积极培育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然而,十八大报告并未明确揭示和肯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致使在当时的理论界、学术界、宣传思想部门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把“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混同、混淆、混用的情况。 诚然,从宣传的效果角度而言,这并不受太大的影响。事实上,学界和大众也大都是从基本内容意义上来理解的。 但这两个问题作为一枚硬币的两面,从学理而言毕竟有很大的区别。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性质、本质、实质、根本标准问题,这更带有根本性、前提性。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回答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内容等问题。前者与后者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道与器、道与术的关系。 具体而言,前者是属于“道”“理”,后者属于“器”“术”。前者决定后者的内容,通过后者表现出来。 只有先回答了前者,才能回答后者。对此,2013 年1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布的 《意见》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 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15]4这是我们党的文件中首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作出的明确规定,对学术界的理论探索作出了正式回应, 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有了切实可行的思想遵循和政策依据,意义非同寻常。 至此,把三个“倡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等同混用的情况进一步得到规范。 这对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从此,长达六年之久的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提升”工作不再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而关于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代之成为学界普遍关注的对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全面系统、 丰富深刻。首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回答的是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的重大问题。 在经济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在政治上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在文化上创造先进的精神文明,在社会上形成安定有序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 这既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也是中华民族自觉的价值追求。其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内在要求、基本属性,回答的是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的重大问题。 再次,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成员的基本道德规范,回答的是我们要“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回答国家发展的目标、社会前进的方向、公民行为基本准则的问题,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表达、 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了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思想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十多年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成功将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的内涵。 习近平同志提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9]28,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16],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16]等。 同时,他提出了一系列标识性概念和重大理念,如“中国梦”“初心使命”“全过程人民民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 十多年来,共同富裕取得了新实效,全面发展了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因不断充实而更加丰盈,并在中华大地得到广泛传播。

三、不断开拓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方法

马克思曾经深刻指出:“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17]42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着力培育和践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坚定的文化自觉、宏阔的历史视野、深远的战略考量, 鲜明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略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 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锋模范, 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等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 关涉培育和践行的目标、内涵、意义、总体方法、制度保障、体制机制、具体落实等方方面面,致广大而尽精微,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既有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 既有指导性理论和原则,又有具体的工作安排和方法,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和问题意识,大大深化了我们对价值观建设地位作用、使命任务、方针原则的认识, 为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遵循。

新时代新征程, 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路径方法,坚定价值观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两个结合”。

(一)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定价值观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早就把价值观自信与文化自信并提, 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11]164。 我们有深刻的理由和充分的根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满自信。这是因为,这种自信源于它来自科学社会主义价值主张的正确指引, 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滋养, 来自对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借鉴吸收, 来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来自其自身具有的科学性与真理性、人民性与实践性、开放性与时代性品格,来自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 我们党又创造性地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充分体现了当今世界发展进步的历史潮流。用大历史观来考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我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多年的发展史、近代以来我国一百八十多年的抗争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多年的奋斗史、 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史、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探索史中建立和确立起来的, 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 无比广阔的历史舞台、 无比强大的前进动力、无比光明的发展前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占据着历史的制高点、道德的制高点、价值的制高点,巩固了文化主体性,使得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有了根本的依托。 可以说,在价值观问题上,我们比历史上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同时,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 内在要求我们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对西方的宪政民主、“普世价值”论、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种错误思潮和价值观念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大力发扬斗争精神,努力提高斗争本领。

(二)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秉持开放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既有全球视野又有历史眼光、既立足现实又面向未来、既恪守原则又海纳百川的开放体系。 它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在思想理论来源方面,从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主要是源于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和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主要是源于人类共同价值和优秀文明成果,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主要是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正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就充分体现了开放包容的特点。 而基于全人类的利益和世界各民族文化背景,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上凝练提出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则鲜明体现了我们党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开放包容的价值理念。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 开放的思想体系,还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呈现新的表达形式和新的时代特点。 开放包容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源泉,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也是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遵循的重要方法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主导的前提下,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扩大社会认同,增进思想共识。

(三) 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在于用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 使之为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真正认同、自觉践行。 就像列宁所说的那样,通过百折不回的努力,让崭新的思想和正确的观念“渗透到群众的意识中去,渗透到他们的习惯中去,渗透到他们的生活常规中去”[18]100。 因此,无论是在理念内容上、还是在形式方法上,都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即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价值主张。我们坚守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观, 与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普世价值”有着本质区别和原则界限。 创新,创的是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 具体而言,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不断拓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对其内容加以补充、拓展、完善,赋予新的内涵,同时,不断拓展载体、创设平台、搭建工作体系,创新表达形式。在主体方面,要抓社会全体、抓“关键少数”、抓基础、抓“早”、抓“小”,以党风、学风、家风带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在路径机制方面,要重“强化”、重“引领”、重“融入”,实现领域全覆盖、人员全覆盖、过程全覆盖,使之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思想道德方面,要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四) 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两个结合”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 也是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途径和核心方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就是“两个结合”的产物和重大成果,其培育和践行也必须坚持“两个结合”。 “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 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 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方法, 不断开拓其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空间。“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走向深入提供了明确的推进方向和理论基础。 要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 守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 有效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 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同时,要系统研究和认真总结我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基本经验, 要积极借鉴和吸收包括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培育核心价值观的 “他山之石”,不断拓展和创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方法、平台载体、手段方式。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必须增强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探索, 以更加宽广的眼界进行审视,以开拓创新的思路进行推进,使之成为贯穿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灵魂工程。

猜你喜欢

着力培育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四个着力”让人大履职更出彩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坚持“三个从严” 落实“三个着力”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坚持“四个着力”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