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学校史志分会2023年年会综述

2024-05-30邢子怡

高校社科动态 2024年1期
关键词:史志校史编研

邢子怡

(河北师范大学 初等教育系,河北 石家庄 050024)

引言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要加强校史资料的挖掘、整理和研究,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党创办人民大学的故事,激励广大师生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这就为校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校史不仅是一所学校的文化资本,也是其发展资源。通过编研校史,可以对学校的历史沿革、优良传统和文化底蕴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智慧源泉。但是,中国现代学校创立百余年来,已经有大量历史上高质量的学校因为没有看到校史与学校发展的关系,缺乏史志或缺乏良志而被人遗忘,造成学校文化资源大量流失。

在这样的背景下,2023年10月8日-9日,“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学校史志分会2023年年会暨校史与学校发展研讨会”在山东省济宁市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学校史志分会主办,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承办。来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以及中小学校等全国各地的教育史、校史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硕博研究生共计60余位参加了本次大会。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学校史志分会秘书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郭元婕主持,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学校史志分会副会长、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中国,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曾庆伟,济宁市政协副主席展鑫,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副会长兼学校史志分会会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分别致辞讲话。

李中国指出“校史文化之于学校发展的影响意义深远,通过本次年会暨研讨会的举办,开展广泛深入的有关校史与学校发展的交流研讨,共同分享最新的校史研究理论与实践成果,能更好地推进学校教育事业向好、向高质量的路径发展”。自教育部办公厅于1984年8月下达《教育部关于编写校史的通知》以来,校史研究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通过对学校历史的深入研究、整理和编纂,可以从中总结出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为学校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曾庆伟指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是一个整体的、系统性的工程,必须有其基础,需要有文化和教育自身的历史积淀。相信此次会议必将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启发和思路,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作出了全面部署。校史编研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深入挖掘学校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能够为学校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为塑造学校的独特教育特色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有力支撑。只有不断深化校史编研工作,才能推动学校向着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迈进。展鑫指出,本次研讨会在济宁举办,必将对济宁教育史志研究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希望参会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加强交流,共促校史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共同深入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教育强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储朝晖在致辞中指出,现在校史编撰工作进入新阶段,面临很多新任务、新要求,要瞄准学校高质量发展任务,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校史编撰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各位参会的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和推动。

本次大会以“新时代 高质量 向未来:校史与学校发展”为主题,从“主旨报告”“主题报告一”“平行论坛”“主题报告二”四个部分分别展开讨论。会议旨在推动校史研究与学校发展的交流和合作,充分发挥学校史志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中的作用。

一、理论研讨:校史编撰的理论规范

校史编撰要遵循一定的理论规范,这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对于维护学校的历史传承、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编撰校史不仅是对学校历史的梳理和总结,更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还原和准确呈现。因此,必须遵循一定的理论规范,确保所编纂的校史具有权威性和可信度。本次会议,对于如何科学规范编撰校史,做了深入的交流探讨。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目前学校史志编撰工作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抓不住主体和本质,重事轻人、堆细节不见整体、引文多叙述不够、日常工作多不见关键变化、套话多不见真实状况;其次,纲目设计存在相互交叉和内容重复;第三,人物事迹叙述刻板化,采取统一的模版;第四,述体运用不够娴熟,写成工作总结、教科书和学术论文体式。针对这些问题,储朝晖提出史志编撰的原则:一是明确史志主体是师生,避免主次颠倒,本末倒置;二是明晰时空边界,时间上不要超出所界定的时间范围,此外,整个史志有内容边界,每一条目要遵循内容边界;三是根据所记内容写出鲜明特点,以事系人,主题鲜明,不要写得刻板一面;四是写好述体,避免写成常规性工作的流水账、行政工作记录、领导活动记录。所谓述就是把事情说清楚,讲明白,将事物本质、精华及最主要内容用精练的文字表述出来,编者需熟悉、把握大量资料,认真消化吸收,然后博观约取,提炼升华;五是保持体式得体,行文、称谓、结构、索引规范。储朝晖认为,一部佳志(史)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理论观点正确、资料翔实准确、体例完备、文风朴实、语言流畅,具有资料性、科学性、思想性、全面性、系统性、真实性、准确性、权威性、实用性。一部史志的最高境界是有灵魂,有生命,能传神的。

