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意识在餐饮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2024-05-28蔡红玉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餐饮英语》一书,以在餐厅与厨房真实情境中展开英语对话的方式,对餐饮英语进行了系统介绍。跨文化意识在餐饮英语翻译中的应用价值表现在3个方面:① 跨文化意识可帮助译者更好地理解原语的文化背景和表达方式,更加准确地传达菜品的信息和口感。餐饮英语翻译中有时会遇到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或表达方式,译者需具备跨文化意识,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才能准确完成翻译工作。② 跨文化意识可帮助译者更好地理解客人的需求和偏好,提供更加符合客人需求的翻译服务。在餐饮服务中,客人可能会因为语言障碍而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偏好,因此译者需具备跨文化意识,提高工作水平,从而更大程度上满足客人的需求。③ 跨文化意识可帮助译者更好地应对文化冲突和误解。面对多元文化之间的差异,具备跨文化意识的译者能理解并尊重这些差异,消除对异域文化的刻板印象或偏见,使翻译更加客观准确。
正是因为跨文化意识在餐饮英语翻译中具有重要价值,因此要提高表达的准确性,译者需在翻译过程中注意以下事项。首先,了解不同国家餐饮文化是餐饮英语翻译的重要基础。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方餐饮习惯、食品名称、食材的描述等都有所不同。例如中国人更加注重菜肴的“色、香、味、形”;而西方人往往更关注菜肴是否富含营养。因此,在对菜肴进行描述时侧重点也不同。这种情况下,译者需了解不同餐饮文化背景,准确把握餐饮文化中的关键信息,确保翻译信息符合外国人的餐饮文化习惯。同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还应将菜肴的文化内涵体现出来,让外国人对中国独特的餐饮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例如,“鱼香肉丝”是一道具有中国特色的菜肴,若将其直接译为“Fish-flavored pork shreds”,无法准确传达菜肴的本质,译者需了解该菜肴的历史背景、制作方法和口味特点,以便给出更为贴切的翻译。
其次,在餐饮英语翻译中,掌握灵活英语句式翻译技巧至关重要。英语重形式,有着较为复杂的句式与语法结构,表达往往要求句子成分完整。而汉语重意义,在表达意义的基础上对语言形式没有特别严格要求,汉语中常出现省略主语、连词等现象。因此,译者需掌握不同句式的应用与翻译技巧,能够灵活处理英语句式。例如,中文习惯使用主动语态,而英语则更倾向于被动语态。翻译过程中,译者需根据目标语言习惯进行适当的语态转换。此外,在英语中,时态的变化表现在动词上,动词的变化表达动作的状态,而汉语往往用虚词“着,了,过”等表示动作的状态。翻译过程中,译者需根据原文表达,选择符合目标语文化的对等表达来传达原文含义。
最后,在餐饮英语翻译中,译者需注意菜名背后的故事,在跨文化交流中能做到菜名和故事相结合。例如,如果将“佛跳墙”直译为“Buddha jumping over the wall”,很容易引起外国人的误会,且未将这道菜的文化内涵表现出来。此外,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还要注意翻译技巧,可采用音译法、意译法、音译+意译法等。例如,中国地大物博,有很多本土特色文化在英语中往往找不到对应的词汇来表达,这种情况下可通过音译进行翻译。例如翻译粽子、馄饨等词的中文发音,将其翻译为Zongzi、Wonton等。而“狮子头”的翻译,借助意译与音译相结合的方式更为准确,可译为Lion’s head-braised fork balls来帮助接收者更准确地认识与理解原语餐饮文化。
总之,在全球化大背景下,餐饮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已成为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文化交流和友谊的重要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