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王公神道碑铭》稿本寻根
2024-05-24陈平民
陈平民
王茂荫(1798—1865),字椿年,号子怀,晚清时期以清正廉潔、直言敢谏而声震朝野,马克思于《资本论》中也有提及。王茂荫离世后,晚清重臣李鸿章受请为王氏作神道碑铭。李鸿章作《王公神道碑铭》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共有几个版本,却鲜为人知。据笔者所考,李鸿章所作神道碑铭,是前后共有四个版本。
吴大廷代笔版本
晚清名士吴大廷受请为李鸿章代笔,作《诰授光禄大夫吏部侍郎王公神道碑铭(代)》。
吴大廷(1824—1877),字桐云,号小酉腴山馆主人,湖南沅陵(今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人。咸丰五年(1855年)中顺天府乡试举人,后由举人入赀为内阁中书。咸丰八年(1858年)七月,兵部左侍郎王茂荫因病请求开缺,年少王茂荫26岁的吴大廷慕名从学于王茂荫,从此过从甚密,心契非同一般。王茂荫亲自编辑的四册奏稿“藏诸巾笥,不以示人”,却让吴大廷“尽发其覆而遍读”。咸丰十一年(1861年)至同治二年(1863年),吴大廷在皖地为官,后从左宗棠入闽。同治五年(1866年)九月,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陕甘总督,离任前他推荐吴大廷任台湾兵备道员。同年十月,以按察使衔赴台履任,加二品服,次年以病免归。光绪二年(1876年),赴上海,任道员兼办淞沪厘捐总局,三年(1877年)卒于上海,赠太仆寺卿。
王茂荫曾为吴大廷父母作传,吴大廷为王茂荫祖母方太夫人和父母作传。吴大廷的《小酉腴山馆诗集》卷二有《送别王子怀少司马》,卷五有《访王子槐(怀)侍郎》《悼子怀侍郎有序》;《小酉腴山馆文集》卷二首篇为《王少司马奏议序》,卷七有《封资政大夫敬庵王公家传》,卷八有《王节母传》,卷九有《诰授光禄大夫吏部侍郎王公神道碑铭(代)》。《小酉腴山馆自著年谱》中也多次提到王茂荫。
吴大廷是一位文学与政事兼善之人,先后为胡林翼、李续宜、沈葆桢、左宗棠、郭嵩焘、曾国藩、李鸿章所青睐。清大臣郑敦瑾致书胡林翼,称吴大廷为“湖南京官中第一人”。其诗文创作受到国学大师俞樾、夏沂、吴汝纶等人嘉奖。吴汝纶在《赠太仆寺卿故福建台湾兵备道吴君墓铭》中说吴大廷“纵学而甚文,警敏有器观”。廖一中、罗直容《李兴锐日记》言吴大廷“早年有奇才”。吴大廷著有《小酉腴山馆集》,含《诗集》八卷、《文集》十二卷、《小酉腴山馆主人自著年谱》二卷。
同治四年六月二十二日(1865年8月13日)午后申时,王茂荫在迁居不久的歙县义成“天官第”离世,不少当朝大臣和生前友好如祁隽藻、宋晋、曾国藩、李鸿章等,都送了挽联。吴大廷送的是白绫挽辞,其原件纵42厘米,横116厘米,先叙后诗,共20行,每行2至10字不等。落款“吴大廷拜稿”,并钤有两方印:白文“吴大廷印”与红文“桐云”。吴大廷自著年谱记载:“(同治四年六月)二十五日成悼王子怀侍郎七言诗一章”,全诗曰:
余交公京师,在咸丰戊午,其时公已请告,为录其谏章数十藏之。壬戌,公起再用,以书抵余,访问时事,余就所知者答之。未至京,而公已谳狱山左,羁滞年余,奉讳捉里。甲子三月,公归自京师,余适赴皖,不期而晤于安庆,执手唏嘘者久之,阅日别去。今年夏,犹屡得公书,不谓遽成古人,伤哉!
