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中的高校龙舟运动发展制约因素浅析
2024-05-26林秀丽
林秀丽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管理学院,浙江温州 32500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近年来,国家一直在持续加大非遗项目的保护力度,2021 年8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同时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1],力争更好地推动我国的非遗传承与保护进程,促进非遗相关项目的持续与活态发展。
龙舟运动作为我国一项历史文化悠久的非遗类优秀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是我国民俗体育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该项运动充分展现了我们伟大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进取的民族精神,其虽历经数千年的风雨洗礼与压迫摧残,却愈发凸显其特有的内在精神和价值内涵,散发其独特魅力,展现出其特有的健身性、娱乐性特征,同时又极具民族凝聚力,富含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随着国家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力度与重视程度不断加大,龙舟运动的传承与发展更加顺畅。2011 年后,中国龙舟协会与央视协同办赛,央视直播了中华龙舟大赛、中国龙舟公开赛,龙舟运动的赛事规模不断壮大。
随着龙舟运动的不断传承与发展,具有教育全面性、自主性的高校逐渐引入龙舟运动,进行优秀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当下,全国开展并组建了龙舟队的高校至少有58 所,开设龙舟选项体育课的高校至少达36 所[2],同时,自2014 年开始,越来越多的高校踊跃参加中华龙舟大赛,极大拓展了龙舟运动的受众群体规模,激发了其旺盛的生命力。龙舟运动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有关高校龙舟运动发展的相关研究较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龙舟运动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而且可以增强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继承意识,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与此同时,龙舟运动将面向越来越多的学校,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高校龙舟运动的影响力势必不断扩大。因此,本文对高校龙舟运动的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将会对高校龙舟运动的传承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高校龙舟运动发展的相关制约因素
尽管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龙舟项目,中华龙舟大赛中高校的身影也越来越多,但还是有非常多的高校因为诸多存在于龙舟运动项目的发展制约因素对该项目畏而拒之,不敢贸然引入高校,以下具体分析限制其推广发展的相关制约因素。
1.1 人身安全因素
人身安全是高校龙舟运动开展的一个明显制约因素。由于龙舟运动需要在拥有一定深度的水域(航道内最浅处至少水深3 米)开展,参加龙舟运动的相关人员中,并非所有参与人员的水性都特别好,即使水性还不错穿着救生衣,但是在各种突发状况如龙舟侧翻等紧急特殊状况下,参与者也会因心理状态不平稳而影响正常自救,危及人身安全。因此,龙舟运动的开展需要格外关注参与人员的人身安全,防范溺亡危险,这就导致龙舟相关管理者或教练不能随意让学生去自行体验开展相关龙舟练习,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
1.2 环境因素
高校龙舟运动开展的环境制约因素包括水域环境以及气候环境等。首先,高校开展龙舟运动的前提条件是所开展高校必须拥有运动所适合的水域条件。龙舟运动离不开水,作为一项水上集体类运动项目,其项目特征属性决定了其必须在水域而且是较为宽广的水域进行,只有拥有特定规模的水域方能开展龙舟运动,以及进行相关的宣传推广、技能传授、训练指导以及赛事组织等。水上训练是龙舟训练的关键环节,拥有水上训练场地是提升龙舟队竞技水平的必要前提。其次,环境制约也是一大因素。在水域环境问题得到解决后,气候环境也会成为影响龙舟运动开展的制约因素。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南方一年四季较为温暖,很适合龙舟运动的长训开展,而北方秋冬比较寒冷,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北方,使它仅能在春夏尤其夏季进行龙舟运动。
1.3 资金因素
