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的蒙古族服饰研究进展的可视化分析

2024-05-29郭晓芳张惟实张瑞霞

现代纺织技术 2024年5期
关键词:蒙古族服饰文献

郭晓芳 张惟实 张瑞霞

摘 要: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WOS)为核心合集数据库,从中搜索近40年与蒙古族服饰研究密切相关的文献,并以之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对该研究主题的发文量、来源期刊、核心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共现与聚类、相关研究热点、突现词等进行可视化呈现和分析,采用关键词聚类分析法进行聚类分析,得到15个主题4大类别的聚类,生成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等图谱。结果表明:蒙古族服饰相关研究自1983年开始,发文量总体呈波动上升态势;研究学者及学术机构具有明显的地域局限性;研究热点包括蒙古族历史发展与文化交融、服饰基本属性、文化传承发展和现代创新设计4个方面。多元服饰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相互交融的创新设计热潮是蒙古族服饰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蒙古族服饰;知识图谱;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关键词共现;研究热点

中图分类号:TS941.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265X(2024)05-0084-13

收稿日期:20231012 网络出版日期:20240116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NJSZ23005);内蒙古师范大学基本科研业务经费项目(2022JBYJ039,2022JBTD014)

作者简介:郭晓芳(1979—),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民族服饰“非遗”文化方面的研究。

蒙古族服饰作为蒙古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历史和社会发展演变的进程中,蒙古族文化受到中原、欧亚和佛教等多元文化的影响,其服饰的形制与种类逐渐增多;随着各部落不断迁徙重组并最终定居于不同的游牧地域,蒙古族服饰整体特征和不同部落间服饰差异逐渐成形。蒙古族服饰于2004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对象,2008年入选“中国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同年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发布了《蒙古族部落服饰》(DB 15/T 506—2012)地方标准,对内蒙古地区现存的28个蒙古族部落服饰进行规范性指导。

目前国外有关蒙古族服饰研究的文献资料相对较少,主要是关于元代服饰文化[1]的集中性研究。而国内研究的文献资料较为丰富,已表现出比较明晰的发展脉络,即基于部落服饰的历史沿革,进行造型艺术、服饰构成、制作工艺和文化价值等多个方面的分析研究,但就总体而言所涉及的范围并不宽泛和全面,多数局限于对蒙古族单一部落服饰某些角度的研究,如乌珠穆沁蒙古族部落的袍服形制及制作工艺[2];布里亚特蒙古族部落的发展历史沿革以及传统袍服形制的美学特征与文化价值[3]和巴尔虎蒙古族部落的服饰造型艺术[4]等研究。而对于蒙古族服饰整体进行系统性研究的资料相对较少,目前可查到的文献有:蒙古族服饰文化因子提取和基因应用流程与设计模型研究[5];根据服装和头饰的结构特征对蒙古族部落整体进行系统性分类研究[6];从文化生态学视角进行蒙古族服饰地域分化脉络与设计驱动的文化价值实现路径[7]等研究。總之,现有文献对于蒙古族特定部落服饰的独立研究较多,但是基于蒙古族服饰整体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缺乏系统性和全局性地梳理与分析,对民族服饰传承与发展的创新模式研究较少。

本文从蒙古族服饰研究现状入手,借助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对蒙古族服饰研究近40年来相关文献的发文量、来源期刊、核心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共现与聚类、突现词等进行可视化呈现,梳理和总结蒙古族服饰研究整体情况、发展现状、研究热点,综合考虑蒙古族服饰研究的整体关联性,分析蒙古族服饰研究的发展方向与未来趋势,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CNKI数据库及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搜集蒙古族服饰相关文献,主题检索关键词如表1所示,共获得密切相关文献503篇。

在CNKI数据库中,采用高级检索的方式,以“蒙古族服饰”OR“元代服饰”OR“蒙古族刺绣”OR“蒙古袍”OR“蒙古靴”为主题词进行检索,获取相关中文文献共计865篇,删除新闻报道和设计作品等非研究性文献后,最终得到487篇有效中文文献。在WOS核心数据库中,以“Mongolian costume” OR “Costume of Yuan Dynasty” OR “Mongolian embroidery” OR“Mongolian robe” OR “Mongolian boots”进行检索,得到有关外文文献共60篇,删除其他非研究性文献,最终保留16篇有效外文文献。

1.2 研究方法

CiteSpace是利用Java语言开发的信息可视化软件[8],能够利用学术文献中关键信息的相互关系,以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形式展现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等内容,目前该软件已经普遍应用于文献计量学研究领域。