直声清节似公难,
再起东山志未殚。
芒履麻衣悲皖国,
青灯烛酒忆长安。
音书断绝绕三月,
生死凄凉已万端。
犹有谏章留箧笥,
编摩他日怕重看。
小诗系叙恭挽子怀先生大人灵次
吴大廷拜稿
吴大廷为李鸿章代笔,是受李氏之请,李氏则是受王茂荫长子铭诏之请。吴大廷在自著年谱中说:“(光绪元年)四月初七日,成王子怀少宰神道碑文。”当时,吴大廷52岁,身在上海。他代笔的“王公神道碑铭”有1300余字。
方宗诚代笔版本
晚清桐城派名家方宗诚受请代笔作《光禄大夫吏部右侍郎王公神道碑铭(代)》。
方宗诚(1818—1888),字存之,号柏堂,安徽桐城人,桐城派后期名家。学宗程朱,始受学许玉峰,继师族兄方东树,遍览宋元后儒家,多有阐发。太平天国时,避居鲁山,不废讲习,著《俟命录》。曾国藩、胡林翼慕其名以礼相聘,辞不受。同治元年(1862年),河南巡抚严树森应诏疏陈治国方略,方宗诚入严幕,奏疏多出其手。曾国藩为直隶总督,推荐方宗诚为枣强县令,与李鸿章交往甚密。知枣强县十年,办乡塾,兴书院,整顿祀典,刻印当地前贤遗著,编修地方志,兴办义仓,储粮备荒。多次请求李鸿章免全国钱粮积欠。李鸿章多采纳施行。方宗诚年少王茂荫20岁,是王茂荫的崇拜者之一。同治三年(1864年),王茂荫因奔继母丧南回暂时侨寓安徽省城安庆期间,与众多知名人士见面,将先祖母行略见示请题识,其中有方宗诚及其友杨德亨。方宗诚在题识中盛赞王茂荫为官清正是深受祖母影响,他写道:“侍郎登第归,太夫人色喜曰:吾始望若读书,念不及此终。愿汝识义理,恪尽乃职,以无忝先人。若跻显位致多金,非吾愿也。以故侍郎立朝清直,有古大臣风,出处进退,一准乎时义之当然,而不苟夫人之教也。”杨德亨在题识中写道:“闻先生直声著谏垣,心向慕之,自侨寓安庆,适先生奉讳归里,暂驻会垣,因获亲炙德辉,幸慰宿愿。先生貌敦朴,呐呐然若不能出口,而立朝敢言,磊落俊伟,俨如奇男子之所为。吾友桐城方存之录其奏疏四册,每与语及,辄为击节。德亨取读之,其间所陈论,大抵国家兴衰治乱之要,人所不敢言,亦人所不能言……不有太夫人,何以有先生哉?”
“桐城方存之”即方宗诚。他抄录王茂荫奏疏四册藏读,足见对王茂荫仰慕之诚。方宗诚代拟稿题名《光禄大夫吏部右侍郎王公神道碑铭(代)》,载方宗诚《柏堂集》后编卷十三,代写时间为光绪七年(1881年)十二月之前。这一版有1800余字。
李鸿章署款版本
王茂荫后人家藏有李鸿章署款的《诰授光禄大夫吏部侍郎王公神道墓碑铭》。笔者见过这个版本的传抄本,时在1984年左右,由王茂荫五代孙王自珍出示。
1974年,笔者攻读《资本论》时接触到马克思提到王茂荫的那个著名的编号83的腳注,处女作《王茂荫的货币观点和他的遭遇——谈谈〈资本论〉中提及的唯一中国人》在《江淮论坛》1981年1月第1期发表,成改革开放后学界重启王茂荫研究第一人。
王茂荫三个儿子铭诏、铭慎、铭镇为三房。王茂荫身后,文献资料由三个房头分别收藏。三个房头的后人,都不同程度地向我提供或出示过家藏资料。二房后人王自珍,经其胞兄王自燮荐介,认识并结交为文友。他曾将王自燮家藏的一套四册光绪版《王侍郎奏议》及《子怀府君行状》借读于我,此外还借阅出示过《王茂荫的家训与遗言》。1984年前后,王自珍曾向我出示过李鸿章撰神道碑铭抄件,一再声称:“这份神道碑铭,是他人为李鸿章代笔,我先祖练字传抄的。”王自珍前四代祖是:高祖王茂荫,曾祖王铭慎,祖父王经,父亲王桂堡,王自燮家藏的“神道墓碑铭”,很可能是铭慎、经、桂堡三代人中的一个抄写的。我据王自珍出示的资料,一字一句抄录,作为资料存档。
