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2024-05-29邢界菊
作者简介:邢界菊(1982~),女,汉族,山东临沂人,沂南县育新实验学校,研究方向:中小学体育教学。
摘 要:“双减”政策颁布实施后,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体育教学也受到重视。在此背景下,文章从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体育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体育教学优化策略,希望可以促进体育教学质量提升,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升。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8+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0-0132-04
“双减”政策的颁布实施是我国教育体制的一次深刻变革,在此政策背景下,体育学科作为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受到更广泛的社会关注。然而,体育教学往往面临独特的挑战,其中之一是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普遍不感兴趣。在这一新的教育背景下,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双减”政策实施对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以及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旨在通过全面分析“双减”政策的实施对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多方面影响,明确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以期在“双减”大背景下全面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身体素质。
一、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双减”政策的实施给体育教学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提高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为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指明方向、为中小学体育活动开展提供了政策依据、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提供时间和精力保障等四个方面。
(一)提高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过去的教育体系中,体育教学往往被视为次要课程,而“双减”政策的出台为体育学科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双减”政策明确提出,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去发展其他方面的兴趣爱好,其中就包括体育,这无疑使得学校和社会对体育教学的关注度大幅提升,体育教学不再被简单地看作是填充课表的一项内容,而是被重新定义为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关键途径。这一变化为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也使得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体验变得更为丰富和有意义。此外,随着学校和社会对体育教学的更大关注,师资队伍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学校在招聘、培训和评价体育教师时,对其体育教学能力的要求更加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师素质。
(二)为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指明方向
除了提高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外,“双减”政策还在很大程度上为体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过去,体育教学以传统的体能训练为主,忽视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然而,“双减”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出更高要求,这为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体育教学更加注重个性化发展,引入更多样、更富趣味的运动项目,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培养其广泛的体育兴趣;二是“双减”政策倡导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竞技精神。体育教学更加注重团队项目的开展,以通过集体运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三是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更是为了培养他们终身运动的兴趣和习惯,体育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身体健康,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四是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可以更加积极地引入创新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化教学、实践性项目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三)为中小学体育活动开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除了对体育教学的关注和改革,“双减”政策还为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政策依据。过去,学校的体育活动常常因为学业繁重而受到限制,学生的活动时间较为有限。然而,“双减”政策的实施使得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活动的开展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在“双减”政策的引导下,学校可以更加灵活地组织各类体育活动,而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体育课程。例如,学校可以增加户外形式的体育活动。
(四)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提供时间和精力保障
“双减”政策明确要求: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双减”政策将重复无效的作业减少,限制校外培训,让学生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体育锻炼当中,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提供了时间和精力保障。
二、 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包括认识不足、器材匮乏、内容和方法单调、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积极性以及教师水平有待提高等,这些问题制约了体育教学的发展,也影响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
(一)相关主体体育教学认识不足
中小学体育教学在过去的教育体系中常常被边缘化,师生和家长对其认识不足。传统观念中,体育课往往被看作是锻炼身体的手段,而非全面素质的培养途径,这种认识使得体育教学开展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支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缺乏对体育教学价值的认识。学生、教师和家长对体育教学的认识往往局限在提高体能水平层面,忽略了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身心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这种认识的狭隘性导致对体育教学的投入和关注度不足。其次,学科地位相对较低。体育学科地位相对较低,这反映了在教育体系中对体育教育的资源分配和关注度较低。缺乏正確的体育教育理念和方法,导致体育教学在实践中较难获得有效的支持和发展。
(二)中小学体育教学器材匮乏
在当前的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器材匮乏的问题,这一问题影响了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使得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体验不尽如人意。一是体育器材更新缓慢。由于经费限制和对体育器材价值的缺乏认识,很多学校的体育器材相对陈旧,无法满足现代体育教学的需要,限制了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二是,学校资源不均衡。一些学校由于财力不足,无法提供足够的体育器材,导致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机会和条件不平等,这种资源的不均衡使得一部分学生无法享受到优质的体育教学资源。
