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文教学的“度”与“法”
2024-05-29杨华
杨华
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精髓,是中华文明的瑰宝。统编语文教材,从小学低年级学段起就收录了古诗文。在统编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选编注重了经典性、育人性,这是可喜的,它让语文教育回归“中国化”。教师依托统编语文教材开展古诗文教学,一方面要突出古诗文的人文主题,另一方面要处理好古诗文与语文要素的关系,要引导学生积极探寻古诗文中的中华文化基因、元素,创新古诗文教学方式,让古诗文教学有“度”、有“法”,让学生在古诗文教学中“生长”。
一、有“度”——教学内容
对于古诗文教学来说,重要的是“教什么”和“怎么教”。教师处理好这两个问题,古诗文教学才能获得实效。
1.以“主题”为抓手,丰富古诗文教学内容
中华古诗文博大精深,可以说是浩瀚无边。我们应当从中选取哪些内容引导学生诵读、学习呢?有人往往会一言以蔽之,选经典的古诗文。诚然,经典的古诗文是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重要基石,甚至可以说是内核。但是经典的古诗文太多了,拓展延伸学生的古诗文学习内容不能笼而统之,或者说不能无序、无度。笔者在教学中,往往会以一定的主题为抓手,丰富学生的古诗文学习内容。
以主题为抓手,可以从古诗文的表达主题入手,也可以从古诗文的体裁主题入手,还可以从古诗文作者写作的相关主题入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意图、目的、要求,选择相应的主题作为抓手。
比如,教学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一首思乡之情的诗歌,教师就可以引入相关的以“乡愁”为主题的古诗文,如李白的《静夜思》、张继的《枫桥夜泊》、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等。此外,还可以引入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文名句,比如,袁枚的“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张九龄的“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马戴的“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教师以主题为抓手,对古诗文教学内容进行拓展,能强化学生对思乡主题的古诗文的认知。
2.以“育人”为目的,拓展古诗文教学内容
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从“育人”这一总体性的教学目标出发,拓展与“育人”相关的内容,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
比如,教学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这一单元是一个以“爱国”为主题的单元,人文主题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安排学习的课文有王昌龄的《从军行》、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以及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了进一步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笔者在教学中补充了体现“爱国主义”的多篇古诗文,比如,王昌龄的《出塞》、卢纶的《塞下曲》、林升的《题临安邸》等。这样的拓展,不仅仅是基于主题的拓展,更是基于“育人”的总体性教学目标的拓展,是古詩文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的风格,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基本价值观,体现党和国家对语文教育的基本要求,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有“法”——教学方式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很多教师的古诗文教学,往往就循着简单的“诵读”“品词析句”等展开。古诗文教学方式应当是丰富多彩的,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涵泳古诗文,同时还可以采用浸润的方式、濡染的方式、对话的方式、思辨的方式,丰富古诗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人、解读古诗文的意蕴;品味古诗词的意境,感受古诗文的内在情感,提升学生的古诗文审美鉴赏水平。
1.浸润,让学生领略古诗文的音韵之美
古诗文具有一种音韵之美。很多古诗文,在古代不是用来读的,而是用来吟唱的。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领略其中的音韵之美,不是让教师以说教、分析的方式展开,而是要以一种吟诵、浸润、濡染的方式展开。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吟诵、浸润古诗词音韵之美的过程就是一个审美的过程。
以教学统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杜牧的《山行》为例,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将这首古诗的阅读节奏划分出来,然后进行诵读。由于划分好了节奏,学生诵读起来就方便多了,不仅读对了节奏,还读得铿锵有力。
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在诵读的时候注重平仄押韵,不仅能让学生领略到古诗文的节奏之美、音韵之美,感受到古诗文语言的灵动,还能激发学生的古诗文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古诗文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爱上古诗文学习。
2.濡染,让学生领略古诗文的画面之美
古诗文不仅具有音韵之美,同时还具有一种图画之美。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领略古诗文的音韵之美,更要引导学生领略古诗文的画面之美。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相关的教学手段,让学生领略古诗文的图画之美。
比如,教学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的《山居秋暝》,笔者就借助于信息科技,呈现了文本中的秋日薄暮之景,让学生体会诗人的高洁情操。在学生将诗歌与图画结合起来进行欣赏的同时,笔者还给学生播放了古琴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文的图画之美。
这样的教学方式,将抽象的符号化的古诗文转换成了具体的、形象的、直观的图画、声音,学生沉浸其中,细细品味,就能体验到王维的隐居生活的怡然自得。
3.对话,让学生领略古诗文的意境之美
对话不是言语的你来我往,而是蕴含着一种平等、自由的精神。对话的目的,是形成对古诗文的深度理解,对古诗文的意蕴、情韵的共鸣。对话不追求观点一致,而是追求对古诗文情趣、意趣、理趣、旨趣的领悟。通过对话,学生才能领略古诗文的意境之美。
比如,教学《清平乐·村居》,笔者组织学生在“翁”和“媪”之间展开对话,从而将文本中的“一家人”远离战祸、享受天伦的幸福之情呈现出来。在对话、研讨的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古诗文中的农村生活的清新,进而感受到文本中描绘的“一家人”的和谐、幸福生活。
总而言之,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以主题为抓手、以育人为目的、以审美为核心,丰富古诗文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领略古诗文的音韵之美、图画之美、意境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