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体系(上)*
2024-05-28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是适应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的需要,在中医学、临床医学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中西医结合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中西医结合医学应用人才。我国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至今已有30余年的历史,目前我国开办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的高等院校有50所,每年的毕业生规模约万人,从一定意义上讲“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已经进入注重结构和质量的时代”,即如何提高和保障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1-2]。2018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中西医结合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3],指出开设本专业的高校必须建立教育评价体系,具有健全并有效实施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确保课程计划的实施及各教学环节的正常运行。针对本科医学教育质量的评价,许多学者从理论课课堂教学[4-5]、实践课课堂教学[6-7]、临床见习[8-9]、临床实习[10-11]、考试(考核)[12-14]、教材选用[15-16]、专业教师[17-18]以及本科毕业生[19-21]等环节的质量评价标准体系作了大量的深入研究与实践探索,但还未能形成完整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因此,建立基于《中西医结合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中西医临床专业本科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对于提高和保障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质量,规范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2018年1月课题组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申报并获批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团体标准的立项(项目名称:中西医结合教育标准(8项),项目批准文件编号:中西会发[2018]12号),本评价体系采用文献研究、德尔菲法(Delphi法)专家问卷调查、专家共识会议、一致性评价、同行征求意见等研究方法,最终构建了《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理论课授课质量评价标准》《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实验(实训)课授课质量评价标准》《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临床见习质量评价标准》《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临床实习质量评价标准》《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考试(考核)工作质量评价标准》《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教材质量选用标准》《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教师评价标准》及《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标准及考核办法》等8项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1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理论授课质量评价标准[22-25]
1.1 教学态度
教学状态:教师仪表举止文明得体,精神饱满;言传身教,富有感染力。
治学态度: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备课认真、充分,内容熟练、无差错;对学生严格要求,能够因材施教,教学相长;重视课堂纪律,无教学事故;重视课后辅导答疑。
教师素质:掌握中西医临床医学教育教学规律,熟悉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必须有医学背景,了解中医学、西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中西医临床医学发展现状。
1.2 教学内容[26]
基本内容: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授课计划和进度;授课内容讲授清楚、准确,举例恰当;教学内容充实、信息量大。
授课条理性:授课条理清楚,逻辑性强;重点突出、难点讲透。
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学科特点,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培养学生的中西医临床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注意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融合,注重运用中西医结合理论、方法、手段预防疾病,祛除疾病的素质教育。
知识拓展:及时补充中西医结合学科进展及相关科研成果,做到科研反哺教学。
1.3 教学设计[27-29]
