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双师型”音乐教师培养策略探讨

2024-05-29刘国峰

当代音乐 2024年4期
关键词:音乐专业新文科培养路径

[摘要]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承载着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的重要使命。近年来,随着新文科理念的产生,全力推动传统文科专业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成为重要的议题,“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呼之欲出,即同时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优秀人才,以音乐素养、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为核心,将音乐与人文、科技、社会等领域进行有效衔接整合,确保音乐教育回归本心、有的放矢。鉴于此,本文就“双师型”音乐教师的培养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文科;“双师型”教师;音乐专业;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4)04-0011-03

[收稿日期]2023-10-31

[基金项目](2021年度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专业认证标准背景下的音乐教师培养体系研究”(项目编号:SJGY20210861))

[作者简介](刘国峰(1980—),男,硕士,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教授。(佳木斯 145002) )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音乐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对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教育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途径之一,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中,高校音乐教育既要重视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创新,也需关注现代音乐文化的传播发展。具备专业能力和教学经验的“双师型”音乐教师,可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完善“双师型”教师的培育机制,从而充分满足新文科建设的种种要求,实乃当务之急。

一、对“新文科”和“双师型”的概念解读

(一)新文科建设

“新文科”是一种基于多学科交叉、跨文化比较、批判性思维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原则的新型文科教育模式,强调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对不同文化的比较研究,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深度剖析。新文科的出现,标志着文科教育正在进行一场深度的改革,是对传统文科教育的深化和拓展,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综合来看,新文科具有跨学科性、实践性、人文性及创新性等突出特点,主要表现在新文科强调跨学科的交融,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以解决复杂的问题,这种跨学科性不仅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融,也包括艺术、科技和文化的结合;新文科注重实践应用和社会问题,关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通过研究和实践来寻找解决方案,这表明新文科建设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新文科始终坚守人文精神,关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价值观念的传承,强调对人类精神的探索表达以及对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新文科还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研究人员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深入探索全新的研究领域,这种创新性使得新文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全球化背景下,新文科将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关注全球范围内的人文现象和价值观念的交流碰撞,积极推动国际的学术交流合作,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融。

(二)“双师型”教师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愈发呈现出多元化、专业化特征,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某些方面已经无法满足这种需求,因此“双师型”教师这一概念逐渐步入了公众视野。它是指具备两种或两种以上职业素养的教师,包括但不限于学术素养、专业技能、实践经验等,这些能力使得“双师型”教师能够在多个领域内发挥其特长,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具体而言,作为“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求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拥有广泛的相关专业知识,以便理解并教授复杂的课程内容;此类教师经验丰富、眼界开阔,了解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具备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引入实际案例予以说明;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行业的发展趋势,其教学不仅停留在书本上,而且与行业动态紧密相连;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和学生需求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通过项目式学习、案例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双师型”教师通常具备良好的协作沟通能力。

综上而论,“双师型”教师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社会价值。

二、“双师型”音乐教师培养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在一些经济欠发达、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音乐教师往往无法获取足够的教学资源,如最新的音乐设备、软件和书籍等,难以为学生提供最新、最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因此这些地区无法吸引并留住优秀的音乐教师,进一步加剧了教学质量的下滑;部分教师由于自身知识技能的局限性,缺乏行业实践经验,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知识输出效率差,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影响了自身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竞争力;部分高校“双师型”音乐教师的培养目标不清晰,未能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实际需求,如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即使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在毕业后也可能无法迅速适应企业的聘用标准。

(二)财政投入严重匮乏

由于财政投入不足,许多高校无法有效开发音乐资源数据库和在线教育资源平台,这种状况限制了教师获取最新音乐资源的途径,阻碍其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自我提升和教学创新。在信息化日益进步的今天,高校音乐教师需要提高信息素养,以适应新时代音乐教育的需求,然而,由于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持,教师无法得到足够的信息技术培训,无法掌握最新的教育技术,这无疑会削弱其教学能力。新文科背景下,高校音乐教师需要转变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教学引导者,但是受经费所限,很多教师无法得到足够的专业发展支持,难以实现这一角色的转变。另外,2由于资金的问题,高校无法引入虚拟技术等先进的教学工具,因此音乐教育的深度广度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

(三)资源共享水平较低

教育资源共享在提高教育质量、优化资源配置以及推动教育创新方面具有显著意义,但现实情况却并不乐观。首先,同类院校资源共享较为顺利,不同类别则难以为继,这一现象可以理解为,同一层次或同一类型的高校,其学科设置、教学风格、教学资源等方面的相似性,使得教师资源、课程资源、研究资源等可以在这些院校间实现较高程度的共享,然而当涉及不同类别的高校时,其办学定位、学科设置、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导致共享的难度和成本大大增加;其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存在众多水平相当的院校,这些院校往往在师资力量、学科建设、教学设施等方面具有相似之处,因此这些院校间的合作程度相对较高,师生可在这些院校间进行更为广泛的交流和互动,然而对于不同水平的院校来说,由于其资源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合作的可能性相对较低;最后,尽管许多高校已经开始意识到教学资源共享的重要性,但管理体制和利益分配机制的问题,使得教学资源共享的积极性不高。

(四)考评体系亟须完善

就目前来看,许多院校仍然没有对“双师型”教师形成一个全面准确的定义,导致在选拔培养“双师型”音乐教师时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现有的考评体系往往过分依赖证书作为衡量教师能力的指标,证书并不能完全反映教师的实际专业能力,尤其是对于音乐这种强调实践和创新的学科,部分教师的真实水平往往与证书数量不成正比,所以单纯依靠证书来鉴定教师是否具备“双师资格”是片面的,应该建立更加全面、深入的考评体系。再如,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然而,现有的考评体系往往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考查,而忽视了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评价,这导致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纸上谈兵”的现象,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法满足“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需求。

