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开放式综合实践学习策略
2024-05-29金兆燕
金兆燕
综合实践学习是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改变传统教学相对封闭的局面,改变课本成为学生汲取知识的唯一渠道,促使学生学以致用,多样化体验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但是,纵观以往的综合实践活动,无外乎就是将课外阅读、写作等活动融为一个整体,单从实践的方向来看,依然没能摆脱语文教学的桎梏。众所周知,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与其他学科必然存在着关联。真正的综合实践学习应建立在开放的视域之下。通过跨学科关联、生活情境穿插等,教师设计出更多元、更开放的活动,让学生在综合实践、综合体验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一、借跨学科之便,实施专项发展训练
语文综合实践学习实为“听说读写”等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在围绕开放视角设计综合实践学习活动期间,教师可以打破学科的束缚,将数学、音乐、科学等知识纳入其中,让学生在不同维度、不同情境下,更灵活地获得听说读写等专项能力的发展,巩固基础。
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该单元的文章有《白鹅》《母鸡》和《猫》,都与小动物息息相关。在结合大单元阅读,开展开放式综合实践学习期间,教师针对听说读写等训练设计了以下活动。
1.安排几篇有关其他小动物的说明文,学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篇进行阅读。在读的同时,学生可以对小动物的生长环境、饮食规律和饲养方法等进行提炼整合,然后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运用形象思维进行绘画创作,让阅读和绘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借画生情。
2.结合科学课中提到的有关生物学的知识,以及上述阅读中总结的知识等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设想。
该任务为上述阅读阶段的升华,旨在锻炼学生的分析、提炼、总结与口语表达能力。其中,通过跨学科的体验,能促使学生结合科学课中的生物学知识,对文章中提到的理论知识形成更透彻的理解。这样一来,他们在提出自己的设想,陈述小动物的饲养方式时,就能做到精准、科学。
3.设计一个规范的表格,再以美术知识对表格进行艺术性修饰,将上述两个任务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提炼并填入表格,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随后,学生围绕表格内的知识点撰写相关的说明文。
该任务旨在拓展学生的实践体验方向。其中,表格设计与艺术性优化能赋予学生“美”的感受。在设计表格的基础上撰写说明文,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将表格内的知识形成一个整体,也能锻炼其创作说明文的能力。
教师结合语文学科以外的知识,设计开放式综合实践学习活动,不仅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赋予其不一样的学习体验,还能让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得以提升。
二、小组合作,打破语文教材束缚
合作学习是语文课中常见的学习方法,也是学生个体学习的有效补充与科学延伸。在开展开放式语文综合实践学习活动期间,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主动且深入地探究问题,增加知识积累。在与合作同伴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也能得到锻炼,并能满足其个性化展示的需求。
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为例,教师改变了以往的课程编排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合作精神与协调能力等为出发点,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体验汉字的特征和运用规律。
1.结合学情,分配小组成员,每组有五人,其中优等生一人,中等生与后进生各两人,确保小组与小组间的能力均衡。
2.打破教材的束缚,将课外游戏纳入课堂中,营造开放式的学习训练情境。其中,游戏主要包括“成语接龙”“猜字谜”。小组和小组之间展开竞赛。就拿“成语接龙”来讲,当A小组说出成语“龙马精神”之后,B小组需要接“精神焕发”等“精”字开头的成语。最后,哪个小组没能接上成语,便算游戏失败。这样的训练,能确保能力薄弱的学生在同伴的帮助下,间接积累更多的成语。另外,为了达到语用锻炼的目的,学生在说出成语的过程中,还要说出它的意思,然后用这个成语造句。
3.游戏结束之后,组内成员总结经验,梳理游戏中出现过的成语和汉字。在梳理的过程中,学生既要记录成语及汉字的意思,还要动员组内成员进行造句训练。
当然,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适当地解放学生的手脑。学生可以选择汉字类的游戏,在游戏开始前与组内成员商讨活动对策,在提高活动效果的同时提升合作水平。
在教学中,教师打破传统语文综合实践学习的桎梏,将游戏纳入学习中,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下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和妙处,可谓一举多得。
三、融入社会元素,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教育就是生活。语文作为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学科,自然不能与生活脱轨。所以,在设计开放式综合实践学习活动时,教师不妨将生活元素融入其中。这样既能让学生获得学以致用的体验,同时也能改变他们的学习状态。
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该单元的口语交际活动为“我们与环境”。教师改变了以“口语交际”为导向的活动目标,充分结合生活元素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开放性与实践性的体验中懂得如何正确运用语文知识,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户外调查工作。期间,学生可以选择某一种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以水污染为例,小组成员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查找当前我国水污染严重的区域,收集实况照片、文字信息,制作完整的调查报告,将语文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之中。
2.召开小组研讨会,围绕解决水污染问题进行探究。在此期间,小组成员可以收集整合当前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在淡水资源保护方面采取的措施。同时,小组成员也可以针对自己的猜想提出建议。
例如,有的学生指出“既然淡水资源短缺”,为何有些生活用水不使用海水来代替呢?比如冲马桶的水。学生经过合作探究得到答案,如果用海水冲马桶,很容易对淡水资源带来不可逆的污染和影响。在讨论完毕后,学生将收集来的信息资源进行提炼总结,形成有关水资源保护的建议书。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懂得如何撰写建议书,更能激发其环保意识。
3.环境保护应从小事做起。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将自己生活的区域作为案例,调查哪些人的哪些行为会对淡水资源带来破坏,通过撰写宣传文章、设计宣传海报等方式,为他人普及保护淡水资源的重要性。
教师设计拓展性实践活动,是为了让学生意识到水資源污染和浪费的情况每天都在发生,保护淡水资源刻不容缓。
总而言之,教师站在跨学科的视角,引导学生经历专项能力训练、合作学习及课外活动体验,不仅能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也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从而为其以后的学习实践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