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轼琴学研究现状综述

2024-05-29潘小茹

当代音乐 2024年4期
关键词:琴乐琴学古琴

[摘要]苏轼是宋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同时也是文人琴家的重要代表之一,在古琴方面有着重要的贡献,曾写下八十余首古琴诗词,其“淡远”的琴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但是目前在学术界中关于苏轼音乐特别是古琴的研究并不多,大部分学者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苏轼的文学成就上。本文试图通过搜集分析学者关于苏轼琴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从而总结出当前学术界对于苏轼琴学的研究现状,促使更多学者关注苏轼在古琴艺术方面的成就与贡献,推动苏轼琴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为之后对于苏轼的音乐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苏轼;琴学;文人琴家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4)04-0175-03

[收稿日期]2023-11-06

[作者简介](潘小茹(1999—),女,扬州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扬州 225100) )

先秦时期,古琴除了用在祭祀、典礼仪式中,也在士以上的阶层中十分流行,深受文人、士大夫的喜爱。《颜氏家训》“杂艺”曰:“君子无故不彻琴瑟。”可见“琴”在文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苏轼是文人琴家的典型代表,他在古琴方面颇有建树,尤其在古琴弹奏的过程中,他并不只是单纯地追求将琴曲旋律完美呈现出来,而是更加希冀可以通过古琴演奏来传达他的琴乐理念,并且在古琴审美方面他提出了“平和、清亮”的审美原则,为后世琴学奠定了审美旨趣。除此之外,苏轼也曾写过不少琴诗以及关于琴的著作,其中他所撰写的《杂书琴事》一书中所传递出的琴学观点,对后来的文人琴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古琴界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知网中,以“苏轼古琴”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相关的期刊文章及硕士论文共有17篇。其中,在期刊文章方面的研究成果共有13篇,研究的内容大部分围绕苏轼的琴乐思想而展开,基本上是从史学的角度出发,以不同时期的苏轼个人经历为着力点,结合史料来分析苏轼琴学思想的变迁。而在硕士论文方面,关于苏轼琴学方面的文章共有4篇,其研究的内容分别是苏轼所作的琴诗、著作《杂书琴事》、音乐思想等。

目前关于苏轼琴学的研究成果有:郎耀辉的《从“古雅”到“五弦”:历史语境中苏轼琴学思想的变迁》、谈祖应的《苏轼古琴艺术美学思想及审美体验论析》、章瑜的《苏轼琴事编年考》、钟旖旎的《苏轼〈杂书琴事〉与文人琴的形成》等。通过对于当前学者所撰期刊文章的梳理,可以将“苏轼琴学”的研究现状总结为以下两点:1.苏轼琴学思想专题研究;2.对于苏轼所作琴诗以及著作《杂书琴事》的研究。

一、苏轼琴学思想专题研究

苏轼在古琴艺术方面的造诣极深,是文人琴家的代表之一,其身上具备的文人气息深深地体现在琴学思想上,以至于其琴学思想具有独特性,因此对于苏轼琴学思想的研究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目前学术界在苏轼琴乐思想的研究方面成果较多,研究视角上也各有千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历史语境下来分析苏轼琴乐思想的变迁,二是从音乐美学的角度出发,将苏轼的琴乐思想放在其音乐美学思想中加以论述,探讨对于琴学思想的影响。

(一)历史语境下苏轼琴乐思想研究

社会环境会对个人思想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在研究苏轼琴乐思想过程中“强调人与社會的互动,在历史上强调思想的形成及其制度化、常识化、风俗化的过程”,要注重将苏轼琴学思想放置于当时的历史语境下进行探讨。

