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与路径研究
——以山东省潍坊市为例

2024-05-24郑军海郑泽川尹淼

商展经济 2024年7期
关键词:潍坊市文旅融合

郑军海 郑泽川 尹淼

(1.潍坊职业学院 山东潍坊 262737;2.英国南安普顿大学 英国;3.澳门科技大学 中国澳门 999078)

1 文旅融合发展背景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备受我国关注与支持。从2009年起,我国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文件,加大促进文化和旅游业态的融合与发展,实现更深层次的文化旅游结合。《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面对文化和旅游行业合作范围有限、交流协作机制不通等挑战,我国应着重从文旅品牌建设、文旅产品开发、跨界融合人才培养在内的十个关键领域着手,以推动文化和旅游业的深度融合。

2017年,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共同制定了《“十三五”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旨在充分发挥文化旅游在经济增长中的推动作用,为此专门建立了文旅提升工程项目库,这份文件是中央专门针对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具有里程碑意义。2018年,党中央基于国家整体发展大势,整合了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正式成立了文化和旅游部。这一决策是在充分考虑到文化和旅游发展历史和规律的基础上,推动文化和旅游的合并,并在行政管理和国家治理层面确定了文化和旅游融合的身份,优化了其顶层设计。随后,涵盖文化和旅游领域的相关机构、社会团体及企业界纷纷开始融合新阶段,共同探索将文化与旅游资源相结合的路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会议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加强和完善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标志着文旅融合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未来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指明了方向。

文化和旅游具有天然的纽带联系,更有着深厚的联结基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构想被提出,为文旅产业的进一步繁荣奠定了总体战略方针。在这一战略的指引下,潍坊市把握住新时代的发展契机,专注通过文化的力量来提高旅游的内涵与魅力,进而不断挖掘和释放文旅产业的发展动能。

2 相关研究概述

文旅融合是指将文化和旅游两个领域进行深度融合发展的过程。然而,由于文化和旅游的概念复杂且涉及内容广泛,对文旅融合发展的探讨并没有统一界定。在古代中国,人们就重视将读书和旅游结合起来,认为旅游可以修身养性、增长知识。著名诗人李白就通过游历山水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徐霞客游记》则是作者在旅途中的观察和体验,进一步展现了文化和旅游之间的紧密联系。美国学者罗伯特在其著作中对“文化旅游”概念进行了阐释,提出了一个全面包含旅游业各个方面的文化旅游观点,他认为通过文化旅游,游客可以深刻地感受当地的历史文化与思想。在文旅融合视角下,人们需要研究创新的发展模式,以充分挖掘文化旅游的潜力。

文化和旅游之间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周嫄(2022)的研究表明,旅游业本质上具有体验性质,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往往需要经过亲身体验才能充分领略。任冠文(2009)则探讨了旅游的主客体与介体具有的互动关联,阐述了旅游企业在追求旅游产品时所承载的文化意义,以及它们如何满足游客精神和物质上的需求。基于这样的理解,所有的旅游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被纳入文化旅游的范畴。2023年的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上,文化和旅游部胡和平部长进一步阐述了推动文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规划和具体要求,着重提出要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促进文化与旅游的紧密结合,以形成新的动力和新的优势。

关于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的研究方面,Briciu等(2020)认为,智慧旅游的兴起与智慧城市的发展之间紧密联系,旅游部门在科技方面的进步与智慧城市的构建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种互动关系表明,随着城市变得更加智能化,旅游体验和服务也将更加高效、个性化和轻松愉悦;赵东喜(2021)从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角度,深入剖析了科技进步如何作为一股推动力量,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向文旅商业化产品转化;于斌(2020)对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进行探讨,认为应重点关注文旅产业链的供应端,将地方特色资源作为核心驱动,结合新型信息技术,关键是开发数字文旅创新型产品。同时,学界还着眼于文旅产业链的需求端,就文旅的管理、运营和体验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探索了如何通过智能化来促进新业务的形成。针对支持文旅融合发展的政策和制度框架,胡优玄(2022)提出了加强数字权益立法的观点,旨在解决数据要素产权、标准化、交易平台和治理机制等关键问题,他还提出建议,以形成数字文旅的联动策略,支撑科技、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共同进步和创新发展。

