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民族性对演奏处理的影响

2024-05-29王誉津圣

当代音乐 2024年4期
关键词:钢琴

[摘要]拉丁美洲民族的音乐发展虽然起步较晚,此前的研究也较少,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目光投向拉丁美洲地区的音乐作品。《克里奥拉舞曲组曲》是吉纳斯特拉早期的代表作品,这部作品体现了民族主义与20世纪演奏技法的融合,本文从作品的舞曲类型和20世纪音乐的写作技法入手,对作品风格的把握、触键的方式以及踏板的运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吉纳斯特拉;《克里奥拉舞曲组曲》;钢琴

[中图分类号]J6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4)04-0096-03

[收稿日期]2023-12-14

[作者简介](王誉津圣(2000—),女,沈阳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沈阳 110818))

一、关于吉纳斯特拉及其创作艺术价值

阿尔伯特·吉纳斯特拉(Alberto Ginastera)是20世纪最重要的阿根廷音乐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之一。他的创作不仅致力于挖掘传统,更是敢于开拓创新,带动了20世纪音乐创作的新方向。其早期钢琴作品《克里奥拉舞曲组曲》作于1946年,这部作品中的每一首小曲都运用了不同的写作方法,属于承前启后、变换丰富的创作风格,不仅能够代表自己民族所独有的风格,还能够走在时代前列。

吉纳斯特拉在音乐创作上主要有三个阶段。

客观民族主义是吉纳斯特拉创作的第一个阶段,钢琴组曲《阿根廷舞曲》和1946年创作的《克里奥拉舞曲组曲》就是在这一时期诞生的。这一时期,通常是吉纳斯特拉对阿根廷民间音乐元素的直接运用和改编。用吉纳斯特拉的话说:“在第一阶段,我称之为‘客观,我觉得有必要用一个阿根廷人来表达自己,同时用一个来自潘帕斯的人来表达自己。”

1947年至1957年是吉纳斯特拉“主观民族主义”时期。这一时期的创作思想更加深刻、结构更加复杂,更多地表达了吉纳斯特拉内心的想法,他虽然保留了民族主义的风格,但在材料、节奏、旋律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体现了其创作技巧的进一步成熟。

新印象派是吉纳斯特拉的最后创作阶段,这个阶段的创作受到欧洲“新维也纳乐派”音乐的影响,大量采用十二音体系。吉纳斯特拉曾对其音乐作品的分类作出了表态:其实并不存在三个时段,应存在两个时段。他把第二个时期和第三个时期合并在一起,第一时期是有调性的和多调性的,而第二個时期是没有调性的。

二、《克里奥拉舞曲组曲》的创作背景和演奏风格

(一)从历史和人文角度来谈论阿根廷音乐形成和发展

16世纪初期,伴随着欧洲移民的大量涌入,使得阿根廷音乐在旋律、节奏和调式上主要受到欧洲音乐的冲击,如阿根廷国粹“探戈”起初是上流社会无法接受的“下流”艺术形式之一,在传入欧洲并加以改进后才有了现在的地位。在此基础上,阿根廷也有了自己的民族乐曲,《克里奥拉舞曲》作为阿根廷民族舞蹈之一,有阿根廷“高楚牧人”独特的韵律与旋律。吉纳斯特拉将阿根廷民族音乐元素直接运用到了前期的创作之中,并且在秉承传统之余,又一定程度地运用了20世纪的创作方法。吉纳斯特拉早期钢琴作品《克里奥拉舞曲组曲》分为6首小曲,整个创作体现出了传统和现代相交融的特点,将激情澎湃的潘帕斯草原之音跃然纸上。

(二)阿根廷民族音乐在掌握作品演奏风格方面的作用

1.旋律线条处理

对于吉纳斯特拉来说,其作品所反映出的和弦附加音使个人色彩更明显,凸显创作前沿性。吉纳斯特拉通常把由几个三和弦与一个四度音程所组成的和弦一起运用,就三和弦而言,两个大三和弦叠合的形式用得比较多。而和弦碰撞形成的特殊旋律线则成了作品旋律中体现出的主要特征,使得乐曲具有很强的现代气息。下面,笔者以三首旋律性较强的作品为例,对旋律演奏进行剖析。

