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动画影视作品中的多元表达
2024-05-28韩潮于晓华
韩潮 于晓华
【作者简介】 韩 潮,男,海南海口人,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副院长,博士,东南大学艺术
学院博士后(在站),主要从事艺术学理论研究、文艺批评研究;
于晓华,女,海南海口人,海南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设计学理论研究、
文艺批评研究。
【基金项目】 本文系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项目“推进我省民族地区美育教育均衡发展
的路径研究”(编号:Hnky2023ZD-2)、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旅游商品设计课程的产教融合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编号:Hnjgzc2023-2)结项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6月2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1]在各种类型的国产影视作品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表达丰富而多元。本文从中国传统美学的生动体现、审美意境营造的话语建构、艺术价值突出的民族风格、增进文化自信的创新空间四个维度,对影视作品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探讨。认为影视作品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要突显影视作品的核心价值,增强作品的创新力、表现力与感染力,就必须把准根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影视艺术中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传统文化跃动银屏
近年来,中国传统美学在影视作品中的体现越来越生动,并渐成趋势。这种趋势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创作者审美趣味的变化。以前,有的影视作品过分效仿西方大制作作品的视觉效果和商业价值,忽视了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然而,随着社会文化背景的变化和观众审美需求的提高,创作者开始认识到中国传统美学的价值,并大量创作本土化特色鲜明的影视作品。
中国传统美学在动画作品中的体现,一方面表现在对中国古典文学、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改编上。这些故事本身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是影视创作的重要资源。另一方面,一些具有中国学派的动画电影如《大闹天宫》(万籁鸣/唐澄,1964)和《天书奇谭》(王树忱/钱运达,1983)等,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叙事与抒情特点。这些作品既延续中国传统美学的文化基因,又融入现代创作手法,为观众带来了更加丰富、更具有吸引力的情感体验。
在具体创作手法上,影视动画作品也展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魅力。例如,《长安三万里》(谢君伟/邹静,2023)中表现诗人李白创作《将进酒》的片段,通过吟诵与音乐、场景设计、服装造型和镜头运用等表现手法,将中国传统美学的韵味融入丰富的视听符号之中,为观众提供了多元化的沉浸式体驗。
这些作品都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影视创作相结合的典范。它们不仅在影视传播中掀起一股传统文化热潮,为观众带来全新的文化审美体验,同时也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影视创作中的无限可能性。这些作品所体现的传统文化精神,不仅得到国内观众的广泛认可和喜爱,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中国传统美学在动画影视作品中的体现越来越生动,这种趋势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创作者审美趣味的变化是主要原因,一些中国古典小说、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成了影视创作的重要资源,而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国学派的作品也推动了这种趋势的发展。同时,只有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与中国传统审美理念有机结合起来,把多样化的艺术手法应用到动画电影创作中,才能增强影视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
在这个过程中,观众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得到了加深。他们不仅能够从这些作品中领略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思想精髓。这种认同和理解反过来又促进了动画创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创新,形成一种良性互动。
随着观众审美情趣的进一步提高和影视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在影视创作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更加深刻的审美体验和文化享受。同时,我们也需要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它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发扬光大,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做出贡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大审美特征是含蓄美,儒家思想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反映出了含蓄美的特征,动画作品如果以含蓄美作为某些情节的呈现方式,那么就可以实现文化与情感的交叉传递,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展现给更多观众。从众多影视作品中可以看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具有旺盛生命力和现代传播价值的宝藏,能够为影视创作注入全新动力。随着更多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动画作品的诞生,观众将会领略到更加广泛的中国传统美学。而用全新视角创作的影视作品,则会继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坚守文化自信的同时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基因,铸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是国产动画电影创作的主要方向,也是影视创作者对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自觉追求。
二、美学韵味,动画传承
中国动画电影在近年来的发展中,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美学风格。这种美学风格不仅体现在动画电影的视觉元素和故事情节上,还体现在动画电影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上。