以上研究为实现文旅融合提供了理论支持,并给予了更广阔的视角,为进一步推动文旅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在探讨文旅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提出立足实际案例的发展建议方面,这些研究仍显示出一定的不足。

3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

3.1 政策扶持

政策是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指引,为文旅领域的整合和前行提供了旗帜和方向。在我国,推进文旅融合的政策文件主要分为三大类:国务院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各部委的规范性文件及地方政府的规范性文件。近年来,国家层面高度重视文旅产业的融合,国务院、相关部委及各省区市政府均表示要优先考虑社会效益,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将文旅产业融合的发展置于国民经济增长的优先位置,并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为文旅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宏观政策指导下,各级省区市政府需制定相应的地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把国家的宏观战略转化为具体的地方实施措施,不仅要注重对文旅产业融合长期规划的设计,还要确保规划与地方实际情况紧密结合,体现区域特色与优势。

地方政府需依据国家政策框架,考量本地文化资源、旅游发展潜力及市场经济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包括优化文旅产业结构、促进文旅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文旅项目的质量和效益等方面。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大政策执行力度,通过立法和监管等手段,引导和规范文旅产业的健康发展。此外,政府还可以搭建智慧文旅平台,以促进产业间的交流协作,鼓励跨行业、跨区域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文旅产业链的完善与升级。

在此过程中,政府的角色不仅是管理者,还是服务提供者,应通过提供信息、融资支持、税收优惠等措施,帮助文旅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同时,在资金、人才、技术上给予政策倾斜,切实明确施行政策主体责任人,明确划分各部门的责任边界,强化其管理职能,同时构建一个有效的部门间统筹协调机制。通过这些措施,最终营造一个有利于文旅产业发展的环境,保持行业秩序的稳定,确保相关政策措施得到切实执行。

3.2 金融力量

金融是服务实体经济的血脉,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业态、新产品需要金融力量的支持,也为金融支持与服务展现了新方向。

当前,文旅产业正朝着品质化方向发展,亲子游、研学游、疗养游等热门新市场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潜力,加上文旅产业一般具有轻资产、阶段性现金流短缺、抵押物较少等特点,需要金融系统根据企业发展前景、盈利模式等因素,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如果传统金融产品难以满足现有需求,就需要金融机构针对不同客户的特点“对症下药”,创新金融产品。

此外,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度发展,文旅产业逐渐从单纯的景区、宾馆等建设模式转化为一个资源全面集中、布局全面发力、地域全面建设及全民参与的新型旅游模式,因此文旅产业带动了餐饮服务、农产品销售、交通运输和文化教育多个相关产业,配套的金融资金和服务需求也涌现出来。文旅及其上下游产业链的多种需求需要金融力量的支持,各种金融服务需要融入文旅产业的各个方面,有助于带动文旅产业向“产业经济”的转型。

3.3 数字赋能

数字赋能文旅深度融合是文旅研究的重要课题,数字技术是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的核心技术支撑和重要的赋能方式。

一方面,数字技术在文旅领域的整合、渗透和应用,有助于提高资源分配效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加速发展,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形态发生变革。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据资源已转变为创新的生产要素,也对传统的文旅结构及生产、营销、管理产生了影响。由于数据具备广泛的覆盖范围、快速的流动性、强烈的渗透力的特性,在数字技术和网络平台的支持下,实现数字文旅数据信息的采集、整合、处理和共享,有助于挖掘文旅数据的要素价值,建立文旅数字基础设施,推广关键技术,拓展新技术的应用场景,使文旅决策规划更加科学,市场需求与文旅供应更加精确匹配,从而极大地提高资源的优化配置效率。

