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2024-05-29李志科
李志科
【摘要】新课标的实施正式拉开了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序幕,为了实现新课标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教师应对“如何提高作业有效性”展开积极探索.对于初中数学学科而言,作业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当天所学知識,还能评判课堂教学质量.本文以新课标为背景,结合实践经验简要阐述设计有效初中数学作业的原则,并提出提高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策略,旨在保障作业内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作业设计
作业是教学改革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又是极容易被忽视的一环.教师结合教学主题设计课后作业,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又可以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判断课堂教学效果.可以说,作业是师生之间沟通的一座“桥梁”.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不仅要考虑作业形式、内容,还要考虑作业对学生的帮助.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设计的作业应具有内容优质、形式多样、数量合理、订正及时等特点.
1 设计有效初中数学作业的原则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盲目设计作业内容,而是要针对学生特点、新课标要求综合考虑,尤其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作业的设计应体现出学生主体地位.尽量选择具有自主探究性的习题,并为学生提供充裕的自主探究空间,让学生在主动思考中发现、感悟,完成知识探究.这样一来,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主体地位,并在大胆实践和探索中获得丰富的收获;第二,作业设计要具有针对性.教师应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让作业起到预期的学习效果[1];第三,作业设计应具有层次性.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若作业内容缺乏梯度,题型生僻、较难,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自然不理想,因此,应结合教学目标、重难点、解题方法,设计易、中、难多个层次的作业,并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以便发挥作业的有效性;第四,作业应具有探究意义.数学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因此,作业中的习题应贴近生活,让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探究性分析,并运用所学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助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2 新课标背景下设计有效初中数学作业的策略
2.1 作业内容:精益求精,紧密贴合学情
结合以往数学作业内容、形式展开分析,发现作业目标、内容、类型、难度等方面均有较大的优化空间.对于学生而言,优秀的课后作业不仅可以提升其思维能力、数学能力,还能助力核心素养发展.因此,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致力于设计高质量的数学作业,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筛选经典性的数学题型,再结合学生的学情对题型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巩固旧知的同时激发其数学思维[2].
例如 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鸡兔同笼”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应先结合教学主题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习题,再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学情,确定作业内容,内容如下:
典型习题
(1)已知长江比黄河长865千米,黄河长度的6倍比长江长度的5倍多1284千米,若将长江长度设为x千米,黄河长度设为y千米,应该如何列方程组求解?
(2)某彩票站计划用45000元,从省体彩中心购进彩票20扎,每扎1000张,已知省体彩中心有A,B,C三种类型的彩票,其中A彩票进价为1.5元/张,B彩票进价为2元/张,C彩票进价为2.5元/张.问题一:若彩票站老板用45000元,购进两种类型的彩票,请设计购票方案;问题二:若销售一张A类彩票收取手续费0.2元,B类彩票收取手续费0.3元,C类彩票收取手续费0.5元,结合问题一中的购票方案,说一说哪种方案获得的手续费最多.
两道习题本质都是“鸡兔同笼”问题,但第一道题目的难度较低,第二道题目的难度较高,若教师直接将其纳入作业中,基础较差的学生很难正确解决第二道题目,自尊心容易被挫伤.对此,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并将第一道题目纳入作业中,而第二道题目可以作为拓展训练,引导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进行探究.
2.2 作业形式:多种多样,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2.2.1 借助分层作业提升学生自信
初中教育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虽然同一个班级内学生所接受的教育资源相同,但仍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尤其是在数学学习中,对公式、概念的理解度也有明显差异,归根结底,是他们的学习能力不同,导致规定时间内知识掌握程度不一样.因此,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设计分层作业,改变传统作业布置“一刀切”的问题,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升基础较差学生的自信,还能为基础较好的学生提供更充足的发展空间[3].
例如 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法”教学为例,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教师应设计分层作业,具体内容如下:
难度层次有明显区别的作业,能满足更多学生的学习需求.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完成A类题,通过简单的运算题来巩固基础知识;基础一般的学生可以完成B类题,在练习中锻炼灵活运用知识能力;而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完成C类题,在变形、拓展等题目中,强化自身思维和能力.如此一来,学生可以对作业产生较强的兴趣,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2 布置实践作业提高应用能力
传统作业布置中,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总是挑选几道具有代表性的题目,翻来覆去,引导学生解答,虽然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熟悉度,但无法提升其知识应用能力.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布置具有实践意义的作业,引导学生解题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4].另外,实践性较强的作业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其在动手实践、探究中,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例如 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数轴”教学为例,考虑到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有理数”,教师可以布置实践类作业,让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加强对知识的掌握.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着重讲解数轴的概念、数的表现形式等理论知识.同时,数轴的三要素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其独立绘制数轴时经常出现错误,教师可以在随堂练习中设计具有对比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判断中加深对数轴的理解,如图2所示,是数轴的打“√”,不是数轴的打“×”.
随后,在课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实践作业,如①请观看近一周的天气预报,画出气象图后,在数轴上将本地的气温表示出来;②以学校为原点,回想学校东西两侧的建筑物,估算出其大致位置后,在数轴上表示这些建筑物与学校之间的位置关系.由此,联系日常生活实际设计作业,能够让学生了解数轴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途径,并懂得数轴上不同数字所代表的意义.
最后,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判断课堂教学水平,并归纳出作业中学生易犯的错误,作为后续教学重点,助力学生攻克学习重难点.基于此,学生通过完成实践作业,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价值.
2.2.3 作业订正:花样批改,评价主体多元化
新课标倡导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包括“教、学、评”多个环节,作业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体系的完善应被重视.传统作业设计中,多是教师将学生作业收集起来并完成批阅,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但形式较为单一.对此,教师应采取花样批改的方式,通过学生互批、家长批改等多种形式,丰富作业评价主体.此外,这种评价方式过程中,由于主体的评价切入点不同,能从多个角度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加以点评,是助力学生全面素养发展的重要措施.
例如 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数据的收集”教学为例,教师应先结合教学主题为学生设计课后作业,并多种途径进行批改.首先,结合新课标对数學教学的要求,教师应设计贴近生活的作业内容,如“请同学们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调查家庭中一日三餐的费用支出情况,绘制统计图表后结合数据提出两个问题并解答”.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应先进行自我点评,从数据收集流程、数据呈现方式、问题解答等多个维度进行反思,确认作业无误后,利用智能手机拍照上传到微信、钉钉等网络学习软件中,为教师及时批阅提供便利.随后,由于教师需要批阅多份作业,不一定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学生可以拿着作业邀请家长批改,家长可以根据数据收集过程的真实情况,对学生作业完成态度、结果进行点评.这样家长可以参与到学生学习之中,陪伴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成长.最后,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后,结合学生的综合能力划分双人学习小组,要求各小组成员交换作业进行批改,参照教师的批阅情况,对作业中的错误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展开积极的讨论,订正作业中的错误.
基于此种作业订正方式,不仅可以丰富评价主体,还能从多个维度对学生作业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关注作业中不足的同时理清知识体系,真正落实全面评价.
3 结语
总的来说,作业作为初中数学活动的延续,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为了保证数学作业的有效性,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灵活展开,并有意丰富作业形式,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一来,学生会被优质的作业所吸引,并在探索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理论知识,以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红波.丰富作业类型,促进能力提升——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22(35):73-74+77.
[2]姚露.初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策略[J].读写算,2022(35):123-125.
[3]蔡汉桥.基于“双减”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35):99-101.
[4]何红霞.“双减”背景下提升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方法[J].学园,2022,15(35):29-31.
[5]陈枫,倪江山.“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策略[J].文理导航(中旬),2023(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