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思辨中提升学生公共说理能力

2024-05-29肖燕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4年5期
关键词:思辨性事例自然段

肖燕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不断呈现,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公共说理能力,对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起着重要作用。公共说理是基于事实,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观点的一种能力。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公共说理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可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采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整体内容“说理化”设计,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本文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为例,就如何建立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新模式展开讨论,助力学生公共说理能力的提升。

一、钻研文本,激发辩的欲望

1.比较课题,培养质疑能力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一篇说理文,归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学生熟读课文后,能在开头找出观点,找到按科学技术发展史顺序选取的三个不同领域的具体事例。学生在讨论后理解了问号与真理之间的因果关系,围绕文章观点,完成提出疑问—表达疑问—得到答案的探究过程,从而促进思维的纵向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应关注并梳理文本中引发学生质疑的部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在预习环节,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文本与本学期学过的其他课题进行比较,并引发疑问,因疑生思,唤起学生的思辨意识,进而用理性思维进行多角度思考。

2.追本溯源,提高思辨能力

一些隐藏在文本中的生词,学生借助辅助资料就能明白它们的意思,但要想让学生真正读懂文本,则需要借助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活动,引发学生独立思考,追本溯源,提高思辨能力。例如通过查找工具书,学生能说出文中“建树、司空见惯、追根求源、无独有偶”等词语的意思。但教学不应止步于此,而应进一步启发学生作出个性化的解读。学生联系文本,對“建树”展开思辨:家长在医学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可以说有了不小的建树;教师在学术上取得了成果,可以说有所建树;等等。

二、学会倾听,寻找辩的分歧点

1.品读文本,厘清文章结构

学生品读文本,提炼论证关键词,并发散思维,采用段首提出观点、中间论证观点、段尾总结观点这一典型的“汉堡包”式议论文结构,以厘清作者所表达的观点。文中有两段文字意义虽相近,但区别却很明显:第2自然段的表述具体形象,第6自然段的表达则简明扼要。由此,学生提出疑问:“作者为什么要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呢?”讨论中,学生发现这两段文字所处的位置不同,第2自然段(开头部分)是对观点的具体阐述,第6自然段(结尾部分)主要发挥归纳总结作用,作用不同,表述风格也就不一样。

2.分析事例,梳理叙述顺序

通过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带领学生梳理不同研究领域的科学家把“?”变成“!”的过程,并说明“?”和“!”分别是什么,然后用“一开始……于是……最后……”这组关联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选取的第一个事例。梳理完成后,学生发现事例的叙述顺序和作者提出的发现真理的过程是一致的。同样,学生也能自主梳理出其他两个事例的顺序和说明观点的顺序是否一致。

三、巧借支架,形成辩的意识

1.借助表格,学习思辨方法

学生利用表格,通过阅读、比较、整合,初步感受事例是如何证明观点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还可以促进思维的横向关联与纵向融通。以表格横竖列对比作为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工具,将学生的思维过程变得可视化。学生在多次阅读训练中掌握并巩固思辨方法,由浅入深地进行思考,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合作学习,运用思辨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满足学生的交流需求,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这种形式不仅使课堂氛围更加轻松,还可以让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强化,变得更加灵活。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设计驱动性问题,然后根据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交流、辩论。学生在辩论中思维不断碰撞,借鉴他人的逻辑思路,并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实现思维拓展。学生有理有据地表达,一步一步真切地感受事例是如何证明观点的,说理的语言表达习惯在课堂上自然发生。

3.资料拓展,优化思辨方法

教学中,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严密的思维训练。以读促辩,在思辨性探究活动中,训练学生思维。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引入三个典型材料:一个无法证明观点,一个似乎可以证明但其实不能,一个足以证明观点。学生四人一组讨论“这些观点能否替换文中观点,能否辅助更好地证明观点”,学生在据理力争中深入理解课文,优化思辨方法。

四、落实语用训练,形成辩的思维

1.创设语境,促进生成表达

教师需要创设符合文本的语境,以唤醒学生表达的欲望,引导他们挑选、辨别、内化、加工所需的语言材料,形成个性化思维。例如教师出示学习单:“围绕‘玩也能玩出名堂这一观点,选择你认为能够充分论证自己观点的材料。”该学习单提高了学生思维高度,引导他们进行个性化思考和有理有据的表达。教学环节层层递进,不断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思辨性表达的生成,达成训练目标。

2.借助练笔,巩固语言表达

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习作训练与文本内容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的议论文结构来阐述观点。以课后习题引导学生先确立自己要说明的观点,再选取相应的论证事例。将阅读与习作进行关联,形成独特的思辨性表达文本,将学生从被动表达中解放出来,在基于语用的思辨性表达中发展思维,建构语言。

总之,公共说理是一种理性的表达方式,也是学生应当养成的一种语言习惯。教师应精心构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以单元整体视角,用好单篇文本,推进思辨活动,带领学生在思辨中表达,在表达中思辨,实现“由知而能”的实践转化,在相互交换理由和证据的过程中逐渐提升公共说理能力。

猜你喜欢

思辨性事例自然段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美丽的秋天
画画
高考作文突出思辨性是正确方向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