①第一首“非常弱的小柔板”是一首旋律优美的小品。此曲速度较慢,“长—短—长”的节奏型显示乐曲摆动的“探戈”风格。作品自然流动的旋律让人仿佛置身阿根廷的乡间,听到在不远的地方响起了乡村小调。吉纳斯特拉在沿用传统作曲技法基础上,采用二度级进创作技法,使得作品现代感十足,在第8小节后面的两个拍子中出现了清晰的曲调,右手高声部二度和三度音程更进一步地带动了曲调的发展。第11小节分解和弦使用紧密,旋律情感也开始丰富,演奏时音色需饱满些,第12小节所有旋律为柱式和弦,音量虽然是极弱的,但也要有强烈的结束感,力量控制在指尖,下键之后站稳保证音色稳定。开头主题和结尾变化重复体现出克里奥拉民族所特有的音乐特点,主题材料虽然进行了变体,但最后却保持着一贯的风格并平稳地回归到原主题上。

②就第三首“如歌的小快板”而言,该小品有一种淡淡的忧伤情绪,吉纳斯特拉不采用固定节拍来加强舞蹈律动感,而是采用由6/8和5/8构成的复合节拍方式。在第5小节到第9小节增加了中声部的旋律,其跨度比较大,左右手体现了一唱一和,构成了一个反差很大的乐句,因此演奏应强调强与弱的反差。演奏者要突出右手的高声部和左手的高声部的主题。中段旋律虽然有明显的起伏,但是呼吸比较一致,演奏时又稍显匆忙,然后进入再现部演奏,缓慢地恢复了宁静。

③以“平静而富有诗意的”为例,笔者认为它是一首带有神秘色彩和异域风情的抒情小品,速度较慢,也是笔者十分喜爱的一首小曲。该作品左右A音奏响大六度音并结合变化音级进运用,凸显20世纪现代技法,按乐谱标注的“due pedali”,需加弱踏板,用“印象主义”特有的抚键奏响,带有神秘的异域风情。右手倚音始于第1小节,增加了该作品表现主义的特色,第18至21、26至27小节中左手长时值所保持的长琶音与踏板相配合,演奏中为了突出右手旋律声部,就要运用手腕和胳膊的力量将乐句拉长,犹如空谷回音,反映出如泣如诉的感觉。

2.掌握节奏律动

这些小品虽然比较简短,但是变化很大,通过同一节奏型、和声以及旋律的变化,加强了旋律展开的紧凑感,推动乐曲前进。这一变化以富有阿根廷民族风情之节拍律动而突出,并且跳出了传统写作手法,节奏型大多为六分之一的典型舞蹈韵律,同时各种混合型韵律穿插于各部分之间,以反映舞蹈律动并突出情感的转换。

第二首“乡村风味的快板”采用了“马兰波”舞曲的节奏,该作品节奏快,八六拍。“马兰波”舞曲属于阿根廷民族舞蹈中男性表演的舞蹈,具有粗犷豪放的特点,就像奔跑在潘帕斯草原上的骏马一样,因此呈现出了与第一首完全不同的音乐风格。1—4小节中右手并没有落在正拍上,左手重音则集中在第一、四拍中,左右手轮流强调重音,加上连线、空拍使得旋律很有律动感,在演奏中要注意切分音的律动感,强调正拍。

第五首“谐谑曲”为全组音乐中节奏变化很大的一首,从标题上看,该作品呈现出诙谐幽默的格调,吉纳斯特拉最初标记了四三拍到八六拍之间的节奏,后夹杂着混合拍子,其节奏复杂多样。开头前四个小节在左、右手上使用不同的节奏,在“加托”舞曲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八六拍与四三拍组合。演奏者应掌握演奏过程中不同速度的转换,保持相同单位的节奏,把握好每一小节的有力拍子,踏板还应起着突出重拍而又能继续旋律的作用。

