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 Space的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研究热点及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2024-05-23许川川陈云云
许川川,陈云云
(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南信大基地,江苏 南京 210044)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空间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进行信息交流、数据传输和知识共享。这也导致了网络空间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影响日益加深。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已经成为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研究有助于帮助我们理解当代社会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揭示意识形态的传播机制,探究网络意识形态研究的发展脉络。本文采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并借助Cite Space软件对知网上的北大核心和CSSCI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展示,通过年度轨迹发布和关键词时区图把握研究的整体趋势,通过共现图和突现图确立研究的热点,从而呈现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研究现状和展望的全新图景。
一、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研究的整体态势
把握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研究的整体趋势是进行研究的基本前提。因此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所收录的关于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北大核心和CSSCI学术期刊论文为来源,以“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为主题词,截至2023年10月,共计检索出294篇文献,剔除机构报告、会议综述等类别的文献后,共得到有效文献278篇。
(一)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研究的年度轨迹分布
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研究的发文量趋势图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自2000年以来,关于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研究的相关文献并不多,直到2012年,才有逐渐上升的趋势。2014年以来,相关文献数量逐年递增,2019年到达第一个峰值40篇。2020年和2021年数量减少,但总数量都在20篇以上。2022年再次达到40篇的峰值。截至2023年10月,相关文献数量持平2022全年数,又开始呈明显上升趋势。由此可见,近十年来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逐渐成为热点话题,符合热点话题的研究趋势。
图1 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研究的发文量趋势
图2 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研究的关键词时区图
(二)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研究的关键词时区图
关键词时间区图可以通过对一定时期内主要关键词的整理和分析,揭示社会的热点和关注重点。它可以反映出人们对于某些议题的关注程度和关注重点的变化,通过对不同时间段关键词的比较和分析,可以看出某一思想或理念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发展趋势,更好地理解相关事物之间的关系,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决策提供依据。如图4所示,一方面,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从提出到2005年,主要聚焦于互联网这一宏观领域上,随后逐渐细化到网络文化、网络时代、网络舆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认同等微观领域。另一方面,从传播载体上,由主流媒体逐渐演变到新媒体、自媒体和人工智能领域。通过对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关键词时区图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对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研究在逐渐细化的同时,还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这也是其能一直成为热点研究领域的重要条件。
图4 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研究的关键词突现图
二、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研究热点确立及其依据
(一)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研究的关键词共线图
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高频关键词计量表(表1)清晰展示了各关键词的出现频数。关键词共现图是一种通过分析文本数据中的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而生成的图形展示。它显示了在给定文本集合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之间的关联性,能够帮助我们识别出关键词之间的相关性和联系,从而揭示出文本数据的主题和关注领域。图3为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主流意识形态既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代表了一种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的体系,更是社会秩序和稳定的基石。结合表1和图3可以把握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中的一些重要关键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和联系。
表1 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高频关键词计量列表
图3 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
首先,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网络空间、新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等关键词在共现图中呈现出紧密的链接关系。通过关键词共现图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认同”等关键词的共现,突显了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这表明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在传承和弘扬核心价值观、培养年轻一代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念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其次,“新媒体”和“网络空间”的共现关系揭示了主流意识形态在数字化时代的传播和塑造方式的变化。新媒体和网络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对公众进行传播的重要渠道,也为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群体互动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遇。再次,“话语权”凸显了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在社会舆论中的重要地位。拥有话语权意味着能够影响和引导公众对于特定议题的理解和态度,从而塑造并引导社会舆论的方向。在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中,话语权的争夺和维护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其中的关键要素涵盖了新媒体、网络空间以及大学生等方面。最后,“国家安全”和“政治安全”的共现关系表明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关注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安全。通过以上分析发现,网络空间主流意识是近年来学术研究的热点,除关注自身的传播和影响外,还延伸出意识形态安全、话语权、领导权等热点。
