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数学“数与代数”单元复习学教评一致性的应用策略
2024-05-27海南省海口市琼山第四小学金生梅
◎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第四小学 金生梅
◎ 海南省海口市丁村小学 金英琴
学生往往在一个阶段的学习过后,很多知识又丢掉了,又回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而复习课是学生巩固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复习联结新旧知识,解决仍旧“不知所云”“迷惑不解”的问题,复习的过程是“温故和知新”的过程。
一、单元复习课教学存在问题
单元复习课的“表面”教学。在教学复习课的过程中,一些老师为了追求答题技巧,过多地教授学生答题方法,而忽视数学思维方法之间的融会贯通,导致学生复习时还是没理解数与运算的本质,进而学习兴趣不高,对所学单元的知识依然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出现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
单元复习课的“单一”教学。反观传统的小学数学单元复习模式,教师的复习方式较为单一,大多数教师在对“数与代数”的复习过程中通常是通过学生纸笔做题的检测方式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通过学生的检测结果进行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反馈或者以问答的方式进行反馈。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感到数学课堂枯燥乏味,从而影响复习的有效性。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基于学教评一致性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单元复习的应用研究,在学教评一致性的基础上,以小学数与代数模块单元复习为课题研究核心,证实“学教评一致性”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厘清“学教评一致性”的本质内涵与实践价值,寻求可能的突破路径,为教师实践“学教评一致性”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单元复习策略打开新的视窗。
二、应用“一单一卡两评表”,促进单元复习“学教评”一致性
设计单元复习课的目的是再现整个单元知识,让学生对其进行梳理,归纳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掌握知识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必备的梳理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通过应用“一单一卡两评表”在课前完成教师对学生的测评,在课中完成教师的实时点评,在课后完成教师的综合评价,真正让复习课做到温故知新,强基固本,进而促进单元复习学教评的一致性。
图1 学教评一致性策略思维导图
1.基于知识的“本质”,合理设计教学设计单
合理运用教学设计单,从学生学习角度出发把教材单元变成能够引领学生学习的课程,即有学习目标、情境、任务、活动、评价的学习载体,让学生成为学教评一致性的主体。比如“复习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一课,通过对教材的分析,设计本课教学环节:
(1)课前学测。①当堂检测3道题,通过练习检测学生是否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及运算能力是否提升。②通过家庭练检测学生是否能梳理整数、小数混合运算的知识结构。
(2)课中教学。①理旧唤新:在谈话中构建框架。通过谈话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梳理四则混合运算的框架。②巧问提新:在提问中加强运算顺序记忆。经历给数字添加运算符号和小、中括号后,感受到运算顺序改变,表示的意义顺序也不同,计算的结果也不同。同时,小数与整数表示的四则运算意义一致,所以运算顺序相同。③练中克难:在练习中巩固运算。经过本节课的复习后,通过练一练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而检测本节课的学习效率。
(3)课后评价。①学后即时评:学生先完成自评卡,再通过3道计算题评价学生学习后的效果。②课后家庭练:回顾所学知识,归纳要点,完善本节课学习的思维导图,评价所学效果。
融合课前、课中、课后三环连扣,巩固知识内化,让学生在学中练、练中思、思中评,进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理清复习框架,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挖掘知识本质。教师加以实时点评,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真正奠定学教评一致性的基础。
图2 “学—教—评”流程图
2.基于综合分析学情,用好课前测评表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对学情的调查与分析是精准教学的基础。教师在教学实施前对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经验水平展开调查分析,能为实现从学生出发、实施精准教学提供证据。以“复习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为例。
(1)分析学生的基础知识:本节复习课综合四年级上册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含认识中括号)和五年级上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内容,主要复习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形成“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应该先算乘、除法”的认识;还要了解中括号,以及“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再算中括号里面的运算”的顺序,感悟混合运算方法的一致性。这也为后面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还安排了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运算顺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前检测分析:复习课开始前,教师可以通过课前测评表检测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学生对精选题目的练习情况。这样的测评可以让教师的复习课更加具有针对性。
表1 课前测评表
课前测评是分阶段完成的,在教学前只能完成前两项,后面的一项是具体操作后填写。如:反馈信息一栏,当学生完成530+5.4×4÷8、630÷(21-12)×1.6、[150-(40-2.8)]×10这3道计算题后,依据学生完成情况,可按照3到4个水平来分类。
水平0:运算顺序混乱(占比10%)
水平1:基本知道先算括号里面的,但是算了小括号,忘记中括号。(占比5%)
水平2:掌握运算顺序,但不掌握小数乘法、除法。(占比8%)
水平3:掌握运算顺序,掌握小数乘除法,但粗心计算结果错误。(占比17%)
以具体的数据将学生的学情进行综合分析,有利于改善传统数学教学碎片化、浅层化的弊端,更加遵从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便于学生系统掌握数学知识并触类旁通,有效解决“学”与“教”的互动性问题。
3.基于教学的单一,充分运用课后自评卡
基于满堂灌的单一教学状况,简单的口头评价已经难以满足时代需求,以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为基,在复习课过后,可以充分运用课后自评卡,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自我进行评价。
课后自评卡是在课后3分钟内完成,以小组为单位,先请学生分组讨论,先理一理学了什么?拎一拎学会了什么?提一提会用了什么?最后思一思还有什么疑问?然后学生完成表格的填写,课后立即进行反馈。这样可更好地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收获与不足之处,教师也能更好地掌握学生学习后的实际情况,有效达成学与评的一致性。
4.基于学教的综合评价,做全课后评价表
评价任务的设定必须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评价目标了解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在评价设计完成后,通过分析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及与复习目标之间的关系,设计课后评价表,充分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情况。
表2 课后评价表
经过一节课的学习,教师利用课后评价表进行终极评价,对反馈的信息进行深入的剖析,明示可能出现的学情,并将呈现的占比数据与课前测评数据相比较,促使教与评的一致性。
三、应用“一单一卡两评表”的好处
从学评到教评再到综评,运用“一单一卡两评表”的策略,化繁为简,充分应用到小学数学“数与代数”单元复习学教评一致性过程中,由此可培养出学生以下三个方面的学习能力。
1.评价学生是否具备多元化的学习能力,检测学生在进行复习整数、小数混合运算的学习过程中,是否依据教师的指导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否能通过多方式的学习归纳出混合运算一致性的过程,实现由“会学”到“学会”,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2.在建立单元复习课整体框架的过程中,评价学生对整个单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知识点的熟练情况。在创设复习课教学过程中以任务驱动,要求学生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梳理,并构成知识框架,提高知识整合的能力;要求学生在探讨问题时与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增强团队合作意识;要求学生在汇报时自信、声音大,训练学生敢于展示、交流的社交意识,以此培养学生多元表征的能力。
3.复习授课的过程中,评价学生在参与如观察、回忆、比较、交流、归纳等基本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在面对具体的问题情境时运用所学的混合运算法则,推理出整数、小数混合运算顺序一致性的本质,进而培养出良好的运算能力和数与代数的应用推理意识。
在单元复习课中,温故知新强基固本,运用“一单一卡两评表”之策略探究小学数学“数与代数”单元复习学教评一致性的应用,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提升学生数学综合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望,真正做到学教评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