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建情感支架,成就精彩课堂

2024-05-29印晓红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4年6期
关键词:品析散文想象

印晓红

散文,是文學体裁之一,在统编教材中占据不少篇幅。“形散神不散”,是散文的主要特征。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情感体验不够细腻。在阅读散文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关注文本中的故事情节,容易忽略文中隐藏的情感。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应紧扣散文的特点,围绕文本中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积极搭建平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跨越时空,与文本、作者进行情感对话,透过文字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一、与文本对话,借助线索梳理内容

散文的特征是“形散神不散”,这里的“形散”,主要是指文本语言、叙事方式不拘一格、千变万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一切变化都是为情感服务的,始终有一条线索贯穿在文本表达之中。散文的线索可以体现在课题、词语、句子、段落之中,也可以隐藏在叙事、抒情、描写之中。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整体驾驭文本,引导学生透过文本探寻线索,围绕线索梳理文本内容,在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同时,理清文本的情感脉络。

针对《观潮》这篇散文,如果让学生自行阅读,他们很有可能被壮观的大潮所吸引,在一定程度上了忽略了梳理文本线索。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学习任务群构建,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找出与时间相关的词语。通过梳理,学生很快得出“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这三个表示时间的词语,而这恰恰是串起整篇课文的线索,即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描述的,这也是文本的脉络。教师可以与学生互动,引导他们围绕表示时间的词语,查找钱塘江潮水变化的细节。这种方式,不仅便于学生整体感知钱塘江潮水的变化,而且还能透过变化体验作者的情感波动,为课堂生成精彩创造条件。

除了表示时间的词语,散文中的关键语句同样也是文本的叙事线索,或者说是情感线索。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紧扣文本的关键语句进行鉴赏,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针对《走月亮》一课,其中的“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四次,每一次出现,都是作者情感波动的开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围绕这一关键语句,引导学生梳理文本,查找“我和阿妈”在走月亮的过程中看到了哪些美景,从中品析月夜、月色的画面美,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

前面提到的线索,都是显性的,属于显性线索,学生只要认真阅读文本,都能发现这些线索。在一些散文中,有些线索较为隐蔽,需要学生仔细研读品析,才能发现。比如,《繁星》的线索较为隐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加以分析,才能从中发现隐形的线索——作者三次观星的所见所思。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不急于出示文本线索,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紧扣作者每次观星感受的异同进行分析,逐步整理出文本的线索。

二、与语言对话,借助赏析体验表达

统编教材中的散文,大多是名家名篇。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线索梳理文本内容,而且还能通过品析语言,体验文本的情感,借鉴其中的表达技巧。在教学中,教师要从细节上切入,在表达上着手,引导学生重点品析文本的关键语言以及重点表达内容,在品析感知文本写作技巧的同时,实现与作者的情感对话。

比如,在《走月亮》一课中,针对“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这一句,学生如果粗略地分析,发现作者仅仅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如果仔细地分析,就会发现一个“抱”字透露出作者对月下水塘美景的喜爱之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换字的方式,将“抱”字换成“有”“藏”等,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品析,在感知拟人修辞手法的同时,也能透过“抱”字体验作者内心的喜爱之情。如有必要,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进行品读,感知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

又如,《繁星》一课中,“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这一句主要描述了“我”看到的无数星星摇摇欲坠,就像无数萤火虫在“我”周边飞舞一样。从表达上看,作者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不仅描述生动,而且还非常有情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紧扣这种句子,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等方式,进行品析鉴赏,在感知文本内容,体验作者情感表达的同时,也能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体验作者眼中的一种景象,感知作者对星空景色的喜爱之情。

另外,在《燕子》的开头,有这样一句话“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这里的“凑”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点难度。学生通过查字典可知,“凑”字是聚合的意思,但这是字面的意思,不是文本作者之意。如果把羽毛、尾巴等随便凑成一只燕子,必然与作者描绘的春光格格不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鉴中国写意画的绘画技巧,引导学生进行理解——作者就像绘画一样,随意几笔,就把燕子画得活灵活现,而且还流露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三、与作者对话,借助想象丰富情感

教师搭建上述两个支架,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运用品析的方式鉴赏文本的重点语句,但是,要真正体会作者的情感,还欠“临门一脚”,这“一脚”就是想象。对于作者来说,散文就是他们内心真实情感的展现,要想真正与作者进行深度对话,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与联想,走进作者的内心。

想象与联想的策略有很多。但是,最为关键的是融情入景,还有虚实结合。融情入景,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将自己想象成作者,借助具体的文字描述穿越时空,还原相应的画面,继而帮助他们理解文本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至于虚实结合,通俗地说,也就是现实中的人、景以及事情,与作者所勾勒的情境相融合。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与联想,在更深层次与作者实现情感共鸣。

针对《走月亮》一课,对于“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这一句,教师可以采用融情入景的策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假设自己行走在月光下,看到课文中描绘的景色,会有哪些想法。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拉近与文本的距离,感悟文本的内涵。在《繁星》一课中,针对“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这一句,教师可以采用融情入景的策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假设暑假的一个夜晚里,学生就坐在庭院里纳凉,抬头看看星空,那又是怎样的情景。通过对比,学生可以感知夏夜天空繁星的美景,体验作者的内心情感。

对于虚实结合这一表达手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用笔分别圈画出实写与虚写部分,然后发挥想象与联想,继而在品析中感知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在《繁星》一课中,“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这一句是实写,而后面一句“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却是虚写,是作者想象的画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发挥想象与联想,将实写的星空与虚写的想象结合起来,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更好地与作者进行情感对话。

总而言之,情感是散文教学的核心。散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语言品析,搭建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桥梁,让他们在品析语言中丰富情感,继而达成与作者情感共鸣的目的。

猜你喜欢

品析散文想象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如何培养学生的诗意品析能力
对一道试题的品析与再探究
快乐的想象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品析一元二次不等式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