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塔城地区考古发现的几处重要遗址及其文化内涵初探

2024-05-28罗宁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6期
关键词:塔城遗址文物

罗宁

摘 要:塔城地区发现的历史遗址遗迹非常丰富,出土文物制作工艺复杂,功用类型多样,技术传统多元,地域特征显著,呈现出草原文化发展之盛况,昭示了新疆与中原间的物质文化、技术和人群的交往交流,同时实证了商周时期新疆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历史作用,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塔城;考古发现;文化;遗址;文物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6.029

塔城地区位于新疆西北部、准噶尔盆地北缘,地处草原丝绸之路要冲,自古就是东西方文化、草原文明和农耕文明交融汇聚之地,包括塔城、额敏、托里、沙湾、乌苏、裕民、和布克赛尔等七个辖区,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塔城地区自西汉神爵二年(前60)纳入祖国版图,唐代属北庭都护府管辖,清代设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塔尔巴哈台抚民直隶厅、伊塔道,民国时期演变形成专区。这里有风吹草低的浪漫,有长河落日的旷远,有大漠孤烟的凄美,更有金戈铁马的彪悍。这里的黄沙黑土曾承载张骞西行的使命,远天长风曾飘摇西辽的旗幡,沉云暮雨曾覆压窝阔台汗王的重府,朝阳晚霞曾妆点“绥靖城”的悠远;也曾抚慰由伏尔加河流域东归的土尔扈特英雄,迎送转道苏联回国的抗日义勇军奔赴前线①。

塔城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经过考古工作者的细心发掘,这些珍贵的文物得以重见天日,它们以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向世人展示着这片土地上的辉煌历史与灿烂文化。这些文物不仅种类繁,时间跨度大,而且分布广泛,表现出的文化类型多样。绚烂色彩的彩陶、璀璨光泽的金银器、庄重古朴的青铜器、雄浑粗犷的草原石像、无比神秘的岩画、坚韧锋利的铁器、质朴的木器,每一件都散发着浓厚的历史韵味,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沧桑和文化的瑰丽。这些珍贵的国宝,为我们提供了系统阐述历代中央政权治理和管辖新疆的重要证据。这些宝藏不仅揭示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也为深化和拓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研究提供了科学史证。同时,这些资源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好中国新疆故事、展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生动素材。

1 石器时代的重要发现

考古发现的重大成就实证了中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考古成果表明,新疆人类活动的历史可追溯至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距今5万~4万年。塔额盆地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非常适宜早期农业种植和定居生活。这里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以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骆驼石遗址为代表,新石器时代遗存以克拉玛依发现的细石器遗址区为代表。这两处遗址遗存的发现,证明最迟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在此地繁衍生息,并为人群迁徙及人类行为复杂化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骆驼石遗址(图1)时代为距今4万~3万年,位于塔城地区与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和什托洛盖镇,是一处旧石器时代露天石器制造场遗址,面积约20平方千米,石制品密集分布于地表,由黑色页岩打制而成,类型有石核、石片和石器以及勒瓦娄哇石片等。石器以大型和中型居多,类型有砍砸器、刮削器、薄刃斧和手镐等,多数单向加工,初步判断应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②。骆驼石遗址的石制品独具特色,其石核形态各异,如漏斗状和盘状,展现了卓越的石叶加工技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盘状石核上显现出的勒瓦娄哇工艺痕迹,以及规整的舌形器和精致的刮削器,都充分证明了古人类在石器加工方面所达到的高超水平。有学者曾撰文称,新疆类似的遗址有可能是连接东西方勒瓦娄哇工艺技术的纽带③。在骆驼石遗址发现的石器均裸露在地表处,原料均为黑色页岩。这里发现的石器类型非常豐富,有漏斗状石核、盘状石核、石叶石核、石叶、普通石片、工具及其毛坯,工具包括刮削器、锛形器、舌形器、砍砸器、薄刃斧、手镐以及带有勒瓦娄哇技术风格的石片等,石器形态规整,精品石器众多。古人类采用就地取材的方式,充分利用地表裸露的大石块,特别是经过曝晒产生裂隙的,从中剥离出所需的石料。这些石料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形成了大型工具毛坯和小型简单工具。研究表明,当时人们主要选择地表上有风化裂缝的大型石块作为石料来源,这种策略体现了他们对自然资源的巧妙利用和高效加工技术。这里发现的石器及其制作工艺折射出骆驼石遗址的石器制造者清晰的制作思路、卓越的智慧与高超的技术。骆驼石旧石器时代遗址及其研究对探讨早期人类在新疆的生存、演变、迁徙以及古人类技术的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新疆的新石器时代遗存主要以细石器为主,分布范围很广。塔额盆地的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东南的荒漠中就有一处细石器遗址区,发现的细石器多以石核、石叶等为主,体现了较为高级阶段的采集狩猎经济生产方式。