一是资金短缺。龙舟队的创建、训练及参赛等都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如一叶标准比赛龙舟(12 人)整套器具至少数万元(22 人舟费用更高),训练基地的场地硬件建设至少数万元。龙舟运动作为较大型的团体运动,一支22人舟的参赛队至少需要25 名队员,其训练尤其是外出参赛成本比足球、篮球等团体类运动项目经费的投入大很多。此外,龙舟运动开展所需的相关场地设施、器材设施以及场地、器材的日常维护等也是很庞大的一笔花销,再加上其训练器械、场地等的投入又不能如同足、篮、排等团体类运动项目一样直接服务于全校广大师生,也不能便利地进行场地、器械等的运动资源共享,造成资金投入的利用率较低。同时,投入大量配套资金也不能保证一定可以取得优异成绩。二是来源单一。调查显示,只有少数高校配备龙舟运动专项资金,且只限于比赛期间,平时龙舟队的训练得不到保障,只能向校外寻求更多的经费支持。校企合作有利于筹备高校龙舟运动的开展资金,但此项目合作渠道较少,再加上高校龙舟运动队名气不高,难以使校外企业信服。因此,有条件的高校一般不愿开展龙舟运动,而开展了龙舟运动的高校,很多相关配套的经费投入也不能达标和到位。
1.4 心理认可度因素
龙舟运动虽然文化底蕴丰富、历史悠久,但随着历史变迁,现代化的高速发展,龙舟运动作为一项非奥运体育运动项目,受众人群较少,曝光度不够,一些年长者较为了解,但年轻人大多数对龙舟运动、龙舟相关文化等鲜有认知,即使是高校龙舟队队员,很多人也对龙舟的相关文化知识了解不多,仅仅停留在为了比赛而训练的阶段,缺乏足够的个人内驱力,对其心理认可度仍不高。同时,高校对龙舟文化的宣传力度较低,开展龙舟运动课程的学校较少,缺乏相关龙舟运动课程来增加学生的龙舟文化知识,以及提升其对于龙舟运动的心理认可度[3]。这些相关因素的综合影响逐步加剧了大众对龙舟运动关注度不够的问题,缺乏足够的认知导致对其心理认可度一般,造成龙舟运动的推广发展不能得到较好的支持与回应,导致龙舟运动受关注度低、大众兴趣不高,进而慢慢淡出大家的视野。
1.5 龙舟运动员训练时间投入的相关因素
培养一名优秀的龙舟运动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系统训练,而高校龙舟运动员大多是普通学生,几乎没有一点龙舟运动相关基础,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才接触龙舟运动,训练起步晚,不易达到专业水平。同时,作为高校大学生,首要任务是要学习文化知识,增强专业技能,为以后毕业的工作打下基础。然而,作为龙舟运动队的一员,由于大家之前对龙舟接触较少,势必要占用大部分时间进行强化训练,尤其是身体素质较差的同学,更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才可以保证训练的效果,这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专业技能的掌握以及将来的就业,因此便不能保证专业训练的时间。
1.6 教练员专业化水平匮乏的相关因素
在龙舟运动的教学与训练中,教练员自始至终都是整项运动的策划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这一过程对教练员的技能要求和教学能力要求都比较高,队伍发展的快慢、好坏与教练的专业水平息息相关。然而,当前高校龙舟运动开展的现实情况是各高校龙舟队都非常缺乏专业教练员。第一,由于国内没有专门从事龙舟运动的专业运动员或运动学校,大部分高校龙舟教练员都是由水上运动相似项目的运动员或教练员转型担任[4];第二,由于高校招聘条件的限制,很多龙舟或相关项目的退役运动员因为无学历资质无法应聘担任高校龙舟队教练,使得一些高校组建龙舟队而苦于缺乏专业老师指导,甚至导致毫无水上运动相关实践经历的老师也临时接下了龙舟队教练的重任;第三,也有少数高校引进了专业教练,但教练除了要进行龙舟运动训练外,还要承担教学任务、日常事务和科研活动,这往往制约了高校龙舟运动教练员的进一步发展。
1.7 体育项目开展的资源竞争因素
龙舟运动虽然是我国一项历史悠久的非遗类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但与其他同类水上项目如皮划艇、赛艇等相比,其所需人员众多,训练周期较长,而皮划艇、赛艇等奥运会正式运动比赛项目,虽与龙舟运动具有同类相似性,但其知名度、参与广泛性等都胜过龙舟运动,造成水上项目开展方面龙舟运动的资源竞争性较差[5]。而其他陆上运动项目如足、篮、排、乒、羽、网等运动项目,学生从小就接触练习甚至学习,这些项目大部分都已经拥有了大量丰富的资源与受众基础,在高校开展较为轻松便利。无论是水上运动项目还是陆上运动项目的开展,大学校园里的资源(如:学生运动群体总数、运动经费等)都是整体固定的,因而其他运动项目的开展会对高校龙舟运动的开展带来很大挑战,对其发展造成制约。
2 结语
龙舟运动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项非常珍贵的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认可与传承发扬。在高校对龙舟运动进行传承、开展非常有必要,但是只有正视其在人身安全、环境、资金、心理认可度、龙舟运动员的训练时间投入因素、教练员的专业化水平匮乏等相关制约因素以及体育项目开展的资源竞争因素等的影响,提出合理优化策略,巧妙化解这些相关制约因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才能解除高校龙舟运动发展的制约因素限制,龙舟运动这项历史文化悠久的非遗类优秀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必将在高校迸发出蓬勃生机与活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潜移默化地促进和推动龙舟运动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