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开展数字教育赋能学生创新创业的路径

2024-05-24王瑞娟

四川劳动保障 2024年3期
关键词:创业项目实训数字化

文/王瑞娟

数字化时代的迅速发展促使教育领域发生了全方位的变革,把数字素养教育融入职业院校发展的各个方面已经成为时代所需,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升级已成为促进高职学生稳就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之一。

数字素养教育赋能学生创新创业的逻辑框架

数字素养教育根植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育。数字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数字技术与数字思维培育”,数字化设备与技能的学习是构建学生数字素养的技能基础,也是学生所必须接受的学习过程。创新创业思维培育需要学生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并从数字化变革当中创新思维方式,利用数字技术为创新创业思维构建多维渠道。数字素养教育根植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育的另一方面,主要体现在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从社会适应的角度来看,数字素养已经成为创新创业者的必备基础,但数字化时代的迅猛发展使面对更加复杂更加多元化的信息,如何甄别有利的信息也成了学生在创新创业思维培育过程中的一道难题。“批判性思维”主要包括问题意识(运用数字工具发现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分析数据(灵活使用技术手段、多渠道收集数据)与解决问题(多角度分析数据、多方面判断并提出解决方案),数字素养反映了个体筛选、获取所需信息,并对所获信息进行批判思考的能力,它有助于提升个体创新创业能力,培育更加理性和科学的创新创业思维。

数字素养教育强化学生创新创业特质开发。高职院校数字素养背景下创新创业成果的体现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创新创业批判性思维的培育,创新创业数字思维模式的构建。二是数字化创新创业相关资源的配套,包括数字化创新创业基础设施、数字化创新创业师资比例、数字化创新创业的环境打造等。一个体现内隐层,一个体现外显层的成果展现。数字素养教育能够让学生在与当前数字技术、数字社会与数字经济的互动中,培养其创新创业的特质,而完善的数字素养标准体系建设能够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渠道。线上创新创业的数字资源能够对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提供相应的开发和推广支持,并为学生发现更多创新创业项目提供线上资源,为学生多样化的创新创业课程案例项目实训提供真实的数字资源,更广泛地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特质。

数字素养教育赋能学生创新创业的行动路径

激发个性化的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需求。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是开展创新创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数字化发展的时代如何借助数字资源激发个性化的创新创业需求成为解决学生创业艰的破题关键。受到专业发展以及自身成长等因素限制,很多高职院校学生没有意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现在的年轻人不再只是为了学分、为了比赛、为了奖励、为了就业而选择创新创业,那么能够寻求到创新创业过程中的个性化吸引就能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必要的宣传和知识普及就显得很重要。利用学生常用的自媒体平台强化创新创业文化的宣传,例如宣传国家和地方的创新创业新政策、各种类型的创新创业比赛的数字化推介、成功创新创业的校友案例、创新创业的社会服务贡献比例等都能够激发学生投身创业的实践热情。目前国内的创新创业比赛在数字化平台宣传较少,应加大宣传力度,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讲述创新创业的时代故事,促使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态度从表面的依从到心理的认同再到行为实践的内化。在学生脑海中注入创新创业的概念认知,再回归课堂进一步刺激创新创业需求,引导企业导师在第二课堂完善创新创业成果链条,用个性化、数字化的方式实现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引导。

搭建数字化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训平台。搭建数字化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训平台是为了帮助学生在没有合适的创新创业项目之前,累计必要的案例资源,是为了弥补有了合适的创新创业项目之后却没有模拟运营的线上实训平台,是为了强化创新创业项目的市场化运作。目前也有一些高职院校建立了自己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平台,但是平台内容少有更新,功能模块开发较少,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数字化建设明显落后于创新创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创新创业实训平台需包含往年学生创新创业成功案例库、往年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成果库、创新创业学生明星库、创新创业企业导师库、创新创业项目在线模拟经营、创新创业项目运营分析等,帮助学生在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创新创业项目。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可以实行学校、学院分级管理,打造除特色专业之外的另一张名片。同时实训平台会针对学生们提交的前期创意和想法进行模拟运营,产出的数据能够对现有项目进行修正,打破理论和实践不匹配的发展现状。实训平台还能够结合学生们提交的前期成果匹配相应的企业成长导师,针对学生们的项目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从市场运营的角度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不再单纯为了比赛,而是提前介入创新创业项目的实体运营,摆脱目前学生创新创业对学校的单方面依赖,帮助企业筛选创新创业人才,助力创新创业的成果孵化。

确保专业化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师资供给。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没有配备专业的创新创业导师,大部分都是由辅导员兼职担任,有些学校进行了创新创业导师认定,也是在专业教师里进行申报和遴选,专业化数字素养完备的创新创业教师团队更是少之又少。保证具备数字素养的专业化创新创业师资供给可以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们的成果转化效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学科交叉性强,实践操作技能要求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甄选创新创业教师时,不能局限于专业理论教师,还应该利用校企合作、社会服务、创新创业大赛等学校平台、省级平台聘用一批实践技能突出、创新创业经验丰富的第二导师,与第二导师合作创建创新创业线上课程资源库,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让第二导师参与课堂,参与竞赛指导,实时跟进竞赛项目,解决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助力创新创业项目的实践落地。师资供给不仅体现在遴选具备数字素养的创新创业教师,还包括建立创新创业教师团队。目前以创新创业为目标的相关竞赛基本是由某一个教师单独发力,教师团队作用基本没有体现。有的在实际的创新创业环节,指导教师可能没有具体跟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从学校层面建立一支创新创业教师队伍,从课程体系的建设、比赛指导的安排,到线上资源的完善、创新创业项目的持续跟进等都能够全方位发挥团队的作用,形成创新创业项目教研、实操、推向市场化运作的完整链条,为创新创业项目的持续性推进注入活力。

创设多元化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评价机制。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评价出现了“唯创业率”或者“唯就业率”的误区,不关注过程更加注重成果,结合相关研究证明,人们从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到创业存在10 年左右的“时滞期”,如果单纯从创业率和就业率来考察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和学生的创新创业学习能力就有些片面。创新创业评价是一个漫长的多维度的评价过程,创新创业观念的融入和批判性思维的启迪对于学生的终身教育有着引导作用,建议高职院校更加多元化进行创新创业评价,利用数字化资源从入学开始就为每个学生建立创新创业档案,关注学生在此过程中的成长以及创新创业评价的过程。同时评价主体不再限定学校一方,可以介入社会评价、父母评价、企业评价等多方主体。此外创新创业档案可根据学校数字技术条件限定最长时效,实现对学生创新创业的跟踪评价,更加科学合理地展示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当然,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科学化、评价时长终身化等都要求建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评价指标体系,在顶层设计、内容维度、机制构建、师资团队建设等方面合理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进行综合评定。

猜你喜欢

创业项目实训数字化
山西18个农村创业项目获资金补助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学创业应用 如何选择做健康事业 范俊宏康复 火爆创业项目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数字化制胜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