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新型研发机构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践探索

2024-05-27唐文来

科技风 2024年13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新工科产教融合

摘 要:新型研发机构是破解经济与科技相分离问题的重大探索,其在体制机制设计上的创新正在推动传统产学研合作向纵深发展,为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支撑。本文重点从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宗旨、形成产教深度融合机制、开发产教融合教学资源、建设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完善产教融合实践条件、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依托新型研发机构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践探索。

关键词:新型研发机构;新工科;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技术特征,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挑战和新机遇。近年来,世界各国高校在高等教育改革方面进行了系列探索并取得丰硕成果。哈佛大学工学院于2007年开始尝试新兴和交叉学科改革,形成了新工科建设的初步思路,突出了科研、成果转化与孵化的一体化发展,并重点强调不同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1]。2011年,普渡大学提出的“PACT”教学改革项目,则重点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来探索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及课程的重新设计[2]。麻省理工学院于2017年启动“新工程教育转型”计划,重点从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上进行改革,尝试通过重构工程教育教学模式,对工程教育进行系统的反思与变革[3]。为应对全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服务支撑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战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在新工科建设中取得了系列改革成果。

我国的新工科建设正式启动于2017年,教育部先后在复旦大学和天津大学举行新工科建设研讨会,并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新工科建设“三部曲”,发布的《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关于推荐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开拓了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创新的新路径[4]。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于2018年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文件中提出要以新工科建设为抓手,持续深化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培养适应和引领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5]。为进一步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工科教育体系,教育部于2019年成立了“全国新工科教育创新中心”。为推动我国高校新工科建设从理念向行动的落实,天津大学于2020年印发了《天津大学新工科建设方案2.0》,从教育平台体系、教育教学设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教育系统环境四个方面总结了新工科建设方案。

新工科以培养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引领,其内涵可以概括为新理念、新要求和新途径三个层面。新理念:理念主导行为,是发展策略和发展前景的主要表现,新工科要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来带动工程教育的创新改革发展。新要求:作为一种新型工程教育,新工科的育人本质没有变化,但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的人才是多元化、创新型的卓越工程人才。新途径:新工科是与时俱进的创新型工程教育,需要以交叉与融合、继承与创新、协调与共享为新的主要途径来探索建设新工科。

新工科建设的宗旨和行动路径主要强调以下四个方面:首先,需要结合产业需求,建立专业的新结构;其次,需要结合技术的发展来优化教学内容,更新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再者,要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工程教育的手段和方式进行创新;最后,要充分运用国内外各类联合资源,形成工程教育开发与融合的新生态。上述这些内容,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立足行業发展,产教融合是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实现途径实施的新型育人规划,探索新工科背景下的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和热点方向[6]。通过将行业与企业的生产实践与工程案例融入学校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校企双方联合制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与平台,联合开发课程资源,共同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联合进行行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培养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多元化、复合型和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

近年来,新型研发机构的出现和兴起成为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核心载体,其在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优势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优势,符合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现实需求。因此,本文将重点开展依托新型研发机构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践探索研究。

2 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现状

作为科技、产业和金融深度融合的产物,新型研发机构在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和助力经济腾飞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7]。新型研发机构至今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新型研发机构[8]。“十三五”时期以来,国家不断提升对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重视程度。2016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面向市场的新型研发机构”;2018年,“新型研发机构”首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科技部出台了《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集中国家优质资源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国家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截至2021年,我国各类新型研发机构规模总量达到2400家,总收入之和达1807.4亿元,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新型研发机构已然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生力军[9]。

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的高水平学术成果和研究平台,结合产业化前景较好的项目,新型研发机构采用多方共建的形式,联合开展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集聚高端人才和孵化科技型企业。不同于常规的企业和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呈现出“四不像”特征:是科研机构,但不同于传统具有事业单位性质的科研机构;是平台型的独立法人公司,但不是一般性的企业;具有孵化科技型企业的功能,但不同于常规的孵化器;具有创投的功能,对孵化项目从源头开始介入,但不是专业的创业投资机构[10]。因此,新型研发机构还需具有“六要素”和做到“五有”。“六要素”即企业化运行、人才团队占大股、技术必须领先、成果具有市场、政府提供服务、资金提供支撑。“五有”即有技术来源、有人才团队、有工程化平台、有孵化企业、有天使投资基金。

新型研发机构的“六要素”“五有”和“四不像”等属性,为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技术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与平台。本文将以新工科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为对象,利用国家布局发展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产业的战略契机,依托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网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政府、金融机构)的各种核心元素和资源链条,加强课程内容体系与产业需求融合对接,建设跨学科新技术研发实践平台,推进产学合作双导师制、项目教学制和教学团队制,打造具有推动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行业领军人才培养高地,力图探索一条基于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路径和新体系。

3 依托新型研发机构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践探索

3.1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宗旨

以“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为引导,结合自动化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将国家大力度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并深挖专业课程体系的德育内涵,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且同向同行的培育格局,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博雅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四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利用新型研发机构平台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聘请新型研发机构的专家劳模担任专业兼职教师,为学生开设劳模先进事迹报告会,讲好先进典型故事、讲好基层一线故事。同时借助企业专家在工程实践方面具有的丰富经验优势,共同研讨选取重大工程和精品工程案例,并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建设基于工程项目的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库。

