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高中体育教学模式,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024-05-24陈昌栋
陈昌栋
摘 要:在新的教育时期,高中体育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一项关键教育任务,通过优化体育教学模式、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来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升到新的高度,推动学生形成关键能力与高尚品质。文章将分析改进高中体育教学模式,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与具体措施,为高中体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打好基础。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模式;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随着新课标的落地,高中体育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不再适合新阶段的教学发展需要。高中体育教师必须积极创新体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大力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才能助力学生获得理想的发展。而当前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尚不完善,难以为学生提供更加新颖、有趣的体育学习体验。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高中体育教师应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改进高中体育教学模式,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一)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观念引导下合理、科学地设置体育训练的形式,能够让学生明确体育训练的重要性,逐渐使学生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享受身体健康带来的积极影响。学生在参加体育训练、竞技比赛中获得的积极情绪体验也能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交能力,更利于学生转变对体育训练的刻板印象,学生将主动树立终身体育意识[1]。
(二)培养学生的坚韧品质
体育训练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枯燥性,没有坚韧的品质支撑,学生很难坚持下去。教师合理引导学生看待在体育训练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培养学生良好的挑战精神和增强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更利于学生拥有坚强的毅力和耐心,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体育训练当中。良好的毅力、逆境适应能力、挑战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不仅对学生运动技能的提升有促进作用,也对学生个人的成长发展有积极影响,是学生实现个人理想的重要推力。
(三)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科学、有效的体育训练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耐力、速度、力量、灵敏度等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免疫力,为学生享受美好生活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体育训练为学生提供了释放学习、生活压力的机会,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调节自身情绪。学生在体育训练中也能发展自身的社交素养,提高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与领导能力[2]。因而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积极意义。
(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人们的生活及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学生进入工作状态之后难免要面对沉重的工作任务和巨大的工作压力,这些因素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综合能力提出了较大考验。高中体育教师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养成科学的运动技巧和增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对学生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及综合能力有推动作用,可以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做好铺垫。
(五)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教师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设计教学任务,结合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心理发展特点优化教学设计,使不同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以良好的心态接受体育学习中的各项挑战,进而将学生的体育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此外,体育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合理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体育学习信心的树立意义突出。
二、改进高中体育教学模式,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措施
(一)改进体能训练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
学生拥有良好的体能是提升其体育学习质量的前提与基础。一些体育运动项目具有很强的对抗性、竞技性,如羽毛球比赛、篮球比赛等。参与这些体育比赛往往需要运动员具备高水平的身体素质。此外,缺乏良好身体素质的支持,运动员很难将战术技巧充分展现出来,也难以取得比赛的胜利。而现阶段很多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加强体能训练显得尤为必要[3]。一是训练学生的心肺功能。体育运动的激烈性、对抗性较强。学生必须拥有良好的心肺功能才能适应较长时间的剧烈运动。例如:在羽毛球训练中,很多学生会出现呼吸急促、胸闷气短、小腹疼痛等现象,这与其心肺功能的欠缺不无关系。为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参加一些心肺功能提升类的训练项目,如慢跑、跳绳、游泳、骑单车等,为学生高质量开展体育训练提供必要的支撑。二是训练学生的手臂与腰腹力量。顺利参加一些球类运动项目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手臂力量和腰腹力量。例如:在排球运动中,学生的手臂有力,击球速度及力量才能更具杀伤力;学生的腰腹有力,才能高质量完成腾空跳跃的动作。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引体向上及俯卧撑训练来发展学生的手臂力量和腰腹力量。三是训练学生的速度及爆发力。符合标准要求的速度与爆发力是学生赢得竞技性比赛的重要基础。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短跑训练、多方位移动训练等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爆发力,并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反应速度和灵敏度。教师还可借助一些小游戏提升训练学生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在两名学生之间放置一块体操垫。两名学生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获胜的学生要快速追捕失败的一方,在目标人物跑回“大本营”之前完成追捕任务则加一分。这些小游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在训练学生速度及爆发力方面也有较大用途。
(二)改进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