郎耀辉在《从“古雅”到“五弦”:历史语境中苏轼琴学思想的变迁》一文主要通过“新史学”范式对苏轼琴学思想加以研究,作者通过重建苏轼当时生活的历史语境,还原他一生中较重要的四个时间节点:嘉祐二年从政、熙宁二年杭州外任、元丰二年“乌台诗案”以及元祐三年晚年从政的人生经历,并结合当时的史料“厘清了苏轼琴学思想的矛盾变迁——从政治化到去政治化、从音乐性到去音乐性,更加全面地呈现出苏轼琴论的文化意义和思想价值”。然而在张琼的《试论苏东坡的音乐情结》一文中,虽然与上文的研究逻辑相同,都采用史学的研究方法,以苏轼的人生经历为线索结合史料进行研究,但是从研究范围来看,《试论苏东坡的音乐情结》这篇文章的研究范围则更加庞大,相较于上述文章的研究重点仅局限于苏轼琴学思想上,本篇文章的研究视角更加宏观,内容扩大到苏轼在整个音乐方面的成就上,不仅仅包括对于苏轼的琴学思想研究,也对苏轼生平所作的诗文中蕴含的音乐性进行分析论述,同时也涉及苏轼对民间音乐的贡献,包括他创作的山歌、儿歌等,对苏轼的研究更加全面。与前面两篇文章不同的是,章瑜的《苏轼琴事编年考》这一篇文章更加侧重于对有关苏轼琴事史料的考证及梳理,而在苏轼琴学思想方面则较少论述。主要按照具体的年月及苏轼的政治生涯历程,将苏轼所作有关琴的诗歌、文章进行整理,并对其真实性进行考证,同时在史料真实性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阐述,对于苏轼在古琴上的具体实践以及琴音的关系进行探讨,这篇文章为学者研究苏轼琴学提供了相当可靠的材料依据,是深入研究苏轼琴学的珍贵理论参考。

纵观苏轼生平,其琴学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最初的认为琴要为礼乐制度服务,到中期认为琴可以自娱,具有“散我不平气,洗我不和心”的纾解情绪的功能,到晚年则向往“无弦琴”的意境。这种琴学思想的变迁正是由于当时的历史语境、人生经历的变化而产生的,他曾三次在朝为官又遭贬被外放,在此过程中诸多政治理念与琴学观点相互融合、相互贯通,导致了其琴乐思想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而通过对于以上文章的归纳与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学者在研究的过程中从史学的视角出发,敏锐地捕捉到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由于苏轼个人人生经历的变化引起琴乐思想的变化,深入阐述了苏轼琴学思想变迁的脉络及琴音的关系。

(二)音乐美学视角下苏轼琴学思想研究

苏轼在音乐方面颇有成就,对于音乐的审美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思考,因此对于苏轼音乐美学的研究一直未停止,且日渐成熟。在此过程中,部分学者开始在音乐美学的视角下对苏轼琴学思想加以考察,探讨苏轼琴学的思想及审美旨趣。

首先,有部分学者从苏轼的审美原则角度出发,阐述苏轼琴学思想。例如,谈祖应的《苏轼古琴艺术美学思想及审美体验论析》和罗筠筠、肖伊谷的《苏轼古琴美学思想发微》这两篇文章都通过分析苏轼对于古琴的审美意境,阐述苏轼本人对于琴道的理解。但是在谈祖应的《苏轼古琴艺术美学思想及审美体验论析》一文中,作者主要是根据苏轼对“文人琴”树立的“古意、遗形、静照、真通”四个审美特质来进行研究。而在罗筠筠、肖伊谷的《苏轼古琴美学思想发微》一文中,则是通过对苏轼于古琴的审美意象,并结合其所作的有关古琴的作品等来讨论苏轼的琴学思想。

其次,也有其他的学者从苏轼辨析“琴非雅声”的视角出发,结合音乐美学的观点,通过苏轼对于古琴是雅乐还是俗乐的辨析,来窥探其琴学思想。例如,黄新媚的《苏轼音乐美学思想初探》以及孙慕瑶的《论苏轼的古琴音乐思想》两篇文章,但是这两篇文章论述角度并不相同。在黄新媚的《苏轼音乐美学思想初探》文章中,主要强调儒释道是苏轼琴学思想的根源,认为儒释道思想文化意识贯穿于苏轼的人生,并在它的影响之下苏轼对于古琴是不是雅声提出了自己的辩证思考,由此引起苏轼琴学思想的变迁。与之相反,孙慕瑶在《论苏轼的古琴音乐思想》一文中,主要是从音乐哲学的观念角度出发,提出了“三个统一论”,即琴声的生成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互为条件的统一,琴声“雅”“俗”之间关系的统一以及琴声互为表里的统一,作者认为这是苏轼对于古琴音乐艺术进行哲学思考的具体表现。在这两篇文章中也阐述了苏轼琴学“清淡平和”的审美原则,黄新媚在《苏轼音乐美学思想初探》中指出苏轼被贬后受到道家的影响,喜好“淡和”之意境美,以“清淡平和”为古琴的审美原则。而孙慕瑶在《论苏轼的古琴音乐思想》中则指出苏轼出生于蜀地,在古琴审美上必然受到蜀派古琴的影响,与当时蜀派古琴以平和释然的审美原则相符合。

