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操舵手叶蕴韵:人生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亲的引导
2024-05-25江心
江心
20多年前,她被父亲拉着去衢江学游泳;20多年后,她操纵数万吨航母,驰骋大洋,保家卫国
“你的条件特别适合当兵,你考虑过参军吗?”
1998年,叶蕴韵出生在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父亲叶启文一直有个军人梦,却因为种种原因没能穿上军装。女儿出生后,叶启文把这个梦想延续到了女儿身上,希望她能成为一名英姿飒爽的女兵。
因为这个执念,叶启文决定从娃娃抓起。女儿刚蹒跚学步,他就带着她去衢江学游泳。之后,叶启文制订了各种体能训练计划,期待女儿能成为一个健康、坚强的女孩。
也许是因为从小就被训练,叶蕴韵已经习惯了,从来没有叫过一声苦。小学三年级暑假,父亲带叶蕴韵顶着烈日登山。登到一半,她中暑了,脑袋发晕,双腿发软。父亲后悔没有带药,叶蕴韵却不慌不忙地找到一处泉水边坐下,把手打湿,在自己的脖子上揪起痧来。
揪痧是一种民间传统疗法,可以疏通经络、清热排毒。十多分钟后,叶蕴韵的脖子上出现五道鲜红的痧印。她对父亲说:“好了,我又满血复活了。老爸,咱们比一比,看谁先登顶!”叶启文看着女儿,既心疼又佩服,觉得她有勇有谋,是个当兵的好苗子。
不过,年少时的叶蕴韵喜欢电子琴、葫芦丝等乐器,还爱研究汉服,是一名妥妥的文艺青年,对军营并不感兴趣。初三毕业那个暑假,叶启文要带女儿去跑步,叶蕴韵却说自己想写小说:“好不容易放松一下,我要把脑子里构思已久的故事写下来。”
看女儿志不在军队,叶启文有些苦恼。妻子方云兰劝他:“你不能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女儿身上。她长大了,有自己的主見和选择,我们要尊重她的想法。”
到龙游中学读高中后,叶蕴韵的个子蹿到了1.70米,身材挺拔,笑容阳光。叶启文越看越觉得女儿有女兵的气质,有一次试探性地问她:“你的条件特别适合当兵,你考虑过参军吗?”叶蕴韵想都没想,直接说没有。叶启文仍不死心:“那你从现在开始可以考虑一下。”叶蕴韵点了点头,但并没有当回事,也没有意识到父亲对当兵的渴望有多强烈。
叶启文也知道,女儿是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他不能把他的梦想强加到女儿头上,只是觉得以女儿的条件,不当兵可惜了,因此打算等征兵信息出来后,再找女儿谈一谈。
女儿高考前一个多月,叶启文和朋友吃饭,听对方无意中提起一个亲戚的孩子报名参军了,才知道学校已经做过征兵宣传工作。
回去之后,他责怪女儿没跟他提过学校征兵的信息。方云兰站在女儿一边:“孩子不说,就说明她不感兴趣。”
也就是那时,叶蕴韵才感觉到,父亲是如此向往绿色军营。随后,她从母亲那里了解了父亲年轻时充满遗憾的军人梦,逐渐对军旅生活有了一丝憧憬。
“爸爸,这次我的体检能顺利过关,和你这么多年的严格训练密不可分,谢谢你!”
