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若干问题探析

2024-05-24张健华鲍金崧

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思政课立德树人

张健华 鲍金崧

(1.2.天津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222)

[摘 要] 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奋斗积累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为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入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课在政治立场、育人目标、实践要求上具有内在统一性,诠释了“融入”的作用机理。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入既能够丰富课程教学资源、赋能教师教学创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思政课育人效果,又能够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理论、价值、情感的认同,促进红色文化的弘扬与传播。要促进红色文化资源深度、立体、灵活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铸魂育人功能,引导广大青年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 红色文化资源 思政课 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642(2024)02—0096—06

*本文系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2VSZ081)、2021年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习近平知行合一重要论述指导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CIE210193)、2022年度天津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红色资源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作用研究”(项目编号:2022SKY346)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健华,天津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法学博士;鲍金崧,天津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实践中形成并传承下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高校思政课是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和有力抓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高校思政课建设、红色文化资源的运用等时代课题发表过许多重要论述,如“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1]“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2]等。他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著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3]。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以红色文化资源助力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实践中,部分高校把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取得了一定经验和成果,但仍然存在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不深入、融入现场教学不立体、融入网络教学不灵活等问题。因此,讲清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学理依据,阐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文化资源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进而探索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实路径,真正做到把思政课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这是新时代新征程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

一、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理论依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高校思政课建设发表了许多重要论述,明确了思政课的本质属性是“讲道理”、根本要求是“讲深讲透讲活”、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为新时代开展高校思政课改革与创新的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与之对应,红色文化资源具有记录历史、涵养精神、培育情感等功能,是讲深讲透讲活高校思政课的道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这使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了必要性、可行性和必然性等学理特征。

(一)“讲道理”的本质属性使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入成为必要途径

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1]。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方位上,高校思政课教学就是要讲清“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4]等重大时代课题中蕴含的一系列的道理。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推进“两个结合”的产物,更是新时代新征程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精神抽象和物质具象。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课具有同向同行性,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讲好思政课“道理”的必要途径。

(二)“讲深讲透讲活”的根本要求使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入变得可行

高校思政课具有高度的政治性、思想性和引领性,其中蕴含的“道理”深邃而复杂。讲好思政课的“道理”,就是要把思政课的故事讲深、理论讲透、情感讲活,通过将高校思政课的“道理”寓理于景、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深度、广度、效果,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红色文化资源内蕴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道理,集中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济世救民、治国理政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科学内涵始终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厚载着浓郁的民族情感和家国情怀,具有深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红色故事案例、红色教学话语、红色影视素材等红色文化资源,辅助解读思政课课本中的理论知识、重要观点。比如,在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学中,可以引用新时代以来党和人民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涌现出来的先模人物、红色故事及革命精神等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教学案例,把课程的核心内容,即“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等蕴涵的道理讲清楚讲明白,帮助学生将课程的道理吸收并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认知和行动指南。从教学方法论来说,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能够把思政课的道理讲深、事理讲透、情理讲活,具有现实可行性。

(三)“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入成为必然

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构成了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价值追求等内容展现了红色文化资源生动而具体的人格形象。这种人格形象是新时代所要培养的时代新人的楷模,具有铸魂育人的独特性,为回答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5]8这个根本问题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就是要讲清中国共产党人百余年来践行初心使命的信仰、信念、信心,并用来感染、感动、感召广大青年学生,使其坚定驻守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高地,自觉养成明大德、严私德、守公德的道德追求,矢志筑牢“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价值追求,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入,从信仰、道德、价值等维度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育人实效,体现了新时代新征程高校思政课培育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

二、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作用机理

高校思政课与红色文化资源紧密相关,内在统一。一方面,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红色文化资源正是把思政课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的“富矿”;另一方面,红色文化资源是见证党的奋斗历程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而思政课又是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血脉的重要阵地。高校思政课与红色文化资源具有高度的内在统一性,主要体现在政治立场内在统一、育人目标内在统一、实践要求内在统一。两者的内在统一性回答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为何要融”“何以可融”“如何来融”的问题,深刻反映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作用机理。

