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提琴名曲《丰收渔歌》的精神内涵解读

2024-05-29戴翔

当代音乐 2024年4期
关键词:精神内涵

[摘要]《丰收渔歌》是小提琴名曲之一,以南海自然风光和渔民生活为主题,表现了渔民出海捕鱼获得丰收时的喜悦和快乐。《丰收渔歌》将民族音乐的深厚底蕴和美妙旋律紧密融合,传达了丰富的精神内涵。《丰收渔歌》中包含了对自然的赞美,对劳动人民的敬佩,对积极乐观生活态度的肯定,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期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等,使听众深刻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远内涵。

[关键词]小提琴曲;《丰收渔歌》;精神内涵

[中图分类号]J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4)04-0172-03

[收稿日期]2023-10-19

[作者简介](戴翔(2003—),男,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本科生。(福州 350117))

《丰收渔歌》是一首令人陶醉的小提琴名曲,是我国音乐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悠扬的音乐旋律不仅令人沉醉,还深刻地反映了我国文化中的一系列重要价值观念,以对渔民和美景的称赞为契机,向听众呈现了一幅关于劳动、自然和文化的丰富画卷。这首曲子以南海壮美的自然景色和渔民的生活为灵感,将捕鱼获丰收的欢欣之情凝聚于音符之中,不仅具有独具特色的旋律和音乐风格,更蕴含了丰富的精神内涵。通过对《丰收渔歌》的深入解读,听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小提琴名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形成情感共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一、《丰收渔歌》的创作背景

《丰收渔歌》是一首小提琴名曲,创作于1973年,是著名作曲家李自立的作品。1972年,李自立到广东汕头地区的汕尾镇生活,日常生活中,他与当地的渔民频繁接触,甚至亲身参与到他们艰苦的捕鱼工作当中去。尽管当时的捕鱼条件恶劣,但渔民乐观向上、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格深深感染了李自立,成为李自立创作《丰收渔歌》的灵感来源。李自立选取了汕尾地区渔歌的相关元素,通过优美的旋律展现了南海一带的美丽景色,以及渔民丰收时的欢愉场景,充满了对南海美景的热爱和对渔民生活的尊敬。

二、《丰收渔歌》的精神内涵解读

(一)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敬畏

《丰收渔歌》全曲共分成四段,第一段是引子。此部分以钢琴的低音为开篇,如流水般的演奏,给人海一般的感觉。小提琴在E弦上演奏出南海渔歌的主题,接下来作者借鉴古筝和琵琶的演奏方法,慢慢地将曲子由低到高推进演奏,再加之钢琴演奏的烘托,将气势汹涌、声势浩大的南海环境展现出来。

这首曲子以钢琴的开篇和小提琴上E弦的旋律,巧妙地呈现了南海渔歌的主题。钢琴的引子如同打开了一扇音乐之门,为听众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仿佛是远方海岸线的蓝色水平线。而小提琴在E弦上的音符,如渔民的歌声,将听者带入了渔民生活的世界,感受他们在南海劳动后取得丰收时的喜悦与欢快。这个巧妙的音乐结合,让听者在听音乐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南海渔歌的情感和景象。

引子部分作者将南海波澜壮阔的自然美景凝于音乐旋律之中,展现出作者对南海景观的赞美。海洋是渔民生产生活的来源,渔民面对着浩渺无际的海洋,一往无前。《丰收渔歌》中透露出的首要精神内涵是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在音乐中,渔民劳作的场景与自然美景相互交织,反映了他们与大自然的紧密联系,表达了对这一美景的深切赞美,同时也有对自然力量的不可预测性的敬畏之心。这种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鼓励人们珍惜大自然的美丽并重视其脆弱性,唤醒人们对自然界的情感共鸣,对大自然的敬畏应是渔民,甚至是全体人类的永恒主题。

(二)对劳动人民的敬佩与关心

《丰收渔歌》的第二段是如歌的行板,是由前面引子的主题发展而来的。在这部分中,小提琴演奏出宽广而舒展的旋律,将音乐的情感进一步升华。尤其当旋律转移到G弦上时,音乐的色彩和速度发生了变化,仿佛渔民带着收获的喜悦快乐地回归,音乐旋律更加深情、欢快。这段如歌的旋律传达出一种欢快和满足的情感,让人不禁感受到渔民在蓝天碧海下歌唱的愉悦心情。音乐的变化和起伏,如同海浪一般,2表达了他们返航的喜悦和成就感。这一部分的音乐表现扩展了整首曲子的情感层次,使听众能够更加深刻地体验到渔民生活的愉悦。这段如歌行板部分是整首曲子中的一個亮点,勾勒出了渔民度过重重困难后的胜利时刻,充分展现了音乐的表达力和情感深度。