本文基于CiteSpace对CNKI与WOS检索中获得与蒙古族服饰密切相关文献展开研究,从发文量、来源期刊、核心作者和研究机构等方面概述蒙古族服饰研究整体情况;分析关键词共现图谱揭示研究领域现状;通过关键词聚类图谱探寻研究领域的热点议题;采用突现词分析技术追踪前沿研究进展。通过对该领域研究内容及发展方向的全面分析与预测,总结蒙古族服饰总体研究情况、主要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2 文献统计分析

2.1 年度发文量分析

知识领域年度发文量作为科学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从某种程度上体现出这一领域知识量的提升状况,同时也反映出研究学者的研究进展情况[9]。图1展示了自1983年1月至2023年6月近40年来与蒙古族服饰研究紧密相关的发文量数据。

由图1可知,在2004年之前,文献的年平均发表数量均未超过5篇,这表明研究刚刚进入起步阶段。2004年,蒙古族服饰被列入国家民族民间保护工程试点项目,可以看出在2005年(10篇)文献发表数量出现上涨,表明该研究领域开始被学者关注。蒙古族服饰年度发文量在2007年(17篇)出现明显上涨趋势,这一年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全区文化产业改革与发展步入了一个崭新阶段。2008年(9篇)和2009年(8篇)发文量出现小幅下降,但在2010年(20篇)回归增势,统计数据的波动与2008年蒙古族服饰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及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启动蒙古族饰抢救性保护项目有一定关系。2010年之后蒙古族服饰研究热度总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学者开始聚焦同蒙古族服饰联系紧密的学术研究领域,该领域研究价值也在逐渐上升。

2.2 来源期刊分析

学术期刊是学术传播的重要纽带与载体,其内容是学术研究的参考基础,其水平是发文质量的标准与象征[10]。本文利用文献处理软件Endnote中“Subject Bibliography”功能,得到142个文献来源出版物,来源期刊发文量前15位排序表数据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首先,蒙古族服饰研究领域发文占比较多的国内期刊有《西部皮革》《轻纺工业与技术》《中国民族博览》和《艺术品鉴》等9种普通期刊,总占比59.70%,表明该领域发文质量一般。其次,内蒙古地区期刊在该领域发文占比较多有《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内蒙古艺术》《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和《赤峰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等4种,占比为31.00%,表明该研究领域发文刊物具有一定地域倾向。最后,该领域研究在核心期刊《装饰》和《丝绸》等发文量占比较小(9.30%),表明该领域研究在核心及以上高水平期刊的发文数量具有较大提升空间。建议该领域研究学者深化和拓展研究内容,进一步挖掘民族服饰特征内涵,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民族服饰发展和创新研究[5],全面提高发文质量,以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蒙古族服饰文化。

2.3 核心作者分析

科学合作是指在一篇论文中有不同作者出现时,他们被视为有合作关系[11]。通过构建作者合作图谱,可了解该领域研究学者之间相互协作的紧密联系[12]。在Citespace软件中设置时间切片的节点为1年,将作者(Author)设置为节点类型参数,得到蒙古族服饰研究领域作者合作的可视化图谱,如图2所示。

其中核心作者(发文量在5篇及以上)学术合作关系用连线表示。合作关系越强则连线宽度和密度越大;节点大小表示发文数量,节点越大,表明该作者发文量越多,其发文量频次大小排序如表3所示。

核心作者合作图谱中含有471个节点,代表共有471位作者,节点间连线数量为84条,合作网络密度仅为0.0014,可见核心作者节点分布呈现出分散的趋势,虽然存在一些小范围聚集,但缺乏一个系统的协作网络。这表明在蒙古族服饰研究领域中学者之间的合作并不紧密。从图2可以看出,以闫亦农、雒彬钰等人为中心以及以史慧、李卫平等人为中心的合作网络较为明显且合作数量较大。通过了解得知,这些学者大多在高校任教,且都有各自优势研究领域和特色研究方向。然而从全局视角来看,研究学者之间的协作比例相对较低,大多仍保持独立的研究状态。通过深入研究合作关系后发现,目前

在蒙古族服饰研究领域的合作关系都属于同一学科体系和同一高校内部合作,跨学科和跨地域合作尚未达到成熟阶段,未来需要加强团队协作以探索更多交叉学科和高校之间的多维合作机会,以获得更广泛的研究成果。

2.4 研究机构分析

按照研究机构对文献分类统计获得研究机构图谱(见图3)和蒙古族服饰发文量前10位学术机构

排序表(见表4)。从图3可知,随着发文量的增加,机构节点的字号也会随之扩大,发文数量最多的研究机构为内蒙古师范大学(39篇)、内蒙古大学(25篇)、内蒙古工业大学(25篇)、北京服装学院(16篇)、中央民族大学(12篇)等,它们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市、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上海市。中介中心性是指节点对其他节点之间的信息传递起到的中介作用。在科研领域中一个研究主体的中介中心性越高,代表他与其他研究主体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合作机会也相对更多。由表4可知,中介中心性最高的机构为内蒙古艺术学院(0.09)和内蒙古师范大学(0.06),但机构间合作网络密度仅为0.0041。由此可见,虽然有关研究在各高校和科研机构中得到积极开展,但大多呈离散分布且各机构间合作关系不密切。