(二)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研究的关键词突现图
关键词突现是指在短时间内发表文章中出现频次极高的关键词,从关键词突现开始至突现结束形成横线标记,表明关键词在该研究领域的重要程度和被关注度,突现长度越长,说明该关键词热度持续时间越久、研究前沿性越强。通过关键词突现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直观地认识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及相关热点的研究趋势。如图4所示,网络空间、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舆论、新时代、意识形态治理等横线标记长度较长,说明正处于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
(三)高被引文献计量分析
通过分析文献的被引频率可以帮助了解研究热点和趋势,评估研究影响力,推动学术交流和合作。对278篇文献的被引情况进行排序,得到前十名高被引文献,如表2所示。对表2进行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研究中的热点主要集中在意识形态安全、话语权、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这说明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以信息传播和话语权的广泛分布和竞争为主要特点之一的网络空间“势必会成为不同意识形态之间争夺话语权和传播影响力的重要舞台”。更好地了解和把握社会变革和思想动向,更好地应对网络空间中的挑战和威胁,保护国家利益和网络安全,让更多的人认同和传承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文化的凝聚力和稳定性,抵抗外来文化及泛娱乐化的侵蚀,这些都对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及相关研究提出了更加迫切的需求。
表2 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高被引文献列表
三、关于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热点论域
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研究热点遵循学术研究的客观规律,呈现以“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为中心的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研究脉络。通过对其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发现,关于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种视角:一是以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理论为基石,以争取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为方法,以争夺网络空间话语权为手段,以维护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安全为目的的主流意识形态视角研究。二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载体——网络空间的演变机理、运行机制、传播规律、网络群体、传播主体等网络空间视角进行的研究。
(一)以意识形态安全为中心的主流意识形态视角研究
1.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理论的相关研究
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理论是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相关研究的基石。关于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主要有以下方面。首先,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中一直居于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1]在网络空间同样如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在网络空间的传播有力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强大的生命力。在网络空间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为指导,坚持在网络空间积极宣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保持强大说服力和吸引力的最有力保证,有学者指出“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运用战略、系统、法治、创新以及底线思维方法科学统筹网络舆情治理的方案。”[2]其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做好新时代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要以习近平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根本遵循,从“治理主体协同、治理话语建构、治理技术驱动、治理方法创新与治理制度保障”[3]等五个向度精准发力、同向推动,以此来不断推进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体系现代化。最后,学界聚焦于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虚无主义等负面思潮对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侵蚀的研究。负面思潮借助网络渠道的广泛传播,可以迅速渗透到网络空间的各个领域,从而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空间主导地位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对其凝聚力和辨识度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对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威胁。”[4]诸多学者对网络空间泛娱乐主义、[5]拜金主义、[6]虚无主义、[7]消费主义[8]等负面思潮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批判,深化了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现实维度和理论深度。
2.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维度的相关研究
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相关研究建立在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主要探讨关于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产生的问题如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弱化”和“淡化”危机,[9]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问题产生的原因如认同主体的地位错位、能动性不足等,加强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对策如“注重人文关怀”、[10]“加强网络监管”[11]等。通过对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还发现,大学生群体在该类研究中备受重视,这既与大学生群体是青年群体中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时代重任有关,又是大学生作为网络群体中极为活跃部分的必然选择。
3.争夺网络空间话语权方式的相关研究
网络通过个体、群体或组织等获取信息和表达思想,从而为其采取行动、带来改变提供了可能,因此网络已经成为权力实现的重要力量的源泉,即网络赋权。互联网及其新兴传播方式塑造了全新的话语权力平台,“依靠信息流动和话语表达增强意识形态掌控权”,[12]成为当今思想文化领域斗争的重要方式。围绕网络空间话语权的争夺,学者们进行了深入探索。首先,有学者探究了网络领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生成逻辑,即话语互动、话语内容、话语模式以及话语情境分别构成了网络领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生成起点、载体、手段以及结构,[13]全景式展现了其发展脉络。其次,对当前争夺网络空间话语权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一方面,学者从国际角度出发,阐释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成为“国与国之间软实力较量的关键因素”,分析了技术、资本、信息以及话语等方面面临的网络信息安全、网络生态舆论危机、网络意识形态攻击以及主流话语危局等方面的挑战。[14]另一方面,有学者从国内角度出发,阐述了“各种社会思潮的交错”、[15]“公共言说空间非主流意识形态扩散”、[16]“网络流行语对主流意识形态消解”[17]等角度探究了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的风险挑战。在此基础上,有学者深入总结了“西方掌握非对称性的网络信息技术优势、网络拟态环境造成传播失真、资本对互联网意识形态领域的不断渗透”等[18]原因。最后,加强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路径研究。有学者提出提升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要注重“从工具化向人本化的目标转换、从理论化向实践化的内容转换、从显性化向隐性化的方式转换、从单一化向多样化的状态转换”[19]等方面实现强化,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技术嵌入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20]127-137加强法制建设、创新宣传方式等方面成为抢占网络空间话语权制高点的建议举措。