另一方面,数字赋能文旅融合有助于融合创新与融合协同。数字技术在文旅领域运用,能够有力地促进各种资源的流通与整合,突破传统的组织模式,助力文旅市场更快地构建新的产业模式,并推动传统文化旅游产业的数字化进程。文旅数字化有助于推动文旅及相关信息的互联互通、交叉整合和创新应用,减少各方的信息搜索消耗,刺激文旅消费的增长,对产业模式进行创新性地重塑,还将带动文化创意产品生产和服务需求,提高文化产业创新能力。同时,通过数字赋能手段,可以有效促进文旅资源的重组和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数字技术与文旅实体经济的深度结合,构建一个文旅有机结合、协同发展的共生体。

3.4 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是文旅融合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人们对文旅服务有了更新的市场需求,对文化和旅游体验的需求也不断变化,人们越来越期待享受个性化、精准化、便捷化的文旅内容。新型文旅在建设时理应面向用户,全面兼顾供需匹配原则,有的放矢,满足用户多层次、有针对性的需求。

此外,市场需求也会影响文旅融合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不同地域和目标消费群体对文旅产品需求存在差异,文旅发展需根据不同市场需求进行定位,开展相关的文化旅游项目。例如,一些地方可能更适合发展历史文化旅游,而另一些地方可能更适合发展自然风光旅游,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定位和发展,可以提高文旅融合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4 潍坊市文旅融合发展现状与路径探讨

近年来,潍坊市高度重视文旅产业的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贯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理念,将其落实到文旅产业发展体系的目标导向、资源开发和动力升级中。市政府积极探寻产业发展的方式和方法,通过搭建融合发展新型平台,如国家级齐鲁文化生态保护区等平台,推动红色旅游、非遗文旅等文化创意旅游路径,建设党性教育基地,打造文化旅游场馆及创设潍坊特色文旅品牌。在持续努力下,潍坊市文旅融合建设多点开花,取得初步成果。

2022年,潍坊市的旅游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不仅打造了多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其中三个景区还荣获山东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创建资格,进一步彰显了潍坊市在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上的卓越成果,巩固了其在生态旅游领域的地位。此外,各个区县积极开拓效果明显,青州市跻身山东省文旅+康养协同发展优秀县城称号;临朐县五井镇荣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荣誉;同县隐士村则巧妙结合山柿产业与文旅发展,其独具一格的发展方式获选《2022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这些区县的努力成果为潍坊市树立了成功的旅游示范案例,也表明潍坊市在促进文化旅游与其他领域结合方面的突出表现。

为了更好地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充分挖掘各类资源,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化发展,本文结合潍坊市文旅融合现状提出三条发展路径建议。

4.1 深化文旅融合发展新布局

潍坊拥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其中包括造字的文祖仓颉、编著《齐民要术》的农圣贾思勰、青州知州范仲淹、密州知州苏轼和潍县县令郑板桥等。这些历史文化与潍坊美丽的自然风景相辉映,共同塑造了独特的人文气质,为潍坊营造了别样的城市“IP”。同时,潍坊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地具备了“文”“旅”融合的特性。

为了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潍坊可在全市范围内集聚各类旅游资源,深度打造联动+集群发展的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模式。例如,深度发掘县市区拥有各自独特的文旅资源,并将其与自身地理环境优势、发展产业方向结合串联,打造多样的旅游项目和格局。构建集群发展的文旅融合新布局,促使潍坊各县区的旅游资源汇聚,形成“百花齐放、春色满园”的局面。

