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青春期孩子相处要保持平静
2024-05-25朱丽峰
朱丽峰
俄罗斯国立皮罗戈夫医科大学临床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研究所所长、心理学家薇拉·尼基申娜博士表示:“我经常听到一些父母洋洋自得地说自己是青春期孩子的朋友,殊不知,朋友是有别于父母的另一种角色定位,具有另一种行为边界。孩子可以经常与朋友争吵,更换朋友,成为朋友的竞争对手,如果这一切都转移到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中,那么就会出现混乱和难以克服的困难,孩子和家长都会感到困惑。因此,继续做父母是更好的定位。”
这位心理学家关注的另一点是,如今家长和孩子都在数字社交空间花费大量时间。家人就在身边,但每个人都专注于自己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父母自己在玩平板电脑,却给孩子一些指示并限制后者使用平板电脑,此举有时会被孩子认为是充满敌意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父母与其控制孩子在数字社交环境中度过的时间,不如用共同感兴趣的活动来填补现实的关系空间。
家庭心理治疗师、心理学家克谢尼娅·斯博尔希科娃强调,没有什么神奇的咒语能把孩子变成一个有责任感、积极、听话、有远见、热心、做事果断的人。不过,话语可以改善也可以恶化人际关系。斯博尔希科娃说:“‘我是什么样的人和‘我有什么能力,这些问题对青春期孩子很重要。”她建议家长们慎用负面评价的表达方式:“唉,你为什么这么不懂事(懒惰、不负责任)!”否则,会引起孩子们的情绪反应,比如哭泣、尖叫、摔门等。
父母别轻易给青春期孩子下定论,例如,“你永远怎么怎么样”“你又没做(忘了、没想到)”等。
斯博尔希科娃说:“往好里说,这只会让孩子学会把这些话当耳旁风。最壞的情况,这会让他觉得自己百无一用。当然,侮辱性话语也是绝对不能说的。”
这位治疗师认为,请求比抱怨更好。说“请洗一下碗”比“你又什么都没做”更好。“请把桌子上的盘子(橘子皮、糖纸)拿走”的措辞,比“你总是把东西弄得乱七八糟”的负面概括要好。
家长的任务是在“青春期风暴”中保持相对的平静,避免采取咄咄逼人的态度,以维护双方的关系。
应用社会心理学讲师、心理学家纳塔利娅·鲁萨科娃说:“保持家庭传统会有很大帮助,例如,在晚上共同进餐、聊天、看电影等。同时,不要在听孩子说话时贬低和嘲笑他们的想法。一起散步、旅行或者全家大扫除等美好的家庭休闲时光,对改善亲子关系也很有助益。”
鲁萨科娃表示,孩子向父母隐瞒自己的生活细节,常常是因为害怕受到惩罚和批评。所以,亲子间互相信任应该从交谈开始,这样可以减少焦虑,彼此开诚布公。
尼基申娜认为:“家长威胁或大喊大叫是软弱的表现。起初,这种反应会管用,让孩子因害怕而顺从,但一再重复的威胁和吼叫只会引发孩子的排斥,然后是对父母的厌恶和漠视。”而孩子的厌恶和漠视会使他们对父母的请求和沟通充耳不闻。因此,父母的立场越温和且不具威胁性,与青春期孩子的关系就越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