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创新和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能力。
目标设计:教学目标清晰、定位准确、表述规范,适应于学生的认知水平。
内容设计:重点难点突出,启发引导性强,符合认知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设计:根据学习内容设计研究性或探究性实践问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资源引用:有和教学内容配合的各种资料、学习辅助材料或资源链接,引用的资源形式新颖。
学习评价:评价内容丰富,方法多样,评价方法符合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并有对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评价。教学评价既有终结性评价,又有形成性评价,并能按照评价及时修正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1.4 教学方法[30-31]
教学组织: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动性,善于调节课堂气氛。
教学方法: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善用病例、实例和图形和多媒体手段等描述抽象复杂问题;能够根据学生层次能够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手段:教学手段运用恰当,设计合理,板书规整,布局合理,条理清晰。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合理、严谨,操作方便、灵活,交互性强,版面设计突出课程特色,能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基本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中西医结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思维方法的建立。
教学安排:讲授时间安排合理。
1.5 教学效果
师生互动:通过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专业信心增加;学生参与热情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关系融洽,交流沟通顺畅。
课堂效果:课堂秩序良好,学习气氛浓厚;老师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授课效率;学生认真听讲,对课堂效果高度认可;学生能够掌握课堂所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重点内容。
(主要起草人:杜惠兰、郝庆卯、闫翠环、段彦苍、丁旭、王香婷)
2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实验(实训)授课质量评价标准[32-34]
2.1 教学态度
教学状态:教师仪表举止文明得体,精神饱满;言传身教,富有感染力。
治学态度: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以身作则;备课认真,授课内容准备充实、熟练。
实验准备:授课计划、教学大纲、任务书等教学文件齐全。实验准备认真充分,写好实验(实训)教案,做好预实验。
责任心:遵守教学纪律,充分用足、用好规定的实验(实训)学时;实验(实训)报告批改认真、及时。实验过程中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引导学生规范操作。重视实验(实训)课堂纪律。
2.2 教学内容[35-36]
基本内容: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授课计划和授课进度;实验(实训)内容全面,能体现综合性、研究性和设计性;实验(实训)内容循序渐进,注重开发实验(实训)教材或实验(实训)指导。
内容要求:实验(实训)内容符合大纲或任务书要求,清楚讲解实验(实训)目的、原理、注意事项及操作要点。重点、难点突出;实验(实训)目的明确,内容正确;实验(实训)内容能够体现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立足教材,选择合适的实验(实训)内容;以本学科基本理论为指导,结合实验(实训)结果的观察与分析,加深学生对中西医结合理论知识的理解。
示范操作:实验(实训)仪器设备使用(操作)熟练,指导科学、规范,示教效果好。
知识拓展:实验(实训)教学内容及时更新,反映学科发展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及新方法。
2.3 教学方法
教学组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实验。根据课程特点设计教学组织流程,采用“教、学、做”为一体的情境教学或其它教学法,教学手段灵活。
教学方法:学生分组科学,教师示范操作规范。注意精讲多练,重在示范指导,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独立操作能力。因材施教,兼顾多数和个别。
创新教育:实验(实训)中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2.4 教学效果
教学纪律:学生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实验(实训)达到大纲和任务书规定的教学目标。
课堂效果:学生按时按要求完成整个实验(实训)过程,取得必要的数据和结果;对该次实验(实训)技术操作和方法掌握良好;学生对教学的综合反映较好,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能够加强学生对中西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
技能培养:培养学生的实验(实训)基本技能和团队合作精抻,提高其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记录:实验(实训)指导记录详实。