《丰收渔歌》体现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敬佩与关怀。这首曲子将渔民生活嵌入音乐之中,传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尊重。这首曲子并没有展现渔民辛勤劳作的场景,而是展现了渔民愉快劳作、丰收而归的欢快场景,表达了渔民在劳作后获得丰收时的愉悦和成就感。这种情感更多的是针对收获和成功的庆祝,而非对劳动过程的描绘。作品强调了渔民坚韧、乐观、吃苦耐劳的品质,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界的依赖和对自然恩赐的感激。通过对渔民欢快丰收场景的展现,使得这种赞美和敬佩的情感在曲中得以呈现,从而使得听众对劳动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产生由衷的敬佩。此外,曲中的返航场景也传达了对劳动成果的关心。当渔民唱着渔歌愉快返航,表现出获得丰收的喜悦,也让人们对他们的劳动成果感到欣慰。

《丰收渔歌》创作的灵感便是作者对渔民捕鱼场景的感受,表达了作曲家对劳动人民坚韧不拔的敬意,弘扬了劳动精神。这首曲子不仅使听众享受到美妙的音乐,也让人们深刻感受到作曲家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和尊敬。

(三)对乐观向上生活态度的肯定

第三段为小快板,是这首曲子的第二段旋律的精彩变奏,展现了渔民愉快劳动、载歌载舞的场景。在这部分中,是一段欢快的[SX(3[4[SX)拍与[SX(2[4[SX)拍相结合的舞蹈场面,其中[SX(3[4[SX)拍的切分重音是非常有个性的,这使得乐曲充满了活力和弹性。这种混合的拍子和交替出现的重音营造出了音乐的多样性和变化,使得音乐更加生动,仿佛是在模拟渔民在海上的劳动节奏。这段小快板的音乐构造是曲子的一个亮点,凸显了作曲家对音乐形式的精心设计和艺术创新。

小快板也传达了一种充满活力和乐观的情感,这部分的音乐如同是在庆祝渔民取得丰收后的喜悦,充满了生命力,展现了渔民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这段音乐扩展了曲子的情感层次,将听众带入了欢快和充满活力的音乐之中,使人们更深刻地感受到渔民丰收而归的成功和愉悦。

由此可以看出,《丰收渔歌》传达了对劳动人民乐观向上生活态度的积极肯定。这首曲子在轻松欢快的音乐氛围中体现出了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敬佩,同时强调了积极的生活态度。曲子的旋律充满了欢快和愉悦,与传统渔歌低沉、忧郁的情感迥然不同,鼓舞着人们面对生活时要更加积极向上。《丰收渔歌》肯定了劳动人民的坚韧、乐观、吃苦耐劳的品质,并表达了对他们成功的感同身受。通过音乐,作曲家传递了对积极生活态度的推崇,激励着人们积极面对生活的起伏,充满信心和希望,这是《丰收渔歌》所传达的重要精神内涵之一。

(四)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期望

《丰收渔歌》第四部分为广板,是整首曲子中最为抒情的段落,为乐曲的结尾营造了一种富有诗意的氛围。在这一部分,音乐的情感更加深沉和内省,为整个曲子的情感发展提供了一种静谧而美丽的收尾。这部分是第一阶段的转调再现,乐句演奏需要连贯,这部分的琶音和颤音技巧增强了音乐的细腻和情感层次。琶音的轻柔和颤音的颤动,仿佛是在模仿海湾夜色下的波光粼粼,使人们感受到了一种宁静和祥和之感。这段音乐的情感变化为听众提供了一种感慨和沉思的机会,让人们深入体验美妙的音乐所带来的内心愉悦和平静。

广板部分的抒情特点使得它成为乐曲的情感高潮,同时也为整首曲子创造了一个美丽的音乐结尾,让人们沉浸在渔歌美景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音乐的诗意。这一部分是《丰收渔歌》的音乐之旅中的亮点,带来了一种沉浸式的音乐体验,让人们感受到了音乐的深刻魅力。《丰收渔歌》以音乐的语言,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之美以及作曲家的愿望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在这首曲子中,音乐与南海的广阔、渔民的勤劳生活相互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令人陶醉的画面。这首音乐将听众带入一个和谐、和平的情境,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旋律仿佛是自然界的声音,渔民生活的律动与其交织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美丽而和谐的生动景象。这呼应了作者对于人类与大自然协调共处的向往,蕴含着作者对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尊重自然、爱护环境,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期望。

这首小提琴曲启示着人们应该更加积极地保护自然环境,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可持续的方式生活和劳动。

(五)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

这首作品描述渔民出海打鱼的整个过程,渔民在波光粼粼的海上摇曳着,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努力克服一切困难,斗志昂扬,积极面对生活的一片繁荣景象。《丰收渔歌》通过音乐的表达,呈现了人们对于美满、幸福生活的强烈渴望。在音乐中,渔民在海上获得了丰收,返航时的欢乐和轻松气氛反映出他们对于收获和成功的喜悦。渔民的喜悦来源于对收获的满足,但本质上是来源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努力工作,就是为了实现更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作曲家通过运用优美的旋律、灵动的节奏以及丰富的演奏技巧,将渔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表现得淋漓尽致。音乐充满了生气和喜悦,充溢着一种充满活力的情感,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使人仿佛置身于丰收的场景之中,勾画出了一个充满欢乐和希望的画面,勉励人们不断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除了在现代乐曲演奏中加入古筝、琵琶等古典乐器,《丰收渔歌》中还蕴含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隐逸精神。根据石若钰的相关研究表明,《丰收渔歌》的隐逸精神体现在音乐画面上、音乐情感上和音乐形象上,把我们认知的民族精神的美与隐逸情怀一同升华。