2 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的重要发现

5300年前,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④。夏商周时期,新疆地区物质文化发展,距今5000~3000年先后进入青铜时代。塔城地区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的历史文化遗存非常丰富,主要以塔城市下喀浪古尔村遗址、卫校古墓群和遗址,额敏县霍吉尔特墓地,托里县萨孜村墓地,乌苏市吉日郭勒水库墓地,裕民县阿勒腾也木勒水库墓地,沙湾市宁家河水库墓地、大鹿角湾墓群,乌苏市四棵树墓地等为代表,出土随葬器物以陶器、铜器、石器、黄金饰品等为主。从这些遗址发现的石器、陶器、青铜器、金器、木器等珍贵文物,制作工艺复杂,功用类型多样,技术传统多元,地域特征显著,呈现出草原文化发展之盛况,不仅展现了新疆与中原之间在物质文化、技术方面的深入交流,还为商周时期新疆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提供了有力证据,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1990年新疆考古研究所对塔城市卫校古墓群和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19座,时代为青铜时代,墓葬分为石棺墓和石室墓两种类型,其中石棺墓分为单棺和双棺两种。埋葬习俗分为火葬和土葬。卫校古墓和遗址出土的文物主要以陶器、骨器、青铜器、石器为主。其中石器出土很多,有石砧、石磨盘、石磨棒、石杵、三角形磨光石锄、锥状石核“丁”字系石锤、三系石斧、环刃石器、石祖等,另外还出了铜耳环、项珠和铜炼渣。这里出土的陶器为夹砂灰褐陶,器型多是直腹、斜腹的无耳平底罐,纹饰有麦粒纹、三角形划纹、篦纹、指甲纹等,其中指甲纹数量较多。陶器的质地、纹饰和器型等受到了安德罗诺沃文化的影响⑤。

1991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下喀浪古尔村遗址进行了考察研究。下喀浪古尔村遗址坐落于塔城市喀浪古尔河旁,是此地青铜时代遗址的典型代表之一,该遗址存在先秦时期人类居住痕迹,包括居住遗址、墓葬以及珍贵的遗物。除了石锄、马鞍形的石磨盘等石器以外,该遗址还发现了大量的陶器及陶片,其中夹砂褐陶占据多数。这些敞口、鼓腹、底部平直、纹饰以刻划纹和戳印纹为主的陶罐,对于研究塔城地区青铜时代的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塔城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红衣四口陶壶(图2)就发现于塔城市下喀浪古尔村遗址。这件陶壶为夹砂红陶,造型独特,釉色鲜艳,高34厘米,腹径44厘米,有四个口,其中一大口置罐上部正中,口径17厘米,敞口,沿外下颈部有二道凸棱,其余三口称对等分布在大口外4~5厘米处,口径约7.5厘米,直口微敛,三口略有异,底部为小平底⑥。专家认为该陶壶在当时可能是储存粮食或盛酒用的器皿,也可能是用于祭祀的陈设品,其用途和文化内涵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塔城萨孜、卫校石棺墓、下喀浪古尔村等遗址还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如有铜锛、铜铲、铜斧、铜短剑、耳环、项珠、青铜镰刀、石锄、石磨盘等农具、装饰品和生产工具,表明当时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过着半定居半游牧生活,经营畜牧和锄耕农业,能够冶炼和铸造青铜器,其中的麦纹铜斧(图3)与新疆伊犁河汤巴勒萨伊墓地、特克斯县克苏河西墓群、塔什库尔干县下坂地墓地出土的青铜斧有相似之处,具有典型的草原文化特征。麦纹铜斧的出土为研究塔城地区早期青铜文化乃至新疆早期青铜文化的发展演变和交互关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为配合沙湾市大鹿角湾景区服务区的项目建设,2014年和2015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景区施工范围内急需发掘、清理的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古墓葬69座。这里发现的墓葬数量众多,分布范围较广,形制多样,文化现象丰富,墓葬形制主要有土墩墓、石堆墓、石围墓等,出土了陶器、铜器、骨器等珍贵文物百余件,墓葬遗存中诸如五羊纹彩陶壶(图4)、墓底横向掏挖小龛用于放置随葬品的竖穴二层台墓、羊首形角巂(图5)等文化因素均体现了浓厚的区域性文化特征,且在新疆地区尚属首次发现,时代为早期铁器时代。根据该研究成果可知,在“丝绸之路”开通之前,不同习俗的人群就已经在鹿角湾一带生活、接触、交流,多元文化碰撞和人群和谐一直持续到丝绸之路时代,并构成中国文明多元一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⑦。沙湾此次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不仅为该区域考古学文化序列及谱系研究积累了较丰富的原始材料,还在该区域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地关系、人群关系、经济形态及社会结构等诸多方面的研究上具有重要价值⑧。