2.5 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图谱分析

研究热点反映某研究领域中的焦点与方向,对剖析该领域研究脉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3]。关键词能够有效揭示该领域内的研究聚集点,有助于梳理该

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研究内容。在Citespace软件中设置时间切片的节点为1年,设置关键词(Keyword)为节点类型进行可视化分析。最终得到与蒙古族服饰研究相关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如图4所示。

个,文献中出现频率超过7次的为高频关键词,最终筛选出高频关键词36个,如表5所示。

关键词聚类是将关联密切的关键词聚在一个类别中,组成不同的研究类团,在分析蒙古族服飾研究热点问题的基础上,得出该领域的热点研究对象和研究模块与研究方向的差异(见图5)。将聚类方法设置为LLR算法,设置最大聚类值为10,得到最终的聚类分析结果。图谱参数模块值Q=0.8552,大于0.3,平均轮廓值S=0.9457,轮廓值处于0.9~1.0之间,表明聚类成员间有较高相似度,聚类图谱结构显著,结果可信度高。

由图5可知,在关键词聚类图谱中共聚类形成15个研究类团,分别为:蒙古族、文化内涵、元代、织金锦、刺绣艺术、传承、蒙古袍、创新设计、服饰、传统文化、布里亚特、传统服饰、科右中旗、现代设计、文化价值,关键词共现聚类表如表6所示,可见聚类

所形成的研究类团与关键词共现频次表(见表5)呈现出高度的相似性。

根据自动聚类形成的15个研究类团的标签名和标签词,结合蒙古族服饰的研究现状,将其归纳为历史发展与文化交融、服饰基本属性、文化传承与发展、现代创新设计4大主题类别。

a)类别Ⅰ的主题为历史发展与文化交融,包括聚类#2元代和#3织金锦。首先,蒙古族服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服饰特点。13世纪之前的蒙古族服饰多以动物皮毛和毡子为主要材料,人们制造服饰主要是为了保暖和防身,那时的服装造型简单、样式单一[14]。到了元代,蒙古族服装设计中呈现出典型的北方游牧民族特征,包括穿着窄袖袍、束腰带、穿合袴、蹬皮靴[15]等,其图案丰富多样且具有装饰性。其次,随着历史的变迁与推移、社会环境的影响与变化,与其他民族的服饰文化也产生了较大的交流与融合[3]。元代时期的西域文化给蒙古族服饰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大量西域纺织品和其他制品进入蒙古地区,蒙古族服饰的质量也得到了快速提升,织金锦在当时的应用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而纳石失是最能反映其纺织技术之精湛的制品[16]。现阶段蒙古族服饰更加趋向于多元文化和现代时尚风格交融的创意创新设计。

b)类别Ⅱ的主题为服饰基本属性,包括聚类#0蒙古族、#4刺绣艺术、#6蒙古袍、#8服饰、#10布里亚特和#12科右中旗。服饰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工具,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髓,研究一個民族服饰的基本属性可以直观地展示该民族的形象标识[14]。蒙古族服饰的基本属性包括结构、图案和工艺等多个方面。蒙古袍是蒙古族文化物化的一种表现[17],其廓形结构总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绱袖断腰结构,另一类是连袖直身结构[18]。其图案在蒙古族文化中也拥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点[19],如牛鼻纹、云纹、犄角纹和山纹等是本民族纹样,而盘肠纹、万字纹、回纹、卷草纹、八宝纹以及各式花卉纹样等是与其他文化交流交融的结果[6]。蒙古族服饰以其精湛的刺绣工艺和缝制技术著称[20],在妇女长袍、长短坎肩和靴子、男装及烟荷包上都会用华丽的丝线和棉线刺绣精美的图案[21],具体可分为绣花、贴花、补花、盘花、抠花和混合绣等几种[22]。蒙古族服饰的各个组成部分,无不凝结着蒙古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特有的审美需求,从而形成了造型特征鲜明、极具代表意义的蒙古族服装[18]

c)类别Ⅲ的主题为文化传承与发展,包括聚类#1文化内涵、#5传承、#9传统文化、#11传统服饰和#14文化价值。目前蒙古族服饰文化传承的主要内涵包括头饰构成[23]、服装结构、图案纹样和面料色彩等物质文化内容与历史变迁、制作工艺、相关民俗和文化价值等非物质文化内容[24]。对于其他民族而言,独具特色的传统服饰是各民族间相互区别的独特标志,而对于本民族而言,则是一种相互认同的象征和紧密融合的纽带[25],传承和保护本民族的传统服饰文化,是推动该民族文化蓬勃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现阶段蒙古族服饰文化的传承方式有文物保护、学术研究、专业教育、宣传推广[26]、文化产业、设计创新[27]以及数字化[28]和现代AR/VR技术等多种方式综合进行。