(一)政治立场内在统一

政治性是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属性,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因为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坚定人民至上的政治追求,才能在百余年来的艰苦奋斗中积累并形成一系列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思政课,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就是党的政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思政课的建设坚持党的领导,思政课的内容是讲解党的知识,思政课的目标是为党育人,其中蕴含的政治性不言自明。从政治立场的角度来说,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坚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不懈奋斗的宝贵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思政课是党的各项事业中的重要战略环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时代新人,始终把“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穿其中。可以说,红色文化资源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传承红色基因、推进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而高校思政课就是把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实践奋斗中形成的优秀作风、成功经验传承给一批批时代新人的过程,两者在政治立场上内在统一。

(二)育人目标内在统一

红色文化资源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动人史实,百余年来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和历史经验,无时无刻不在教育着新时代的人们要牢记初心使命。高校思政课是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发力,强化对学生理想信念、道德品质、价值追求等的教育,致力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育人目标的角度来说,红色文化资源形成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下,其育人目标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侧重有所不同,而在新时代的今天,人们将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红色文化积淀中共同的元素抽象出来,如坚定信念、敢于斗争、忠党为民等高尚品质,彰显了巨大的时代价值和育人功能,并服务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培育时代新人;新时代党的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立的是个人私德、社会公德、家国大德,树的是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思政课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增强青年学生在知与行上的统一,教导青年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实践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贡献青春力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政课的育人目标也呈现出一个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但最终在“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5]7的育人目标上内在统一。

(三)实践要求内在统一

红色文化本身就是实践的产物,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经验和认识总结,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这些经验和认识对于指导新的实踐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新时代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学处于“两个大局”的时代背景下,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现实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实践要求的角度来说,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将其作为历史资料融入“五史”教育尤其是党史教育,作为理论依据融入学术研究,作为行动参照融入实践教学,促进新时代青年学生明理、增信、崇德、力行;要将高校思政课教学摆在更突出的位置,在意识形态上巩固宣传思想工作阵地,以确保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在人才培养上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新形势新变化对我们的实践提出了新要求,红色文化资源和高校思政课作为宝贵的精神力量和重要的工作阵地,在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实践要求上内在统一。

三、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

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课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一方面,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厚重的历史底蕴、鲜明的政治立场、深邃的文化基因,科学有效地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能够丰富课程教学资源、赋能教师教学创新、增强学生学习主动。另一方面,高校思政课是广大青年学生学习党的理论、历史、实践的重要阵地,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能够让广大青年学生学习和了解红色历史、红色故事、红色人物、红色精神等,进而获得在理论、价值、情感等多个层面的认同感。

(一)促使高校思政课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1.从课程内容来看,红色文化资源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

红色文化资源可以分为物质表现形式和精神表现形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历史实践中形成的红色人物、红色器物、红色遗址、红色故事、红色精神等的总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号召下,全国各地开始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2021年9月,随着党中央批准发布第一批伟大精神,以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作为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内容,充实了新时代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学内容,也极大地丰富了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资源。这些豐富多样的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价值追求等,是高校思政课教学不可或缺的优质思想元素,与思政课知识体系具有天然的相容性。将红色文化资源应用到课程案例、课件素材中,能够极大地丰富思政课的教学资源。

2.从教师教学来看,红色文化资源赋能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

思政课是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5]8根本问题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又是关键课程中的关键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5]8。思政课理论深刻而复杂、体系系统而庞大,这使得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易懂不易吸收”的现象。传统思政课教学不能改善这一现状,需要思政课教师主动求变,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为思政课教师转变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方法拓宽了途径。思政课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红色人物、红色故事等作为案例素材,打造红色教学场景,创新红色教学话语,让学生们在动与静、光与影的沉浸式教学中更加高效地吸收思政课知识;思政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红色遗址、红色纪念馆、红色教育馆等展陈设施,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服务,通过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加深学生对于思政课知识的理解程度。

3.从学生学习来看,红色文化资源增强学生思政课学习主动性

高校思政课育人效果的体现,不仅要求高质量的外部教育,还要求青年学生自觉主动学习。新时代的学生成长具有新的特点,当前各种社会思潮激荡,加上全媒体环境的催化,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的学习和应用存在站位不高、缺乏主动性等问题。红色文化资源作为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道理的“富矿”,其中蕴含的斗争精神、奉献精神、家国情怀等符合新时代青年学生的价值追求;红色电影、红色音乐、红色文旅等呈现形式,符合新时代青年学生的品味和喜好。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以红色人物、红色故事、红色精神等教育学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思政课知识的主动性。凭借生动形象的历史场景、深沉浓厚的家国情感、催人奋进的斗争精神,发挥红色文化价值引领和人才培养的作用,能够引导学生养成思想上和行动上的自觉,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二)引导青年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1.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理论认同

