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

2024-05-24周灿

四川劳动保障 2024年3期
关键词:银发居家养老

文/周灿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3 年末,65 岁及以上人口达2.17 亿,占比15.4%,养老服务产业的蓬勃发展推动银发经济进入新蓝海。在这样的产业发展背景下,高等院校要积极发挥社会服务职能,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类专业建设,不断为养老服务产业提供高素质人才。

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现状亟待改善的地方

养老机构和养老床位整体数量不足,养老护理人员短缺。民政部发布《2022 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2022 年底各类养老机构和养老设施共计38.7 万个,养老床位与当年老龄人口比例为2.96%,达到829.4 万张。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数据显示,2021 年老年人中失能失智人数约为4500 万,但目前持证的养老护理员仅50万,特别是具备医学、病理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能承担失能失智老人专业性护理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更是急缺。

养老服务产业从业人员整体结构不优,职业素养有待提升。劳动强度偏高、整体年龄偏高、从业流动性偏高,学历技能偏低、收入待遇偏低、社会地位偏低,这“三高三低”的特征在我国养老护理从业人员群体中比较普遍。以上海民政养老护理员队伍数据为例,仅4.4% 的学历水平在大专及以上,整体平均年龄达50.9 岁;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监测数据显示,2020 年度上海养老护理员税后工资收入平均数为每月4985 元,远低于上海市月平均工资10338 元。

养老服务体系发展不均衡,现有养老模式以居家养老为主。我国正在推进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2021 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当年有238.1 万名老年人在注册登记养老机构床位入住,床位使用率44.88%,在老年人中占比不到1%,绝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或社区养老。以社区服务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模式是我国养老服务产业面对的主体模式,未来“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的打造将成为我国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重心。

养老服务智慧化普及速度不断加快,职业岗位工作标准不断提高。各类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和智能助老设备在养老服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截至2023 年12 月28 日,工信部在公布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前三批示范名单已有242 家通过复核的基础上,又新公布2023 年试点示范名单95 家,养老服务智慧化的快速普及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结构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银发经济市场空间巨大,养老服务产业形态日趋多元。2024 年1 月15 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发布,全面展示了银发经济的广阔前景和多元业态,提出要努力发展社区便民服务、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相关的民生事业、提高老年文娱活动质量、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同时,聚焦我国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提出加快推进适老化改造、丰富养老金融相关产品,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中国银发经济发展研究报告》预测,银发经济2035 年将占到总消费的28% 和GDP 的9.6%、达19 万亿元,这将带来规模巨大的市场空间和用人需求,催生出新领域和新赛道。

高职养老服务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供给能力

高职养老服务专业人才供给总量不足,整体专业建设能力有待提升。以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全国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管理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显示,截至2023 年底,共有314 所高等院校开办了3 年制高职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在1545 所高职(专科)院校中占比仅20.32%;开办院校不多,办学积累不足,导致毕业生供给能力从质和量两个方面都跟不上大幅增长的社会用人需求。

高职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就业岗位之间存在偏差。教育部颁布的2022 版高职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简介,明确了能够从事老年照护、养老机构运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但课程设置和实训要求主要以机构养老服务岗位标准为依据,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相关知识技能比重偏低,这与当前我国居家和社区养老占主体地位、高职毕业生就业多以民营养老企业、养老相关中介服务机构为主的现实情况还存在一定偏差。

专业知识技能素质结构与银发经济多元化发展之间不相适应。银发经济涉及领域广泛、就业空间巨大,但国内开办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课程体系时,对于银发经济所涉及的养老金融、老年文旅、居家助老、社工服务等业态相关联的课程开设较少、学分占比很低,且多设置为学生学习意愿不高的专业任选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专业视野和知识领域形成了制约,不利于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多元化和适应性。

专业教学模式与教学设施跟不上智慧养老步伐,与实务场景存在脱节情况。虽然国家专业简介已将健康养老大数据应用、社区居家智慧康养管理、养老机构智慧运营与管理等课程纳入专业课程体系,但这些前沿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还普遍处于探索阶段,有的课程如养老机构智慧运营与管理还欠缺成型的教材,再加上部分高职院校办学经费不富裕,相关教学设施设备无法做到与产业现实场景同步,智慧养老产教融合还面临不深不实的处境。

高素质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落实顶层设计,为高职院校开设养老服务类专业提供良好的政策扶持环境。1 月29 日出台的《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以培养养老服务技能人才为重点,围绕“引、育、评、用、留”等关键环节进行顶层设计,提出了系统性的政策措施;各省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通过重点项目建设、师资素质提升计划、专项教育拨款等方式予以针对性落实和重点扶持,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扎实提升我国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社会供给能力。

深化产教融合,为高职养老服务专业教学打造真实的职业工作场景。在真实的教学实践场景中,以学生为中心,产教融合、工学结合,通过“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一体、手脑并用开展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强化训练,是培养高职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要加大资源投入,切实将养老服务类企业的真实工作场景、详细照护流程、最新岗位标准、最新工艺技术引入并融合到课堂教学和实训实践中,广泛开展订单定向式、现代学徒制培养,真正做到与就业岗位的高质量衔接。

推进“岗课赛证”,为养老服务产业输送技能过硬的高素质能工巧匠。当前养老服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在养老机构老年照护岗、老年社会工作岗等传统岗位,和中介服务机构养老产品营销、医养个案管理等新兴岗位,这些岗位均专业技术性强、职业标准要求高。因此,可以全面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通过以岗定课、以赛强技、以证评学,在校期间积极组织养老服务类专业技能竞赛、考取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从业资格证书,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养老服务类专业人才的最优培养模式。

注重思政育人,为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畅通多样化的成长成才通道。面对失能失智老年人等照护对象和复杂的养老护理工作场景,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排在前5 位的分别是善于学习、团结协作、尊老爱老、抗压和沟通协调。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时,必须把思政教育放在首位,着力强化“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护老”的基本职业素质,用心培养理想信念坚定、“会照护、精管理、善沟通”、真心认同养老事业、乐于从事养老工作的智慧化技术技能人才。

鼓励育训并举,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搭建多元化可持续发展平台。随着银发经济的发展壮大和智慧养老生态圈的迅速兴起,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前景和岗位选择越来越广泛,对终身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注重,毕业工作后再“回炉”学习和参加职业培训将是行业常态。高职院校要抓住发展机遇,深化与产业企业的对接合作,育训并举搭建多元化职业教育平台,加快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与养老服务产业实现协同发展、共同进步。

猜你喜欢

银发居家养老
《居家》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银发一族”消费升级
银发网红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