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024-05-29曹蓝月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思辨性创设文本

曹蓝月

学习任务群是承载语文课程内容、架构课程体系、创新语文教学模式的若干相互关联的语文学习任务的集合。结合任务群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打破单一学习方式的限制,引导学生从更全面的角度思考问题。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是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之一。在日常教学和引导的过程中,教师应兼顾逻辑思维和语言思维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设置思辨性的问题情境和问题链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语言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一、做好课前规划,明确教学目标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理性精神可以理解为“乐于探索、勤于思考”的自觉意识和习惯,以及“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为了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师要优化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将“有理有据与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一理念融入教学目标设计中,让学生更加重视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成为“理性”且“负责任”的表达者。

例如,在学习《赵州桥》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完成三个主要学习目标:首先,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壮丽和设计上的精妙之处。其次,学习“如何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为了突出课程的特点并遵循“思辨性阅读和表达”的基本原则,教师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与《赵州桥》结合起来,设计“如何将一段话写清楚”的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从对场景和物体的描述中学习经验,并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描绘石栏图案来强调赵州桥的美丽,以及如何通过对《清明上河图》中生活场景的分析来理解作者是怎样突出古代人民的智慧。最后,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找到支撑自己观点的证据。

由于学生的学段不同,能力也各不相同,教师需要将核心目标融入教学目标中,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教学方案。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

情境式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定义来看,它并未被拆分为阅读和表达等独立的部分,而是以“思辨”的情境创设为导向推进学习进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构建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典型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参与“设计类”“体验类”“策划类”“探究类”活动,将教学目标内化为自身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此外,通过高效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学生能够逐步加深对具体知识的理解,并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以《小英雄雨来》一课为例,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以活动为基础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探索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小英雄雨来》讲述的是哪个时期的故事?”通过之前的阅读,学生了解到这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随后,教师结合单元主题布置了一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学习任务群,其中包括阅读《芦花鞋》等文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任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烈士英勇斗争的视频,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历史背景。在情感铺垫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芦花鞋》和《小英雄雨来》的主人公身上所蕴含的精神。通过分析文章的段落特点和内涵,学生将文章划分为“做芦花鞋—卖芦花鞋—買芦花鞋—送芦花鞋”以及“游泳—掩护—斗争—脱险”等多个步骤,从而深入理解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最后,教师设计了一个主题为“身边的‘小英雄”的写作任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寻找身边的“小英雄”,并写一篇作文。

根据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采用“设计类”“体验类”“策划类”和“探究类”等多种活动形式,创设生活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场景。教师可以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关并满足学生认知需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从而提高核心素养。

三、基于任务重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注意力分散,探索欲不足。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根据学情,基于任务目标记录并观察学生的探索过程,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任务群的实施方案。经过前期充分的准备,学生能够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完善学习过程,掌握分析文本、提取文本信息和整合文本内容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教师要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引导方法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以《落花生》一文为例,教师在学生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后提出问题:“如果让你为花生写一则宣传文案,你会怎么写?”以此来引导学生明确: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实际上毫无用处的人。教师可以布置群文阅读任务,让学生探讨“怎样的人才是父亲口中‘有用的人?”

阅读能力不仅包括对基础的字、词、段、篇的理解,还包括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炼文本内涵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紧密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学习任务群,并明确其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参与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任务群,学生的核心素养便可得到提高。

四、基于文本细节,实现个性化表达

教师要精心设计多元化的学习任务群,将教师、学生和文本有机串联。在此过程中,学生以学习任务群的内容为基础,根据文本细节与渐进式的问题为引导,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同时,学生的个性表达也能得到激发。个性表达包括两方面:一是逻辑创新,即学生有序分享所思所想;二是情节创新,即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文本细节推演文本情节的发展。

以《草船借箭》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学习任务群,让学生关注人物语言,并基于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性格。根据学习任务群的要求,学生从第二自然段的对话中提炼出作者是如何描绘周瑜的。通过具体的语言描写,学生能够深入剖析周瑜的人物形象,并从不同角度发表自己的观点。

文本细节中蕴含着丰富的写作技巧和构思。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些技巧,为学生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群。

总之,运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可以激发课堂活力,推动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思辨性创设文本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