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务必”的生成逻辑、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
2024-05-30张力一翔
张力一翔
(华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1]1-2“三个务必”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重要成果,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深刻认识和把握“三个务必”的生成逻辑和科学内涵,有助于中国共产党人牢记与践行“三个务必”,将“三个务必”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工作效能,以确保“三个务必”的有效性、长效性、规范性。
一、“三个务必”的生成逻辑
“三个务必”的生成是科学性、历史性和现实性统一作用的过程,“三个务必”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指导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在总结与发扬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为了研判与回应国内外复杂形势下党和国家发展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不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丰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的理论逻辑、文化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
(一)理论逻辑:坚守与活化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1]16历史与现实证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都是因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三个务必”思想也正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
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是人民性这一马克思主义本质属性的深刻体现,反映出历史唯物主义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洞察。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因此,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立党根基和执政根源。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将人民放在最高位置,一切的奋斗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如马克思所言,“共产党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2]264因此,中国共产党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始终牢记初心使命,牢记“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价值理念。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永葆为人民谋幸福的政治本色。
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时代要求。在列宁看来,“严格的党性是高度发展的阶级斗争的随行者和结果”[3]。先进性、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正如马克思所言,“我们要走出去,跨入自由的天地,冲决谨小慎微的束缚,为夺取生活的桂冠,为有所作为而奋斗。”[4]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走在时代的前列,依靠的是党的作风。中国共产党的作风能体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性原则,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也直接影响并决定着党在不同时期奋斗目标的实现情况。
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和唯物史观的重要展现,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历史主动精神的生动展现。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情都由矛盾构成,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同时,矛盾是具有对抗性的实质,是斗争存在的客观依据。旧矛盾的解决过程也是新矛盾的产生过程,而解决矛盾就是要进行斗争。马克思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5]65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先进性与纯洁性的精神武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和实践也证明,敢于斗争、善于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不断胜利的重要精神动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仍然需要把握斗争方向、明确斗争任务,掌握斗争规律、讲求斗争方法,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信心,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为坚实的精神动力。因此,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是“三个务必”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理论来源。换言之,“三个务必”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不断发展的重要成果。
(二)文化逻辑: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三个务必”的形成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着许多思想。一方面,民本思想影响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民本一词最早是在《尚书》中出现,在《尚书·五子之歌》中指出,“天命顺民命”。从周公“敬天保民”到管仲“民以食为天”;从孔子的“修己以爱百姓”“民无信不立”到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得乎丘民而为天子”等民本思想充分彰显了以民为重的思想。当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初心使命正是对传统民本思想进行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慎独、奋斗精神对中国共产党人所强调的“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形成,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如“天下稍安,尤须兢慎,若便骄逸,必至失败。”“满招损、谦受益”“水盈则溢,月满则亏”“谦受益,骄必败”“谦虚则不骄,谨慎则不躁”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传统思想。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斗争精神。“三个务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各家学派中蕴含的斗争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三)历史逻辑: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经验