相比单一、机械的体育理论学习,新颖、有趣的体育实践活动更能吸引学生,是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调味剂”。而以往部分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学生在枯燥的练习环境中很难高效率掌握体育技能,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给学生健康行为的养成带来了负面影响。为了转变这一现状,高中体育教师要赋予体育实践活动趣味性、新颖性特点,尽最大努力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训练活动的积极性[4]。与此同时,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体育学习能力,教师在设置体育实践活动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尽量使体育实践活动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要。例如:教师重视展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体育实践活动,进一步维护了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有的学生设计了锻炼平衡类的体育游戏,有的学生设计了考验自己耐力的体育游戏。由学生自主设计的体育活动更利于学生坚持下去。除了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组织多种形式的体育训练活动外,高中体育教师还要积极创新课外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获得更多新鲜的体育学习体验感,学生才能认识到体育学习的快乐,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和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参加“阳光跑步”活动。學生需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利用课余时间按照“跑步图谱”进行跑步锻炼。学生每到一个目的地便要以图片、视频的方式完成打卡任务,学生凭借“打卡”数量可以向教师兑换相应数量的“百宝箱”,包括一些奖品和运动新技能、新知识等。这种形式的体育实践活动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兴趣。再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亲子共练”类体育作业。学完“行进间运球”后,教师为学生布置与家长一起完成运球训练的作业任务。学生要将自己与家长共同训练的视频发送给教师,教师要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与家长共同参加体育训练活动不仅能增进亲子感情,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训练项目的兴趣。在家长的陪同下,学生也更能将自己的运动计划坚持下去。最后,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推动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高中体育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传授有关运动健康和锻炼方法的知识,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运动认知水平,更利于优化学生的运动习惯。教师还要出台有效的激励机制,利用群体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例如:教师依据学生的运动能力、兴趣爱好等特点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为每个小组布置有针对性的锻炼任务,并授予坚持锻炼时间最长的小组成员“运动小明星”的称号,有效维护其坚持锻炼的积极性。
高中阶段学生的课业压力较大,趣味性强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够提升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也能更好地缓解学生学习带来的精神上的疲惫。在应用趣味性体育锻炼方法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探讨、投票表决的方法,选出最受欢迎的几种体育游戏方式。在落实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学生意愿,对游戏体育活动进行分类,对学生进行分组,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和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升。再者,趣味性体育教学也需要及时更换游戏类型,维持学生体育锻炼的新鲜感,进一步保障教学质量。
(三)改进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
教师要结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不断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内容,重新设计体育教学活动使其更具教育性,为学生体育品德的发展打好基础。教师在开展体育品德教育时要注意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在潜移默化中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念[5]。例如:在向学生讲解排球运动技巧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为学生播放中国女排的比赛视频。在一场比赛中,女排姑娘虽然处于下风,但她们不服输,坚持顽强拼搏,最终逆转局势取得了胜利。生动形象而又富有激情的视频更能让学生深刻领悟女排精神的内涵。当在体育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时,学生也能坚定信念,有对抗挫折的勇气与信心。教师为学生提供系统的挫折教育内容,有助于学生保持健康的心态,也能使体育教学活动更有成效。除此之外,教师要以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为导向将德育内容渗透到体育教学当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例如:教师组织各小组学生玩“寻宝游戏”。教师给不同的小组发放了不同的“寻宝”路线,学生在完成“寻宝”线路上的任务挑战后将获得“宝藏”的线索。各小组学生要合作利用教师提供的线索找到“宝藏”。这些宝藏可以是校训、班规,也可以是名人名言。小组学生在合作完成“寻宝”任务的过程中不仅能提升团结合作的能力,也能在德育教育内容的熏陶下实现思想品质的进一步提升。最后,教师要扮演好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观察学生的综合表现,结合实际情况给学生提供合理的帮助和指导,并注重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使学生更好地战胜困难,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信心。例如:在投篮训练中,教师发现有的学生多次投篮不中,慢慢失去了练习的耐心。教师便与该学生耐心分析存在的原因,教授其正确的投篮方法,鼓励该学生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在教师的指导和激励下,该学生最终在不断的自我挑战中提升了自己的投篮命中率。
(四)改进教学评价方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学评价是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内容。要想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高中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地更新评价观念,发挥评价的重要作用,使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实现大幅度提升。首先,教师要拓展评价的内容。以往高中体育教师只注重评价学生的体育测试成绩,忽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难以将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综合型人才。教师只有将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发展情况纳入评价体系当中,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要求,才能稳步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发展水平,也能提高学生对自身实现综合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重视开展小组互评、学生自评活动,在提升评价全面性、科学性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兴趣。小组长可以从客观角度评价组员在合作类活动中的综合表现,包括组员的活动参与积极性、任务完成情况与是否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等。学生也能通过欣赏其他同伴的活动表现给出客观评价。多元评价主体能够大幅度提升评价的科学性,可以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助力。最后,教師要合理利用评价的结果。对于在多元评价环节中发现的问题,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如为学生制定符合其发展现状的训练方案,设立“核心素养成长档案”,认真记录学生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发展中取得的点滴进步,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方案,优化教学内容。
结束语
进入新的教育背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高中体育教师面临的关键任务。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的体育教学活动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学生的坚韧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个性化发展水平。高中体育教师要改进体能训练、实践活动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改进课堂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谭欣怡,余振东.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研究[J].健与美,2023(12):120-122.
[2]黄燕斌.高中体育羽毛球模块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J].学苑教育,2023(32):94-96.
[3]姚向斌.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策略浅探[J].试题与研究,2023(24):67-69.
[4]罗春涛,李晓敏.挫折教育让学生变得坚韧:阐述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体育教学“挫折教育”[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3中西部地区教育创新与发展论坛论文集(二).重庆市綦江区三江中学,2023:2.
[5]孔德积.改进高中体育教学模式,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C]//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论文集(一).甘肃省永靖中学,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