d)类别Ⅳ的主题为现代创新设计,包括聚类#7创新设计和#13现代设计。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蒙古族服饰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民族基因元素,可为现代服饰的创意创新设计提供重要的灵感源泉与文化支撑[29]。目前对于蒙古族服饰传承与创新应用设计的基本思路,是采用蒙古族图腾文化[30]和服饰文化元素[31]作为创新设计的基础,对其进行解构并重新组合,融合现代时尚流行趋势进行创新设计。这种设计思路虽然可行,但由于缺乏相关理论指导而产生一定的元素单一性和设计随机性。另一种较为科学的思路是基于文化基因理论提取蒙古族服饰的造型结构、纹样色彩、制作工艺等显性基因以及精神情感与内涵语义等隐形基因,根据因子特性进行分类与图谱构建,基于用户体验的满意度和重要度进行因子筛选并应用于现代产品设计当中[5]

3 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分析

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突现词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趋势,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该研究领域整体动态的演变过程[32]。对503篇文献中的871个关键词进行突发检测后,共得到25个具有高度突发特征的关键词,如图6所示。

从前文图1年度发文量变化图及分析中可知,1993年之前关于蒙古族服饰研究的文献数量仅为3篇,在突现词图谱中参考意义较小,故而选择1993至2023年的文献作为关键词突现图谱的研究对象。图6中,年份表示该关键词第一次出现的年份,强度表示突现强度,强度值越高表明该关键词受到领域内研究学者的引用越多,开始和结束表示该关键词作为前沿研究热点突现的起始和终止年份,图中每个关键词对应的整条细线段表示研究文献的总体起止时间段,较粗线段代表该关键词开始被引用及持续的时间长度,最粗线段表明该关键词在该时间段内被引频率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33],是学术研究的热点阶段。通过关键词的突发性检测,有助于对该领域热门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

根据蒙古族服饰研究关键词的突现变化及演进情况,可以将其分为3个研究热点阶段(见图6中贯通左右的两条横线划分):

a)第一阶段为1999年至2009年,突现大量有关“蒙元时期”“服饰制度”“影响”“文化内涵”“审美”“发展”和“文化变迁”等关键词,属于蒙古族服饰历史发展与演变研究阶段。蒙古族服饰历史发展开始于北方草原多民族服饰,在大蒙古国时期,随着各部族的逐步融合,蒙古族逐渐成形,服饰文化相对统一,北方蒙古民族人们性格粗狂彪悍,服装多以宽松和实用为主[14]。元朝施行汉制衮冕与蒙古族传统质孙并行的服饰双轨制[34],蒙元服饰在面料、形制、种类以及服饰的装饰诸多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展现出集草原游牧文化、中原农耕文化与欧亚文化相交融的多元文化模式[35]。蒙古族传统服饰在演变过程中以本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不断吸收外来优秀文化,促进多元文化的发展与变革,其文化融合可划分为:制度文化融合、物质文化融合和精神文化融合[36]。目前对于蒙古族传统服饰历史沿革与文化交融的演变过程尚未建立起完备的研究框架,需要进一步整理相关史料,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与价值,为蒙古族服饰研究提供历史理论支撑[37]

b)第二阶段为2010年至2016年,期间大量突现“民族服饰”“服饰特点”“乌珠穆沁”“鄂尔多斯”和“文化价值”等关键词,属于蒙古族服饰本体研究阶段。本阶段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服饰的造型艺术、服饰构成、制作工艺和文化价值等本体属性,研究较多的部落为乌珠穆沁、布里亚特、巴尔虎、鄂尔多斯和科尔沁等。乌珠穆沁服饰的制作工藝以手工缝制为主,较大程度上保留着传统蒙古袍的型制特征[38],连袖直身、宽袍大摆、翻领或立领、右衽大襟、外缘镶边较宽且做工精细[2]。布里亚特服饰受到西欧和俄国本土文化影响,袍服呈“X”廓形断腰装袖结构[3],整体呈现浓郁欧式风情特色。巴尔虎服饰同样吸收了欧亚民族服饰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古朴、完整的文化设计体系[4]。鄂尔多斯服饰传承元代宫廷服饰文化,结合北方游牧民族特色,妇女盛装具有浓厚的草原风格[39]。科尔沁刺绣技法多样、构图精美,色彩艳丽,融合了满族、汉族和蒙古族等多元民族文化内涵。这一研究阶段除上述5个部落外,其余部落服饰研究资料较少,对于蒙古族不同部落服饰间差异对比性研究不足,缺乏将蒙古族所有部落服饰作为整体研究对象,进行系统分类和特征分析研究。

