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地区汉墓出土动物俑研究

2024-05-28陈龙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6期
关键词:成都地区汉墓

陈龙

摘 要:动物俑作为汉墓中重要的随葬品之一,对于反映汉代的社会经济、农业生产及丧葬思想具有重要的作用。动物俑的种类多样,主要有鸡、狗、鸭、猪、牛、羊等家禽家畜,也有鱼、蟾蜍、猴、虎、熊等野生动物。成都地区作为汉代蜀地的核心区域,出土了大量动物俑。文章通过对成都地区动物俑的研究,不仅可以梳理该地区动物俑的发展演变规律,还能以点概面地总结出蜀地动物俑的整体特点。

关键词:动物俑;汉墓;成都地区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6.001

1 成都地区汉墓出土动物俑的类型

鸡,本文根据成都地区汉墓出土陶鸡形态进行型式分析。

A型 雄鸡。头顶高冠,长颈,睁眼,尖喙,身形壮硕,尾羽上翘。根据形态不同可分为二亚型。

Aa型 身姿较正,昂首挺立。如四川彭州市红豆树汉墓M6∶3,夹砂灰陶,胎质较粗,站立状,昂首,高冠,尖喙,尾部残,高足。腹侧双翅细线刻画出羽毛,腹部下方和尾部下方悬割有圆孔。长25厘米、宽10.6厘米、高28厘米(图1∶1)①。

Ab型 头部和颈部向身体一侧倾斜。如成都市西郊汉墓M16∶4,泥质红陶,双脚站立,脖子斜伸,鸡冠高耸。长17.2厘米、高21厘米(图1∶2)②。

B型 母鸡。低冠,曲颈,身形偏于肥硕,尾部较短。根据形态不同可分为二亚型。

Ba型 母鸡呈站立状。如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同磷肥厂工地汉墓M7∶18,泥质灰陶,双脚直立呈站立状,尖喙,眼部狭长,用线条刻画出双翅,尾部上翘。长17.4厘米、高18.4厘米(图2∶1)③。

Bb型 母鸡呈卧状。如成都博瑞“都市花园”汉墓M21∶4,母鸡伏卧于地上,头昂视正前方,鸡冠直立,双翅稍向外张开,鸡尾上翘。长1.86厘米、高1.26厘米(图2∶2)④。

C型 子母鸡。由母鸡和小鸡组成,小鸡围绕于母鸡身旁。根据形态不同可分为二亚型。

Ca型 母鸡呈伏卧状。如成都市青白江花园村崖墓M6∶5,泥质红陶,母鸡蹲坐于地,低冠,头向后,羽翼上有刻画线条,尾上翘;有一小鸡做于其背上,母鸡头向后,亲啄小鸡。长17厘米、宽10.2厘米、高14厘米(图3∶1)⑤。

Cb型 母鸡呈站立状。如成都市新都区互助村崖墓M3∶7,两脚直立,头部向下,偏向一侧,作觅食状,尾部有刻画线条,在背部和尾部各有一只小鸡。残长28厘米、高22.6厘米(图3∶2)⑥。

狗,根据姿态不同可分为三型。

A型 呈立姿状。四脚直立,正视前方。如资阳市雁江区狮子山崖墓M2∶18,泥质红陶,模制和捏制而成。昂首竖耳,双目前视,四脚直立,尾巴向上卷,在颈部、腰部和胸前有饰带。高36厘米(图4∶1)⑦。

B型 呈蹲姿状。前腿直立,后退弯曲蹲坐于地。如成都市新都区互助村崖墓M2∶5,泥质红陶,双耳直立,双眼圆睁,怒视前方,面部刻画有皱纹,前肢直立,后肢屈膝,呈蹲坐状,胸项间带皮圈。长69.6厘米、高90厘米(图4∶2)⑧。

C型 呈伏卧状。身体伏卧于地上。如成都市双流县华阳镇绿水康城小区砖室墓M28∶10,泥质灰陶,四肢屈膝而卧,双目圆睁,狗嘴前伸上翘,尾巴卷曲。长29厘米、高15厘米(图4∶3)⑨。

鸭,根据整体形态差异可分为三型。

A型 站立状。双脚直立,根据上身的形态不同可分为三个亚型。

Aa型 上身挺立。如四川双流县青村汉墓M6∶6,泥质褐陶,胎面呈灰黑色,扁嘴,鸭头正对前方,长颈,躯体肥美,敛翼,尾端微翘,羽翼上有刻画线条。高35.2厘米(图5∶1)⑩。

