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思维力提升的项目式教学实践研究
2024-05-25符影
符影
【摘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分析项目式教学的概念思路、特点、优势以及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结合实际案例,发挥项目式教学在提升学生思维力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提升思维力;实践研究;案例分析
项目式教學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育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教育模式。通过实施富有挑战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项目任务,指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思维力。思维能力是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包含了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论证力、判断力等多种能力。从思政课培养学科关键能力来看,学科要着重培养的思维能力有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比较能力、论证能力等,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最有效途径就是项目式教学。
本文将结合理论与实践,从项目式教学的特点、优势、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实际案例分析等方面,展开指向思维力提升的项目式教学实践研究。
一、项目式教学的概念及其教学思路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项目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关注。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推动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推动知识结构化。”
项目式教学是由上世纪的“设计教学法”演变发展而来。北京师范大学学者杨明全副教授将其定义为: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建构性的教与学方法,老师把学生的学习任务项目化,指导学生根据现实情景而提出问题,并利用有关知识和信息资料开展研究、设计与实践操作,最后解决并展示和分析项目成果。项目式教学在此基础上产生,是以建构主义、发现学习、最近发展区等为理论基础,在课程标准与现阶段学情的现实基础上,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找寻合适的情景来设计符合课程特点的问题,并把问题转化为项目,让学生不仅要基于整个项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要展示过程、分析结果。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进行深入的认知加工,在认知加工过程中去建立知识经验,转变和发展已有的认知方法,形成重要态度与情感价值观,整合形成稳定的核心素养。
项目式教学是一个以学生为核心,强调实践、协作与探索的教学方法。主要由内容、活动、情境和结果四大要素所构成。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注重培育学生的创造力与实践能力,是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分析、资料收集与整理,再通过小组讨论研究得出相应问题的解决方案,并最终在教师的帮助下修改完善和确定方案。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团结配合、人际交往和语言表达等能力都得到提高和发展。项目式教学的思路:提出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凝炼项目主题)—明确项目目标—设计实施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引导学生协作学习—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进行评估与反思。每一个过程都对训练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比较能力、论证能力这四种学科核心思维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项目式教学的特点与优势
教育即经验的改组和改造。杜威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是改造学生的经验,帮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新的认识和能力。他强调教育要贴近生活,以学生的实际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思考,从而实现经验的改组和改造。项目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通过让学生参与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或任务,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探索、解决问题,从而建构知识学习、技能培养和思维发展的教育模式。项目式教学从现实生活出发,从学生已有经验深入学习,在实践中探索、思考提升,是一种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训练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发挥自身潜能。其特点和优势如下:
1.特点
(1)以学生为中心:项目式教学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与自主学习,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传授者转变为指导者和支持者。
(2)实践性:项目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技能,提升能力。
(3)综合性:项目式教学往往涉及多个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
(4)开放性:项目式教学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提出新颖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2.优势
(1)提升思维力:项目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
(2)训练团队协作能力:项目式教学鼓励小组协作,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与沟通能力。
(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项目式教学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自主寻找资料、分析问题,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4)培养学生综合素养:项目式教学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项目式教学实践的意义及应注意的问题
项目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实践、探究、合作和真实情境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项目式教学有助于学习者处理现实世界中的问题与挑战,进而使学习者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探究,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而非被动接受外部信息,这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项目式教学强调团队协作,学生必须在小组中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项目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学生通过解决具备挑战性的问题,培养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式教学往往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跨学科思考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项目式教学的评价注重过程与结果的结合,既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也关注其在解决问题、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表现。
然而项目式教学在实践中也有许多应注意的问题:一是选择合适的项目主题。项目主题应具有一定程度的挑战性、创新性和实际意义,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二是明确项目目标。项目式教学应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明确项目目标,确保项目任务的实施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注重过程管理。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进展,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四是评价体系完善。建立多元化、全面的评估体系,注重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在项目中的表现。