(三)中小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学生普遍缺乏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这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包括学科认知、家庭环境等。一是对学科的认知不足,由于过去体育教育的被动性,学生对体育学科的认知存在较大缺陷,体育课被普遍看作是“放松”的时间,而非锻炼身体的重要途径。二是学业压力过大,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较大,学生将更多时间投入文化课程的学习中,这使得体育活动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分量相对较小,影响了其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
(四)中小学体育教师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
中小学体育教师在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方面存在不足,这直接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一是体育教师专业知识水平有限:一部分体育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存在滞后性,无法及时掌握最新的体育教学理念和方法,这影响了他们对学科的深刻理解,也使得教学内容相对陈旧;二是体育教学方法较为单一,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这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下降,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减退;三是缺乏综合素质培养意识,部分体育教师过于注重技能训练,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使得体育教学往往只停留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层面,而未能实现对其全面发展的促进。
三、 中小学体育教学优化策略
(一)提高学校及家长对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视度
未来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成功离不开全社会的参与,学校、家长、社会机构等各方应共同努力,共同推动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大家对体育教学的认识。学校可以通过定期举办体育教育宣传活动,向学生、家长和教职员工传递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和价值。这包括举办座谈会、家长会、体育节等,通过親身体验和专业解说,提升相关主体对体育教学的认知。其次,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学校与家长之间应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共同关注学生的体育教育,学校要通过定期的家长会议、体育活动观摩等方式,使家长更深刻地了解体育教学的目标和意义,激发他们对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支持。最后,推动学科地位提升。学校可通过改革课程设置,将体育教育融入学科体系,提高其学科地位。同时,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转变其教育理念和方法,增强其学科教学的专业性。
(二)加大投入并充分运用中小学体育教学器材
针对中小学体育教学器材匮乏问题的解决方法主要有:首先,应设立专项经费。学校应当设立专门的经费用于更新和购置体育器材,确保体育器材的及时更新,提高体育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其次,建设完善的体育设施。学校可通过与地方政府或企事业单位合作,建设完善的体育设施,提供更好的体育教学场地。这包括运动场、健身房、游泳池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体育锻炼选择。最后,引入先进的体育技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引入先进的体育技术设备,如智能健身设备、虚拟现实技术等,提升体育教学的科技含量,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三)创新中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和内容
中小学应当通过引入体育游戏的方式,开展富有趣味性的体育游戏,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这可以包括团队竞技类游戏、轻松活泼的体育竞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另外,还要拓宽体育项目。通过拓宽体育项目的范围,引入更多元的运动项目,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这可以包括传统体育项目、冷门体育项目以及一些创新性的运动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同时,还应强化综合素质培养,体育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创新思维等。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还要通过实施个性化教学来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体育教学应当注重个性化,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激发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
(四)探索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体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文化的理解和热爱。通过深入挖掘体育的历史、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体育的深层次认知。中小学学校应通过探索趣味性体育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制订有趣的教学计划方式,引入趣味性元素,使体育教学更富有吸引力。例如,设计创新性的体育游戏、趣味性的体育挑战,让学生在愉快中感受到运动的快乐。教学时也可以引入互动性教学,如使用智能设备进行实时反馈、开展在线竞赛等。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度,也使教学更具趣味性。此外,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倡导阳光体育理念,通过创造轻松、活泼的体育氛围,使学生在体育课中感受到愉快的情绪。
(五)加大体育教师培训力度,规范教学程序
学校应定期组织体育教师的培训活动,使其及时了解最新的体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教学技能、课程设计、学科知识更新等方面,以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水平。另外,可建立教学评估机制提升教学质量。学校可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评估机制,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推动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同时,学校可制订规范的体育教学程序,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规范的教学程序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的组织性和系统性,使教学更加科学、有效。此外,还应当倡导跨学科合作,促进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融合,这有助于拓展体育教学的视野,使其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有助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四、 结论与展望
“双减”政策的实施使得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体育教学不再被简单地看作是填充课表的一项内容,而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关键途径。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包括认识不足、器材匮乏、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积极性以及教师水平有待提高等,这些问题制约了体育教学的发展,也影响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文章针对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优化策略,包括提高认知、加大投入、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趣味性、加大培训力度等,以全面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期待中小学体育教学能够迎来新的高峰,成为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学东.“双减”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学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26):62-64.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2021-07-24).http:∥www.gov.cn/zhengce/2021-07/24/content_5627132.htm.
[3]杨梓.中小学体育教学优化策略研究[J].田径,2023(11):14-16.
[4]张志鹏,李淑敏,陈培荣.“双减”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3(15):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