校史要记录并凸显一所学校发展过程中的方方面面,什么要记录,什么不记录,什么地方突出,什么地方简略,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华中师范大学余子侠教授在其报告《关于校史编撰的思考和感悟》中认为,校史应撰写的内容分为八个方面:一是学校主体活动的必备条件,包含时代背景、教育方针政策及制度、办学宗旨与理念、经费筹措及来源、校园选址与建设;二是学校主体活动的组织管理,主要是指校级机构的设置与演变,如私立学校董事会的组成演变或公立学校行政管理的归属;三是院系暨学科建制的创办变迁;四是教学(课程)的设计及其成就;五是科研(课题)的成果及其影响;六是校园文化生活及其氛围;七是社会服务的表现及其贡献,如学校开门办学、学校服务社会、学校应时救助、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成果的社会应用等;八是国际国内间学术交流与成就。余子侠教授的分享,结合了华中师范大学发展的真实历程,从“校史编撰该写什么”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为校史编撰工作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深入探讨并明确校史编撰的内容,既是一种学术研究的体现,也是对学校历史的尊重和珍视。他还深入剖析了编撰校史应注意的问题:一是源头的追寻忌“主脉不清”;二是人才的培养忌“目标不明”;三是真相的描叙忌“曲笔迎合”;四是成就的总结忌“无限拔高”;五是史料的取用忌“因果不明”。

上海交通大学党史校史研究室崔延平博士则围绕校史读本《交大记忆》提出了他们“聚焦沧桑岁月 展示时代风貌 构建共同记忆 传承交大文脉”的校史办刊思路,并一一介绍了《交大记忆》(第一辑)的六个栏目——“黉门哲思”“上庠菁英”“南洋留痕”“峥嵘岁月”“珍档掌故”“风物探源”。针对上海交通大学校史辑刊的编撰过程,崔延平指出,校史辑刊的创办一要有政治意识,选稿用稿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二要有讲史意识,发挥好校史读本讲述历史、传承历史的任务;三要有存史意识,选稿用稿着意去挖掘内容经典的故事或文章,如对报纸、文集、口述记载、纪念刊、校友征文等的挖掘、利用、选编,同时也是对这些内容的保存保护;四是要有溯源意识,尽可能找到最原始出处;五是要有版权意识,关注著作权,选文要征得原作者和原载单位的同意,在文中严格标注作者及出处;六是要有读者意识,旨在讲求内容性的同时兼顾趣味性和可读性;七是要有规范意识和精品意识,办刊要主动学习并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汉字、英文、数字等,不断更新完善已有内容,从而在有限出版周期内将校史编撰工作做精做细。

然而,仅仅明确校史编撰内容和原则还不够,还要重视溯源工作。早在1997年9月,原国家教委办公厅曾发出《关于规范高等学校建校时间的意见(讨论稿)》,用以规范各个高校的校史认定。2002年,教育部办公厅又下发《关于校史与校庆问题的通知》提到“有少数学校在举办校庆活动时不够实事求是,未经认真考证,任意上溯学校的办学历史,改变社会公认的建校时间,这是不严肃的,也易在高等教育界和学术界引发不必要的混乱与争议。”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学术研究部主任、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杨克瑞教授则在其报告《校史自信的历史架构与精神气度》中特别强调到校史溯源问题。从随意变更建校时间、校史溯源乱象等问题出发,杨教授提到规范建校时间的三条标准:一是凡属原高等学校的院、系等单位从高等学校中分离出去,由原高等学校继续延续其建校时间,派生出的高等学校以分立后正式成立的时间为建校时间;二是凡属以某一高等学校为主兼并其他高等学校的,该高校可延续为主合并的高等学校的原建校时间;三是由中等学校升格的高等学校,以其被批准变更的时间为其建校时间。此外,杨教授还提出校史研究一要尊重历史,二要合乎学理,三要彰显文化。大学校史的溯源必须依据对相关史实的严密考证,而不能根据形势的变化或者现实利益来任意变更学校的历史,甚至是否定自己的校史。这样做既不尊重历史事实,也最终难以形成稳定的历史传统,缺乏稳定的历史传统,那当然就无法真正取信于关心教育发展的业内外人士。

