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月亮躲进了云层里

2024-05-24路火羊

现代阅读 2024年11期

推荐理由:远去的人暂时告了别,但她仍在旧时光中熠熠生辉。

建议阅读用时:8分钟 完成用时:

哦,曾祖母说过,如果我看不见她了,她只是躲进了云层里。

还未上学之前,我经常和曾祖母待在一起,待在大院里。

一场春雨过后,院子旁边的老杏树带来春意,绿叶在春风中摆动着身姿。古稀之年的曾祖母拿着拐棍在树干上敲几下,一些绿叶簌簌落地,曾祖母弯腰捡起几片,在衣服上象征性地擦一擦,然后把叶子的三分之一含到嘴里,两只手捏住叶子,开始吹气。叶子在嘴唇上轻微地跳动,发出一些声响。

曾祖母说:“这个叫口琴,能吹出好听的音乐。”

我站在一旁大笑,反驳道:“一点也不好听,像是有人在放屁。”我学着曾祖母的样子,拿起一片叶子含住一部分开始吹气,吹得口水流了一下巴。

曾祖母骂我“小脏蛋”,然后用手揩掉我的口水。她拉着我走出院子,在门口的柳树上折几根柳树条子,选取质量较好的一段开始拧,这是一个考验力度的活,曾祖母很拿手。等拧得枝干和树皮分开时,她便轻轻抽出里面的枝干,再选择一头拿指甲抠一抠,嘴唇含一小截儿开始吹。

曾祖母说,这叫口哨。

我喜欢这个声音,比吹树叶的声音好听多了,更重要的是,我也可以吹出声响。长的、短的、粗的、细的口哨,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夏日的晚上,月亮挂在天边,一家人吃过晚饭,坐在大院里乘凉、吃西瓜。我吃得汁水从嘴角沿着脖子往下流,往往一片西瓜还没吃完,胸前就被汁水浸湿了。曾祖母顺手拿起装西瓜的红色塑料袋围在我胸前。

吃完西瓜,曾祖母拉着我去里屋换衣服,还拍拍我鼓起的肚子:“这颗西瓜熟了。”套新衣服的时候,她顺便挠我痒痒。小孩和“老小孩”的笑声混在一起,从里屋传到院子里,再传到遥远的未来。

没有月亮的晚上,我和曾祖母并排坐在门槛上。

我问曾祖母:“月亮去哪了?”

曾祖母说:“月亮躲进了云层里。”

我又问:“你会躲到云层里吗?”

曾祖母笑着回答:“如果有天你看不到我了,我就是躲进了云层里。但我能看到你,你可要听话哦。”

秋天快来的时候,我去了学校,混在学前班里。大字没识几个,但喜欢卖弄,拿着绘本教曾祖母认字。对了还是错了,我俩谁也不知道,但都笑得很开心。

上了小学后,我的生活基本被学业占据了,只有周末才能放开了玩。曾祖母坐在院子的一角,看着我和小伙伴们玩。我们一起绕着院子滚铁环,用砖块垒一个简易的乒乓球桌打乒乓球,还坐在水泥台子上下象棋。我们随便找个东西垫到屁股底下,摆上象棋,走一两步后,学着大人的模样,手撑在下巴上,假装沉思。实际上,我们懂啥,就知道马走日,象走田。

冬天,大院里落了雪。我在屋里坐不住,要跑到院子里玩雪,妈妈阻拦不让去,曾祖母发话了:“让孩子去玩嘛,多穿几件衣服就是了。小孩子,屁股都跟装了弹簧一样,坐不住。”

我尽情地在雪地里踩踏,团雪球,双手、脸蛋冻得通红。回到里屋,曾祖母用干瘪的双手攥着我的小手,用布满皱纹的脸贴着我的脸,给我取暖。

春节到了,大院里会挂一个大红灯笼,每个房间亮着灯,节日气氛浓烈。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美食,看春晚。家里买了麻子(甘陕特产,炒熟可食),大人们嗑得嘴唇上沾满了麻子壳。曾祖母教我把麻子当成瓜子那样嗑。直到现在,我都是这么嗑麻子的。

我一天天地长大,曾祖母的身体却每况愈下。她去世的时候,我正在学校上课。那天爸爸接我回大院,家里人很多,就跟春节时一样热闹,但气氛不一样。

那天之后,我再也没见过曾祖母。

哦,曾祖母说过,如果我看不见她了,她只是躲进了云层里。

(来源:《中学生百科·小文艺》2023年第4期,有改动)

悦读品鉴

作者以孩童视角展现童年生活,细腻的笔触让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盈满了真情。文章以“大院生活”为叙事主线,自然流畅的情节勾连之中,一幕幕生动鲜活的画面跃然纸上:春雨后的杏琴柳哨、夏夜里的吃瓜论月、秋风中的书香笑语、冬日里的瑞雪丰年……同时,在舒缓的叙事节奏中,曾祖母这一童心未泯、宽怀豁达的“老小孩”形象也慢慢浮现,勾勒出作者童年最温暖的记忆。文章结尾以“曾祖母躲进了云层里”作为情感的收束,更是用淡笔写浓情,天真的语言和消逝的生命形成鲜明对比,抒发了作者对曾祖母深切的怀念之情。

链接童年

文中提到的吹树叶口琴、滚铁环、下象棋等童年游戏,有的经久不衰,有的已经成了“时代的眼泪”,日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故事,流行的游戏也各不相同,以下游戏你都知道哪些?试着采访你的祖父祖母及父母,问问他们年少时流行的游戏有哪些,他们最喜欢的游戏是什么,了解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童年记忆。

童趣连连看

童年采访间

祖父祖母时代:

父母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