3.强弱力度比较

《克里奥拉舞曲组曲》的各个乐章从内容到旋律再到力度对比都有着严格的联系,虽包含于一首作品之中,但风格各异。笔者认为,作品中各个乐章间总体的强弱力度反差表现为弱—强—弱—强,第一小曲从“pp”入手,弹奏力度偏弱,2其后第二小曲则由极强的“音块”开始,富有舞曲之力,第三首小曲就像舒缓的小曲来缓冲,第四首小曲带有印象主义式的缥缈之感,然后用迅速有力的谐谑曲收尾。

三、《克里奥拉舞曲组曲》典型舞曲的运用

这六首舞曲是以不同的音乐符号来标注的,并非具体民间舞蹈形式之名,因为其舞蹈形式并不简单地拘泥于一种形式。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使得阿根廷音乐几经交融和翻新,呈现出“混血”的现象。笔者认为,作品中不同乐章采用的旋律与节奏型都反映出阿根廷民族音乐风格的典型性“混血”特征。

(一)节奏的特点2

汉斯·冯·彪罗(Hans von Bulow)曾说过:“首先有节奏,节奏是构成音乐的直接元素”。节奏是该作品最主要的特点,但难点在于怎样对待这些节奏型,怎样将异域风情的不同特征在键盘中表现出来,这是这部分主要的研究内容。

第一首小曲在节奏上多用“长—短—长”的节奏型,体现出“探戈”摇摆的风格,这种特殊的节奏型从作品的一开始就表现了阿根廷民间音乐风格,旋律演奏可以摇摆一些,右手旋律声部加左手伴奏声部八六拍节奏类型,赋予作品舞曲特殊旋律性。笔者认为,第二首是把舞曲风格表现到了极致。该小曲具有更快速、更繁复的韵律。它短小精悍而又快速,却充分地体现了这一舞蹈元素切分节奏复杂多样的特点。这就要求演奏者必须有非常准确的节奏感,双手配合必须协调,特别是左手带有装饰音的第一拍子,主音应与右手第一拍子和弦对正。为了突出语句的洁净,演奏尽量不用踏板。

(二)使用慢板

第三首小曲10—12小节中,5/8拍和6/8拍交替出现,使得音乐旋律进行有律动感和张力。复合节拍让稍显生涩的旋律音调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克里奥拉民族的即兴变化音阶把“印欧”音阶点缀得更绚丽、更复杂,这和西方浪漫主义晚期旋律调式的发展是一致的,当时为了追求调式音阶多样化,在世界上寻求独特的民族调式音阶乃至精心设计出新颖的人工调式较为相似。

所以,从《克里奥拉舞曲组曲》中不难看出,吉纳斯特拉把现代和声手法与民族舞曲巧妙结合起来。通过对作品典型特征的分析,笔者发现该作品中的每支小曲都代表了不同风格,都是时代的典型。

四、《克里奥拉舞曲组曲》整体性的把握技巧

在这一部分,笔者通过对全曲主要特征的概括,并结合其独特的音乐和舞蹈风格,以小曲间的连接来证明该作品二度创作的难点所在。作品的整体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演奏者要想精彩地演绎出一部作品,就一定要掌握作品的整体性。

第一首乐曲的末尾末音按谱面标出,作为无限延长结束音可在完全收住后重新开始第二首乐曲,但不可因无限延长而停滞于两支舞曲间太久。

第二首乐曲中最后一个结束音没有了,接下来第一首的音则紧随而来,与前面的乐曲表现了完全不同的格调。第二末句向上以“sff”力度为终点,有力而简单,留足时值之后马上开始第三首小曲,弹奏时应对这一对比反差作出快速反应。

