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松人工造林及其抚育技术
2024-05-25明小强
明小强
(宁夏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宁夏固原 756401)
落叶松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成材早、用途广泛等优点。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林业产业飞速发展,落叶松人工造林和人工抚育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提高落叶松人工造林水平,强化落叶松人工造林和人工抚育技术研究,对提升造林质量、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落叶松种植价值分析
落叶松是一种常见的松科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俄罗斯、朝鲜半岛等地区。其木材坚韧耐用,质量上乘,不仅强度高、耐腐蚀,而且易于加工,可用于建造房屋、桥梁、家具等。在造纸业和木材生产行业,落叶松也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此外,落叶松的树皮可提取出栲胶,用于制作栲胶染料、栲胶树脂等,并且落叶松的枝叶是一种栲胶肥料,可用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除了经济价值外,落叶松的生态价值也十分突出。在改善土壤质量方面,落叶松的根系可分泌有机酸和酶类物质,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肥力状况,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微生物繁殖和活动;在保持水土方面,落叶松的根系发达,枝叶茂密,可有效拦截雨水,减缓水流速度,防止水土流失;在调节气候方面,种植落叶松可改善当地的气候环境[1]。例如,在夏季高温时节,落叶松的树冠可遮挡阳光,降低地表温度;在冬季严寒时节,落叶松的树干可减缓冰雪融化速度,降低风速,保持地表温度,为林间植物及生物提供有利的越冬条件。
落叶松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十分突出,通过大力发展落叶松产业,可为当地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进而体现落叶松种植的社会价值。因此,发展落叶松人工造林,并做好人工抚育工作,发挥其经济、生态、社会价值,可有效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2 落叶松人工造林及其抚育技术
2.1 育苗地选择和处理
落叶松是一种环境适应性强的树种。尽管如此,在造林前期,林业工作者还是应当注重选择合适的育苗地,为幼苗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在选择育苗地时,需考虑以下因素:(1)土壤肥沃度。肥沃的土壤可以提供充足的养分,因此应选择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养分充足的地块作为育苗地。以宁夏固原地区为例,应优先选择湿润肥沃的砂质土壤来种植落叶松幼苗,种植地的坡位一般不宜超过山的中腹。(2)排水性能。育苗地应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从而避免苗木长期浸泡在水中,影响其成活率[2]。(3)光照。落叶松在生长中需要充足的光照来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应选择光照充足的地块作为育苗地。(4)周边环境。育苗地应远离污染源,避免污染物对苗木的成活和生长造成影响。
在确定育苗地后,需对育苗地进行深耕细作,施足底肥,以提高土壤肥力。种植落叶松的地块一般可连作,种植者应选择在秋季深翻土地,开春后再次深翻,使土壤平整。在翻耕期间,可向土壤中加入肥料,而肥料的种类一般应根据土壤情况和种植经验进行选择。例如,如果种植地的病虫害严重,可施用硫酸亚铁,以减少病虫害对苗木的影响。
2.2 种子处理
在播种前,种植者需仔细筛选种子,尽可能选择优质的品种进行种植,如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等。种植者需对种子进行消毒、催芽,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1)消毒处理。可使用质量分数为0.3%~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子,以杀死附着于种子表面的病菌和虫卵。消毒液的浓度和浸泡时间可根据种子的种类和当地气候条件进行适当调整。(2)催芽处理。可采用沙藏、雪埋、水浸等方法,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以促进种子萌发和生长。以宁夏固原地区为例,当地种植者最常用的催芽方法是水浸法。在具体操作中,需将种子浸泡在40~60oC 的温水中,浸泡24 h,随后捞出阴干,每日淘洗,直至种子发芽。
2.3 种植管理
2.3.1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保证落叶松正常生长和成材的关键措施。种植者要根据地形和气候等条件,确定种植密度,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树木的产量和品质。一般情况下,落叶松的种植密度应控制在每666.7 m2(亩)用种量6 kg 左右。在确定种植密度时,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地形条件。不同的地形条件适合不同的种植密度。例如,在平坦的土地上,可设置宽1 m 的高床,其长度一般为10 cm 的整数倍,再设置40~50 cm 的步道,按照苗床的规划,种植落叶松幼苗。在山地或丘陵地区,由于地形条件的限制,可适当增加种植间距,确保每棵树有足够的生长空间[3]。(2)气候条件。气候条件也是确定种植密度的重要因素。例如,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应适当增加种植间距,以保证树木的正常生长。(3)树种特性。不同树种有不同的生长特性和生长速度,对于生长速度较快的树种,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对生长速度较慢的树种,则需适当减少种植密度。
2.3.2 科学施肥
种植者要根据土壤肥力和树木生长情况,合理确定施肥种类和施肥量,以促进树木的生长和发育。在施肥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1)施肥种类。要根据落叶松的生长特性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例如,对于春季生长迅速的落叶松,可施用有机肥料,如腐熟堆肥。(2)施肥量。要根据树木生长情况和土壤肥力情况确定施肥量,应做到适量。例如,在施基肥时,可施用腐熟农家肥750 kg/666.7 m2,以及过磷酸钙30~50 kg/666.7 m2,避免过少施肥造成的树苗营养不良,或过多施肥导致烧苗。(3)施肥时间。一般选择在春季或秋季进行。以宁夏固原地区为例,一般需在每年5 月进行首次施肥,肥料可选用硫酸铵,之后每7 d 施肥一次,追肥持续到8 月。
2.3.3 浇水管理