Ab型 上身前倾。如成都市新都区凉水村崖墓M2∶8,泥质红陶,鸭头正向前方,平伸,嘴微张,背部用线条刻画出羽毛。长11.4厘米、高8.7厘米(图5∶2)k。

Ac型 上身下倾。如成都市青白江区花园村东汉崖墓M6∶9,站立,低首,头向左斜,作觅食状,背部用线条刻画出翅膀。长11.4厘米、宽6.6厘米、高6.8厘米(图5∶3)l。

B型 伏卧状。根据有无背负可分为二型。

Ba型 无背负。如邛崃土地坡汉墓M2∶6,泥质灰陶,扁嘴,短颈,短尾,敛翼,体形较丰满,底部略残缺,长15厘米、残高12.4厘米(图6∶1)m。

Bb型 背部有背负。如都江堰市潘家祠堂汉墓M14∶28,夹砂红陶,合模制作,头向前微倾,扁平喙,敛翼,可见两翼羽毛层次分明,腿部残缺,背上负罐。残高12.8厘米(图6∶2)n。

猪,根据形态差异可分为二型。

A型 颈部有鬃毛。如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同磷肥厂工地汉墓M13∶4,夹砂灰陶,四肢直立,两耳向前倾,猪后脑部以刻画线条表示猪鬃,尾部卷曲。长32.8厘米、高19.1厘米(图7∶1)o。

B型 颈部无鬃毛。如简阳市汪家山崖墓M13∶8,泥质红陶,左、右分模制成后黏结而成,背部有刮削痕,正中有一圆孔。立耳,圆木,低首,四足站立,尾部微翘,呈觅食状。高18.4厘米(图7∶2)p。

马,如资阳市雁江区狮子山崖墓M2∶11,泥质红陶上施黑彩,由马头和马身两部分扣合而成,昂头,直耳呈圆筒状,张嘴露牙,鼻凸露孔,凸眼注视前方,五官轮廓清晰。马身膘状,直颈,曲背,臀部上翘,尾粗约弯向后翘。背上置一鞍,中空,鞍前部上翘做花边饰,马肢粗短,四肢残。残高78厘米、残宽56厘米(图7∶3)q。

牛,如成都市青白江区花园村东汉崖墓M24∶4,泥质红陶,左、右分模制成后黏结而成,背部有刮削痕,圆目低首,四足站立,翘短尾,体形肥硕,背部正中一方孔。长30厘米、宽12厘米、高17.8厘米(图7∶4)r。

羊,成都地区出土较少。如新都县马家山崖墓M4∶24,四肢折叠放于身下,呈跪卧状,头正视前方,双耳向外,背部有一圆穿孔。高15.2厘米(圖7∶5)s。

2 成都地区汉墓出土动物俑的分期与区域特点

2.1 分期

动物俑作为随葬品,是墓葬的附属部分,因此在对其进行分期时需从墓葬整体进行讨论。本文根据成都地区汉墓中出土的动物俑情况,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并在参考索德浩对四川汉墓分期研究的基础上t,将所出动物俑分为三个时期:西汉晚期、王莽至东汉早期、东汉中晚期。

西汉晚期出土陶动物俑的墓葬较少,仅有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同磷肥厂工地汉墓、四川双流县青村汉墓。动物俑有Aa型、Bb型陶鸡,A型陶狗,A型陶猪。制作手法较为粗糙,造型也很单一,陶质以夹砂灰陶、泥质红陶为主,种类只有常见的家禽家畜。未出现动物组合。

王莽至东汉早期出土的陶动物俑墓葬数量增多,以成都市青白江区跃进村汉墓、成都市西郊汉墓、四川彭州市红豆树汉墓等为代表。出土的陶动物俑种类十分丰富,主要有Aa型、Ab型雄鸡,Bb型母鸡,Ca型子母鸡,Aa型、Ab型、Ba型陶鸭,A型、C型陶狗,B型陶猪。这一时期的动物俑制作更为精良,动物俑身上出现用线条刻画的身体轮廓,面部神态更为写实,姿势更为多样。此时动物俑的随葬数量仍然不多,一些墓葬中出现了一只鸡、一只狗的组合,但是并不普遍。

东汉中晚期墓中随葬的陶动物俑的数量和种类进一步增加,以都江堰市潘家祠堂汉墓、成都市新都区互助村崖墓、简阳市汪家山崖墓、资阳市雁江区狮子山崖墓M2等为代表。此前出现的动物俑类型继续流行,并新出现了Ba型母鸡,Cb型子母鸡,B型陶狗,Ac型、Bb型陶鸭,A型陶猪,牛、羊、马俑。动物俑的制作更为精细,手制和模制相结合,一些动物俑造型一样,可能出现了专门化生产。这一时期出现了较为稳定的随葬组合,一般为一只狗、两三只鸡、一两只猪,部分墓可能还会有一两只鸭。