四、项目式教学的实际案例分析
项目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参与度,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促进跨学科和知识点整合,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明白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实施项目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创造力、团队合作精神等多方面的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以下是在实施指向思维力提升的项目式教学过程的案例。
建设美丽中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是一个富有时代特色的主题,它涵盖了环保、生态、文化、经济等多个领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培养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具备绿色环保的意识、创新思维的能力和责任担当的精神。面对中学生,我们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和现实生活去培养他们的意识、能力和精神?项目式教学方法能有效地达成这一目标,使学生的思维力得到显著的提升。
一、提炼项目主题:建设美丽中国
二、明确项目目标
1.提高学生对建设美丽中国概念的理解,使其明确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策略。
2.训练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其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4.培育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责任担当。
三、项目实施过程
1.新课导入
首先以现实中的环境问题为切入点,指导学生关注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性。例如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环境问题,如雾霾、水污染等,让学生了解这些问题对美丽中国建设的阻碍。其次教师播放关于美丽中国的宣传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思考怎样建设美丽中国,导入新课。
2.新课讲授
(1)聚焦课标,提炼问题。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提炼呈现教学目标,明确目标。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将项目主题拆解为5个基本问题:①我国正面临怎样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如何去正视这些问题?②为什么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怎样才能和谐共生?③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怎样才能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④关于建设美丽中國,中国有哪些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⑤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将怎样为建设美丽中国尽一份自己的力量?以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并展示。
将主题拆解为5个基础问题,由小到大解决问题,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2)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引导学生围绕上述5个基本问题,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建设美丽中国相关知识,整体感知项目内容,知识储备尽可能丰富、完整。
(3)项目管理,确保推进。本课为初中道德与法制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教学用时2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围绕主题问题自主进行理论学习和分享,第二课时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展示评价。为做好项目管理,确保项目推进,教师围绕5个基本问题,将学生分为5组,分别安排1项探究学习任务,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制定项目计划,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
(4)建构文化,提升能力。首先通过自主探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收集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深入了解美丽中国建设的内涵、目标以及相关政策措施。例如让学生探讨中国的人口政策、环保政策、资源利用政策等对美丽中国建设的影响。其次进行合作探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培育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倡导共享、互助的文化氛围。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项目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思维。针对美丽中国的内涵、现状、挑战等方面展开讨论。
(5)学科融合,解决问题。教师提供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查阅文献,布置社会调查,深入探究,将地理、政治等多学科知识融合到项目中,构建全面的知识体系,归纳出我国环保的现状、问题及从哪些层面进行完善,初步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6)方案设计,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出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解决方案,如环保宣传海报、低碳生活手册、调查报告等。组织各小组讨论并根据讨论结果,提出一个或多个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如节能减排、生态修复、绿色发展等。教师在此过程中提供指导,确保方案的可行性。
(7)成果呈现,及时评价。通过对项目成果的评价,引导学生关注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素养,如环保意识、创新思维等。
项目评价维度:知识度,评估学生在项目中获取的知识,如美丽中国建设的内涵、目标等;真实度,评估学生在项目中的实际参与程度,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度,评估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如制定环保方案、开展宣传活动等;协作度,评估学生在项目中的团队合作精神,如共同解决问题、分享经验等;参与度,评估学生在项目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的能力;感知度,评估学生对美丽中国建设的认识,以及对项目式教学的满意度。
课堂上每个小组都完整地将项目式学习中涉及到的五个基本问题的成果加以展示,由学生、其他小组同学和教师根据以上维度对小组呈现的成果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最后教师针对本次项目式教学进行整体性评价,达成预期目标,实现评价多元化。
(8)复盘反思,总结提升。教师带领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加以充分的总结和积累,并对项目式学习中学生研究不足的内容加以分析、总结,以提高项目式学习的效果。
四、作业设计,检测目标
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安排了适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通过以上探讨可以发现,整个项目式教学中每个环节的教学都渗透了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比较能力、论证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实施指向思维力提升的项目式教学转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从知识传授为主转向以能力提升为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还能培养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明全.核心素养时代的项目式学习:内涵重塑与价值重建[J].课程·教材·教法,2021(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