首先,在音乐的画面上。由钢琴伴奏起头,钢琴的伴奏以低音旋律开始,为整篇乐曲旋律奠定了悠扬而宽广的基调。之后的音乐起伏呼应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仿佛是在模拟海洋的波涛汹涌,又展现了渔民劳动的欢快场景,使听众能够更好地融入音乐之中,营造出了情感浓厚的音乐氛围。在《丰收渔歌》的音乐画面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被描绘得十分和谐。乐曲以南海自然风光为背景,渔民在这样的环境中愉快劳作,获得丰收。这种音乐画面体现了劳动的快乐,渔民的生活被描绘得简单却又意蕴丰富,他们以海为家,以渔为生,在《丰收渔歌》的创作背景下,渔民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然而他们仍然能从中找到快乐。这种简单而快乐的生活情趣,是隐逸精神所追求的生活品质。渔民以平和的内心态度应对生活的困难,他们怀揣乐观的信念去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这种淡泊名利、倡导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心平静的隐逸精神在音乐画面中得到了生动的表现。

其次,在音乐的情感上。这首小提琴曲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美、敬佩之情,展现了通过劳动,渔民获得的满足、幸福之感。在我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之中,隐逸通常与劳动相联系,通过劳动自给自足,追求内心的平静、自由和精神满足,寻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例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江淹的《杂体诗·陶征君潜田居》“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等几首诗中就展现了隐士的劳动生活。陶渊明在诗中描绘了自己亲身参与农耕劳作的场景,体验劳动的辛苦与乐趣,并从中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和满足感。在小提琴曲《丰收渔歌》中,作者将隐逸精神蕴含在音乐情感中,乐曲中渔民捕鱼、劳动的场景以及获得丰收后的喜悦之情,都传递出劳动的伟大价值,进一步深化了对于隐逸精神的理解。通过欣赏《丰收渔歌》,听者能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劳动的价值,一改对劳动的刻板印象,这对现代人在繁忙的社会中寻求内心的平静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最后,在音乐的形象上。这首小提琴曲是以南海的壮阔景象为背景,描写了渔民出海捕鱼、满载而归的喜悦场景,音乐中的主人公便是渔民的形象。在我国的传统价值观中,渔民的形象与隐士有着紧密的联系,《楚辞·渔父》中的渔父劝告屈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此后,渔民形象便有了隐逸的特性。隐士文化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隐士在面对现实困难时选择避世归隐,寻找心灵的安宁和精神的满足,这种隐逸的生活方式与渔民的生存状态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渔民在大海上捕鱼,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和繁杂,他们在宽广的大自然中尽情享受生活的恩赐,这种生活方式让他们脱离了城市的繁忙,依靠自己的努力维持生计,过上了一种朴素而满足的生活,这样,乐曲中渔民的形象便有了隐逸的色彩。

结语

综上所述,小提琴名曲《丰收渔歌》是一首充满活力和情感的音乐作品,以南海自然景观和渔民生活为主题,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充满希望、欢乐和美好生活向往的音乐世界。通过音乐的语言,这首作品向人们传达出对大自然的敬仰和欣赏、对劳动人民的敬佩和赞美、对乐观向上和积极生活态度的肯定、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期望、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以及对传统文化传承的价值内涵,鼓励人们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丰收渔歌》的精神内涵深刻而丰富,不仅能给人们带来听觉享受,还启发了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美好的追求,激励着人们积极面对生活,珍视自然,为追求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黄奕.小提琴曲《丰收渔歌》的创作与演奏分析[J.中国文艺家,2021(11):63-65.

[2]吴玫.岭南音画粤乐风情——小提琴曲《丰收渔歌》的“二度创作”研究[D.江苏:南京艺术学院,2013.

[3]吴红,杜严勇.“敬畏自然”大讨论的回顾与反思[J.科学与社会,2020,10(4):75-84.

[4]关文辉.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记谱思维与场景重现——以小提琴曲《丰收渔歌》呈现的岭南风情为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9(3):81-86.

[5]孙文怡.对李自立小提琴曲《丰收渔歌》的情感理解[J. 艺术教育,2014(3):96-96.

[6]李冲.小提琴曲《丰收渔歌》简析[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22,39(3):235-236.)

(责任编辑:金方建)

猜你喜欢

精神内涵
刍议遵义会议的民主团结精神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舞台灯光的“光语效应”
论钢琴教育中的艺术审美
浅论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及意义
西方油画肖像画的精神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研究
莫迪里阿尼绘画艺术的美学理想
青春偶像剧中“偶像”的双重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