为配合奎屯到赛里木湖高等级公路建设,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2002年对乌苏四棵树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掘墓葬10座,出土了一批精美文物,其中一组金箔饰造型别致,动、植物组合的表现题材在新疆地区早期文化遗存中难得一见,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涵。如牛形金饰件(图6)、鹰形金饰件(图7)、神兽攀树纹金箔饰(图8),尤其是神兽攀树纹金箔饰通过对其纹饰的解构、题材的分析和功能意义的探究,当可管窥西域先民丰富的精神世界,感受早期艺术中浓烈的宗教情感和厚重的思想文化⑨,是研究这一历史阶段天山以北游牧民族文化的一批新资料。

托里县那仁苏墓葬的考古发掘是目前为止塔城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次,墓葬年代从铜石并用时代至隋唐时期,类型多样,出土遗物特征明显,填补了塔城地区历史文化的诸多空白,对构建该区域考古学文化序列有重要意义。尤其是这里出土了国内最早的铁器⑩、玛瑙、绿松石等遗物,不仅填补了塔城地区历史文化的诸多空白,也为探讨准噶尔盆地西缘人群和文化的变迁与演变提供了珍贵材料,对中亚地区与欧亚草原游牧文化的研究、早期铁器的传播和使用都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k。

除了上述遗址遗迹以外,值得一提的还有分布在山间河谷地带的岩画。新疆北疆地区的岩画主要分布在阿勒泰山脉、天山山脉、伊犁河谷等广大地区,呈现出分布广、种类多、时间跨度大、雕凿技法多元、内容丰富等特点,对于揭示游牧文化内涵、探索山地居民信仰习俗具有重要价值。其中,塔城地区裕民县巴尔达库尔生殖崇拜岩画(图9),画面线条优美,形象逼真,除了形象地展示了原始放牧、生活的场景以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人类对生殖崇拜,有着大量的对生殖崇拜描述,体现了先民们盼望人丁兴旺的愿望,是研究早期人类原始宗教信仰的珍贵资料。

3 小结

早在先秦时期,新疆地区同中原地区的联系已十分密切。商代,中原同西域就有玉石贸易。多学科考古发现与研究表明,新疆地区发现的彩陶器、玉器、金属器、玻璃珠饰、金饰品、丝绸等珍贵文物,以及小麦、粟等农作物遗存,昭示了新疆与中原间的物质文化和技术、人群的交往交流,同时实证了商周时期新疆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作用。塔城地区作为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考古发现的遗址遗迹数量多、文化多元,出土文物种类丰富,是研究草原地带先秦至秦汉时期游牧文明的珍贵实物资料,呈现了先秦时期欧亚大陆上的文化交流交往的盛况。

注释

①塔城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塔城地区志[M].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2.

②高星,裴树文.新疆旧石器地点[M]//刘庆柱.中国考古学年鉴(2005).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376-377.

③刘学堂.石器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初论[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4):47-56.

④江彦桥,胡银平.中国系列丛书:奉献中国[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1.

⑤李肖.新疆塔城市考古的新发现[J].西域研究,1991(1):104.

⑥于志勇.塔城市二宫乡下喀浪古尔村古遗址调查[J].新疆文物,1998(2):35-38.

⑦张杰,白雪怀.新疆沙湾县大鹿角湾墓群的考古收获[J].西域研究,2016(3):136-139.

⑧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新疆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2015—2016年新疆考古收获[J].西域研究,2017(2):126-134.

⑨刘维玉.萨满视域下的“神兽攀树纹”解读[J].中国民族博览,2021(10):202-204.

⑩張昕瑞、李延祥、阿里甫江的《新疆托里县那仁苏墓地出土陨铁器分析》中说:M4、M5两座墓葬中分别出土了一件铁刀,经过碳十四测年并进行树轮校正,结果显示两座墓葬的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经过碳十四测年,显示两座墓葬的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这两件铁刀为国内目前发现最早的陨铁制品。

k阿里甫江·尼亚孜.新疆塔城托里县那仁苏墓地考古发掘与初步认识[J].西域研究,2022(4):76-80.

猜你喜欢

塔城遗址文物
三星堆遗址
神秘的地下遗址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文物的栖息之地
提高塔城巴克图口岸标准厂房施工质量的措施研究与探讨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见证忠诚 卒不停息——记新疆塔城公路管理局塔城分局冬季除雪保通
文物掉包案
刘家庄遗址的跌宕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