3.2 形成产教深度融合机制

依托新型研发机构共建方的优势资源,形成学校、新型研发机构和政府间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新方法与新途径,优化校企协同、多元互动的育人机制。基于OBE理念,高校与新型研发机构共同研究修订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聚焦区域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方向,加强学科交叉与融合,着力推进人才培养改革。汇聚新型研发机构研发中心、工程实训基地等优质资源,整合重塑创新实践教学资源,构建校企联合、理实融合、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展项目式、案例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改革,提升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依托新型研发机构高水平技术团队与高校高水平学术团队,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培养优质师资,实现校内教师工程化、企业教师专业化,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充分发挥校企协同育人作用,校企导师共同开发课程、实施教学、指导毕业设计、完成项目攻关,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

3.3 开发产教融合教学资源

联合新型研发机构行业专家,根据国家发展、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领域产业技术发展和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改革教学内容,结合学科发展前沿、工程项目经验和科研课程成果,嵌入行业企业教学内容升级传统课程,开发反映行业技术发展的工程项目课程和虚拟实验课程,确立基于工程问题的项目式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基于校企双方承担的国家与省部级科研项目及重大工程所形成的校企合作成果,联合开发建设智能制造技术、智能传感与控制技术、机器人技术等一系列工程案例库;校企双方总结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对已有教材进行升级更新,面向学科前沿和行业需求编写新教材。

3.4 建设产教融合师资队伍

新型研发机构与高校组建高水平双师型教学队伍,共同参与人才培養全过程,构建由学院教师、资深工程师、讲座教授、产业教授及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等组成的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师资队伍,新型研发机构技术专家参与教学与管理活动,为本科生开设新技术讲座、共同指导实习实践等。建设校企合作平台,推进产学研合作教师团队建设,鼓励学校教师深入新型研发机构开展调研和学习,搭建融合背景下教师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对接平台。依托新型研发机构平台,共建教师培训基地,为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和素质培养提供指导。

3.5 完善产教融合实践条件

(1)与新型研发机构共建专业课程实验室与创新实践研修基地。建立实验、实习、实训和实践联动的教学平台;建设开放、创新、研究型的示范实习实训基地管理机制,保障实践教学效果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2)建设行业特色鲜明的专业实验室。利用新型研发机构及孵化企业的设备优势,共建改造数字孪生智能制造实验室、机器人及机器视觉实验室、智能巡检实验室等本科专业实验室,打造具有高水平的自动化类本科实践教学平台。(3)构建虚实结合的实践育人平台。结合新型研发机构的工程实际和行业需求,合作开发能够应用本科教学、员工培训和职业技能评定的虚拟仿真实验实训项目,构建虚实结合、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实践育人平台。

3.6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面向学科前沿和行业需求,开展研究性教学改革,以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作为复杂工程问题对象,实现学生能力的渐进培养,推动基于问题、基于案例、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方法。依托新型研发机构与高校联合攻关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组建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共同培育创新创业人才,指导培育更多高质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扩大学生实践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实现资源合理利用和优势互补。依托新型研发机构在核心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企业孵化、资本运作和管理运营等方面的丰富经验,构建“平台+项目”的创新型、创业型人才发展路径。

3.7 制定科学的产教融合评价指标

需制定更加系统、全面、专业化的评价指标,以明确政府、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等各方的权利、义务、责任、经济关系、合作形式等。作为产教融合的主体,高校与新型研发机构应围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目标。在办学定位、专业设置、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过程、师资队伍、实习实践、创新创业与考试考核等方面,制定详细科学的标准和办法,以引导学生主动面向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产业需求,成长为工程实践能力强、技术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自动化专业人才。

结语

新型研发机构通过整合高校院所、政府、企业等各方资源,创新了产学研合作模式,为培养具备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且能够引领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提供了重要支撑。面向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产业,以新工科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为对象,本文对依托新型研发机构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路径进行了初步的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原帅,贺飞.哈佛大学工学院发展战略及其对新工科建设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02):6770+89.

[2]陈方敏,杨欣.普渡大学生涯发展教学改革的經验和启示[J].教育观察,2017,6(21):2024.

[3]刘进,王璐瑶.麻省理工学院新工程教育转型:源起、框架与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06):162171.

[4]张凤宝.新工科建设的路径与方法刍论——天津大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7(07):812.

[5]教育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工程院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8(10):1315.

[6]胡良斌,高丽娟,李必文,等.新工科背景下校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21):134135.

[7]孙田丰,陈璐,梁缘.江苏省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事业单位运行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2023,40(16):710.

[8]曾国屏,林菲.走向创业型科研机构——深圳新型科研机构初探[J].中国软科学,2013(11):4957.

[9]陈良华,何帅,李宛.新型科研机构的本质特征与运行机制[J].江苏社会科学,2023(03):148158+243244.

[10]杨流海,徐欣,巢俊.南京市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科技纵横,2019(10):184185.

作者简介:唐文来(1987— ),男,江苏连云港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增材制造技术、智能检测技术。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新工科产教融合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