这份传抄的碑铭,署款“赐进士出身诰授光禄大夫钦差大臣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直隶总督一等肃毅伯加骑都尉世职世愚侄李鸿章拜撰”,应是李鸿章幕僚方宗诚综合吴大廷代拟稿与自己的代拟稿而形成,是经过李鸿章本人初审的。王茂荫曾向咸丰帝举荐过李鸿章之父李文安,王李两家关系密切。李鸿章比王茂荫晚一辈,王茂荫在籍离世后,他代递遗折,他与王茂荫后人有过往。据王氏后人透露,王家收藏李鸿章手迹颇多,“文革”中遭毁,十不剩一。
《续碑传集》收录版本
缪荃孙辑入《续碑传集》的《光禄大夫吏部右侍郎王公神道碑铭(方宗诚代)》,全文是:
同治四年六月,前吏部右侍郎歙县王公卒于里第,时鸿章署两江总督,以公遗疏闻于朝,上震悼,降谕以公由部曹跻卿贰,廉静敢言,忠爱出于至性,加恩赐恤,嗣赐祭葬如制,朝野以为荣。盖公自宣宗成皇帝时登仕籍,即以忠孝清正上结主知。文宗显皇帝御极之初,擢为监察御史。时天下承平久,吏治习为粉饰因循,言官习为唯阿缄默,即有言,多琐屑无关时务之要。其非言官,则自以为吾循分尽职,苟可以寡过进秩而已,视天下事若无与于己,而不敢进一辞,酿为风气。军国大事,日即于颓坏,而莫之省。
公始入台,粤贼之祸已见端矣,即奏陈用人理财之道。其论振兴人才,尤以讲求务本,崇实黜华为先。户部以需饷孔殷,请许士子捐纳举人生员,公疏争无益目前,徒遗讥后世,且言筹饷之法,不徒在开源,而在于善用,若不求饷之用,必得济委诸盗贼之手,糜诸老弱之兵,销诸不屑之员弁,虽日推广捐输,何济于事。又极其论银票亏商、银号亏国之弊,以为经国谋猷,下同商贾,体为至亵,而利至微。初时亏不能见,及亏甚虽重治其罪,亦复何补。既其言果皆验。未几,公擢至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时方行大钱。公奏陈大钱利弊,极言当百、当五百、当千三种折当太重,分量悬殊,种类过繁,市肆纷扰。及召见,又面陈当百以上大钱之不能行,后又奏称大钱私铸繁兴,亏国病民,恳请停止。而请暂缓幸御园一疏,尤人所不敢言者,识者称为有古大臣格心防微之风。三年,贼势日炽,天象屡见,公复疏言天时人事危迫日深,诚得天心一转,则贼匪自灭,天下自平。然欲转天心,必求尽人事,必求协民心。其要一在省己,一在用人。二者皆承于一心,而其枢则系乎听言之际,反复至千百言。文宗即日降谕省躬克己,并饬中外臣工,夙夜靖共,交相儆惕。其他朝政之得失,人才之贤否,军事之利害,亦皆知无不言,言无不详。文宗往往虚衷以受,或即时俞行,或付之公议,或始虽留中,既而思其言然,卒皆听用。公亦自以遇圣主之优容,日夜筹思,尽言无隐,不以非言官而自沮也。五(八)年,公疾,请开缺。十一年,文宗上宾,今上降旨,以公志虑忠纯,直言敢谏,将起用,公感激恩遇,且自恨无以报先皇帝特达之知,思补报之于皇上,乃疏陈五事以端治本:一曰天象示警,急宜修省;二曰责任重大,务宜专一;三曰言官宜务优容;四曰府尹不宜兼部务;五曰奔竞之风宜杜其渐。上连降五旨施行。同治元年四月,复奏陈封事,遂奉命权左副都御史,旋授工部右侍郎。二年,调吏部左(右)侍郎。时公以奉命使山陕差次,丁继母忧回籍。越二年,葬亲事毕,疾作,遂不起,距生于嘉庆三年三月,年六十有八岁。