在视觉元素和故事情节方面,中国动画电影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元素,如国画、剪纸、皮影等,将其融入电影的场景设计、角色造型和动作表现中。例如,《大鱼海棠》(梁旋/张春,2016)中的场景设计灵感来源于福建客家土楼和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呈现出一种独特建筑风格和景观。此外,中国动画电影的故事情节也常常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如《哪吒之魔童降世》(饺子,2019)改编自中国古代神话《封神演义》,讲述了哪吒与命运抗争和成长的故事。
在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方面,中国动画电影也深刻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例如,《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强调的“生而不同,逆天而行”的主题,表达了对于个性差异和自我价值的尊重和认同。此外,中国动画电影也常常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田晓鹏,2015)中孙悟空通过自我救赎和勇敢面对困难,最终实现了自我价值和成长。
中国动画电影在视觉元素上充分借鉴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视觉风格。其中,中国画、民间剪纸、皮影戏等传统艺术形式都对动画电影的视觉表现产生影响。
民间剪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俗特色。在动画电影中,剪纸艺术被广泛应用于角色设计、场景布置等方面,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为动画电影注入新的活力。例如,《猪八戒吃西瓜》(万古蟾,1958)中的人物形象和场景设计运用了剪纸艺术的表现手法,将猪八戒的憨态可掬和西瓜的细腻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皮影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戏剧形式,以灯光照射下的人物剪影为表演形式,具有浓厚的神秘感和艺术感染力。在动画电影中,皮影戏的表现手法也被借鉴过来,通过灯光照射下的人物剪影来表现角色的形象和情感,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氛围。例如,《葫芦兄弟》(胡进庆/葛桂云/周克勤,1986)中的人物形象和场景设计,就运用了皮影戏的表现手法,将葫芦娃的形象和战斗场景表现得生动有趣。
三、艺术与民族的共舞
在全媒体时代,影视作品传播的平台和渠道已经多元化。创作者要主动优化对题材的选择,注重高层次、高质量的作品创作。任何文化产品的创作都离不开社会环境,影视作品要体现时代特色,折射社会文化现象,生成聚焦现实生活的全息影像,就必须在彰显艺术价值的同时突出鲜明的民族风格。中国传统文化里有一种关注天下、关注苍生、关注自然的情怀,还有天人合一、天下为公、多元共生、同则不继、和实生物、勤俭节约、过犹不及等价值观念,这些思想放到现在不仅不过时,反而会有新的生命。[2]在影视制作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也就是在作品中注入民族情感,增强影视作品与观众的情感联系。当下的国产动画作品大多改编于小说等文学作品,在艺术价值的呈现过程中突出了鲜明的民族风格。中国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学作品浩如烟海,这些作品凝结了许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是增进中华民族情感认同与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精神基础。
哲学思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艺术表现等元素,在民族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经典文学作品,不但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还能够展现出其所处时代的文化特征与社会风貌。它们既是人们文化认同的重要来源,也是引发大众心理共鸣的艺术载体,在动画作品的创作和传播过程中,既要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又要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现状相结合,这样才能让影视作品焕发出新的活力,以增强吸引力、感染力与引导力。
例如《长安三万里》中表现诗人李白创作《将进酒》的片段,在这个片段中,李白带领众人乘仙鹤凌空而起,在灿烂星空下飞越瀑布深潭,直登神仙宫阙。这种极具想象力和视听冲击力的场景设计,不但再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仙境,同时也将观众引入了一个神话传说的特殊时空。而吟诵的激越和悲怆,以及最后在“与尔同销万古愁”处的情感推向巅峰又归于沉寂的处理,都使这个片段更加感人。除了场景设计和吟诵等表现手法外,服装造型和镜头运用也充分体现出了中国传统美学的艺术价值和民族风格。在服装造型上,人物的服饰和配饰都采用了民族文化元素,如仙鹤、云彩、山水等图案,以及淡雅的色彩搭配,彰显了中华传统美学的韵味。在镜头运用上,通过运用空中航拍、水下潜拍等多样化的拍摄手法,以及缩放、旋转等特效处理,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中国传统美学的魅力。《长安三万里》中表现诗人李白创作《将进酒》的片段是一个融合中国传统美学的成功案例,为影视制作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这些表现手法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同时也为影视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美学支撑。
中国动画电影近年来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不仅提升了动画的艺术价值,也满足了观众对于民族文化元素的审美需求。在中国动画电影中,就有许多民族风格鲜明的经典作品,如《小蝌蚪找妈妈》(特伟/钱家骏/唐澄,1960)、《骄傲的将军》(特伟/李克弱,1956)和《大闹天宫》等。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动画电影创作者继续把民族风格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为动画电影的创作开辟全新路径,分别推出了《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和《雄师少年》(孙海鹏,2021)等一大批备受称赞的作品。这些作品由于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入一系列现代元素和新的创意,从而使中国动画电影更加多样化。
这些影视作品从原汁原味的中国故事出发,运用了中国古典美学,创造了动人心魄的审美体验,同时还让当代观众与历史人物实现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这种情感共鸣是通过构建一种独具民族文化特质的、美感与仪式感合一的创作来实现的。这种空间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当代动畫电影创作者只有把精品创作放在突出位置,才能再创中国动画电影繁荣发展的新辉煌,为社会提供更多无愧于民族和时代的优秀作品。