通过对上述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出在音乐美学视角下研究苏轼琴学思想的过程中,学者论证了苏轼的琴学思想受到了儒释道的审美意识影响,并且阐述了苏轼古琴艺术的审美原则,同时为研究苏轼琴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但是也存在不足,从研究成果上看,缺乏与苏轼同时期的其他琴乐思想的对比研究。

二、对于苏轼琴诗及《杂书琴事》的研究

苏轼从小受到其父亲的熏陶,因此偏爱古琴。在他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有关古琴的文学作品,其中包含有八十余首琴诗,其内容有以古琴为对象,有以琴曲为对象,甚至还有通过琴诗来阐述其琴乐思想的,除此之外,他还有一本著作《杂书琴事》,这些作品都是极为珍贵的古琴艺术文化遗产,展示了苏轼自身独特的审美情趣及琴乐思想,由此可见苏轼的琴诗、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研究价值,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一)琴诗研究

在苏轼琴诗的研究过程中,大部分学者都是基于《苏轼诗集》对于琴诗本体进行梳理分析。

王海英在《苏轼与琴相关的文学作品研究》一文中,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通过对苏轼与琴有关的作品搜集整理进行量化的分析,为苏轼琴诗中具有的独特内涵提供依据,阐述苏轼与他的琴诗之间的精神归趋以及他的审美特征,同时也深入研究了苏轼创作这些琴学作品的原因。相较于上篇文章而言,祖月的《苏轼音乐诗研究》在研究视角上有所创新,从文学视角出发来探讨苏轼的音乐诗歌特点及特征,并且在研究范围上更是扩大到了包括琴学作品在内的以音乐为题的诗作上。在文章内容上,不仅探讨了苏轼创作音乐诗的文化契机,而且作者以具体的作品为例考述了苏轼的音乐活动,最终归纳出了苏轼音乐诗的特色和音乐诗所展示的苏轼音乐美学思想及琴学思想。除此之外,在研究视角上更具新颖的是刘宇统的《苏轼的音乐视域及特征》,此篇文章中作者立足于文人音乐与民间音乐这两个独特的视角,对苏轼的诗词创作以及音乐理论方面1.95mm进行研究。作者对于苏轼古琴的探讨主要集中在苏轼对于琴歌歌词的改编、创新及琴曲曲调的考证上,以琴诗诗词为研究文本,阐述文人音乐对于古琴发展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对苏轼琴诗的研究过程中,学者对于苏轼琴诗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统计与梳理,每一篇文章中都展现了比较珍贵的史学资料,为此后苏轼琴学研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音乐材料。但是从整体上看基本上都是基于对琴诗本体的分析,忽略了苏轼作为文人琴家在创作琴诗时与其他诗人相比的独特之处,因此应当进一步拓宽我们的研究视野,加强苏轼琴诗研究的深度。

(二)《杂书琴事》研究

《杂书琴事》是苏轼所作的古琴方面的著作,此书的跋文有写:“元丰四年六月二十三日,陈季常处士自岐亭来访予,携精笔佳纸妙墨求予书。会客有善琴者,求予所蓄宝琴弹之,故所书皆琴事。”由此可见,这部著作中都是关于古琴方面的事件,记载了苏轼及其他琴人的琴乐思想观念,对后世古琴发展以及琴学理论、思想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为研究苏轼琴学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据。

钟旖旎的《苏轼〈杂书琴事〉与文人琴的形成》与郝方《苏轼与古琴的不解之缘》的文章中,都列举了《杂书琴事》里面不同的篇章来阐述苏轼在古琴上的成就。在钟旖旎《苏轼〈杂书琴事〉与文人琴的形成》的这篇文章中,作者主要选取了《杂书琴事·欧阳公论琴诗》《杂书琴事·琴非雅声》《杂书琴事·戴安道不及阮千里》这三则短文,说明了苏轼的琴乐观点,并且由此折射到古琴演奏中,提出了琴人在演奏时应该具备的品质。而《苏轼与古琴的不解之缘》一文中则选取了《杂书琴事·家藏雷琴》这则短文,阐述了苏轼对于古琴的制作包括制琴材料、制琴方法颇有见解,论述了苏轼在古琴方面的独特造诣,说明了苏轼在古琴方面的成就。此外,《论苏轼与古琴艺术——兼论其音乐美学思想》與《琴诗与哲思:苏轼音乐存在的困惑与解答》两篇文章中也涉及了《杂书琴事》中的文章,但是作者选择的短文与上述文章相一致。