c)第三阶段为2017年至2023年,期间大量突现的关键词是“图案”“传承保护”“创新应用”和“创新设计”等,属于传承保护与创新设计研究阶段。首先,在蒙古族服饰文化传承与保护方面,多数文献强调蒙古族服饰的文化价值及传承的重要性,但较少学者给出具体可执行的传承方式与建议,如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促使蒙古族服饰文化得到有效精准传承,是现阶段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其次,蒙古族服饰要融入现代生活方式与时尚潮流中,需要不断提炼民族元素,例如图案、色彩、型制和工艺等方面,并进行现代化服饰创新设计,使其既有民族元素的传承性又有现代时尚的创新性,让更多的年轻人接受,使它走向市场并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是民族服饰创新发展必须攻克的难题,也是更好传承传统蒙古族服饰文化的必由之路[40]。最后,蒙古族服饰的现代创新设计研究,得益于研究学者对地域文化和传统工艺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传统服饰元素和现代创新设计方法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拓展了该研究领域的广度和深度。

蒙古族服饰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其历史发展[3]和本体特征[6]方面都已展现出多元文化交流交融的态势。当前中国已经进入信息化经济新时代,数字化博物馆[41]、三维立体设计[42]、虚拟人机交互[43]和增强现实[44]等多种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开发领域。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未来将会出现多元服饰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相互交融的创新设计热潮。

4 结论

本文从文献统计学的角度出发,对CNKI和WOS中筛选出的近40年蒙古族服饰研究领域的503篇文献进行文献挖掘以及信息可视化分析,构建蒙古族服饰知识图谱,梳理并分析蒙古族服饰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得出如下结论:

a)蒙古族服饰密切相关研究领域的发文数量自1983年以来整体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尤其是2008年蒙古族服饰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该研究领域发文数量增长迅速,研究内容不断延伸并拓展至跨学科和多元化领域。

b)目前国内关于蒙古族服饰的研究成果日渐丰硕,研究内容不断深入,但现阶段研究学者和发文期刊比较局限,多为内蒙古本地区研究学者和本地发文机构。建议该领域学者深入和拓展研究内容,提高发文质量,以期更好地保护与传承蒙古族服饰文化,推动该领域研究创新发展。

c)在蒙古族服饰研究领域中,作者所属的研究机构因受到蒙古族服饰地域影响而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局限性,其中以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等研究机构的发文量最为显著,这些文献多为本地区同校师生或同门间合作产生,整体合作关系比较松散,跨学校跨地域合作较少。未来研究中需要加强本地区高校之间的协作,并促进跨机构和跨地域合作,开拓该领域的研究思路和设计方法,为交叉学科之间的资源借鉴提供有力支撑。

d)利用关键词共现与聚类分析,提取相关文献高频关键词36个,聚为15个类群,将蒙古族服饰研究现状归为以下4大主题类别:历史发展与文化融合、服饰基本属性、文化传承与发展和现代创新设计,集中体现了蒙古族服饰领域的研究从历史到现状、从传承到设计创新的完整过程。

e)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分析关键词突现图谱的变化发展,揭示蒙古族服饰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并将其分为3个发展阶段。1999年至2009年期间,属于侧重蒙古族服饰历史发展与演变研究的阶段;2010年至2016年期间,属于关注蒙古族服饰本体研究的阶段;2017年至2023年期间,属于注重蒙古族服饰传承保护与创新设计研究的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会出现多元服饰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相互交融的创新设计热潮。

參考文献:

[1]SHEA E L. Fashioning Mongol Identity in China[D].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2016: 12-16.

[2]木斯, 周莹. 乌珠穆沁蒙古族服饰工艺特色与文化研究[J]. 丝绸, 2021, 58(4): 80-86.

MU Si, ZHOU Ying. Study on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culture of Wuzhumuqin Mongolian costumes[J]. Journal of Silk, 2021, 58(4): 80-86.

[3]闫亦农, 肖丽瑶, 曹莹莹. 锡尼河流域布里亚特蒙古族传统袍服的艺术特征与文化解读[J]. 丝绸, 2021,58(1): 92-99.

YAN Yinong, XIAO Liyao, CAO Yingying.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implications of traditional Buryat Mongolian robes in the Sini River basin[J]. Journal of Silk, 2021, 58(1): 92-99.

[4]包晓兰. 蒙古族巴尔虎部落服饰艺术研究[J]. 装饰, 2010(3): 99-101.

BAO Xiaolan. Study on Mongolian Baerhu tribe clothing art[J]. Zhuangshi, 2010(3): 99-101.