4.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目标的相关研究
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研究、认同研究和话语权争夺、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网络空间因其高度的开放性、自治性、流动性产生了明显的去意识形态化趋势,网络社群强烈的“批判性”和“非理性”特征,网络语言“娱乐化”“游戏化”“嘲笑化”反受大众喜爱和接受的特点,以“虚无主义”“天赋人权”“极端个人主义”等为代表的西方意识形态的侵蚀等等都对网络空间主流意识系统的安全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有学者从网络虚拟社群对主流意识形态符号系统、政治社会化能力、权威以及话语权的侵蚀[21]等角度阐释了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问题。基于此,有学者提出了构建党集中统一领导的风险防控机制、[22]94-102树立互联网的战略资源意识、提高科学认知能力、组建有力队伍以及推进话语创新、[23]形塑青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24]掌握网络空间话语权、回应网络焦点问题、净化网络空间生态、[25]营造网络自律环境、[26]发挥网络空间意见领袖的作用、[27]加强个人自律教育、运用人工智能新技术等多种应对策略,在维护我国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安全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以网络空间视角进行的主流意识形态研究
1.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特点
通过对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特点进行梳理发现在网络空间中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可以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来表达意识形态。生活化的表述方式和内容设置,新奇性和夸张化的语言特点使得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更自然地被接受和传播。网络群体传播形成的“传火”效应能迅速扩大意识形态的影响力,通过算法推荐等技术手段来定位和分众可以将意识形态传播的对象定位为特定的人群,从而更有效地传播和影响目标群体。社交媒体、评论区等方式方便意识形态的传播者与用户进行实时互动,回应用户的关切和质疑,增强用户对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和参与感。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高效、多样化表达、融入日常生活、群体传播、分众化定位、互动参与和扩散传播等特点使得网络空间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渠道,有学者将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特征概括为“目标化、符号化、图像化”[28]对于塑造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2.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受众的特点
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的受众是人,虽然是虚拟空间的人,但同样复制着现实空间的“真假善恶”。由于网络空间自由化、隐蔽性的特点,平日里被压抑的本我在这里肆无忌惮,使得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受众普遍带有批判性和非理性的特点,极易受到情绪感染并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情绪再次通过网络空间宣泄出去,这种带着极端和偏激色彩的宣泄使得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的信息被放大、曲解甚至是刻意扭曲,极大影响了网络受众的认知。同时,在网络空间中,人更倾向相信符合自己情绪和立场的言论,发表或传播缺乏实证和客观性的言论,因而更容易被误导和操纵。同时,人还是群体性生物,无论在现实空间还是网络空间都有追求群体认同的需要,迫于群体压力,个体自愿或者非自愿地追随网络群体的意志,主动或被动地接受网络群体的观点,因此,重视意见领袖的作用在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中极为重要。
3.网络空间技术快速迭代与意识形态相关度研究
近年来,互联网相关技术飞速发展,技术更迭日新月异。从博客、微博、微信到新媒体、人工智能……每隔一到两年,就会有新的互联网产品进入大众视野并迅速吸引海量用户。通过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研究的关键词时区图(图2)可以发现,关于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研究热点年份总是追随在新媒体、自媒体、社交软件、人工智能等技术引爆潮流之后。每次技术的更新迭代都会给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提出新的问题,对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掌握话语权、把握领导权、占领网络空间制高点提出新的挑战,对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提出了更加迫切的需求,这也是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一直是近年来的热点研究的原因之一。
(三)习近平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思想引领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新时代,习近平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蕴含着对于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规律的诸多智慧,深刻回答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为了谁、以何为要、如何开展等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29]因此除以上视角对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分类外,更多学者对习近平的相关论述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战略地位论。习近平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30]深刻阐明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涉及网络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31]有学者指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重视和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是“应对舆论生态重大变化的必然选择。”[32]二是目标原则论。有学者从把握“两个巩固”根本方向不动摇、把握“两个巩固”根本方向不动摇、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价值诉求相统一、推动“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理念不松懈四个层面[33]指出了习近平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目标、要求、原则以及方针政策,为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战略引领。三是战略举措论。有学者从战略方法的角度提出增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34]的路径,其中有学者从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角度,阐释了“话语主题创新、话语载体整合、话语主体构建、话语评价优化”[35]四个“论”域。有学者从制度构建的角度提出“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大法律制定实施力度、聚力科学制度规范体系建设”[36]的工作建议。更有学者从微观角度提出了“实现互联网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37]114-117为路径提升管网治网的效能。总之,诸多学者从多维对习近平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进行了深入分析,其最终目的是将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使其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以上对于准确把握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热点的客观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随着网络空间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能够打破次元壁垒、实现现实与虚拟世界交互的“元宇宙”这一数字化时代高阶产物的出现,[38]使得当前的研究显得有些不足,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探索进行完善。