通过对以上文章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对于苏轼《杂书琴事》的研究尚存在不足,对于《杂书琴事》这本资料的分析不够透彻,研究范围不够完整。《杂书琴事》中除关于苏轼对于古琴如何制作、演奏者的品德、琴非雅乐的阐述外,《桑叶揩弦》与《天阴弦慢》两篇短文还记录了苏轼对琴弦的处理,以及天气对古琴音色的影响的看法,但是很少有学者注意,因此对于苏轼《杂书琴事》的研究还有待学者加深。

结语

通过对于目前学术界所发表的苏轼琴学相关文献的整理与分析,可以看出学者在苏轼琴学思想研究,以及苏轼琴诗、著作研究的成果占比较大。尤其在苏轼琴学思想研究上,从史学、音乐美学的角度出发,对苏轼琴学思想变迁的脉络进行了详尽论述和深入阐释,深入说明苏轼琴学思想对当时琴人以及琴派的影响,为我们研究宋代古琴提供了研究思路以及有益参考。

但是从整体来看,目前关于苏轼琴学的专题研究仍存在不足。首先,在研究过程中,鲜少有学者基于苏轼作为文人琴家以及士大夫的视角,来分析在这个身份属性下苏轼琴学思想对当时的影响。在北宋时期,琴人有文人琴家与艺人琴家之分,两者的琴乐观念相差甚远,文人琴家侧重“自娱”,而艺人琴家侧重“他娱”。苏轼作为文人琴家具备文人琴家的特质及思想,但是他同时也被北宋士大夫阶层的琴乐观念所影响,所以其琴学思想的复杂性需要学者深入研究。其次,苏轼作为文人琴家,其演奏技巧、演奏风格必然与其他琴人有所不同,但是却鲜少有学者对其古琴演奏技巧及风格进行研究。因此,对于苏轼琴学研究仍需要学者持续不断地关注,有待学者进行补充和深入挖掘,为之后琴学研究及宋代古琴研究提供珍贵的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增补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3.

[2]杨成秀.范镇雅乐观研究[J.中国音乐学,2013(4):32-36.

[3]郎耀辉. 从“古雅”到“无弦”:历史语境中苏轼琴学思想的变迁[J. 美育刊,2022,13(6):111-117.

[4]张琼.试论苏东坡的音乐情结[J. 音乐创作,2013(4):130-131.

[5]章瑜.苏轼琴事编年考[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9(2):59-67;4.

[6]谈祖应. 苏轼古琴艺术美学思想及审美体验论析[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20,40(5):69-75.

[7]罗筠筠,肖伊谷.苏轼古琴美学思想发微[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95-100.

[8]黄新媚. 苏轼音乐美学思想初探[J. 黄河之声,2014(2):33.

[9]孙慕瑶.论苏轼的古琴音乐思想[J.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21(4):68-71.

[10]王海英. 苏轼与琴相关的文学作品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3.

[11]祖月.苏轼音乐诗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10.

[12]刘宇统.苏轼的音乐视域及特征[J.宜宾学院学报,2012,12(7):121-124.

[13]苏轼文集[M.孔凡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6.

[14]钟旖旎. 苏轼《杂书琴事》与文人琴的形成[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4,30(6):86-88.

[15]郝方.苏轼与古琴的不解之缘[J.兰台世界,2014(21):102-103.

[16]陈四海.论苏轼与古琴艺术——兼论其音乐美学思想[J.文艺研究,2002(2):96-99.

[17]關鹏飞.琴诗与哲思:苏轼音乐存在的困惑与解答[J.天府新论,2018(5):153-160.

[18]吴梅芬.朱长文《琴史》研究现状综述[J.大众文艺,2021(16):94-95.)

(责任编辑:金方建)

猜你喜欢

琴乐琴学古琴
古琴守艺人:佛山梁球的琴乐实践及琴道观
古琴名家査阜西的琴学活动及其贡献述略
寻琴记:古琴的前世今生
张俊波 情寄古琴,乐以忘忧
浅论《溪山琴况》之“静”对生命的关照
对《溪山琴况》之“丽”况的解读
寻访千年古琴
王夫之先生琴学修养探究
论《谿山琴况》琴乐思想的价值取向及其美学特征
古琴的收藏价值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