近代以来,中国长期遭受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与压迫,使得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丧失尊严。当时,社会各界的仁人志士都走上了救亡图存的道路,但由于阶级局限等各种因素,都相继失败。中国共产党人在这种历史困境中,为了人民的幸福,毅然肩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一系列历史性飞跃,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民的命运。今天的中国人民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前行的勇气和力量[6]。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早在77年前,毛泽东同志就深谙历史,从历史上政权更迭的经验教训中,从中国共产党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中,总结出“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传统优良作风。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指出,“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7]进而对全党同志提出“两个务必”的作风要求。同时,毛泽东同志与郭沫若的“甲申对”、毛泽东同志与黄炎培的“窑洞对”、毛泽东同志与周恩来同志的“赶考对”等思想,都为今天“三个务必”的形成、发展提供了历史资源。
(四)现实逻辑:助推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中心任务的实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21因此,中国共产党人要牢记“三个务必”,通过“三个务必”保障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三个务必”引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用“三个务必”护航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
前进路上,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但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动荡。总之,在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下,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非易事。因此,中国共产党人务必要牢记初心使命,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守好人民群众的心,用担当践行初心使命,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解人民之所难。中国共产党人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保持在成就面前的自我清醒和持续奋斗的精神动力、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积极调动和团结一切可能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要发扬斗争精神,积极迎战,战胜前行路途中的一切困难和挑战,创造出人民满意的事业,确保我们党永远不变质,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三个务必”的时代号召是基于新时代的发展进程,为解决好发展中所面临的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国内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助推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中心任务的实现而提出的。
二、“三个务必”的理论内涵
“三个务必”是由三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严谨的逻辑关系。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工作的目标归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政治追求和政治自觉,回答了奋斗的方向、斗争的目的等问题,使得中国共产党人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特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纯洁性与先进性等优良的作风、政治品格,回答了党在前进的进程中保持何种的精神状态等问题。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工作的实践路径与方法,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过硬的政治本领和非凡的政治勇气,回答了党将以何种方式和手段达成目标的问题。
(一)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聚焦中国共产党人的目标引领与价值依归
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要是聚焦于目标引领与价值依归,表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为国为民的责任担当,是全党践行“三个务必”的方向指引[8]。马克思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5]287马克思主义政党最大勇气和底气源于人民,党的根基也在于人民。为人民服务是党优良作风中最基础的逻辑起点。因此,马克思主义政党工作要以人民为中心,在工作思想上牢记初心使命,在方法上坚持群众路线、坚守人民立场,“而不是趴在人民头上的老爷”[9]。所有的优良作风都是基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之上。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政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中国人今日的生活全是矛盾生活,中国今日的现象全是矛盾的现象。举国的人都在矛盾现象中讨生活”[10],“蒙藏离异、外敌伺隙,领土削蹙……政俗难革,事繁人乏,青黄不接,才难六也。”[11]的困境中,面临着边患、兵忧、财困、食艰、业敝、才难等问题。因此,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目标就是为国家的发展、为人民的幸福服务。毛泽东同志曾在《政治周报》创刊号中明确阐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12]邓小平同志也曾提到,“我们党从最初起,就是为了服务于人民而建立的,我们一切党员的一切牺牲、努力和斗争,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福利和解放,而不是为了别的。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最大的光荣和最值得骄傲的地方。”[13]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4]。可见,历届中国共产党人工作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同时,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还具有连续性、层次性的特征。从1964 年的“四个现代化”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小康社会”再到21世纪中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接续发展的演化逻辑。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更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15]。因此,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先进性与纯洁性的内生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行的不竭动力源,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自己的理想信念、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发展艰苦奋斗、勇往直前。
(二)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品格与精神风范
