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语文要素分析与落实

2024-05-29程子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4年4期
关键词:风趣大拇指手指

程子桐

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幽默风趣是这个单元的主题词,感受语言是教学的根本任务。教学《手指》一文时,面对课题,学生很容易产生这样的困惑:丰子恺先生为什么要写手指呢?生活中片刻不离身,这手指究竟有什么可写的呢?所有人都司空见惯的手指,能让人有所收获吗?这或许就是风趣幽默表达的魅力。笔者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尝试。

一、紧扣整体布局,探寻幽默表达的精妙构思

丰子恺先生作為一名漫画家,在创作《手指》时,规避了常规性说明文和状物类文本的写作,并没有对手指进行客观、还原式的介绍,而是利用漫画家独有的视角,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风格,展现出幽默诙谐的表达效果,让读者在莞尔一笑中形成情感认知的共鸣。之所以能够形成这样的表达效果,关键在于作者在创作构思中,将原本司空见惯的描摹对象,置放在一个全新的表达维度之下。

《手指》的构思和创作,在作者丰子恺的意识中就不再是处于客观层面上的五种不同类型的手指,而是社会生活中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写照。独特的创作维度为生动形象地介绍作者眼中的手指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思路,也为实现风趣幽默的表达提供了空间。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初步阅读、整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畅聊初读课文的感受,尤其关注哪些令人完全意想不到的内容。学生在交流中纷纷表示:没有想到一个简单的手指,作者居然写得这样妙趣横生;没有想到作者完全将手指看成了一个团队,每一种类型的手指,就是活脱脱的一类人;没有想到作者还从五种手指的不同特点,写出了人生的大智慧……学生口中所表达的种种“没想到”,正是文本作为课程资源范例超越学生现有经验认知的体现,是学生品味、学习和借鉴的价值资源。这篇课文虽然以描摹手指为对象,但作者站立在更上位的层面展开构思和规划,这就如同当下单元整体教学所倡导的“大概念”,将目标确定、内容研制和策略遴选都置放在单元“大概念”的统整架构体系之中,让所描摹的每一种类型的手指都展现出鲜活的人之情味。面对作者的如此构思,教师没有以直接告知的方式呈现,而是以“没想到”话题为引导,将学生阅读之后的初步感受作为体会幽默语言的抓手,为学生后续的深度品味确定了精准的切入口。

二、聚焦表达内容,理清幽默表达的内容定位

既然将手指视为整体性的“人”展开描写,教师会误将其窄化成为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是远远不够的。通篇的拟人化表达,展现了鲜明的拟人特征。教学整篇课文,就不能脱离“人”的视域。拟人化表达中能够体现“人”之特质的语言可谓比比皆是,需要学生在罗列价值信息的基础上,展开必要的归类整理、概括提炼,借助洞察作者谋篇布局的精妙,体会课文幽默诙谐的表达特质。

那这篇《手指》究竟写了什么呢?其一,可以从总起的关键句中猜测。课文开篇即对“随身带着十根手指”进行了统整定位:“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这句话着力展现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不相同。原本统领全文的关键句就应该讲究简洁凝练,为什么要在这里从“姿态”“性格”以及“长短”几个不同的维度分别描述呢?很多学生基于预习和文本初读,主动将这一统整全文的关键句,与后面分写的内容进行联系后认为,这句话中的“姿态”“性格”以及“长短”,正是下文详细分写的关键维度。这里以分列的方式先集中呈现,使得“总起”与“分写”形成了逻辑上的一一对应之势。学生如此猜测,是基于他们对文本整体把握和细节部分之间关联的深度认知,是对作者拟人化的整体构思形成了准确的体悟。其二,可以从分写的板块中提炼分写部分。作者分别从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顺序展开了细致的描述。这一教学板块,对这四个自然段的再次阅读,就不能让学生局限在某一个具体的语段之中,而要有把握整体的大视野、大格局,鼓励学生将四个自然段统整起来对比,从而发现每一个自然段的内容,都从上述关键句的维度展开了描述。如拇指不图名利,能够吃苦耐劳、默默奉献,但形体不美;食指勤奋卖力,敢于探寻,做事不怕牺牲,机敏迅捷,但并不窈窕,也常常容易受伤;中指性格高傲,沽名钓誉,而且相貌堂堂,富有曲线之美,但又华而不实,干活常常偷奸耍滑,并不出力;无名指和小指秀丽可爱,但能力相对薄弱,只有在一些特殊场合才能派上用场。当教师组织学生将这些基于关键句统整下的三大维度的特点一一集中呈现出来时,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不看所描写的对象——手指,而单单关注其特点,你能猜想到这是一篇描写手指的文章吗?”