[5]宋晓薇, 詹炳宏. 蒙古族服饰文化因子提取及设计应用[J]. 包装工程, 2020, 41(10): 325-330.

SONG Xiaowei, ZHAN Binghong. The extraction of cultural factors from Mongolian costume and design application[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0, 41(10): 325-330.

[6]李莉莎. 蒙古族服饰文化史考[M].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22: 1-45.

LI Lisha. Mengguzu Fushi Wenhua Shikao[M]. Beijing: China Textile & Apparel Press, 2022: 1-45.

[7]尤立思, 宋晓薇, 朱碧玉, 等. 蒙古族服饰地域分化与文化价值实现路径研究[J]. 包装工程, 2023, 44(10): 306-315.

YOU Lisi, SONG Xiaowei, ZHU Biyu, et al.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of Mongolian costumes and path to the realization of cultural value[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3, 44(10): 306-315.

[8]陈悦, 陈超美, 刘则渊, 等. 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 科学学研究, 2015, 33(2): 242-253.

CHEN Yue, CHEN Chaomei, LIU Zeyuan, et al. The methodology function of CiteSpace 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J]. 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 2015, 33(2): 242-253.

[9]胡玥, 董永权, 杨淼.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现状与趋势研究[J]. 高教探索, 2017(11): 50-57.

HU Yue, DONG Yongquan, YANG Miao.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tatus and trends of flipped classroom research in China based on CiteSpace[J]. Higher Education Exploration, 2017(11): 50-57.

[10]许振宇, 吴金萍, 霍玉蓉. 区块链国内外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J]. 图书馆, 2019(4): 92-99.

XU Zhenyu, WU Jinping, HUO Yurong. Analysis of research hotspots and trends in blockchain at home and abroad[J]. Library, 2019(4): 92-99.

[11]李细珍, 孙志芹.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服装设计领域知识图谱及其可视化研究[J]. 丝绸, 2020, 57(5): 25-34.

LI Xizhen, SUN Zhiqin. Research on the knowledge map and visualization of fashion design field in China based on CiteSpace[J]. Journal of Silk, 2020, 57(5): 25-34.

[12]卞向阳, 言婷, 黄翠. 基于VOSviewer的明代服饰研究可视化分析[J]. 丝绸, 2022, 59(11): 54-63.

BIAN Xiangyang, YAN Ting, HUANG Cui. Visual analysis of research on the Ming Dynasty clothing based on VOSviewer[J]. Journal of Silk, 2022, 59(11): 54-63.

[13]王穎. 知识图谱视角下的中国文创产品设计研究可视化分析[J]. 包装工程, 2023, 44(4): 324-331.

WANG Ying. Visual analysis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desig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graph[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3, 44(4): 324-331.

[14]道日娜. 论述蒙古族服饰的变迁及其文化价值[J]. 艺术科技, 2016, 29(5): 61.

DAO Rina. Discussing the changes and cultural values of Mongolian clothing[J].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 29(5): 61.

[15]乌云. 元代蒙古族服饰的动态特征[J]. 装饰, 2008(8): 126-127.

WU Yun. The mobile feature of Mongolian dress adornment in the Yuan Dynasty[J]. Zhuangshi, 2008(8): 126-127.

[16]李莉莎. 社会生活的变迁与蒙古族服饰的演变[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0, 31(2): 51-55.

LI Lisha. The changes in social life and the evolution of Mongolian clothing[J]. Inner Mongolia Social Sciences, 2010, 31(2): 51-55.

[17]陈华. “蒙古袍”的人文记忆与审美语义解析[J]. 艺术工作, 2016(1): 102-105.

CHEN Hua. The cultural memory and aesthetic semantic analysis of "Mongolian robe"[J]. Art Work, 2016(1): 102-105.

[18]刘佳. 传统女式蒙古袍服结构原理分析与研究[J].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2, 51(6): 52-54.

LIU Jia.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structural principle of traditional women's Mongolian robe[J]. Light and Textile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2022, 51(6): 52-54.

[19]韩冬楠, 边坤, 韦贝贝. 蒙古族图案元素提取与重构[J]. 包装工程, 2019, 40(6): 1-7.

HAN Dongnan, BIAN Kun, WEI Beibei. Extra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Mongolian pattern elements[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9, 40(6): 1-7.

[20]刘斯琴高娃. 蒙古族服饰助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J]. 纺织导报, 2016(9): 111-113.

LIU Siqin Gaowa. Mongolian costumes help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ethnic culture[J]. China Textile Leader, 2016(9): 111-113.

[21]韩冰, 闫亦农, 曹莹莹, 等. 蒙古族刺绣图案在服饰中的创新设计与应用[J]. 纺织科技进展, 2022(2): 42-44.

