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马工程”教师如何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思考
2024-05-25重庆市团校
重庆市团校
“青马工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头脑,引导学员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青年中广泛传播、加强青年政治骨干培养实践探索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青马工程”教师是教学主体之一,是学员的“引路人”“导学者”,教师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和效果的实现。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为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思考如何有效提升“青马工程”教师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影响“青马工程”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影响“青马工程”教师教学的主观因素:“青马工程”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建设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由于选拔标准和选拔机制欠缺等原因,部分教师政治理论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水平还不完全适应“青马工程”教学要求。由于自身知识结构和工作经验等原因,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有效结合,活用教学方法,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这些主观方面的因素,导致教学实际效果与设计预期有差距。
影响“青马工程”教师教学的客观因素:对“青马工程”教师而言,最重要的客观对象就是学员。“青马工程”学员原则上是18—35周岁的青年党员或者团员中的入团积极分子。他们思想多元化、个性化程度超以往任何时代。在“青马工程”课程学习中,他们有自身代入的观点,一般不会言听即纳,对教师授课构成潜在的挑战。“青马工程”覆盖各层级、各领域青年群体,学员在知识结构、工作领域和价值倾向上存在分野,在学习动机、素质基础、能力条件等各方面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十分考验“青马工程”教师课程的深度和广度,教学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影响“青马工程”教师教学的制度因素:“青马工程”教学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标准化,是教学质量有效保障的重要顶层设计。共青团中央等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意见》,对新时代深入实施“青马工程”作出了整体部署安排。但由于各地落实工作的细则情况各异,造成教师教学内容“千人千面”,教学课程质量“起伏不定”的现象。教学内容和路径载体的不统一,使教师缺乏课程设计的明确参考,导致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很难建立。
提升“青马工程”教师教学质量的对策措施
建立“青马工程”教师遴选机制。细化“青马工程”课程教师遴选办法,制定明确标准,推动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政治修养,加强理论学习,提升学术修养和实践能力,善于站在党和国家的战略全局、政治大局的高度讲好思政课。聚焦让“青马工程”导师履职“有章可依”,联合相关部门,综合遴选各级“青马工程”导师,制定导师管理办法,明确导师绩效考核标准,形成動态接续的导师“活水池”,实现高质量教学。
创新“青马工程”教育教学方法。以分层分类培养体系要求为基础,推动“青马工程”教师从完成某一方面的教学目标入手,针对不同层次和类别的学员,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设计符合学员行业特色和层次差异特点的课程。“青马工程”教师应主动创新教学方法,利用课堂授课、实践锻炼和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利用互动教学、情景教学、实操教学等方法,设置必修课程和分班特色课程进行“集中+分散”式培养,完成综合教学质量提升目标。
构建“青马工程”标准教学内容。建议团中央以《关于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意见》为纲,规范完善各培养板块的目标任务和路径载体,逐步形成统一标准的科学培养方案。各地区在此基础上,突出学员综合素质特别是政治素质的锤炼提升,形成详细规定教学目标、教学要点、建议教学方法和注意事项等要素的指导性文件,为教师提供明确的课程设计参考,使课程设计和实施有的放矢。
用教学评估的“尺子”把好教学质量关
把好课前内容关。建立课前审课制度。应建立教研组开展“青马工程”课程设计,采用集体备课方式,优化课程,备出精品。邀请相关专家开展试讲评议工作,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帮助教师提升备课质量。教学管理部门应结合评审建议,督促教师及时对课程整改更新,有效保证课程出品质量。
把好课中教学关。建立课中听课制度。教学管理部门通过课堂全过程监督管理,详细了解和掌握教学情况,及时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针对新老师、新课程坚持一课一听、一课一记、一课一评,评估教学实践成果。教学管理部门要综合运用多种措施,确保教学意识形态正确,维持课堂秩序稳定,提升学员学习效果。
把好课后反馈关。建立课后评课制度。教学管理部门应及时开展学员对教师教学满意度的评价,收集整理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全面反映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按培养周期,通过可视化数据分析,帮助教师挖掘自身优秀课程、最佳教学方法和适配教学对象,使教师能够纵深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