公讳茂荫,字椿年,一字子怀,安徽歙县人。三代皆赠如公官,妣皆封一品夫人。公幼敦谨好学,中道光辛卯恩科顺天举人,壬辰成进士,授户部主事。三次乞假归省。丙午,始补授云南司主事。丁未,升贵州司员外郎。戊申二月,以御史记名;三月,闻父病急归,至则已前卒,丁忧。服阕,咸丰元年辛亥,补授江西司员外郎。八月,补授陕西道监察御史。壬子,巡视中城。癸丑四月,授太常寺少卿,六月,擢太仆寺卿。十一月,补授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恳求解职,不许。甲寅,调补兵部右侍郎转左侍郎。丙辰,命充进士朝考阅卷大臣。九月,武会试,命充宿字圉较射大臣。丁巳二月,经筵侍班。十一月,赐紫禁城骑马。戊午,命办理五城团防事宜。六月,事竣,以疾请假开缺。辛酉,今上登极。十一月,奉传知至军机处,察看疾状,遂再起用,至吏部左(右)侍郎。
公识量沉宏,事无巨细,必研究原委,不敢苟且迁就,内行尤笃。居继母丧,年逾六十矣,犹不饮酒食肉。家居,言及国事与君恩未报,往往哽咽涕零。居官数十年,未尝挈妻子侍奉,家未尝增一瓦一陇,粗衣粝食宴如也。故海内称大臣清直者,必曰王公。妻吴氏,继妻洪氏,诰封夫人。子三人,铭诏,增贡生,中书科中书;铭慎,国史馆誊录,议叙盐大使;铭镇,监生,早卒。铭诏将葬公于邑之某山,以状乞文其神道之碑,乃为之铭曰:
伊古治乱,迭起环生。主圣臣直,靡陂不平。皇路清夷,言官布树。侍从卿相,衮职是补。嗟彼斗筲,狃于恬嬉。缄口持禄,尽若痹痿。国家利病,视如秦越。厝火积薪,罔顾颠蹶。主非不圣,臣道谓何。不愧简书,不畏斧柯。峨峨黄山,来自衡岳。磅礴蜿,峥嵘卓荦。郁积灵秀,笃生名臣。股肱良辟,直哉惟寅。言责官守,职或有异。进忠陈谟,义无二致。根于天性,发于至诚。天子嘉之,死哀生荣。昔仲山甫,小心翼翼。辅周中兴,式于四国。古之遗直,今有王公。清操劲节,百世可风!
笔者查阅了李鸿章长孙李国杰光绪三十年(1904年)编刻的《李文忠公遗集》八卷,其卷三载“墓志铭”7篇,卷四载“墓志、神道碑、墓表、传”8篇,不见有《光禄大夫吏部右侍郎王公神道碑铭》。
清人吴汝纶编辑、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至三十四年(1908年)金陵书局刊印的《李文忠公全集》,1921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198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重新编辑点校出版了《李鸿章全集》,增补了200多万字未刊稿。李氏全集中是否收录了《光禄大夫吏部右侍郎王公神道碑铭》,恳请有查阅之便的同人代为一查,并分享于诸读者。
令世人欣慰的是,缪荃孙纂录的《续碑传集》收入了方宗诚代李鸿章撰作的《光禄大夫吏部右侍郎王公神道碑铭》。缪荃孙接续清代著名学者钱仪吉《碑传集》,延其体例,于光绪七年(1881年)开始纂录《续碑传集》,历三十寒暑,于宣统二年(1910年)成书。缪氏编书之始,吴大廷离世5年,方宗诚处于晚年,李鸿章年近花甲;成书之年,方宗诚离世22年,李鸿章离世亦9年。
比对诸稿本,辑入《续碑传集》的这一稿本,李鸿章本人显然认真审校过,并作了必要的修订。如,“以公遗疏闻于朝”,就较吴、方代拟稿“疏闻于朝”精准得多;再如,关于王茂荫的相关履历,将代拟稿中的“派充”,修订为“命”,就更为严谨、规整。修订最为出彩的是最后一段的“铭”,最后八句韵文“昔仲山甫,小心翼翼。辅周中兴,式于四国。古之遗直,今有王公。清操劲节,百世可风”,以典故比现实,言语铿锵,回味悠长!
新修缮的王茂荫墓茔将恢复神道碑,笔者以为,用《续碑传集》中的稿本最为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