HAN Bing, YAN Yinong, CAO Yingying, et al. Innovativ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Mongolian embroidery patterns in clothing[J]. Progress in Textile Science & Technology, 2022(2): 42-44.

[22]阿木尔巴图. 蒙古族传统刺绣工艺[J]. 民艺, 2022(5): 75-81.

AMUR Batu. Mongolian traditional embroidery craft[J]. Folk Art, 2022(5): 75-81.

[23]朱荔丽, 苏日娜. 蒙古族女性头饰文化研究[J]. 包装工程, 2020, 41(16): 43-50.

ZHU Lili, SU Rina. Mongolian nationality female headdress culture[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0, 41(16): 43-50.

[24]李如华, 郭晓芳. 鄂尔多斯服饰文化遗产传承现状[J]. 芒种, 2015(19): 119-120.

LI Ruhua, GUO Xiaofang. Current status of inheritance of Ordos clothing cultural heritage[J]. Mangzhong Literature, 2015(19): 119-120.

[25]王豪. 科尔沁蒙古族服饰当代的变迁与文化价值探析[D]. 呼和浩特: 内蒙古大学, 2013: 4-6.

WANG Hao. Analysts of Changes of Mongolian Clothing and Cultural Values in Horqin[D]. Hohhot: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2013: 4-6.

[26]曹莉. 对蒙古族传统服饰文化传承问题的思考[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2): 5-9.

CAO Li. Thoughts on cultural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Mongolian costumes[J].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2010, 42(2): 5-9.

[27]刘安达, 王群山. 蒙古族传统服饰的保护与发展[J]. 艺海, 2015(10): 143-144.

LIU Anda, WANG Qunshan.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ngolian traditional clothing[J]. Yihai, 2015(10): 143-144.

[28]段廷, 史慧, 刘佳, 等. 基于CLO3D的蒙古族摔跤服饰虚拟建模探析[J]. 服装设计师, 2023(Z1): 102-109.

DUAN Ting, SHI Hui, LIU Jia, et al. Research on virtual modeling of Mongolian wrestling costume based on CLO3D[J]. Fashion China, 2023(Z1): 102-109.

[29]木斯. 現代流行蒙古族服饰符号特征及其工艺创新[J].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2, 35(1): 58-63.

MU Si.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popular Mongolian costume symbol and it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J]. Journal of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2022, 35(1): 58-63.

[30]康建春. 蒙古族服饰的图腾文化痕迹探究[J]. 装饰, 2007(8): 78-79.

KANG Jianchun. Exploring the totem culture traces of Mongolian dress adornment[J]. Zhuangshi, 2007(8): 78-79.

[31]范诗畦, 白金龙, 董璐红, 等. 基于色彩和纹理视角的蒙古族服饰艺术设计及现代应用研究[J]. 设计, 2019, 32(19): 31-33.

FAN Shiqi, BAI Jinlong, DONG Luhong, et al. Study on art design and modern application of Mongolian costumes based on perspectives of color and texture[J]. Design, 2019, 32(19): 31-33.

[32]高鲁放, 周冬艳, 周晓峰, 等. 基于知识图谱的青瓷研究可视化分析[J]. 包装工程, 2023, 44(4): 303-311.

GAO Lufang, ZHOU Dongyan, ZHOU Xiaofeng, et al. Visual analysis of celadon research based on knowledge graph[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3, 44(4): 303-311.

[33]李书洋, 田苗, 蒋青昀. 基于CNKI数据库的医用防护服研究知识图谱与热点分析[J].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2023, 36(2): 16-22.

LI Shuyang, TIAN Miao, JIANG Qingyun. Knowledge mapping and hotspot analysis of medical protective clothing based on CNKI database[J]. Basic Sciences Journal of Textile Universities, 2023, 36(2): 16-22.

[34]李莉莎. 元代服饰制度中南北文化的碰撞与融合[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38 (3): 61-64.

LI Lisha. Cultural conflict and fusion betwee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in the clothing system of the Yuan dynasty [J].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9, 38(3): 61-64.

[35]苏日娜. 蒙元服饰研究综述[J].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7(3): 99-105.

SU Rina. Research on Mongolian raiment of Mengyuan empire[J]. Heilongjiang National Series, 2007(3): 99-105.

[36]王嘉恒. 多元文化融合视域下蒙古族传统服饰演变研究[D].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 2023: 17-30.

WANG Jiaheng. Study on the Evolution of Mongolian Traditional Clot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cultural Integration[D].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2023: 17-30.

[37]李莉莎. 关于蒙古族服饰研究的若干方向[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35(1): 46-49.

LI Lisha. On directions of making researches on Mongolian dress and personal adornment[J].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6, 35(1): 46-49.

