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重庆职业院校中外人文交流“双向互融共建”模式研究
2024-05-29古毅冯加明
古毅 冯加明
■摘 要:中外人文交流是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服务国家改革发展和对外战略大局,着眼为中外民心相通、文明互鉴、互利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厚植根基。本文提出重庆职业院校中外人文交流“双向互融共建”模式,探索重庆职业院校中外人文交流方式、方法和路径,为“一带一路”建设丰富职业教育内涵,为沿线国家发展注入中外人文交流的活力。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外人文交流;模式
■课 题:本文系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职业院校中外人文交流能力建设研究”(课题编号:23SKZZ010,其他主要研究人员: 孙玉伟、刘靓、余艳、石浩然)的研究成果。
202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作主旨演讲,提出通过精彩纷呈的文化年、艺术节、博览会、展览会,独具特色的鲁班工坊、丝路一家亲、光明行等人文交流项目,不断深化民间组织、智库、媒体、青年的交流,奏响新时代的丝路乐章。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共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
一、背景
随着合作研究的深化推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技能交流深入开展,正在带动合作模式的转变升级。
重庆位于“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汇处,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处于重要节点位置。“一带一路”建设开始之后,强化了重庆向东向西开放的战略支撑,同时直接让重庆成为连接欧洲、亚太、东盟三大经济圈的重要节点。重庆职业院校中外人文交流是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重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合作模式正逐步从“单一借鉴嫁接”的“中德合作办学”“中泰合作办学”“中澳合作办学”等模式逐步向“双向互融共建”模式发展。重庆职业院校把推进共建“一带一路”职业教育作为推动重庆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向西依托中欧班列(重庆)、向东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向南对接“一带一路”陆海新通道发展主线,秉承共商共建、开放合作、和谐包容、互利共赢原则,努力做到经贸走到哪里,职业教育就延伸到哪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就覆盖到哪里,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和经贸合作并驾齐驱,努力与沿线各国开展更深层次人文交流,推进沿线各国人民职业教育开放交流。
2019年1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际合作司和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共同实施了外交部、财政部《“一带一路”框架下澜湄国家职业技能开发合作项目》。笔者参与项目子课题《湄公河国家职业技能开发状况评估与需求分析》研究,该课题于2019年12月结题。同年12月,在广州参加由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一带一路”框架下澜湄国家职业技能开发合作交流平台建设国际研讨会,并进行了研究成果交流。笔者提出,对接“一带一路”与澜湄国家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需要,借鉴我国职业技能开发实践积累的丰富经验,助力澜湄国家建立和完善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国家职业技能开发体系。在以上研究基础上,课题组开始对“一带一路”背景下重庆职业院校中外人文交流“双向互融共建”模式进行研究。
二、“雙向互融共建”模式
“双向互融共建”模式是指与不同国家在进行职业教育交流合作时,要实现合作意愿的“双向奔赴”,通过中外人文交流实现民心相通、感知相通、认识相通,让双方的合作在相向而行的道路上奔跑发展;要突出全面合作的“双方互融”,在沟通了解的过程中要主动学习和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尊重对方的历史文化传承,在相互包容中实现求大同存小异,用彼此能够接受的方式去实现职业技能发展的共同目标;要落实职业技能培养的“双边建设”要求,技能是没有国界的,但是职业技能的发展交流能够让世界更美好。通过双边对工种开发、标准开发、鉴定内容等进行共建,让各工种技能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为地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三、国家中外人文交流平台
回顾“一带一路”建设十年发展历程,国家已经逐步建立多层次重要的中外人文交流平台,例如上海合作组织、东亚峰会、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中阿合作论坛、中非合作论坛、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等,充分借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中日韩大学交流合作促进委员会、中阿大学校长论坛、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中韩大学校长论坛、中俄大学联盟等的经验,通过发挥各个平台的作用,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增加教育合作的新内涵。
四、重庆职业院校中外人文交流平台
重庆职业院校中外人文交流是以立足职业技能发展为出发点,通过参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每2年组团参加的世界技能大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批复永久落户重庆的“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教育部主办的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以及重庆市“一带一路”国际技能研究院、中非(重庆)职业教育联盟、陆海新通道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联盟、“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发展人文交流研究院、重庆高职教育国际合作联盟等技能赛事和科研机构的相关活动进行中外人文交流。
五、中外人文交流内容
(一)教育交流