近年来,校史编撰的热潮日益涌现,成为教育界瞩目的焦点。然而与此同时,校史编撰也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校史编撰的质量,也对学校的声誉和形象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因此,撰写一部合格的校史就成为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它不仅是学校发展的纪实,也是学校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遵循合理的理论规范,严谨地进行校史编撰,消除关于校史和校史编研的错误认识,才能确保校史的质量和价值。

二、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校史编研的责任使命

校史编研是对学校历史、传统、精神以及发展轨迹的深入研究,是对学校各项工作成果的总结,校史研究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对于历史传承的价值,更在于其对于学校未来发展的指导意义。一方面,可以明确学校的办学宗旨、教育理念和学术特色,从而更好地传承学校的优秀传统和独特精神;另一方面,通过对学校发展轨迹的研究,可以了解学校在不同时代背景下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为未来制定更为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学校发展乃至教育事业的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党史校史研究室研究馆员欧七斤在其报告《论校史编研与高校软实力提升——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中心》中结合上海交通大学的实践探索,指出校史编研与挖掘利用在提升高校软实力中的几点作用:第一,从历史长河中提炼和总结大学精神特质,发挥了提升高校文化内涵、凝聚人心的作用。他认为,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积淀的最富典型意义的精神特征,是一所高校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在校史编研过程中,要着重提炼和总结学校的精神品格。第二,服务教书育人中心工作,以校史独有的历史魅力,以史育人、以文化人。大学之本是教书育人,这是一种无声的浸润,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新时代高校校史文化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育人功能,高校校史资源正是接地气的优质资源之一。通过将校史融入课堂,组织开展演讲比赛、展览、讲座等形式的文化活动,将校史融入到校园文化中,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历史沉淀和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校园归属感和学校的凝聚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普遍提升其文化素养。第三,通过对红色资源的发掘和整理,编研出版党史校史图书,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使爱国主义情怀在师生心中流淌。第四,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如参与保护纪念碑物与历史遗存等,营造了历史底蕴浓厚的良好文化环境,提升了校园的文明品质。第五,校史研究积极介入学校的校友助力、校地合作和对外交流中,发挥了历史先导和文化中介的重要作用。最后欧七斤还提出依托高校校史资源提升校史软实力作用的几个途径:一加强学术研究,多出校史编研成果;二增强服务水平,打造文化平台阵地;三提升协作能力,扩大辐射面和影响力;四争取校内外资源,保障持续稳定发展。

天津大学大学文化与校史研究所副所长、西北联大联盟副秘书长张世轶在其《校史与中国大学精神凝塑》报告中指出校史研究对中国大学精神的凝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校史研究本身离不开对大学精神内涵的理解,离不开对大学精神特点的认识,是对中国大学精神形成过程的探究、研究、阐释以及再塑过程。校史研究与中国大学精神凝塑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校史研究为中国大学精神的凝塑提供可参考的历史依据。而中国大学精神的凝塑则促进校史研究的深入发展。通过加强校史研究与中国大学精神凝塑的结合,可以推动学校的发展与进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人文关怀的优秀人才。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史办主任任向红教授在其报告《校史研究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中以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史研究实践为中心,阐述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史资源挖掘方面的做法,展现了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历程当中的特色品牌与办学成就,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