[38]郭晓芳, 马晓艳, 陈剑英. 乌珠穆沁蒙古袍构成及文化传承性研究[J]. 丝绸, 2015, 52(8): 62-69.

GUO Xiaofang, MA Xiaoyan, CHEN Jianying. Research on composition and culture inheritance of Ujimqin Mongolian robes[J]. Journal of Silk, 2015, 52(8): 62-69.

[39]云彩凤, 杨絮. 鄂尔多斯服饰[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37(3): 17-20.

YUN Caifeng, YANG Xu. Ordos clothing[J].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Chinese Edition), 2016, 37(3): 17-20.

[40]高圆, 张琰. 蒙古族服饰创新设计研究[J].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0, 49(9): 88-89.

GAO Yuan, ZHANG Yan. Research on innovative design of Mongolian clothing[J]. Light and Textile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2020, 49(9): 88-89.

[41]梁惠娥, 张守用. 服饰博物馆数字化展示与实体展示比较[J]. 服装学报, 2016, 1(3): 277-284.

LIANG Hui'e, ZHANG Shouyong.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digital display and entity display at Chinese clothing museums[J]. Journal of Clothing Research, 2016, 1(3): 277-284.

[42]康耀龙, 张景安, 冯丽露, 等. 基于Unity3D的北魏服饰数字化建模[J]. 软件, 2019, 40(8): 23-28.

KANG Yaolong, ZHANG Jing'an, FENG Lilu, et al. Digital modeling of the dress in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based on Unity3D[J]. Software, 2019, 40(8): 23-28.

[43]张凤军, 戴国忠, 彭晓兰. 虚拟现实的人机交互综述[J].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2016, 46(12): 1711-1736.

ZHANG Fengjun, DAI Guozhong, PENG Xiaolan. A survey 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in virtual reality[J]. Scientia Sinica(Informationis), 2016, 46(12): 1711-1736.

[44]侯穎, 许威威. 增强现实技术综述[J].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7, 25(2): 1-7.

HOU Ying, XU Weiwei. A survey of augmented reality technology[J]. Computer Measurement & Control, 2017, 25(2): 1-7.

Visual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Mongolian costumes based on CiteSpace

GUO  Xiaofanga,b,  ZHANG  Weishia,  ZHANG  Ruixiaa,b

(a. School of Design; b. Design and Social Innovation Key Research Bas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n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ies, Inner Mongolian Normal University, Hohhot 010022, China)

Abstract: The Mongolian costum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r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raditional ethnic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promoting the spirit of the nation. At present, there is relatively little literature on Mongolian clothing research abroad, while domestic studies are more abundant and have shown a clearer development line. But in general, the scope involved is not broad and comprehensive, and although there are more studies on the costume of specific Mongolian tribes, there is a lack of systemic and general sorting and analysis based on Mongolian costumes as a whole.

To better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Mongolian costumes and to analyze the overall situation, status and hot trend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503 article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esearch of Mongolian costumes in the past 40 years in the database of CNKI and the core collection database of WOS were used as the research samples, and the bibliometric software CiteSpace was used to visually present and analyze the number of articles, source journals, core authors, research institutions, keyword co-occurrence and clustering, related research hotspots, and bursts. Keyword clustering analysis was used to categorize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Mongolian costume by themes and to classify its research stages according to the keyword burst map.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field of research related to the Mongolian costume, the number of published articles shows an overall trend of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since 1983, especially after 2008 when it was included in the list of China's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research value of the Mongolian costume is continuously increasing. At this stage, the research scholars and publishing journals are mainly limited to local scholars and local publishing journals in Inner Mongolia. The research institutions to which the authors belong show obvious regional limitations due to the regional influence of Mongolian costumes, and inter-institutional cooperation is relatively loose, with little cross-school and cross-regional cooperation. It is recommended that scholars in this field should further enhance their cooperation to expand their research content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ir publishing articles. Based on the keyword co-occurrence map, 36 high-frequency keywords were screened out and clustered into 15 research groups, which were categorized into four major thematic categories basing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Mongolian costume research: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integration, basic attributes of clothing,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and modern innovative design. Based on the keyword burst map, the research on Mongolian costumes was divided into three phases based on research hotspot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research phase of Mongolian costume from 1999 to 2009, the ontology research phase of Mongolian costumes from 2010 to 2016, and the research phase of Mongolian costume inheritance, protection, and innovative design  of Mongolian costumes from 2017 to 2023. In the future, there will be a boom of innovative design in which diverse costume cultures are integrated with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eywords: Mongolian costume; knowledge graph; CiteSpace; visual analysis; keyword co-occurrence; research hotspots

猜你喜欢

蒙古族服饰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动物“闯”入服饰界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雪人的服饰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浅析古代蒙古族的信仰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