种植者要根据气候条件和土壤湿度,合理确定浇水时间和浇水量,提供树木正常生长所需的水分。在浇水过程中,需注意根据气候条件、土壤湿度情况以及树苗的生长情况,确定浇水频率。例如,在干旱季节或干燥的气候条件下,直至幼苗出苗前,应每日使用喷壶浇水2~3 次,以提升土壤的湿润度。在多雨季节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则需注意排水防涝,避免水分过多对树木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2.3.4 修剪管理
在落叶松种植中,合理的修剪可促进树木的生长和发育,提高树木的品质和产量。在修剪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1)修剪时间。修剪一般选择在春季或秋季进行。在这两个季节里,树木处于生长期,通过修剪,可促进树木的生长和发育。如果种植者选择在冬季进行修剪,由于树木处于休眠期,生长速度较慢,修剪会对树木造成伤害,影响其正常生长[4]。(2)修剪方法。要根据落叶松的生长情况和抚育目的,选择合适的修剪方法。一般包括截干、修枝和间伐等。其中,截干是指将树冠的一部分截去,以促进树木下部枝条的生长;修枝是指将树冠中的枯枝、病枝和密枝剪去,以改善树木的通风和光照条件;间伐是指将树木的一部分伐去,以调整林分的密度和结构。以间伐为例,对于初期密度为 4 400 株/hm2的林分,可按45%的株数进行间伐,采伐后可保留2 300株/hm2。待落叶松生长20~30年后,可以按50%的强度进行间伐,对于30 年生以上的落叶松,保留700 株/hm2。间伐期间,应重点遵循“留大砍小”“留优去劣”“留稀去密”原则,以提升林木分布的均匀性。(3)修剪后管理。修剪后,需对树木进行妥善的管理。如果修剪后树木出现伤口,需及时涂上保护剂,以防止病菌的侵染和虫害的发生;同时,还需加强水肥管理,保证树木正常生长和发育。
2.4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影响落叶松生长和成材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进行人工造林和人工抚育的过程中,加强病虫害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2.4.1 加强树木检疫
在引进和调运落叶松苗木时,应加强对苗木的检疫,检查是否有病虫害[5]。如果发现有病虫害,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如消毒、除虫等,以防止病虫害扩散和蔓延。对于新栽植的落叶松,也应进行严格的检疫和消毒处理,确保苗木健康、无病毒。
2.4.2 定期巡查
在落叶松的生长过程中,种植者应定期进行巡查,观察树木的生长情况和健康状况。如果发现有病虫害发生,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如剪除病枝、喷洒农药等,以防止病虫害扩散和蔓延[6]。对于已受到病虫害侵袭的树木,应进行伐除,并对周围的土壤和环境进行消毒处理。对于健康的树木,应进行喷药保护,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2.4.3 选用抗病品种
在选择落叶松品种时,应优先选择抗病性强、适应性好的品种进行种植。在种植过程中,应注意进行科学的栽培管理,增强树木的抗病能力。种植者可采用多树种混交的方式进行种植,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2.4.4 加强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
通过放养天敌、使用生物农药,可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扩散。例如,可在林间放养一些寄生性天敌昆虫,如寄生蜂、寄生蝇等,以控制落叶松病虫害的发生。同时,还可使用一些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2.4.5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应注意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种植者应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环境条件,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避免对树木造成伤害。例如,在幼苗出苗后,可使用波尔多液进行病虫害防治,频率为2次/7 d,连续4~5 次。如果病虫害严重,应以质量分数为2%~3%的波尔多液稀释100 倍进行喷洒。结合实际,落叶松种植中较常见的害虫是松皮小卷蛾,其幼虫以落叶松树木表层为食,对于落叶松的生长造成巨大的威胁。针对这种害虫,种植者可使用质量分数为40%的氧化乐果乳油1 200 倍液、质量分数为50%的敌敌畏乳油1 000 倍液、质量分数为50%的马拉硫磷乳油800 倍液进行防治。
2.4.6 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
种植者可在落叶松林内设立多个监测点,确保覆盖整个森林区域。这些监测点具体应包括病虫害高发区、低发区以及健康树木的样地。通过定期进行检查和观察,及时发现病虫害迹象,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基础数据[7]。林场需针对监测点,配备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员,确保其具备植物保护、森林生态、病虫害防治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对落叶松病虫害进行准确识别和诊断,以良好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变化趋势。为了实现对病虫害的实时监测和预警,需为这些人员配备先进的设备和仪器,包括但不限于照相机、显微镜、放大镜、测量工具等,以便对病虫害进行详细观察和准确测算。在工作中,专业人员要定期检查落叶松的生长情况,结合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一旦发现病虫害,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防止其扩散和蔓延。各个监测点应定期向中央监测系统上传收集到的数据,创建落叶松病虫害的大数据库。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可了解病虫害的分布、发生规律和变化趋势,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提供支持。
3 结语
在落叶松种植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使用人工造林和人工抚育技术,提高落叶松的生长质量和成材率。在实践过程中,需充分了解落叶松的生态习性和生长特点,掌握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造林、抚育等环节的技术要点,并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针对常发的病虫害,林场要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防止其扩散和蔓延。通过实施这些措施,可进一步提高落叶松人工造林和人工抚育的水平,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