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即席讲话,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024-05-29张晓婷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语段讲话表达能力

张晓婷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不应等到学生达到某个阶段才开始对其进行相应的能力训练,而应提前规划。教师可以利用课文的具体语境和所提供的载体组织学生即席讲话,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奠定基础。本文分享的是与即席讲话教学实践相关的一些尝试和思考。

一、关注字词,铺设即席讲话的基石

即席讲话不应仅限于表达者信息资源的输出,更应关注表达者的表达方式、策略和智慧。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即席讲话时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教师应关注教材文本中的典型言语形式及其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感知、品析和内化文本中的典型句式。通过学习表达完整、规范、清晰和生动的语言,学生能够逐渐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口语表达习惯,增强语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教材文本有丰富的教学价值,值得学生深入理解和学习,是学生积累和内化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媒介。

例如,在教学《雷雨》中,“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这一段内容时,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尝试运用手势动作帮助学生理解句子中动词的含义。如,教师用双手向下按和单手快速滑动的动作引导学生体会句子中“压”和“垂”的画面。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借助“压”字感受乌云笼罩大地的沉闷感,紧扣“垂”字感受动作快速下落的画面。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哪些事物是可以“压下来”和“垂下来”的,学生很快联想到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如石头和柳条等,教师再要求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语句进行练习。最后,教师适时展示古诗词中的诗句,让学生进行填空练习。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中的“千朵万朵(  )枝低”,贺知章《咏柳》中的“万条(  )下绿丝绦”。

教师要提高学生捕捉字词的敏锐度,由一个字、一个词或一个句式开始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为学生准确表达一句规范、生动且连贯的话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依托典型语段,提高即席讲话的感染力

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会逐渐将注意力从字词转向语段。教材中的文本都有值得细细品味和学习的精彩语段,也都展示了作者构思的巧妙,遣词造句的技巧,修辞手法和表达方法的獨特。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教材文本中总结表达方法,以增强口语表达的感染力。

以《慈母情深》一文为例,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语言展示了母亲对自己无尽的关爱。学生可以借鉴文章中的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例如,在描述母亲听到作者的呼唤并转身的过程中,作者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并用较长的篇幅来描绘这一过程。这些描写体现了作者对母亲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的震撼和惊讶之情。这一段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作者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特殊语句进行了后置处理,在描写过程中还使用了快慢镜头自由切换等技巧。这些方法的运用使得看似平淡的语言文字蕴含了丰富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作者对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程度感到惊讶,而快慢镜头的切换则表达了作者既希望母亲能快点转身,让自己能拿到钱去买《青年近卫军》,又不愿意看到母亲转身后的疲惫和艰辛。

通过对文本语段的深入分析,学生能够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这些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类似的场景。在即席讲话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这些技巧实现内容输出和情感表达效果的双重提升,从而有效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创设多维渠道,丰富即席讲话的着力点

学生在即席讲话时不仅要传递信息、表明观点,而且表明观点的过程还应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为此,教师应创设多维渠道,提供多元的理解视角,让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学会思考,形成个性化和多元化观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设置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内在思维;设置解释类问题,引导学生在口语表达中梳理知识;借助选择性问题,引导学生辨析和领悟事物之间的微妙差异;借助洞察性问题,引导学生探寻事物的本质和原因,将学习推向文本的深处。

以《将相和》一文为例,教师可以针对文本内容为学生设置选择性问题和洞察性问题。首先,教师利用选择性问题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形成自己的观点。如,在解读“蔺相如要撞向柱子”这一语段时,教师设置了如下选择性问题:蔺相如是真的要撞柱子,还是假装要撞柱子?这个问题能够让学生从全局的角度去分析人物的言行举止,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想法。有的学生认为,蔺相如并不是真的要撞柱子,而是利用这种方式向秦王施压。其次,教师通过提出洞察性问题来引导学生综合分析。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内在的认知冲突,围绕“负荆请罪”提出问题:“廉颇为何要光着身子、背着荆条,让所有人知道他要向蔺相如赔礼道歉呢?”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涵,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新闻发布会”的形式,模拟记者提问的环节,要求学生扮演“廉颇”,并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洞察性问题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清晰地阐述自己的理由,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四、整体融合,增强即席讲话的场域感

一段完整的表达或演讲,即使非常简短,呈现的语言段落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字词语段,注重篇章结构,培养学生的整体构建意识,使学生从课文中学到的谋篇布局的技巧并应用到实践中,促进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以《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为例,课后思考题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讲述故事。然而,如果教师仅仅教授字词和语段,学生可能只理解文本表达的细节,而难以实现整体性讲述。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初读课文,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以小标题的形式提炼关键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发展和整体框架。同时,教师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语段,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和品悟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转述。如在“峰顶歼敌”一段中,教师先介绍作者采用的“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然后聚焦于具体的袭击行动,如,用石头“砸”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所蕴藏的意义。

这种学习方式既有整体性的梳理和关照,也有对细节的品悟和思考,让学生的讲述“有血有肉”,让听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总之,口语表达能力是书面语言积累和表达的基础,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语言素养的形成。教师应从语文学习的初级阶段开始,结合教材,利用阅读教学创建有效的口语表达平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猜你喜欢

语段讲话表达能力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重点】语言文字运用:语段压缩
浅谈低年级语段仿写的指导策略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注水”讲话
国旗下的讲话
男朋友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依存消解、一致性计算与浮现和语段计算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