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模人样”的马来熊
2024-05-29程醉
程醉
杭州动物园的一头马来熊因为常如人类一样站立,并不断向游客挥手示意,所以被怀疑是工作人员穿“熊衣”扮演,还登上热搜。杭州动物园很快便正式澄清说,那确实是一头货真价实的马来熊,它那些看似“异常”的举动其实都符合其特性。
不眠之熊
马来熊是食肉目、熊科、马来熊属、马来熊种下两个亚种哺乳动物的统称。它们是熊科动物中体形最小的一种,成年体长在150厘米以下,体重也不会超过70千克。马来熊全身覆盖着油亮乌黑的皮毛,除了鼻子和嘴是棕黄色之外,胸口处有一个棕黄色的“U”形斑纹,因此即便是在野外也很好识别。跟它们的分布区有重叠,且毛色接近的亚洲黑熊胸口的斑纹呈白色的“V”字形。
马来熊,顾名思义,它们主要栖息在东南亚地区,不过我国云南盈江、绿春以及西藏芒康等地也有少量马来熊野生种群栖息。从江西省萍乡杨家湾出土的牙齿化石来看,马来熊曾经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地。
马来熊是典型的林栖动物,主要生活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热带、亚热带雨林和阔叶林中。它们非常善于爬树,喜欢在树上觅食,还会利用树枝在树权上搭建巢台来睡觉。
在地面活动时,马来熊一般是四肢着地,慢慢悠悠,远远看上去就像一条游逛的大型犬类,因此也被称为狗熊。更有意思的是,马来熊的叫声也和狗吠差不多。
和其他熊科动物一样,马来熊也是杂食性动物,只不过它们多少有点挑食,一般只寻找蚂蚁、白蚁、蜜蜂的巢穴,然后吃掉里面的成虫、幼虫、卵、蜂蜜、蜂蜡,甚至是蜂巢。随着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在人类定居点附近生活的马来熊,也慢慢养成了翻找垃圾桶,拣食残羹剩饭的习性。
如果非要找出它们和其他熊科动物有什么不同,那恐怕就是舌头。成年马来熊的舌头长达25厘米左右,相当于体长的1/5。其作用和食蚁兽、穿山甲类似,长舌头能轻松舔食蜂巢里的蜂蜜,或是蚁穴里的幼虫等。
中国有句成语叫“瘦骨嶙峋”,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透过皮肤就能看到骨头。马来熊就是熊族里瘦骨嶙峋的一群。它们不如其他熊科动物强壮,站立时后腰和臀部皮肤更会形成大量褶皱。正是这些褶皱,让游客有了错觉,以为是工作人员穿着宽松的熊皮“冒充”马来熊。实际上,这些皮肤褶皱可以让它们在遭到袭击时有回旋的余地,以便伺机逃命。
由于栖息地常年气候温暖甚至是炎热,马来熊成为唯—一种不必冬眠的熊科动物。但是,野生马来熊的寿命一般是20多年,远比野生亚洲黑熊和野生棕熊30多年寿命短得多。这和冬眠有没有关系,科学家还没有找到答案。
贪吃之熊
我国古籍中称马来熊为魋(tuí),俗称赤熊。成书于汉朝的词典《尔雅·释兽》篇中说:“魋如小熊,窃毛而黄。”意思是,魋是一种缩小版的熊类动物,毛粗短,毛色浅黄。
加里曼丹岛是马来熊加里曼丹亚种的主要栖息地之一,这个世界第三大岛屿还栖息着世界上最小的婆罗洲侏儒象和最小的苏门答腊犀牛。动物进化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岛屿法则”,大致就是在孤岛上小型哺乳动物会变得更大,巨型化;大型哺乳动物则会慢慢变得更小,侏儒化。
过去科学家认为,马来熊可能是因为“岛屿法则”才进化成了小熊。但是,人们陆续发现,生活在东南亚大陆,像老挝、缅甸、越南等地的马来熊体形也很娇小。科学家不得不重新审视马来熊体形如此之小的原因。
目前,基本获得公认的原因是马来熊的树栖特性导致它们变小。马来熊主要生活在森林里,在树上觅食、居住,也方便躲避天敌,可以说其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树上度过。过于臃肿的体形显然无法适合树栖生活。