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深刻诠释了百年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密钥,是全体中国共产党人践行“三个务必”的作风保障[16]。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直接关系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风,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展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先进性与纯洁性的重要路径。谦虚谨慎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攀登高峰、锐意进取的思想基础,其核心是常怀远虑、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和以史为鉴、以民为本的谦逊姿态。艰苦奋斗是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拼搏的优良品格,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外化为自觉行动的必然结果。这两者间既相互区别,又互为前提,共同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行动准则。其一,谦虚谨慎是对实践主体的思想约束,侧重于对中国共产党人主观世界的改造和提升;艰苦奋斗是对实践主体的行为约束,更加强调主体改造客体的现实行动。因此,两者在作用与价值意旨上存在差异;其二,谦虚谨慎是艰苦奋斗的重要思想保障,艰苦奋斗则是谦虚谨慎的实践样态,二者是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有机统一。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作风,谨防“社会公仆”异化成“社会主人”,要确保“行使这些职能的人已经不能够像在旧的政府机器里面那样使自己凌驾于现实社会之上”[17],才能永葆先进性与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特别是我们今天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愿望。但是,“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18]因此,中国共产党人要始终牢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做好科学防范、积极化解好前行路上的风险挑战,切实助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
(三)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与工作方法
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彰显中国共产党强烈的问题意识与路径方法,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三个务必”的实践要求。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重要展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政党先进性与纯洁性的精神武器。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看,任何事情都由矛盾构成,而解决矛盾的方式是通过斗争实现。矛盾斗争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源泉。从科学社会主义的视角看,无产阶级在自己政党的带领下,通过坚决的斗争必然会取得革命的胜利。从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视角看,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通过自我革命等斗争方式,以确保自身的纯洁性与先进性。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2]284从一定意义上说,敢于斗争意指敢于打破旧世界、敢于担当作为的实践勇气。善于斗争则是处理与解决好各种矛盾冲突的实践智慧,是对斗争策略、规律、艺术的深度把握。敢于斗争是善于斗争的必要条件,善于斗争是敢于斗争的目标;二者在实践中相互促进、互为统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顽强斗争的历史。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们经受来自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风险挑战,经受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四风”问题等阻力,创造了一系列突破性的历史性成就。历史和实践再次证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永葆政党纯洁性与先进性的精神武器,是政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民族长盛不衰、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斗争不是漫无目的、毫无底线的斗争,更不是为了个体的私利而斗争,而是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作为斗争的方向和目标。
理性认识与科学掌握“三个务必”内在逻辑的主要途径:首先,要正确认识“三个务必”中的三个组成要素的科学内涵、基本作用、重要地位和功能;其次,要深刻把握“三个务必”的整体功能与价值。三大组成要素间以有机统一的同向关系不断塑造着“三个务必”这一有机整体,从而,使得“三个务必”这一有机整体的作用远大于三个组成要素作用的总和。因此,关于“三个务必”内在逻辑的科学认识与系统掌握,既要警惕将内部三个组成要素割裂开的现象,又要摒弃过度夸大某一组成要素的作用与功能,使得片面、孤立、静止的错误逻辑出现。而是以整体观念、动态思维认识与掌握“三个务必”,将其作为一个衔接贯通、逻辑自洽、彼此成就的有机整体,不断推进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提供思想启迪。
三、“三个务必”的实践要求
“三个务必”是新时代新征程实现中国共产党中心任务的必然选择。“三个务必”的实践进路必须整体推进、系统部署,要强化“三个务必”的思想根基,坚定理想信念;净化“三个务必”的政治生态,涵养良好风气。通过这些举措完善“三个务必”的实践进路,使得“三个务必”深入人心,真正转化为实际行动,使得“三个务必”的落实执行更加有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
(一)强化践行“三个务必”的思想根基,坚定理想信念
坚定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践行“三个务必”的重要前提。而“三个务必”升华为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是通过强化思想根基实现。将“三个务必”内化为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人将“三个务必”的理论力量转化为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因此,要强化“三个务必”的思想根基,坚定理想信念。通过坚守初心使命,强化思想根基。初心使命关系着政党的兴亡与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19]239坚守初心使命,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的拥护。与民心同在,在困境中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把握住机遇,克服各种挑战,使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牢记初心使命,真正将人民交付的权力用于人民,真正保证好人民权益,处理好人民关心的各项事务,真正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首先,人民是践行“三个务必”的逻辑起点和价值旨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是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19]8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就充分意识到人民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人民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基和重要助推力。正因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发力,才能够跨越苦难,创造辉煌。因此,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人民是“三个务必”的主线,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其次,坚持人民至上,牢记初心使命,才能在实践中践行“三个务必”。“三个务必”生成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是人民至上思想的集中体现。因而,坚持人民至上思想,才能更好地践行“三个务必”。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主动自觉将这种宗旨外化于行动。同时,中国共产党人也要提升践行人民至上理念的实践能力,使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在实践中得以实现,使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梦想的进程更进一步;再次,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三个务必”的价值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高低,是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鲜明写照。此外,还要强化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2]9理论素养会影响政治立场和党性修养。因此,“三个务必”的践行离不开理论的指导。