中国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民族风格。在影视作品中,中国画风的广泛应用既体现了创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创新,也增强了独特的艺术价值和视觉效果。中国画以线条和色彩为主要表现手法,通过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巧妙安排,将自然景观、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呈现得更加真实而生动。在动画电影中,创作者借鉴中国画的艺术手段和技巧,如线条的力度和美感、色彩的柔和与层次感等,可以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彩。中国画注重表现画面的意境和神韵,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的描绘,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动画电影创作借鉴中国画的意境表达方式,如水墨画的诗意和工笔画的细腻等,既可以使故事情节更加生动,细节展示更加细腻,还能营造独特的艺术氛围,增强视觉符号的传播效果。
中国画既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又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为动画电影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精神支撑。在诸多动画电影中,创作者借鉴中国画的画风,对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生动的演绎,为广大观众提供全新的视觉盛宴。
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创新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映在具体的动画作品中,应该考虑如何处理好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动画作品创作的宝贵资源,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存在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包括小说、诗歌、戏曲、绘画、音乐、舞蹈等丰富的文学艺术形态,这些既可以成为影视作品创作的丰富题材,还能够为创作者带来灵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之基,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动力之源。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无法估量,它有跟历来西欧各国根本不同的国家观、世界观和文化观。[3]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地转化为动画作品,能够让广大观众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而如何增进观众的文化自信,在动画作品创作中存在着巨大的创新空间。
在创新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动画电影创作提供丰富的题材和故事,而利用现代数字技术等手段,还可以创作出生动的场景和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让观众在全新的视角中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影视作品的创新性发展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将文化元素与创新手段结合起来,才能向观众提供更多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动画作品。例如在将文学作品改编为动画作品的过程中,保留原著的底蕴至关重要,这不仅涉及对原著的尊重,也关系到影视作品的品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创作者需要在选材、改编和后期制作等环节进行综合考量。在选材上,创作者应选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独特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这样可以确保在改编过程中保留原著的精髓和独特魅力,避免对原著进行颠覆性改编;在改编环节,创作者应根据动画作品的特点,将原著中的情节、人物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视听化,这既是为了让动画作品更加生动、有趣,也是为了更好地展现原著的底蕴和文化内涵;在后期制作和推广环节,要运用各种视听艺术和特效技术手段,将原著中的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影视作品中,同时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观众了解和认识作品所折射出来的主题思想和价值观。
要通过动画电影这个载体来坚守文化自信,通过拓展创新空间来提升动画电影的艺术价值与传播价值。尤其是在把文学作品改编为动画电影的过程中,创作者要把保留原著的文化底蕴、反映时代特征、弘扬主流价值观作为基本原则。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动画电影之中,需要注重方式方法。一是应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以确保在改编过程中不会对原著中的主题思想进行曲解或误解;二是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与影视作品的主题进行有机结合,使其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具体情节和细节;三是通过细腻的人物塑造和独特的场景设计,让观众在欣赏影视作品的同时,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结语
歷史上向前一步的进展,往往是伴随着向后一步的探本穷源。[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经过历史的洗刷,但依然璀璨夺目。如何利用各种艺术形态传承、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追溯民族立足之根,挖掘民族力量之源,铸就民族精神之魂,是当前必须研究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5]在动画电影创作过程中科学而合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利用动画这个载体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精神,应该成为当前影视作品创作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网.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23-08-31)[2024-02-15].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08/content_6901250.htm.
[2]贺云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J ].艺术百家,2016(02):24-28.
[3]高卫华,贾梦梦.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播有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J ].传媒观察,2016(02):43-45.
[4]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07):68.
[5]宋丽莎,孙愈中.电视舞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象辨析[ 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3(06):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