2.2 成都出土动物俑区域特点

根据所收集的动物俑可知,陶鸡数量最多。鸡作为最常见的家禽,其驯养历史十分悠久,可上溯至新石器时期。到了汉代,养鸡技术更为先进,成都地区的养鸡业十分发达,出土鸡俑主要可分为雄鸡、母鸡和子母鸡三种,一般为雄鸡带着母鸡、母鸡身旁有小鸡围绕,反映出当时散养的养殖方式。同时汉代斗鸡之风盛行,蜀鸡品种是斗鸡中的优良品种。成都石羊乡六号墓出土有一王莽时期的小陶罐,上刻画有斗鸡图,图上有二鸡四人,二只斗鸡尖喙相对,羽体丰满,长颈,长尾,长脚,身后各站有一斗鸡手,旁边还有一位裁判、一位观众,整个画面栩栩如生u。

陶狗的出土数量位于第二。狗由于其本身的特性备受人们喜爱,被用作看家护院,部分狗还被训练成猎狗帮助人们狩猎,少部分狗被用作肉食。成都地区出土陶狗多为立姿和蹲姿,大部分狗项部带有项圈或身上有绳扣,反映出当时拴养的习惯,人们可以通过绳扣来控制狗的行为。

陶鸭出土数量也较多,主要为站立状和俯卧状。鸭子喜水,成都地区水热条件充足,人们开辟大量农田水塘可以用来养鸭,并且将鸭子放养在稻田中,可以清除杂草和害虫,排泄的粪便可以增强地力,有效促进水稻生长,这种环境中生长的鸭子也十分肥硕,这种因地制宜的养殖方式显示出古人的农业智慧v。

陶猪的出土数量较多。主要为站立状,低首,短鼻,塌耳,尾巴紧贴身体,造型较为单一。大多体态肥硕,主要被用来当作肉食。汉代经济发达,人们才有了额外的财力物力来饲养猪。从出土情况来看,成都地区的猪多为放养,猪圈模型明器出土较少。

牛、羊,马的出土数量都较少,可能与成都地区自然条件不适宜大规模养殖有關。牛俑较少,反映出成都地区牛耕并未普及,可能并不是当时主要的耕种手段。马俑保存情况较差,只发现一件身上披有马鞍,显示出社会稳定、马的战争属性下降。

3 反映的农业生产生活及流行原因

《史记·河渠书》载:“至蜀,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百姓飨其利。”w春秋战国时,秦国在占领蜀地之后便在此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使得成都地区小农经济十分发达。西汉中期之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民间百姓财富慢慢积累,开始出现一些陶动物俑随葬。此时蜀地在经过秦和汉初几十年的经营后,政权上已经完全纳入汉王朝的统治,丧葬习俗也慢慢被中原地区影响。西汉晚期,在经过了文景之治的积累之后,社会空前繁荣,中原地区制作了大量动物俑用于随葬。成都地区部分汉墓中也发现了动物俑,但是数量很少、种类单一、制作也较为粗糙。到了东汉早期,此时成都地区的丧葬文化已与中原地区无太大差异。动物俑种类大大增加,数量也不断增多,主要有鸡、鸭、狗、猪和一些野生动物。这主要是由于汉政府鼓励和支持发展农业经济,鼓励农民饲养家禽,如龚遂任渤海太守时倡导每家饲养“二母彘、五鸡”x,僮种任不其县令时提出的户养理想标准为“一猪、雌鸡四头”y。东汉中后期,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土地兼并严重,庄园经济欣欣向荣,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当时便有柳、杜、张、赵、郭杨氏等富豪大族,他们生活豪奢,“家有盐铜之利,户专山川之材,居给人足,以富相尚。故工商致结驷连骑,豪族服王侯美衣,娶嫁设趟阄之厨膳,归女有百两之从车,送葬必高坟瓦椁,祭涤邙羊豕夕牲,赠襚兼加,赗赙过礼,此其所失。”z庄园主财富积累众多,墓中动物俑种类和数量增多。这一时期生产力不断进步,在墓中发现有许多铁质农具,主要有铁锸、铁锄、铁镰等,用于取土、除草、收割;人们大力兴修水利,开凿水井,在庄园中开辟水田、水塘,在里面种植水稻,养鱼、鸭、螺、龟等,实现了分层养殖、立体循环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出土的牛俑仍然很少,画像石上牛耕的内容也较少,但是墓中出土有较多的陶马,可能是牛耕与马耕人力并行。