4.2 拓展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

潍坊市旅游业已由单一的文旅模式逐渐转型升级为更多元化的“泛文旅”,满足游客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广泛推行“文旅+”计划,积极实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双十工程”,不断拓展新型融合业态,构建文化旅游与多产业、多方向融合发展的新格局。譬如,临朐县在“旅游+乡村振兴”模式的创新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并将隐士村打造成特色乡村旅游的代表地点。潍坊市的农业和制造业不断朝着现代化和先进化方向发展,依托这两个产业,潍坊市也积极探索“旅游+农业”和“旅游+工业”的跨界融合模式。

潍坊经济区双杨街道的前阙庄村,利用先进果蔬种植园区,积极发展特色休闲旅游,打造“旅游+观光农业”的沉浸式体验。该村以农庄农场旅游为基础,逐步拓展了休闲农庄、儿童萌宠乐园、果品采摘、农事体验、科普示范、乡村民俗、红色文化多个场景的文旅产业。据统计,每年有超过十万人次的游客前往前阙庄村参观游览,该村也成为全国知名的乡村振兴“样板村”。

本文认为,潍坊市旅游业不妨朝着更高的参与度和多元化的发展阶段迈进。潍坊市的文旅产业在已形成的跨界融合发展的基础上,继续深拓形成多样化的新业态,如“文旅+康养”“文旅+研学”“文旅+非遗”“文旅+体育”“文旅+新型科技”等创新跨界融合模式。

这些新型创新融合模式有助于推进潍坊市文化旅游业态的升级和产业的转型发展,创造独特而令人兴奋的旅游体验和娱乐内容,不仅能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和投入度,还能促进潍坊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强市场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水平,提升旅客旅游体验。

4.3 搭建文旅融合发展新载体

受益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我国旅游业迎来了大众旅游新时代、全域旅游新站位的机遇期,旅游观念逐渐发生变化,强调分享美好生活、注重个人行程选择等已成为主流。这意味着旅游经济的主导权已经转向游客需求方,这种变化背景下,通过打造新的文旅载体,可以让潍坊市优质的文旅资源相互辉映。

青州市不夜城项目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打卡,成为热门景点,丘陵乡村地带的“齐鲁天路”成为自驾游客喜爱的精品线路等,都是尝试成功的典型案例。潍坊市还利用文化遗产保护,增强城市底蕴的厚度。通过聚力打造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高地,中国非遗保护协会年画专委会在潍坊扎根,潍坊市入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3个。同时,潍坊博物馆数量得到了较大幅度增长,新增备案数量10余家,总量达到70余家。此外,潍坊市博物馆的公益思政课更是入选了全国博物馆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案例。

利用文化对外交流合作使文旅品牌建设更有亮度。在日本等外国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会中,潍坊市多次担任省级代表出席。在此过程中,潍坊的文旅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通过积极的文化对外交流合作,打开了国际交流的大门,促进了文化的互鉴与合作,提高了潍坊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影响力。

打造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大舞台,可通过挖掘优质资源,将文旅融合潜力充分激发,构造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平台。譬如,打造超然台、郑板桥纪念馆等类似文化旅游场馆,打造风筝、书画、恐龙、红高粱等具有特色魅力的旅游产品,打造独具特色的夜间文旅商圈,如青州古城、十笏园、凤溪地等。同时,拓展沉浸式体验游,如房车露营地、滑雪场等时尚潮玩场所,或者时尚餐厅、城市书房等休闲空间。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载体,创造有生活、品质、温度、感觉和分享的旅游新趋势,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旅游项目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地域特色、创新体验等,吸引游客不断前来参观、体验、打卡。

5 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已成为推动新时代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对提高改革创新能力、拉动需求、促进民众消费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沿着文旅融合发展的历史研究、影响因素的脉络,以潍坊市为例,探讨了新时代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路径建议。文旅产业与城市共荣共生,是激发城市活力的关键变量,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生动课堂,是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更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幸福产业。

猜你喜欢

潍坊市文旅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潍坊市工商资本下乡赋能机制构建
融合菜
基于层次聚类法的潍坊市新城区公共绿地建设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潍坊市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融合》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