实验报告:指导学生书写内容详实、形式规范、总结分析完善的实验(实训)报告并及时批改。注意从实验报告中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不断改进实验(实训)教学。
(主要起草人:杜惠兰、丁英钧、郝庆卯、 张翠娟、丁旭、王香婷)
3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临床实习质量评价标准
3.1 实习准备[10,37-39]
管理文件:实习管理文件、各项配套管理制度、实施细则齐全;有与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配套的实习教学大纲,内容具体,目标任务明确,可操作性强;有配套的实习指导手册,符合中西医临床专业实习教学要求。
实习计划:实施方案具体,目标任务明确,进度安排合理,落实计划措施得力。
实习基地:实习基地为原则上为三级医院,实习基地科室齐全,管理水平高,能提供高水平的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指导老师;接待能力强,食宿、安全有保证。生均床位数、实际管理床位数不少于3张。
组织动员:实习前有动员,组织好对规章制度、实习任务、实习计划的学习;实习期间有周密的安全防范预案;学生分组及人员安排合理,实习环节、阶段性目标任务设计科学,实习要求、注意事项明确。
师资配备:指导教师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教师数量、结构配备合理,业务精湛;掌握并准确熟练运用中西医诊疗方法,满足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的要求。
3.2 实习指导[41-42]
指导准备:教师熟知带教内容,做好实习前带教准备工作,制订切实可行的实习方案。
业务指导:指导教师切实履行岗位职责;严格要求,加强对实习学生的考勤考核管理,全程指导和及时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关心学生,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向。向实习医生介绍本科室情况、实习安排与工作制度,检查实习医生的学习与工作完成情况。负责组织本科室实习生的小讲课、病例讨论、教学查房等教学活动,检查实习完成情况。督促和指导学生完成实习小结工作或/和论文准备。
基地配合:实习医院安排有专门部门或专人负责实习工作,并配备有专业技术指导人员;能很好按照实习目标任务要求开展学术讲座、技能培训等专业指导活动。
3.3 学生实习[40-42]
实习纪律:实习态度端正,遵守纪律和各项管理规定,严格考勤制度,坚守工作岗位;注意仪表仪容,举止文明端庄,语言规范文明,尊敬师长,团结互助,注重医患沟通,尊重患者及其隐私。
实习环节:按要求参加各个实习环节(包括岗前培训、轮转科室及时间等)及各项实习工作,高质量完成实习任务。
实习手册:坚持记好实习记录,内容充实、数据准确、资料详实完整;实习手册填写准确规范、科学系统,能客观准确反映实习状况。
3.4 实习效果[43-45]
实习考核:有规范的出科考核、临床技能操作考核方法、内容及措施。
学生评价: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疗方法;掌握中西医结合完整病历的书写,格式规范。熟悉急重症处理原则。对中西医结合专业、职业的理解力、认同感显著提高,收获明显,总体评价高。
单位评价:对实习医院及实习医院实习学生主管部门责任心、业务水平、教学效果、实习组织管理等方面评价高。
3.5 总结考核[10,46]
分组总结:实习医院对实习工作总结及时、认真、客观、全面,材料数据详实具体;对实习经验、成果和不足能及时予以交流和改进。
成绩评定:有完善的成绩评定方案和严格的评定程序,成绩评定过程公开、公正、透明,定性和定量评定,理论评定与技能评定相结合。
3.6 资料归档[47]
教学资料:完成实习计划、实习手册、实习鉴定、实习总结、实习报告等;各项实习资料,内容详实完善、工整规范,项目齐全。
教学归档:档案制度完善,能够及时做好各类实习教学资料的收集归类整理工作,按时上交,及时归档。
(主要起草人:杜惠兰、张智琴、常奕、郝庆卯、王香婷、丁旭)
4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考试(考核)质量评价标准
4.1 考试命题[48-52]
4.1.1 命题内容
注重考核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体现中西医临床专业特点;考核内容以使用教材、课堂讲授内容为主,涵盖难点、重点。命题计划科学合理,突出能力考核。
4.1.2 题型题量难易度
命题题型科学合理,其中基础题、应用题和提高题所占比例符合要求;试题难易度、试题题量适当。
4.1.3 评分标准
根据试题标准答案,制定明确评分标准。除终结性评价外,还应体现形成性评价。
4.2 试卷制作[53-54]
4.2.1 试卷审查
命题及印刷的审查、审批手续齐备,试卷内容无错误。
4.2.2 试卷制作
试卷制作符合标准,试卷档案内容、签字齐全。
4.2.3 保密措施
试卷保密制度及相关预案齐全。
4.3 考试组织与实施[55-57]
4.3.1 考试领导
考试领导组织健全,有主考、副主考、巡考、场外巡视设置,并能认真巡视。
4.3.2 考试编排
考试安排科学合理、及时准确,便于学生查询与组织复习。
4.3.3 考试组织
考试组织严格缜密、细致入微,保密制度严密,无徇私舞弊
4.3.4 考试监考
监考人员严格执行《监考规则》。
4.4 试卷批阅及成绩评定[53,55,58]
4.4.1 试卷批阅
阅卷评分严肃认真、科学准确、公正合理;试卷批阅方式方法符合要求。
4.4.2 评分细则
实行给分制;主观题评阅标示给分点;每题阅后填写分数并签字;分数更改应有阅卷人、复核人共同签字;评分、核分、签字等阅卷过程一律用红色签字笔。
4.4.3 成绩评定
根据评分标准、评分细则阅卷,成绩评定准确,呈正态分布,阅后试卷签字齐全。阅卷后应进行成绩分析,包括成绩频数分布、构成比、得分率分析、试卷分析、教学效果检阅、问题与不足、提出改进措施等。
4.5 试卷装订保存与归档管理[12,59]
4.5.1 试卷装订
按小班级装订,装订顺序为,试卷存档首页、考场情况报告单、试卷(按学号顺序排列)。
4.5.2 保存归档
试卷按要求存放、归档,保存制学生毕业后3年。
(主要起草人:杜惠兰、陈景伟、 张宇、郝庆卯、丁旭、王香婷)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