红色文化之所以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并且成为社会主流文化,是因为其中蕴含着科学的理论内涵。这些理论内涵具体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百余年党史的生动实践、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等。其一,红色文化资源是理论的“结合物”。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一批又一批具有时代特征的红色文化资源,其中蕴含的重要思想、精神等核心要义生动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进程。其二,红色文化资源是历史的“见证物”。它涵盖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百余年来伟大斗争的历史见证。其三,红色文化资源是人民的“创造物”。每一个红色故事、红色精神、红色器物都体现着中国人民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生动实践,反映着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景。高校思政课教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阐释红色文化资源中的道理,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科学理论,进而实现理论认同。

2.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认同

价值是文化的基本属性。红色文化资源形成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其价值属性具有多重向度。其一,红色文化资源遍布祖国大地,民族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手足深情,在增强民族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进程中彰显政治价值。其二,红色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市场广阔,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等红色精神为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红色遗址、红色场馆等为当地文旅经济发展创造机遇,红色文化产品、红色影视作品等围绕红色经济主题为社会经济发展凝心聚气等,这些都彰显了红色文化资源的独特价值。其三,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红色文化资源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和百年斗争实践的锤炼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红色形象和印记,在指引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复兴和人类解放砥砺前行的实践中彰显文化价值。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资源,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讲透其中蕴含的“道理”,能够帮助学生认知红色文化资源的多维价值,进而实现价值认同。

3.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

情感是调节、驱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因素,新时代青年学生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资源需要发挥情感认同的力量。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情感认同需要具象化体现到多元主体上。其一,红色人物是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单元,在百余年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展现了坚定的民族大义和家国情怀,涌现出一个个情感饱满的红色人物形象,青年学生在阅读红色人物传记时往往会带入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情感体验,从而对红色人物产生崇拜、敬仰等情感。其二,红色故事是红色文化资源的串联线索,贯通“五史”中的具体历史事件,其中展现出的斗争、奋进、为民等情感元素具有真实、朴素和动人的特点,能够引起青年学生的情感共鸣。其三,红色信仰是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在灵魂,红色信仰以红色人物为实践主体、以红色故事为呈现载体,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红色信仰的具象形式,红色信仰的内涵在红色人物的具体实践中转化为精神力量和情感支撑,在新时代仍然引领着党和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勇向前。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资源,还原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史中的红色人物、红色故事、红色信仰,能够激发学生共情能力,从情感上促使学生热爱红色文化资源,进而实现情感认同。

四、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实路径

新时代以来,随着社会治理水平的提高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也在融合中得到了创新发展,逐渐形成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一体化的思政课育人格局。要使红色文化资源更加有效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就要有针对性地研究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每个环节的融入路径,以求打造课堂、实践、网络一体融入、协同育人的新的高校思政课育人格局。

(一)深度融入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基础形式,是学生系统学习思政课知识的直接场所。促进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就是要将思政课待教的理论知识与红色文化资源中的优质思政元素有机结合,以教学案例、教学话语、教学场景为施教载体,促使高校思政课教学案例更丰富、话语更新颖、场景更生动。

1.將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课堂教学案例

红色文化资源有物质的和精神的两种表现形式,具体表现形态又可以分为红色人物、红色故事、红色器物、红色遗址、红色制度、红色精神等。在丰富的表现形态背后,红色文化资源内蕴着的大量优质思政元素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有着天然的融合性,这些思政元素具有重要的记录、传承、教育作用。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深入挖掘其中的优质思政元素,将各类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活化为反映最美时代魂的教学案例、教学素材,把思政课的道理具象化为红色文化资源中的故事、人物、事件,用真人真事教育和引导学生,进而提升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2.将红色话语体系转化为课堂教学话语

教学话语是教师阐释、传播理论知识的载体,红色话语体系是红色文化资源理论内涵的外在表达形式。创新采用红色教学话语,在确保理论的思想性不流失的基础上,以贴近学生生活的话语体系授课,能够帮助学生更容易接受其中的道理。同时,有趣的教学话语能够快速在学生中形成红色潮流,促进红色文化在学生群体中的传播,从而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思政课教师要创新教学话语体系,比如用富有红色气质的创新课堂教学话语,运用红色话语等把思政课的道理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阐释出来。