幽默的语言究竟从何而来?这一源于语文课程本质属性的追问,即意味着要在学生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逐步向着作者的表达智慧转变。经历上述两个环节,学生分别通过关键句和分写内容的罗列提炼,明晰了这篇课文拟人化的表达内容,将原本毫无生命的手指赋予了不同的形态、姿态和鲜明真实的人物个性,甚至是在社会活动中才能彰显出来的长短人性。这种赋予贴合了读者包括学生在内的所有“人”在这个社会中形成的生活经验,易于引发读者之间的认知共鸣,两者之间巨大落差的语句,必然自带幽默风趣之风,体会语言风格的语文要素就在这样的教学中得到了落实。

三、依托关键文字,感受幽默表达的语言特点

确定了走进文本的切入口,明晰了作者整体构思和表达的内容,就需要向文本表达的深度迈进。

首先,不同类型手指的特点都是教师基于学生阅读感受相机概括的。源于学生最真实的阅读体验,作者并没有直接揭示,而是通过鲜活的语言和匹配的表达方法呈现的,通篇使用的就是举例子。如描写大拇指的吃苦耐劳,就分别举了扶琴身、抵住喷水、按住流血、顶住重东西等,以数量之多、类型之丰传递大拇指无处不在之意。教师一方面可以借助这些典型的例子紧扣相关的动词,如“扶”“抵”“按”“顶”“翻”“揿”等,想象甚至可以尝试比划一下用大拇指做这些事情,以进一步感受大拇指吃苦耐劳的特点。幽默的语言从哪里来?源于真实生活的例子,以形象化、可感化、具象化的直观冲击,让学生直接感受到了大拇指时时处处劳作的身影。由此而形成的语言,不仅生动,更富有极强的趣味性,幽默诙谐的意味油然而生。

其次,无论作者如何构思,表达内容如何选择,与学生形成首次接触的永远都是具体的语言文字符号。因此,体会幽默风趣的语言必须深入、细化到具体的语言细节层面。在经历了上述教学板块和环节之后,学生更能从整体构思的观照下重新审视文本,对文本幽默风趣语言的由来形成更为深刻的洞察。如描写手指姿态的一系列语言,从大拇指的“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到描写食指的不窈窕“直直落落的强硬的线条”,再到描写中指的“相貌最堂皇……都有屏障”,直至最后描写无名指和小指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等,极具漫画之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描写的语言与自身观察的结果进行对比。在人们眼中似乎并无太大差异的五根手指,在作者的描述中却变得如此棱角分明,各有所姿,继而感受到语言表达的幽默风趣。同时,在描述罗列例子时,这种幽默化的表达也如同项链中的珍珠一般,彰显出熠熠光辉。如描写大拇指时,“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在一副犯傻的模样下,将大拇指甘于奉献的精神刻画得淋漓尽致;在描写食指时,“要他去试探或冒险”“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一个敢于尝试、勤奋卖力的形象跃然纸上;而在描写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又分别将其定位于“扶衬”“附庸”等角色,拟人化的幽默风趣更是呈现出来。语言符号是学生阅读文本的媒介,也应该成为体会幽默风趣的载体。但如果前面没有对作者创作风格的了解和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文本语言所展现的风格并不能直接渗入学生的意识之中,学生甚至连“知其然”都无法达成,更不用谈“知其所以然”了。

基于2022年版课标对语文课程本质属性的定位,品味语言理应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针对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教师要从语言的由来入手,引导学生在探寻其根源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幽默表达的效果,习得幽默表达的根本方法,为学生语言品质和表达智慧的提升助力。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枫桥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风趣大拇指手指
手指背侧复合组织块离断再植
手指操
罗翔——一名幽默风趣的法学老师
大拇指的作用
我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雅痞新风趣
朋友
为什么人的大拇指只有两节?
邵毅霞:挥毫得畅,风趣巧拔
笔穿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