以重庆五一技师学院为例,通过世界技能大赛,重庆五一技师学院与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项目世界首席专家所任教的澳大利亚联邦大学联合开展了重庆市技工院校优秀学生1年短期培训合作;与英国达德利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IMI汽车维修1年短期培训合作,将学生送到海外进行培养,进入发达国家汽车培训体系学习并获得相应的国际技能资格证书。同时,重庆市职业院校也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外合作项目等形式向俄罗斯、新加坡、泰国、韩国、缅甸、柬埔寨、越南等国家招收学生进行培训,同时开展双边共建“职业技能鉴定体系”,联合进行师资培养等。
(二)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主要是以技能技艺为载体进行交流。重庆有着中国“火锅之都”和“小面之乡”称号,火锅、小面也是重庆的两张特色名片。重庆火锅在国外开店近200余家,重庆小面已经在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南非等30多个国家开设门店,每年来重庆学习的超过了3万人,联系加盟重庆小面的企业超过5000家。2018年11月,在重庆成功举办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第七届全国饭店业职业技能竞赛火锅、面条专项决赛暨“巴渝工匠”杯全国首届重庆小面职业技能大赛。大赛在美丽的长江、嘉陵江之滨举行,火锅和小面比赛现场观众络绎不绝,大赛设置了技能展示区域和体验区,让观众在欣赏激烈比赛的同时,现场感受技能大师、网红大咖的精湛技艺表演,还可领取美食券,免费试吃。通过这种形式让职业技能得到了更好的交流和发展。
(三)青年交流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每2年组团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其间还组织选手参加大洋洲技能挑战赛、欧洲职业技能大赛、东盟职业技能大赛等,让国家的技能青年才俊们与全世界的青年进行技能切磋和人文交流。重庆还承办了“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首届大赛共有来自44个国家和地区的698名选手参加,在“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上切磋技艺,成功举办集“大赛、展会、论坛、合作”于一体的职业技能盛会。重庆为积极备战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全面覆盖第二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参赛项目,设置省级集训基地146个,发动更多院校、企业的技能青年广泛参与,营造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浓厚社会氛围。
(四)旅游交流
重庆的山水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山水都是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桥梁。为推动中新(重庆)文化和旅游产业联盟建设,“中新(重庆)文化和旅游产业联盟2023旅游产品发布暨交流对接会”在重庆国际文旅之窗举办,并发布涪陵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酉阳桃花源、武隆天生三桥等近30个景区旅游产品,80余家文旅企业面对面深入交流,达成多项实质性合作成果。2023年5月,在“国际茶日”到来之际,由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与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共同策划的“茶和天下·雅集”,拉开了巴黎“重庆之窗”系列交流推广活动的序幕。为纪念意大利籍宫廷乐师德理格诞辰350周年,由意大利驻重庆总领事馆和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在嘉陵江索道北站房旧址共同主办“纪念意大利籍宫廷乐师德理格诞辰350周年系列活动”,重庆嘉陵江索道北站房——国际文化旅游之窗举办“中意建交50周年音乐会”“中丹建交70周年酒会”,进一步提升了重庆“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国际文旅形象。
(五)其他路径的交流
1.智库交流
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以“ 才聚新重庆·共创新未来”为主题,搭建高端化、国际化、专业化交流平台,采取线下与线上结合、国际与国内联动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汇聚人才,双向奔赴,共谋未来。
2.科技交流
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智博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国家网信办、中国科协、新加坡贸工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自2018年永久落户重庆以来,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5届。5年来,智博会始终致力于推动数字经济和智能产业发展,办会质效不断提升,国内外关注度、参与度日益扩大。
六、结束语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外人文交流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重庆职业院校正矢志不渝地按照国家战略方向,发挥各院校在人文交流、技能交流方面的优势特长,以职业技能发展为契机,积极参与中外人文交流,肩负时代所赋予的机遇和使命,为国际技能合作发展和中外人文交流交出重庆答卷。
参考文献
[1]尹松涛.西部地方普通高校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外人文交流机制有机结合模式的探索:以西南科技大学留学生教育为例[J].高教研究:西南科技大学,2019(1).
[2]周培源,朱瑞娟.中外人文交流机制的“人本化”传播模式探索:以中国—南非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为例[J].国际传播,2017(4).
[3]林瑶,伍凤明.孔子学院在中阿人文交流中的作用与担当:以拉普拉塔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为例[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學社会科学版,2019(3).
[4]张春燕.孔子学院的“旅游”特色化与中国文化软实力探讨:契合、创新与路径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3(4).
[作者:古毅,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重庆五一技师学院)国际交流合作中心主任;冯加明,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重庆五一技师学院)教务部(教科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