在我们的印象里,熊偷蜂蜜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它们皮糙肉厚似乎也不害怕蜜蜂们蛰咬。实际情况却与我们的想法大相径庭。马来熊的鼻子和嘴唇部位裸露无毛,在遇到数量庞大的蜜蜂群或是攻击力爆表的马蜂群时,它们也只能是浅尝几口蜂蜜后,便不得不落荒而逃。
也因为这种危险的存在,栖息地里大量散布的白蚁巢穴才是马来熊食物的主要来源。马来熊前肢上各长有5个长约10厘米的镰刀状钩爪。这既是它们刨开白蚁巢穴的利器,也是它们爬树时必不可少的工具。每当刨开白蚁巢穴后,巢穴里的白蚁便会蜂拥而出保卫家园,而这正中马来熊的下怀,它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于是,马来熊伸出长舌头,在白蚁巢穴上不停地舔来舔去。
马来熊的舌头粗糙且上面布满倒刺,进食时唾液腺分泌的大量酸性唾液也会分布到舌头上。因此,只要是马来熊舌头经过之处,白蚁们要么被粘住,要么被钩住,都会随着舌头的收回而成为它的美味佳肴。
榴莲号称水果之王,价格昂贵,实现榴莲自由是很多人的梦想。对于马来熊来说,不论是野生的还是圈养的,似乎早就实现了大多数人类没有实现的梦想。
在马来熊的栖息地,榴莲树通常比较常见。善于爬树的马来熊往往不等榴莲成熟便爬上树,将半熟的榴莲弄下來,大快朵颐。而在动物园里,饲养员也会毫不吝啬地给马来熊送上这种来自家乡的水果。
濒危之熊
马来熊腰部和臀部的熊皮在站立时会出现褶皱,以致引起了人们的误会,其实不仅仅是在腰臀部,在受到刺激或惊吓后,马来熊额头上也会出现好几层褶皱。松软的褶皱能够在受到天敌攻击时,避免直接受到伤害,还会帮助它们转过头来攻击对方。
那么,哪些猛兽是马来熊的天敌呢?虽然体形较小,但凭借敏捷的攀爬能力、锋利的爪子以及巨大的咬合力,马来熊在森林里的天敌并不多。在东南亚地区,孟加拉虎、马来亚虎是马来熊的主要天敌,而在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虎曾经是马来熊的天敌,但现在该地区已经没有老虎的踪影了。剩下的隐患还有网纹蟒和缅甸蟒,它们也有猎捕马来熊的记录。
网纹蟒是一种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地区的大型蟒蛇,成年体长一般在9米以上。和马来熊一样,网纹蟒也喜欢在夜晚出来活动。它们常潜伏在某个阴暗的角落,依靠唇窝对红外线的感应来伺机捕食路过的动物。但马来熊的嗅觉相当灵敏,超过人类千倍以上,能够轻易辨识出90米之外的气味。因此,即便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马来熊踏入网纹蟒“埋伏圈”的可能性也不大。但据说,曾经有人目睹过网纹蟒吞下一头马来熊幼崽的情形。
野生环境下,雌性马来熊的繁育能力很低,同时幼崽的存活率也很低。雌性马来熊大约3岁成年,每胎产幼崽2—3头,但母熊会抚育幼崽大约3年时间,到其成年离开后才会再次繁殖。也就是说,在马来熊短短的20多年生命中,雌性最多也不过生下7窝幼崽而已。
同时,由于人类对原始森林的不断砍伐,马来熊传统栖息地在不断退化或彻底丧失,加之人类活动对马来熊的干扰,偷猎、盗猎现象层出不穷,全世界范围内野生的马来熊数量都在急剧减少。
目前,在我国动物园圈养的马来熊在120头左右,在我国栖息的野生马来熊数量则不会超过150头。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马来熊就已经被列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希望这些“人熊”不要消失,成为人们留在记忆中的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