第三首如歌的旋律与第二首的粗犷豪放不同,演奏中应快速转变思维模式,在末声结束后可在延音记号处换气、缓慢开启第四首小曲。第四首小曲虽缓慢,但是每一小节的装饰音都不能够占据正拍的位置,在弹奏过程中旋律也不能够因缓慢而停滞不前。最后一个和弦与高八度属于音微弱且深的关系,演奏者要缓慢地触键,以衔接第五首,这里音乐情绪要开始改变,这样才能更好地进入后两首中。第五、六首“Coda”中间空拍了个八分音符,很短,末句左右手相间向上,又与低音区遥相呼应,以慷慨收尾。

五、20世纪音乐风格对作品音色处理及触键的影响

在吉纳斯特拉的创作生涯中,创新性风格与民族音乐元素的融合为作品锦上添花,演奏者在触键和音色处理上有以下体现。

第一,客观民族主义风格和主观民族主义风格是吉纳斯特拉音乐上民族性的体现,是对阿根廷民歌的直接运用,体现在慢速乐章和快速乐章上。恰卡雷拉、加托舞、马兰波等民族风格在快板乐章中不断体现,使作品节奏热情奔放,因此演奏时应准确把握节奏。

吉纳斯特拉的慢板乐章最典型的是对单音的模仿,这种手法通常把一个音进行加花变奏,在形式上与16世纪的浪漫曲有几分相似,由两个声部平行三度构成,是一种慢速、三拍子的乐句短小的形式,演奏者要注意音乐的连贯性,在踏板的配合下使音乐的线条连起来,还要给听众以强烈的听觉刺激。

第二,新印象派风格是吉纳斯特拉以现代派创作风格为主的阶段,在作品中不难看出有大量二度级进关系以及變化叠加的纯四度、纯五度,这种相对不协和的音色要求演奏者控制好音色的处理、要注意双手贴键弹,使用“抚键”的奏法突出旋律声部,使演奏者在较弱的音色下演奏出多层次的音色。例如,第四首“平静而富有诗意的”是一首具有摇篮曲风格的慢板舞曲,每一小节的处理都是从A音开始,伴有“前倚音”,作品整体的力度是弱的,配合弱踏板的使用,使音乐空灵飘渺、极具印象主义风格。

通过对该作品的研究得到如下结论:一方面,对于组曲的演奏除各曲本身的表演有待推敲外,曲与曲之间的直接联系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些相连之处,或是继续、或是换气、或是直接相连,均有不同,在演奏中应加以重视。另一方面,关于衔接之处如何处理的问题,每一首乐曲的首尾均需经过精心的设计,在练习过程不仅要进行反复操练,更重要的是对作品民族风格的准确掌握,唯此才有可能准确地表现出作品的意义。2.6mm

结语

《克里奥拉舞蹈组曲》涵盖的音乐内容和创作手法是十分丰富多彩的,每个部分都有它独特的音乐个性。这离不开吉纳斯特拉优秀的创作才华,他在传统民间音乐的基础上融入娴熟的现代音乐创作技法,尤其是对民间舞曲素材的运用和创新使其作品极具地方民族色彩,丰富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也使我们充分感受到了阿根廷民族音乐的特色与魅力。

参考文献:

[1]吴欣璇.“克里奥拉舞曲组曲”音乐风格与演奏分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1.

[2]向颖.阿根廷民间舞曲风格吉纳斯特拉早期钢琴作品中的诠释——以《克里奥拉舞曲组曲》为例[N.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8,16(2):72-82.

[3](薛家子.吉纳斯特拉《克里奥人舞曲组曲》演奏技法与风格探究[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21.

[4]林宜颖.浅析吉纳斯特拉的音乐特点[J.艺术家,2020(7):69.)

(责任编辑:李瑶)

猜你喜欢

钢琴
一架钢琴
EMOTION
——为钢琴独奏而作
离家出走的钢琴
纸钢琴
钢琴
最牛钢琴
钢琴
钢琴
钢琴
半夜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