高考后,叶蕴韵和父母商量填报志愿的事。那时,她已经比较成熟和理性,意识到自己虽然喜欢文艺,但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多方考虑后,她重新定位自己,决定报考医学方面的专业,将来救死扶伤。
叶启文那时更加清晰地意识到,女儿已经长大,有了自己的人生规划,他不能强迫女儿,因此决定尊重女儿的选择。
命运有时候就是那么奇妙,叶启文想放弃时,事情却出现了转机。之前,他一直在网上给女儿搜索相关学校的信息,初步确定浙江温州的一所学校。一天,他偶然看到一条消息: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正在招提前批的学生。这所学校是全国定向培养军士生的试点高校,毕业生的档案会被送入当地兵役机关,学生可自愿进入部队。叶启文征求女儿的意见:“咱们试一试,就是不录取,也不影响报考别的学校。”
叶蕴韵想着报名也不一定会被录取,就试一试吧,答应父亲报了名。
接下来,叶蕴韵报名、体检,叶启文和方云兰全程陪同。当时,有50人去杭州参加体检,但整个浙江省只录取20人。叶启文比女儿还紧张,体检前半个月就盯着她早睡早起,还嘱咐妻子给女儿准备营养均衡的一日三餐。
最终,叶蕴韵被顺利录取。考虑到自己从小熟悉水性,她选择了航海技术专业。
“爸爸,这次我的体检能顺利过关,和你这么多年的严格训练密不可分,谢谢你!”女儿的话,让叶启文感动不已。
女儿入学前,叶启文给了她一个任务——考驾照:“你以后很有可能要在海上开船,先把驾照考出来,找找感觉。”叶蕴韵听从父亲的话,那个暑假就拿到了驾照。
2018年,20岁的叶蕴韵入伍。离家那天,父亲看着她胸前的大红花,感到无比荣光,比自己穿上军装还高兴。
刚入伍时,叶蕴韵非常不适应,觉得日子枯燥又辛苦,还不自由。一次,她给父母发了一张照片,附文:爸、妈,给你们看看我的手。照片中,她正在寒风中站岗,手上伤痕累累。方云兰心疼得直掉眼泪,叶启文却很淡然:“部队是一个锻炼人的好地方,女儿既然去了,我们就一定要全力支持她,多多鼓励她。”随后,他给女儿发去一段话:“小韵,希望你在部队好好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技能水平,为更强大的海军、更强大的国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没多久,叶蕴韵适应了部队生活,性格变得越来越坚韧,再也不会动不动就向父母“求安慰、求抱抱”。
“以后别人问起我女儿是干什么的,我可以自豪地回答:我女儿是开航空母舰的。”
经过一系列训练和测试,叶蕴韵被分到国产航母山东舰,成了一名操舵兵。她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能在汪洋大海中驾驶航空母舰,非常激动。父母得知这个消息,也激动得一宿没睡。叶启文对妻子说:“以后别人问起我女儿是干什么的,我可以自豪地回答:我女儿是开航空母舰的。”
2021年,叶蕴韵第一次驾驶山东舰,执行舰载机保障起降任务。对于航母驾驶员来说,挑战之一就是与舰载机的协同工作,因为任何一点儿偏差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此外,海上的天气条件不可控,风向会突然改变,这就需要驾驶员迅速调整舰船的舵角,以确保航母飞行甲板上的风速更适合舰载机起降。
任务充满风险和挑战,但叶蕴韵操舵沉稳、精准,出色地完成了首次航行。
也就在那一年,还是新手的叶蕴韵有一天遭遇了恶劣天气。当时,她正驾驶着山东舰,天气突变,为了让舰载机能够成功着舰,她迅速调整航向,成功化解险情。回过神来,叶蕴韵才发现自己紧张得手心冒汗,舵轮上留下了一个汗手印。
2022年5月,中央电视台一档军事节目讲述了多名年轻女兵的故事,其中就包括叶蕴韵。节目播出那天,叶启文和方云兰早早守在电视机旁,第一次看到了女儿工作时的模样。看着女儿从容而自信地操纵航母穿越汹涌的大洋,叶启文夫妇骄傲之余,热泪盈眶。
“原来航母的方向盘比很多汽车的方向盘还要小,要通过这么小的方向盘掌控巨大的航母,该多难啊!”受女儿影响,叶启文夫妇成了航母迷,一有空就在网上搜集各种有关航母的知识,有时候还会在电话里和女儿探讨。
因为职业的特殊性,叶蕴韵很少跟父母提及工作的事,不过她会分享自己的感受,对于父亲一直好奇的“开车和开船的区别”,她说:“船的吨位大,惯性更大,所以需要提前考虑,提前回舵。”
叶蕴韵如果出海执行任务,短则一星期,长则数月,都无法和父母联系。没有女儿的消息,方云兰晚上总是翻来覆去难以入眠,甚至还会做噩梦。叶启文便安慰她:“危险总会存在,我们的小孩不去,其他人家的小孩就得去。”
话虽这么说,但叶启文内心也难免忐忑。女儿当兵后,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女儿出海期间,他更是把手机铃声调到最大,只为能第一时间接到女儿平安返航的信息。“我回来了。”短短4个字,成了他和妻子最大的期盼。
2023年秋,叶蕴韵休假,难得和父母相处了几天。脱下军装的她,立马恢复了文艺女青年模样,穿上汉服,吹起了葫芦丝。甜美娴静的模样,和在大海上劈波斩浪时判若两人。
2024年元宵节,叶蕴韵没办法和父母一起过节,只能通过电话送去问候:“我希望有一天,和你们一起吃蛋糕、吃粽子、吃汤圆……一口气过完所有节日,这样就不会有缺席的遗憾了。”女儿的话,让父母红了眼眶。但其实在他们心里,女儿何曾缺席过任何一个节日?
【编辑: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