(一)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研究的不足
一是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研究的前瞻性不足。通过对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其前瞻性不足有以下表现:首先,相关热点研究出现的年份往往在新技术已经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一段时间以后,或者是在其引发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相关问题后才得到重视,呈现出问题导向的规律,亡羊补牢固然很好,但未雨绸缪更加重要。当前,以“元宇宙”为代表的新时代数字化产物带来的“沉浸式体验”给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风险可能产生破坏性的后果,甚至导致网络意识形态治理走向“技术利维坦”之路[39]和“算法利维坦”之路。[40]这就更加要求我们要因势而动、闻风先行。其次,关于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研究的受众群体前瞻性不足。当前相关的研究多是聚焦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群体上,对少年群体的研究较少。随着网民的低龄化趋势,主流意识形态在现实中对少年进行引导的同时,更要在网络空间领域加强指引。最后,缺乏国际比较研究。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研究局限于特定的社会、文化和语言背景,缺乏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比较研究,这限制了我们对全球意识形态变化的理解,导致我们在应对国外网络负面思潮的侵蚀时极为被动。
二是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研究的跨学科合作不够深入。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当前的研究多是单一学科的研究,缺乏跨学科的整合和交流。以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为例,认同作为心理学概念,就要结合心理学领域探究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产生机制,深入挖掘认同主体的性格特点和群体特点对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同心理学领域展开深入的合作,对于澄清其相关机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都是极有裨益的。
三是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研究方法有待改进。在研究方法上,多是定性研究,缺乏定量和定性方法的结合。在一些定量研究中,部分数据收集依赖网上可获取的数据,存在选择性偏见,难以对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进行全面、客观地分析。同时,在研究进程上,大部门研究只针对某一时期或特定事件来进行,缺乏对长时间跨度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既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热点,也要进行长期地跟踪和对比来探寻其演变的趋势和规律,因此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研究方法还有待改进。
(二)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研究的展望
一是推动网络技术的战略前瞻性研究。注重在新网络技术研发阶段进行合作、引导和监督。通过和科技企业的紧密联动,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及时引导和规范技术的运用,通过政策引导和监管手段,确保技术的发展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导向,合作开发更加契合新技术要求的硬件和软件,为掌握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保证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提供更加前瞻性的技术支撑。特别加强分析少年这一低龄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方式,通过加强网络教育平台建设,探索少年阶段接受和喜爱的网络宣传引导方式,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帮助少年在网络空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是提升学科之间的协作性研究。即更加重视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跨学科合作,综合运用心理学、传播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在该领域进行交叉研究,全面理解和解释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机制,深入探究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与传播的多个维度。例如,充分学习借鉴军事学和传播学领域的“认知战”概念及其特征,把握网络意识形态斗争中的认知战略模式与表现,实现“对个体认知目标、认知过程、认知心理乃至认知规律的整体性设计和牵引”,[41]从而为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提供全新场景,不断拓展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层次和深度,并且加强各学科之间的知识共享和创新,促进学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三是强化定性定量结合的方法论研究。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进行追踪研究和比较研究,通过大规模的数据分析和统计验证来为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相关结论提供佐证,通过追踪研究反映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趋势和规律,深化对其本质和内在机理的理解,通过比较研究方法全面掌控全球意识形态的发展趋势、演进动向,充分借鉴俄乌冲突、巴以冲突中双方舆论传播的动态演进,加强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在不断学习借鉴中成为未来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引领者,从而掌握战略主动,以更好地应对西方负向思潮的入侵。
综上所述,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研究对于帮助我们了解其传播机制、争取网络群体认同、掌握网络空间话语权、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更新迭代使得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相关研究注定要与时俱进,不断前行,因此也是其从提出就一直是一个热点研究领域的原因。从这个角度出发,对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研究进行回溯和展望,既能以不同的视角对其梳理脉络从而把握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研究的时间趋势和发展动态,又能为今后的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提供历史分析和参考,从而为促使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研究加强前瞻性、加深多学科合作等方面提出建议。