随葬动物俑的流行是多方面的原因。《中庸》中记载:“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汉代以孝治国,统治者十分注重以孝来维护宗族血缘关系,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施“举孝廉”等措施来强化孝道,而墓中随葬品的多寡能显示后代是否孝顺,故厚葬之风盛行。此外,汉代国力强盛,在中后期时经济繁荣,民间财富迅速增长,为了显示自己的财富、彰显自己的地位,人们制作大量动物俑随葬墓中,由于需求量较大,出现了专门化生产,陶俑的制作过程变得更简单。东汉中后期之后庄园经济繁荣,庄园内能够实现自给自足,地主豪强有充足的财力制作动物俑。思想上,汉代“升仙”思想和道家“阴阳五行”思想盛行,古人为了死后仍然能享受生前的一切,便制作了大量随葬品带入墓中。

4 结语

汉代政治稳定、经济发达,厚葬之风使得墓中随葬品丰富。整体来看,成都地区在西汉晚期开始出现少量动物俑。到了东汉早期,动物俑数量快速增加,种类也增多,但是主要是鸡、鸭、狗等普通家禽家畜。东汉中晚期,社会经济更加繁荣,庄园经济欣欣向荣,此时动物俑种类已经大大增加,还有许多野生动物,制作也更为精良,形态更为丰富,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只狗、两三只鸡、一两只猪,部分墓可能还会有一两只鸭的随葬组合。动物俑的出现能够很好地反映当时汉代人民的日常生活及丧葬思想,是研究汉代整体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注释

①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彭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四川彭州市红豆树墓群发掘简报[M]//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考古发现2010.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②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市西郊土坑墓、砖室墓发掘简报[M]//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考古发现2001.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③o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青白江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同磷肥厂工地汉墓发掘报告[M]//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考古发现2008.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④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博瑞“都市花园”汉、宋墓葬发掘简报[M]//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考古发现2001.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⑤lr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青白江区文物管理所.成都市青白江区花园村东汉崖墓群发掘简报[M]//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考古发现2013.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⑥⑧k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新都区文物管理所.成都市新都区互助村、凉水村崖墓发掘简报[M]//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考古发现2002.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⑦q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资阳市雁江区文物管理所.资阳市雁江区狮子山崖墓M2清理简报[J].四川文物,2011(4):10-23,97-98.

⑨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双流县文物管理所.成都市双流县华阳镇绿水康城小区发现一批砖室墓[M]//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考古发现2003.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⑩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双流县文物管理所.四川双流县青(木冈)村汉唐宋代墓地发掘报告[M]//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考古发现2010.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m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邛崃市文物局.邛崃土地坡汉墓群发掘简报[M]//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考古发现2006.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n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都江堰市文物局.都江堰市潘家祠堂汉墓发掘简报[M]//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考古发现2012.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p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简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简阳市汪家山崖墓群发掘简报[M]//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考古发现2018.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

s四川省博物馆,新都县文管所.新都县马家山崖墓发掘简报[M]//文物编辑委员会.文物资料丛刊9.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t索德浩.四川汉墓分期分区研究[J].考古学报,2002(2):171-200.

u朱章义成都石羊乡出土王莽时期斗鸡图[J].农业考古,1999(1):303-305.

v刘文杰,余德章.四川汉代陂塘水田模型考述[J].农业考古,1983(1):132-135.

w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1.

x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7.

y贾思勰.齐民要术[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z常璩.华阳国志新校注[M].刘琳,校注.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5.

姜世碧.成都汉代农业考古概述[J].農业考古,1992(3):93-99.

魏崴.从四川汉代陶动物俑看汉代养殖业及社会经济[J].农业考古,2014(4):242-245.

巴家云.汉代四川农业方面几个问题的探讨[J].四川文物,1988(6),13-18.

文婕.大学·中庸[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成都地区汉墓
成都地区云水资源分布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
改建后的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
大云山汉墓发掘记
1940年4月郭沫若在重庆嘉陵江北岸发掘汉墓
成都地区核桃低效林类型划分及其改造技术
我院及成都地区血栓通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成都地区近30年大雾的气候特征分析
成都地区2005~2015年对流层NO2柱浓度趋势与时空分布
基于WRF模式的成都地区热岛效应的模拟研究
扶风吕宅村汉墓出土的五铢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