河北师范大学家政学院副院长王永颜教授在其报告《河北师范大学校史上的家政教育》中阐述了河北女师学院家政教育的发轫与嬗变,河北女师学院家政教育经历了四个阶段。王永颜教授还提到了河北女师学院家政教育的六大办学特色。一是购置设备、图书奠定家政发展之基;二是注重师资配置,优化队伍结构;三是设置副系以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四是制定规划谋家政之未来发展;五是不断改革课程,持续优化教学;六是举办成绩展览,展现家政情怀。此外,他还指出对今天办好家政教育的启示,一是良好社会环境是家政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二是政府关注是办好家政教育的关键;三是不断改革与创新是办好家政教育的基础;四是紧密联系实际、做好社会服务是家政教育的重要价值;五是进行统筹规划是家政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河北师范大学是我国近代北方家政教育的发源地之一,河北师范大学家政学专业办学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家政教育发展史是河北师范大学校史中不可忽视的部分。通过对家政教育发展史的深入梳理,可以借鉴、总结并应用过去成功的办学经验,深入研究家政教育的本质和目标,通过提供全面而综合的家政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家政技能,增强家政管理能力,并提升其道德品质,以更好地服务于当今学校办学的需要,推动学校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服务社会。

校史编研对于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有助于学校树立正确的发展方向和理念,还能够激发师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创新活力,加强校友与学校的联系和互动。学校应当高度重视校史编研工作,全力支持和推动其开展,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语

“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学校史志分会2023年年会暨校史与学校发展研讨会”是国内校史研究领域的一场重要盛会,会议议程包括开幕式、主旨报告一场、主题报告两场、主题平行论坛两场以及闭幕式,会议共有17位报告人、6位主持人,各位专家学者汇聚于此展开了内容丰富的学术交流并发出《关于积极开展学校史志编撰服务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倡议》。储朝晖在闭幕式中指出,我们进入到学校史志编撰和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新局面、新境界。在未来的校史研究中,储会长也给出了五条明确要求:一要明确清楚做史志工作一直都是一个坐“冷板凳”的工作,但是当下我们要坐好“冷板凳”,能坐好就是一名合格的史志工作者。做史志研究要冷静客观、严肃认真、慢慢打磨,不能被外部浮躁的风气所左右,也不能受时代潮流所影响;二要明确当下的定位,关键是要明确当下的教育发展主题——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史志研究在推动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教育现代化等方面的作用;三尽可能做专业研究,要把学校史志工作做专业、做规范;四要做好宣传;五要聚焦成果。

综上所述,本次会议深入探讨了校史编撰的理论规范和在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与会的专家和参会者围绕“新时代 高质量 向未来:校史与学校发展”的主题,从不同角度展开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为校史研究和学校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迪,促进了学术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有效结合。会议所达成的共识,必将推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更好地积淀学校文化资源,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文化铸魂,润物无声。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校史记录了学校走过的艰辛和辉煌,反映了学校的兴衰荣辱,对于学校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探究学校的根源和发展历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学校的使命和价值观,并进一步弘扬学校的文化自信。所以,校史编研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我们应当加强对校史编研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提供必要的支持与保障,确保校史编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只有通过深入挖掘学校的历史和文化,才能更好地展示学校的特色与魅力,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让我们共同努力,重视校史编研工作,继续书写学校的辉煌篇章。

猜你喜欢

史志校史编研
《山东档案》
红嘴蓝鹊
校史故事演出
川美80年,一场展览讲述一部校史
谈谈房地产档案的编研
读校史 , 走进辽科的前世今生(一)
弘文立教 校史育人——甘肃农业大学校史育人的实践探索
Superlubricity enabled dry transfer of non-encapsulated graphene∗
档案编研在地铁文化中的应用
房地产档案编研工作的特点及其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