(二)净化践行“三个务必”的政治生态,涵养良好风气
净化政治生态事关党的生死存亡与高质量发展,事关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大进程,更是中国共产党要解决的独有难题。良好的政治生态,有利于涵养践行“三个务必”的良好风气。因此,中国共产党要敢于斗争、勇于自我革命,还要发挥舆论导向和典型引领作用,做好相应的政治文化建设工作。
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方法是敢于斗争。因此,中国共产党人要从思想、意识和行动等方面都采取措施,站稳斗争立场、巩固执政根基,把准斗争方向、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斗争意志、保持政治定力,从而达到净化践行“三个务必”的政治生态环境。其一,站稳斗争立场,巩固执政根基。只有站稳斗争立场,才能把准斗争的方向和原则。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立场是为党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因此,站稳新时代的斗争立场,要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与首创精神,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造出不愧于人民的成就;其二,把准斗争方向,提高政治站位。斗争方向是发扬斗争精神的根本性问题,只有把准斗争方向,巩固敢于斗争的思想基础,提高政治站位,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发展局势中,不迷失方向与自我,坚定理想信念。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发扬斗争精神的必然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斗争的勇气来源于理论的清醒,只有学透、用好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真正地巩固好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基础”[21]。二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能够在苦难中铸就辉煌的最大原因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牢记“三个务必”,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三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党的二十大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斗争精神生成的重要源泉,是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要遵循的重要原则;其三,坚定斗争意志,保持政治定力。斗争意志是能激起持续斗争的一种精神状态,能够促进中国共产党人排除万难,坚定前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支队伍,如果失去了斗争意志,是非常可怕的,离危亡也就不远了。”[22]因此,中国共产党人要保持斗争意志,将其转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一是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中共产党人坚定斗争意志的内在精神支撑。只有如此,才能使中国共产党人在斗争中始终保持高昂的斗争意志。二是锤炼志气骨气底气。志气、骨气、底气是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意志基础。中国共产党在要进行许多新特点的伟大斗争中,要有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的骨气,不断提升自我,有扎根人民,服务人民,增强斗争的底气;其四,增强斗争本领,铸就烈火真金。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领导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真正锻造成为烈火真金。”[23]增强斗争本领,要学懂弄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好“六大思维”不断地提升斗争的本领,克服“本领恐慌”“本领弱化”,在复杂的现象中把握好事物的本质,在艰苦的斗争实践中增强斗争本领。
净化政治生态的内生动力是自我革命,这也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历经沧桑、长期执政的主要原因。因此,中国共产党要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发扬革命的精神,增强自我革命的意识、提升自我革命的能力、激发自我革命的动力、创新自我革命的方法、执行自我革命的制度,构建自我革命的话语。中国共产党要始终牢记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以新时代赶考时的“三个务必”的清醒革除一切阻碍党和国家发展的因素,净化“三个务必”政治生态环境。
此外,还要发挥好舆论导向的正向作用与利用好先进典型示范激励作用和反面典型的警醒作用,通过党内政治文化涵养良好政治生态。“任何政党要夺取和掌握政权,任何政权要实现长治久安,都必须抓好舆论工作。”[24]舆论导向是党和人民之福,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前景,是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但当前,社会上仍存在着各种错误的社会思潮和风气,“意识形态领域存在不少挑战”“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担当精神,斗争本领不强,实干精神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铲除腐败滋生土壤任务依然艰巨”[1]14,严重阻碍良好政治生态土壤的培育。为此,应当营造有利于“三个务必”践行的良好舆论导向;其次,要发挥好先进典型示范激励作用和反面典型的警醒作用。通过在全党树立“三个务必”的践行模范,有利于全体中国共产党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修正错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而达到净化政治生态的作用。最后,要培育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党内政治文化影响党内政治生态。因此,要发挥好政治文化的教化作用,净化政治生态,使全体中国共产党人在潜移默化中将“三个务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结语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世情、国情、党情进行深刻分析而作出的重大论断,其生成具有鲜明的理论逻辑、文化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蕴含着深厚的理论内涵。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聚焦中国共产党人的目标引领与价值依归,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品格与精神风范,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与工作方法。这三者之间既有侧重,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需要强化践行“三个务必”的思想根基,坚定理想信念;净化践行“三个务必”的政治生态,涵养良好风气。深刻把握“三个务必”的理论内涵,提高践行“三个务必”的行为自觉。从而,不断增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历史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