3.将红色历史场景转化为课堂教学场景

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是红色文化资源产生的客观条件,不论是物质形态还是精神形态,每一种红色文化资源都产生于一定条件的历史场景中。讲解红色历史场景,即思政课理论知识产生的背景,让同学们在历史与时代的碰撞下吸收理论知识,更能激发新时代青年学生的爱国报国热情。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相关的时间和场域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尤其要在新时代实践的重要时间节点、重要场景等,创造性采用情景式、沉浸式教学等方式,讲好新时代改革发展创新的故事。

(二)立体融入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学生对思政课的理论知识由知到行、知行合一的转化和检验阶段。促进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要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全过程、全场域、全身心地践悟其中的精神力量,在行为准则约束、虚拟仿真体验、教学基地实践的过程中将红色精神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围绕红色制度资源制定学生实践行为准则

红色文化资源中的制度和规矩是在党的队伍建设的重要节点形成的,在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到了整顿作风、规范行为的作用。高校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长成熟的关键阶段,需要正确的制度准则来规范行为、引导成长,把制度性红色文化资源内化为学生生活实践准则能够起到约束和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把“五史”中的相关制度性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的典章制度等与学生生活实际对接,通过生活实践的规训,内化为学生日常行为准则。

2.依靠数字信息技术搭建虚拟实践教学平台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带来了更多可能,数字虚拟技术通过还原历史场景、模拟历史人物搭建交互式学习体验环境。搭建思政课理论实践的虚拟仿真教学平台,能够让学生在“视、听、触”的虚拟仿真环境中感悟红色精神的同时,内化新时代实践的精神力量。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利用AR、VR、MR、元宇宙等网络新技术,建构和重构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美丽中国等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思想实践的虚拟场域,创建以“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体验中国精神”等为主题,跨时空的沉浸式体验、多人交互体验、全息投影体验等实践教学模式。

3.整合红色场所资源共建实体实践教学基地

共建红色实践基地是整合社会红色教育资源、集聚社会红色教育力量的重要形式,红色旧址、红色遗址、红色文博馆等场所类红色文化资源,都可以作为红色实践教学基地。建立彰显党带领人民奋进新时代的实体化学生实践基地,是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行动的重要环节。高校可以联合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管理部门,共商共建红色实践教育基地,围绕思政课教学内容设置实践育人课题,精选实践基地、精编教学路线,引导学生践悟思政课的道理。

(三)灵活融入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有效途径。促进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要顺应新时代学生数字化、信息化学习生活习惯,通过资源数据库、融媒体平台及红色网络作品让思政课学习更便捷、更灵活、更有趣。

1.打造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

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稀缺、易损、不可再生等特性,这迫切要求我们运用网络数字化技术对红色文化资源加以保护、传承和共享利用。收集整理红色文化资源中的图片、音频、文件资料,通过信息采集、数字修复等手段,整合打造思政课教学的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能够为学生自主学习思政课提供信息保障。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借助互联网、新媒体、人工智能等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打造红色文化资源共享数据库,让师生突破时空限制,在线上阅读、视听、体验相关资源,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时代气息。

2.搭建红色融媒体教育矩阵

融媒体是展示、宣传思想的中间介体,具有信息丰富性、资源整合性、公开共享性特征,较于传统媒体具有更强的育人优势。打造与思政课教学相关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媒体教育平台,精选网上优质红色文化资源教育内容,为学生自主学习思政课提供平台支持。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创造性利用“报、网、端、微、屏”等融媒体平台,把思政课教学内容中涉及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奋进新时代的影视剧、动漫动画、电子文献等植入学生线上学习平台,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3.创作新时代红色网络作品

红色歌曲、红色电影电视剧是弘扬红色文化的常见形式,“互联网+”红色影视剧更能达到让红色文化资源“活”起来的效果。创作讴歌新时代并具有红色底蕴的红色网络作品,更适合新时代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更顺应新时代青年学生的品位和喜好。高校思政课教学要有针对性地研究学生网络社交圈群里网络话语电子媒介性强、叙事风格清新等特征,围绕新时代青年学生的网络化、圈层化学习生活习惯,创作更多体现新时代实践、彰显红色精神的网络作品,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理论的认识、认知和认同。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1).

[2] 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J].求是,2021(10):4.

[3]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1).

[4]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25-26.

[5]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责任编辑:顾迎新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资源思政课立德树人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的路径探讨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民族精神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现状及法律保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