三、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双师型”音乐教师的培养路径

(一)树立“以师为本”的教培理念

根据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制订相应的统筹规划,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途径和措施;注重教师个性化发展,根据其特长和兴趣,提供多元化的培训渠道,让教师在专业领域内不断深化拓展。建设一支优秀的“双师型”“双师素质”音乐教师队伍,可以通过引进音乐领域的领军人才和名师,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的发展,这些名师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教学经验,还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人脉资源,可以为年轻教师提供指导帮助。同时,注重培养优秀的教学团队,鼓励教师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的探索交流。高校应了解教师的专业发展意愿,鼓励教师参与国际交流合作,拓展视野思路,让教师在专业技能、教学方法和学科知识等方面不断完善前行。此外,提供各类国内外访学、研讨会、研修班等机会,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为优秀教师提供晋升奖励的机会,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二)提高教育资源共享能力

教育资源共享的本质是打破资源边界,使更多的人能够分享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从而在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的同时,促进教育的公平、公正。由此可见,教育资源的整合与统筹是实现优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能够促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更大的效益,为音乐教育事业注入更多的活力,这不仅有助于提高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也有利于推动区域内的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鼓励区域与区2.3mm域之间开展行业协会、科研团体等项目联合,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加强不同区域之间的交流合作,使音乐教育的发展更加均衡协调;同时,为促进优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的传播共享,使更多学生受益,可通过成立分校等方法尝试合作办学;此外,还需重视音乐教育的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注重音乐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具有跨学科背景的复合型音乐人才,在课程设置方面,强调实践性和创新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新文科背景下的音乐教育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积极更新教育理念,拓宽学科视野,增强实践应用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对音乐教师培养给予充分保障,从资金角度确保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升。鉴于此,需加大对音乐教育的经费支持,引进优秀的音乐教师,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强化科研教学研究。同时,音乐教育需要大量的设施设备支持,如专业教室、乐器、音响设备、校内外实训基地等,通过财政投入、与社会资源合作,为教学提供实践机会和培训资源,促进高校与企业的交流合作,推动音乐教育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从学校方面来看,应制订合理的预算计划,充分考虑音乐教育的实际需求,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经费使用的透明性、合法性;高校应积极争取政府对音乐教育的支持补贴,以缓解教育经费的压力,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高校音乐教育的设施设备建设、师资培训等项目,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社会团体对高校音乐教育进行捐赠帮扶;此外,积极寻找与音乐相关的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等方式来加强合作关系的稳定性,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展科研项目、实践教学、师资培训等方面的合作,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举办文化交流活动、演出活动等,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文化建设,将企业的实际需求和高校的教学目标相结合,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四)以赛促培,选拔优秀人才

说课、微课是近年来在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种教研形式,它要求教师在短时间内将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进行概括展示。为实现以赛促练、以练促学,选拔出一批具有天赋潜力的“双师”素质人才,应重视赛事项目的建立举行。比赛主题应与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相关,如“音乐鉴赏教学方法的探讨”“音乐创作实践教学的策略”等,制定详细的比赛规则,明确说课、微课的内容、形式和时间要求等;通过校内宣传、海报张贴、微信推送等方式,向全校教师宣传比赛活动,并组织有意向的教师报名参加;比赛前,可邀请经验丰富的教师或教育专2.4mm家对参赛教师进行说课、微课的培训指导,以提高教师的比赛水平;在比赛现场,应设立评委团对参赛教师的说课、微课进行评选,评选标准应包括教学内容的准确性、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教学过程的逻辑性以及教师的表现力等;对获得优异成绩的教师给予适当奖励,同时应将比赛成果进行整理总结,并通过校内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进行推广,以便更好地促进全校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

(五)健全完善考评机制

高校“双师型”音乐教师的培养需要明确考评目标,即运用考评机制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术成就、行业影响和社会贡献等方面。考评目标应该与高校音乐教育的总体目标相一致,同时也要与新文科背景下对音乐教师的要求相符合。由高校相关部门牵头,联合音乐学院和其他相关部门成立考评委员会,负责制定考评的政策标准,组织开展考评工作,并对考评结果进行审核公示。考评方式应多样化,根据不同的考评内容采取不同的考评方式,如教学能力可以采用教学观摩、学生评价等方式;学术研究能力可以采用论文评审、学术会议评估等方法;行业实践能力可以采用项目申报、比赛和演出评价等手段。同时,鼓励教师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加强对创收资金的管理监督。教育经费应优先用于提高教师待遇和奖励优秀教师,将教师的薪酬与绩效评价结果挂钩,避免出现不正当的竞争和不公平的现象。

结语

在新文科的推动下,高校“双师型”音乐教师的培养模式应运而生,这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进步的必然。在未来,“双师型”音乐教师将扮演着引领教育新实践、新思想、新潮流的关键角色,尽管挑战连连、困难重重,2但依然坚信“双师型”音乐教师能够在教学、学术等领域发挥巨大作用,为国内音乐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乔万俊.新文科背景下高职“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林区教学,2023(11):92-95.

[2]徐明霞.新文科人才的需求特征及培养建议[J.西部素质教育,2023,9(20):73-76.

[3]孙晓宇.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8):111-113.

[4]吴桂俠.应用型高校“双师型”师资培养机制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23(9):81-84.

[5]罗玉玲.产教融合视域下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J.文教资料,2023(8):193-196.)

(责任编辑:尤雷)

猜你喜欢

音乐专业新文科培养路径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元认知策略在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弹唱训练中的具体运用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关于普通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试论如何推动音乐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