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中质疑,在解惑中提升
2024-05-29孙中京
孙中京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能让其在质疑和解惑中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提升思维能力。“学而不思则罔”,学生在阅读中独立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疑惑,才能不断提升阅读能力。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深度思考:如何在阅读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质疑的基础上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
一、打破角色的束缚,在互动问答中质疑
在培养学生质疑意识期间,教师首先要打破角色的束縛,改变“一言堂”的现象,让学生敢于向“权威”发起挑战。这样不但能改变学生的阅读现状,更能激发他们独立思考、自主质疑的意识,让有效学习真实发生。其中,在打破角色束缚方面,教师可以从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问入手。
以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为例,在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我与学生进行了以下互动。
第一部分为教师提问阶段。
师:是什么原因让廉颇和蔺相如失和的?
师:两个人的身上存在着什么样的品质?
师:为什么秦王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在学生回答完这三个问题之后,我给他们几分钟总结的时间,鼓励他们提出疑问。
第二部分为学生提问阶段,也是质疑阶段。
生:前面说廉颇有嫉妒心,高傲,但是勇于改过,知错能改,且以国家利益为重。这两种品质是不是矛盾的呢?如果一个人能做到以国家利益为重,这样的人格局必然很大,又怎么会嫉妒他人呢?
生:既然赵王知人善任,能听取别人的意见,为什么他们的国家还会被秦国灭掉呢?这岂不是说蔺相如和廉颇没有那么厉害?
起初,我询问其他学生“针对这两个同学的质疑,大家是否有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抛出“橄榄枝”,动员大家直抒胸臆。在学生描述时,哪怕他们的观点是片面的,我也没有立即否定,而是在讨论的收尾阶段采取反问的方式,帮助学生知晓自身认知上的误区。
比如,上述学生对廉颇的质疑,其他的学生也逐渐产生了相同的看法。我提醒学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或许廉颇起初会嫉妒和厌恶蔺相如,可是大家别忘了廉颇改正错误时的态度,试问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这样呢?”
由此可见,打破师生角色的束缚,解放学生的大脑,鼓励他们质疑,能让枯燥乏味的阅读充满更多的可能性。
二、打破文本的束缚,在拓展思考中质疑
在平日的阅读中,学生很容易陷入思维的桎梏中,那就是不论如何思考和质疑,都离不开文本的束缚。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时,教师不妨带领学生打破文本的束缚,促使学生在拓展思考中质疑,增强学生的质疑能力,拓展他们的思想广度。
以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为例,阅读此文时,我从两个角度入手引导学生展开质疑。
1.在质疑中解读文章的话外音
在阅读文章期间,学生既要质疑已有的内容,也要质疑未提到的内容。而那些没有被提及的内容,便是文章的话外音。学生质疑这部分内容,能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体现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也激励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它的话外之音便是“如何振兴中华”。对此,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质疑。
生:文武双全才能让国家更强大。所以,我们既要发展军事,又要武装自身的头脑,学习更多的新知识。
师:听上去很简单,具体该如何实现这个目的呢?
生:在享受国外的一些科技时,我们也要分析这些科技的原理,从中提炼精髓,完善自身的短板。
在学生畅所欲言时,教师需要认真聆听,酌情提出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
师:能否举一些简单的例子进行说明呢?
生:比如手机、汽车……
学生在质疑中提出了许多建议,比如“客观看待外来产品,取其精髓,去其糟粕”“民众团结一心,维护社会和谐”“爱护祖国的花草,保护祖国的环境”。学生分析话外音,捕捉到更多的信息,提出各自的观点,锻炼了思维能力。
2.结合现实元素拓展质疑
在阅读文章期间,学生不仅要围绕话外音展开质疑,更要联系生活,联系现实,进一步质疑。在上述案例中,学生通过“如何让祖国变得更加强大”进行思考,提出了诸多建议。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其中的一个观点展开质疑,让他们在循序渐进的分析中提升质疑能力。
例如,针对“祖国的建设,也要从娃娃做起,不断积累知识”这个观点,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说这是实现国家强大的方法之一呢”,反复讨论,得出以下结论。
生: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新时代的接班人。如果我们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地提升自己,未来就可以为建设更加强大的祖国贡献力量!
生:祖国的发展与强大离不开传承,我们便是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承载着祖国发展的希望。
生:祖国就像一个大家庭,先辈们便是家长。他们将祖国建设与发展的经验和知识传给我们,而我们又能不断摄取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
结合学生的结论,教师可以将话题缩小至学生的生活范围,然后追问:“既然你们都肩负祖国发展的重任,从现在开始,大家会如何改变自己呢?”
生:认真听课,努力学习。
在拓展性思考与质疑中,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继而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打破课堂的束缚,在课下练习中质疑
众所周知,小学生质疑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讲究的是循序渐进。单纯地通过几节课的体验,还无法达到最终的目的。我们不妨打破课堂的束缚,让学生在课下学习中获得持续质疑的练习体验。
以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为例,学完这篇文章后,学生已经明白地球对人类的意义。为了让他们在质疑中捕捉到更多的知识,我给学生设计了以下练习任务。
1.针对文章的核心思想,以“环保”作为主题进行分析。既然树木可以保护水土资源,是不是只要一棵树都不砍,就能达到环保的目的?2.既然水资源短缺,那么有些用水是不是可以用海水代替,比如冲洗马桶所用的水?3.除上述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上述三个任务中,前两个旨在抛砖引玉,促使学生在质疑中进一步理解文章传递的思想,锻炼学生对信息材料的整理和运用能力,丰富他们的认知。在解答第一个问题时,学生要做好调查工作,用科学的数据和理论来支撑自己的质疑,并得出结论“绿植保护要适度,否则也会物极必反”。第二个问题的探究与前者相似,让学生明白用海水冲洗马桶容易破坏淡水资源。第三个问题旨在促使学生发散性思考,锻炼他们的质疑意识和分析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帮助学生养成质疑意识,有助于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赋予学生更好的质疑体验,真正地解放他们的大脑,促使其敢于且善于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